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劝学》(解析版)_第1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劝学》(解析版)_第2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劝学》(解析版)_第3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劝学》(解析版)_第4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1《劝学》(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

01《劝学》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于是荆轲遂强车而去②金胡砺则利

③所以兴怀,其蒙一也④非利足也,而蒙千里

A.两个“就”不同,两个“致”相同

B,两个“就”不同,两个“致”不同

C.两个“就”相同,两个“致”相同

D.两个“就”相同,两个“致”不同

【答案】B

【解析】

①就:登上。②就:靠近。③致:思想情趣。④致:到达。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曰:学不可以目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

D.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答案】C

【解析】

C项,规:圆规。

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理之所学也须臾:指老者

C.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踝也躁:浮躁,不专心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答案】C

【解析】

A项,“暴”的意思是“晒”,B项,“须臾”的意思是“片刻,一会儿”,D项,“省”的

意思是“省察”。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全部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尝跌而望矣(踮起脚跟)而闻者彰(清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照)

B.锻舆马者(借助)锲而不舍,朽木不折(用刀雕刻)越陌度阡,枉用相在(存在)

C.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是故无贵无贱(无论)士大夫之旅(类)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小学而大遗(遗忘)

【答案】C

【解析】

A项中“参”意为:检验;B项中“存”意为:问候;D项中“宣”意为:疏导。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不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一:专一。

【答案】A

【解析】

A项,“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答案】D

【解析】

A项,“有”通“又”;B项,“生”通“性”;C项,“知”通“智”。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糅以为轮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案】A

【解析】

A项,“可以”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B项,“以为”,把(它)做成……;今义:认为。

C项,“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D项,“寄托”,寄身,安身;今义:把理

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月出于东上之上

B.吾尝终日内思矣拔剑切巾啖之

C.积水成渊,蛟龙生厚圣心备星

D.相与枕藉乎舟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A

【解析】

A项,均为介词,从;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C项,兼词,于此/语气词;D介词,

相当于“于",在/介词,相当于“于”,对。

9.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D

【解析】

D项中的“焉”为语气助词,“了”。其他三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此”。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拿,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有,糅使之然也

C.知明中行无过矣积善成德,项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厚积水成渊,蛟龙生厚

【答案】D

【解析】

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

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

“……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

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吾尝终日内思矣

A.青,取之于蓝画青于蓝

B.君子博学画日参省乎己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积善成德,加神明自得

【答案】C

【解析】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连词,

表转折。B.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而,连词,表递进。C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连词,表修饰。D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

12.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木直中绳,以为轮

C.七十者衣帛食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B

【解析】

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C项,“衣”

名词作动词,穿。D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13.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而耻

学于师

⑤不拘于时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⑦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⑥/②④/③⑧/⑤⑦

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答案】B

【解析】

①⑥定语后置,②④介宾结构后•置,③⑧宾语前置,⑤⑦被动句

1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子博学而且参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下饮黄泉,用

心:也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⑥其即中规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①②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做动词;④数词用作形容词;⑥形容词做名词。故选A。

1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C.蹉步,古人称跨一脚为“蹉”,跨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

离、数量极少等。

D.金石,文中指指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金石学,是中国的考古学的前身,也

就是对古器物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荀子提倡“性恶论”。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蓝,而青古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棘?为轮,其曲中规。虽

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拿就砺则利,君子愕竽而日参省乎已,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冬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考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蹉步,无多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粗,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鲤•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渊博

C.蚓无爪牙之利利:锋利

D.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干蓝

B.糅以为轮无以至千里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考博见也

D.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高而招”“而见者远”,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

性。

B.“骐犍”与“鸳马”、“舍之”与“不舍”的对比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所以说

“学不可以己”。

C.虽然《劝学》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

是科学技术的方法。

D.全文用了比喻论证,最后一段从学习的方法、态度方面说明学习要注意的问题,这对我们

今天的学习也有指导意义。

1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骐腺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答案】16.B17.C18.C

19.(1)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借助船只(远

行)的人,并非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

马拉车走十天(到达),它的功绩在于走个不停。

【解析】

16.B项,句意为: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博学:广博地学习。故选B。

17.A项,介词,从/介词,比。B项,介词,把/“以”与前面“无”连用,构成“无以……”,

解释为“没有什么(办法或东西)”。C项,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

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故选C。

18.C项,“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方法”错误,无中生有,

《劝学》没有谈及“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方法”。故选C。

19.(1)中“假”,借助;“利足”,善于行走;“致”,到达;“绝”,横渡。(2)中“骐

骥”,骏马;“驾马”,劣马;“舍”,不停。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篮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塞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煤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

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

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

天检脸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

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

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

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

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

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

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

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

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

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

有蛇、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

苗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

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

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

诗•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

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

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

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鸾马十驾则亦及之。故珪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

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世■物。物格而

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出弓•大学之道》)

【注】①蓄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落”通"灾②折(zh6)阅:低价销售,亏损。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

非日直/

B.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

日直/

C.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

日直/

D.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

日直/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

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

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

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

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

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

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

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瞥之与六骥足哉?

24.上面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答案】20.C21.D22.B

23.(1)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

就是我的朋友。(2)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哪里像痛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

么大呢?

24.①材料一侧重点是人自身的成长,修身能够取得进步,能够不为外物所役。②材料二侧重

点是有助于治家治国,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

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

这就叫作直。

根据句意,“谓之”的宾语为“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再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对称句式,结构一致,排

除A。

故选Co

2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礼记》……成书于春秋时期”错误,应该是成书于汉代。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从不厌烦”错误,原文的“不厌”意为不满足;“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错误,原文的“能城”意为

能引以为戒。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非我”,指出我的缺点;“当”,恰当;“……者,……也”,表判断;“是”,认为……正确。

(2)“县”同“悬”,悬殊;“岂",哪里,怎么;“若”,像;“足”,大。

2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和分析文本观点的能力。

由材料一“见善……以自存……见不善……以自省……”可知,"自存”是指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

品德,"自省''是指反省自我,这是说修身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再结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

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可知,修养自我可以让自己有所进步,

不会被外物所役使。

由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二主要是谈修身对于治家治国的价值,

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需要先把家治理好,而要想把家治理好,需要先修养自己的身心,所以修

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

参考译文:

文本一

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

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

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

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

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并且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

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不贤能却想让别

人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

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特别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

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

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

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

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做反复无常,

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做大贼。

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

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

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

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怠慢道义。

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痛腿的

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

哪里像癞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癞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

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

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

文本二

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

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

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

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

到极致)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

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

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法行

荀子

分静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

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苛日:'涓涓源水,

不雒①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夫鱼鳖之是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鹰

磬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王民)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王民)之多邪?”

孔子目:“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

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

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王民)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

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巾中多于问于子贡日:“木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日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

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麋括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孔子日:“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

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日:“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

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注】①雕,通''壅",阻塞。②窠梧(yingua),矫正竹木的工具。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日/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嚷括之侧多/枉木是以

杂也/

B.子贡日/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窠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

也/

C.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窠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

也/

D.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嚷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

也/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输,在文中指公输盘。复姓公输,名盘,鲁国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间称鲁班。

B.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

C.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地方的、一个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边的外城。

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

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为准则,遵循“礼制”,不超越“礼制”,全文引用几位圣

人的言论来论证这个观点。

B.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论来论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务求根本,早作准备;不贪财害义:要加强

主观修养,不怨天尤人。

C.文中借南郭惠子与子贡的对话来论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学的人身份多么混

杂和学习时的来去自由。

D.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述君子要像珍视宝玉那样重视道德修养,明白恕道,并提出三种

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2)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29.请简要概括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及意义。(3分)

【答案】25.B26.C27.D

28.(1)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去责备别人,

这不是太迂腐了吗?’’(2)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

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29.恕道:①侍奉君主②报答父母③尊重兄长。意义: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

可以端正了。

【解析】

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从句式上来看,'‘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句式一样,是说君子对于这两种人的态度,

所以要在"欲'’前面分别断开,排除A、D;“多”为形容词,修饰“病人”,中间不能断开,要在“人”

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

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

才这么杂啊。”

故选B。

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

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南郭,即南边的外城”是错误的。“南郭”理解有误,南郭为中国的一个复姓,以居住地

方位名称为氏。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

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误,应为“老年时教育人,富足时施舍人。”

故选D。

2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

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

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穷”,陷入困厄;“反”,责备;"迂”,迂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