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课堂表演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1页
我看课堂表演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2页
我看课堂表演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3页
我看课堂表演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4页
我看课堂表演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看课堂表演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内容摘要:《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更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领悟文章的精髓。关键词:渴望理解体验创造《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新理念的提出使语文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绘画、唱歌、表演、课本剧、辩论赛、推荐会、考察团等精彩纷呈。以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读、记、背的枯燥循环,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农村小学课堂中已经融入了多媒体教学,大大改善了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毕竟多媒体在课堂中还没有全面使用。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还需要采取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表演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上课方式,因为它无拘无束,而且可以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教学实践中,我初步尝试着在课堂中运用。一、创编剧本,分配角色在表演课本剧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学完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中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然后再针对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点分配好角色。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我先神秘兮兮的说要拍动画片,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拍动画片就要有剧本,我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课文,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自己当编剧把课文改成剧本。(说是改剧本其实剧本就有人物对话,划出人物对话的句子及人物对话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剧本有了然后就需演员了,要学生拿着课本,自己选择演什么,然后熟悉台词(分角色朗读),为表演打好基础。之后就让孩子戴上准备好的头饰“排演”,孩子们兴趣高涨,把故事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的同时,也水到渠成的读懂了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二、自己动手,制作道具要表演,就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而对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现成的道具,而没有道具表演无法进行。在实践中,我将准备道具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根据表演内容和需要准备道具。结果,他们的道具让我瞠目结舌:《三个儿子》的表演道具道具独具特色——用毛线制作的老爷爷的假发,从家里带来的搓衣板,校园里的大木桩做的板凳。《草船借箭》的表演道具更有创意:诸葛亮的扇子有的用纸折,有的用细木条扎成,还有同学把秃了的扫把把手去掉,就是天然的诸葛亮的扇子。而诸葛亮的胡子有的用女生头上的假发为原料,还有的直接用纸剪、涂、贴成胡子,经他们这么一打扮,“诸葛亮们”还真的有点诸葛亮的味道。还有《晏子使楚》中皇帝的头饰是用黄色的鞋盒子做成的,头饰是酸奶盒子,衬托出皇帝的威严。还有晏子的服装、头饰……无不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三、创造情景,进入角色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放下课本,进入角色。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帮助介绍角色,分析、启发将人物的语言、表情做到位,同时还要自然而然加上的肢体语言表达。如教学《梅花魂》一文时我把文章改成3个场景:1外祖父教唐诗宋词落泪。2外祖父珍惜墨梅图,呵斥孩子。3临行前外祖父送别落泪,赠送墨梅图和梅花手绢。抓住外祖父的情绪高潮的三次落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朦胧。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越强烈。进行角色表演,我让学生分组表演,希望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身憾事。每一组表演过后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查找不足之处,知道自己表演的时候怎样说的语气更到位,什么样的动作更能表现人物爱国的精神品质。然后再进行其他组的表演。经过反复讨论交流,后来几组学生的表演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把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使原本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外祖父借梅花这种事物来比喻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这叫“借物喻人”,为了使学生深刻体会,我在最后一个场景“临别送行”的表演中加入经典咏叹流传中谭维维演唱的《墨梅》,并且配上古典舞蹈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会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海外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的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很多孩子在表演中情不自禁地自己也哭了,他们说他们想到了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班上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奔波劳苦,在外谋生,一年难见几面,极其想念,不由得引起共鸣而潸然落泪。还有在《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学生们为了突出人物的形象,特意选了一个身材矮小的同学饰晏子,选了一个身材教为富态的学生饰楚王。再戴上他们用鞋盒子和酸奶盒子做的官帽,穿上报纸做成的大袖服装,俨然一副古代大臣、君王的架势。表演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一颦一笑,一悲一喜,充分体现出了楚王的处处为难和晏子的聪明机灵,让观众感觉到就是晏子和楚王的较量,甚至有旁观者情不自禁的说:“这楚王太欺负人了。”表演完毕,人们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接着,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四、插上翅膀,创造想象正如曹禺老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的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课本剧就是将课本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活动。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如《将相和》一文我试着让学生表演“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而书本上没有对廉颇和蔺相如作细致的描写,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蔺相如听了廉颇的话会怎样想?他来到蔺相如门上会怎样做?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样说呢?……让学生思考,并表演出来。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表演《三个儿子》时,两个妈妈沾沾自喜的夸自己儿子才艺出众,孩子在表演时也发挥想象,做了才艺展示,班上擅长唱歌的孩子演其一儿子时载歌载舞的唱了一首《大梦想家》,另一个孩子演其二儿子时打了高难度一段武术。最后一个儿子什么都不会可是孝顺父母,演这个儿子的孩子出场自己拿着一本书读着余光中的《乡愁》,然后看到妈妈洗衣服马上过来帮忙。和前两个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课文“孝道”教育的主题。孩子们并没有拘泥于课文而是对文本进行了再加工,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表演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给学生提供用之不尽的学习源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表演,也不是只要表演就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合理的选择和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生在表演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