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777_第1页
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777_第2页
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777_第3页
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777_第4页
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探讨77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监管研究与对策建议——以公益类企业改革模式为例TOC\o"1-4"\h\z\u一、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背景 2(一)地勘事业单位 2(二)地勘单位改革历程回顾 2二、地勘单位事企“脱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 3(一)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概念 31.国有资产 32.经营性国有资产 44.国有资产出资人 4(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 4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原则 5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结构 5(三)国有资产授权监管 61.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 62.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62.1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基本权利与义务 72.2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与国资企业权利关系 72.3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与公益类企业的权利关系 8(四)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 81.明确监管主体与监管关系 82.改制中国有资产监管主要内容 9对策建议 11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事企“脱钩”国有资产监管研究与对策建议一、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背景(一)地勘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实现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或社会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地质勘查事业单位简称为地勘单位,是指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以客观地质体为主要对象,以提供地质公益服务为目的,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事业单位。我国地勘事业单位是从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组建、财政资金全额供养,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演化发展而来。我国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分为三类: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又被称为全额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可以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又被称为差额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按照企业化发展模式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主经营、自出自支、自负盈亏,又被称为地勘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指财政差额拨款地勘单位,运营经费不足部分通过市场经营获取补充,也就是公益二类地勘事业单位。(二)地勘单位改革历程回顾改革开放40余年,地勘单位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始终处于国家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宏观历史背景与政策引导之下,历经24年努力探索一路前行并取得决定性成果。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一是1981-1998年“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和“三化改革”的引入地质市场机制阶段。二是1999—2005年“属地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改革阶段。三是2006—2010年各地局部改革探索阶段。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下发,期后国家和政府层出台了相关改革政策文件,对地勘单位改革起到顶层指引和深化推动作用。这一阶段各级地勘单位深化改革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改革模式,总结其特点是实施“事企混合”“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戴着事业单位帽子走企业化路子,“公益性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矿业权市场培育”及企业化管理深化。在形式上分体运行,但实质上事企并未脱钩,两者牵绊发展却始终未能“破茧重生”,业内专家曾说:几乎所有地勘单位都处于“国有独资”型式,随着地勘单位快速发展日益突显出许多体制机制上的矛盾、问题和风险,没能从根本上理顺体制机制,事企并行甚至阻碍了地勘单位健康发展。四是2011—2017年整体性分类改革推进阶段。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其后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明确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目标原则、分类划分、要求与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要求5年内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中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指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地勘单位分类改革、事企分离改制已是箭在弦上不可逆转,但这一时期地勘单位改革取得的效果不及政策预期,地勘单位划归公益一、二类事业单位居多占比为87%,只有极少数转为企业,绝大部分地勘单位都持观望态度,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地勘单位改革步入深水区。五是2018年至今的系统性深化改革阶段。2018年是党和国家机构“重塑性”改革的重要一年和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地方各级自然资源管理机关陆续成立,为适应新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和进一步做好支撑服务,部分省(区、市)继续推动地勘单位的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地勘单位服务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动事企分离改革。综上,分类改革后无论是地勘厅局、地质勘查院所,还是转企后的地质集团公司,都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财政供养地勘队伍发展而来,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管理观念、运营发展都无法与国有企业改革相提并论,国资独有仍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着主要地位,并影响着管理体系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在地勘单位分类改革中除人力资源改革外,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就是面对资产管理制度与管理关系的重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始终是地勘单位运行不破的红线,也是政府和资产授权人监管的重点内容。由于历史积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经营单一和管理局限等因素影响,地勘事业单位对改革中涉及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资产产权与审批监管,尤其是企业资产管理要求了解不足,对改制过程中资产管理重点认识不太清晰,在这方的研究成果较少难以找到系统性指导思路,因此笔者有针对性对地勘单位改制中事企资产剥离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希冀为地勘单位改制和改制后国有资产管理提供更清晰的脉络与管理借鉴。二、地勘单位事企“脱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一)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概念1.国有资产企业国有资产的定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号)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8号修订版)简称《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的投资与投资所形成的权益,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定义,依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00号修订版),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拨给的资产,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综上,国有资产定义是指依法确定产权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是国家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国家依法或依权力取得和认定的财产,国家资本金及其收益所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和事业单位拨入经费形成的财产,对企业投资、减税、免税和退税等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国际援助等所形成的财产等。无论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统一归国家所有,国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2.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依法拥有的企业法人资本及其权益份额。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取得收益转作经营的资产,以及国有资产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部分,是国有资产收益不断增长的源泉,是国有资产增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对象。3.国有出资企业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出资企业(简称国资企业)是指国家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4.国有资产出资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以所有权为基础行使国有资产出资,是国有资产出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因此国务院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执行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国家出资的企业依据管理权限由国务院、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因此政府作为出资人代表享有所出资企业特别重大事项的最终决定权和收益的最终获取权。同时,国资企业对所出资企业同样享有出资人权益,并实施规范监管。依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规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出资人。(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职责与管理权限划分、确定调控管理方式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政府)所有,并以所有权(产权)为基础行使国家终极调控管理职能(管理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并形成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宏观管理政策制定以及具体制度措施的优化执行,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高效运行,最大效益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国有资产配置是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最重要基本资源投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事关国家改革与经济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推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治化建设,建立完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和基础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体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积极采取有利措施,“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在政府层面,应当按照政企分开、两职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到2022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权责边界清晰、授权放权有效、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完备、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精准有力的管理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实行制授权和集中统一监管。依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三条“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实行政府分级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总则第一条规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资产管理上与国资企业相同性是都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责任,不同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属性决定其难以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同时由于两者资产运营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更强调要适应公共财政要求;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各所属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均为国家所有,实行分类分级统一监管。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两种职能分离原则(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保证国有资产权益职能分离),政企职责分开原则,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结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国有资产管理有关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结构由以下部分组成:所有权人:政府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中央政府(国务院)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总代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权能,是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主体。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经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授权,在授权管理范围内分别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专职机构,以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身份授权履行权能。同时《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其他机构:各级政府授权委托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运营集团或公司等,以产权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在授权范围内履行职责,实质是授权经营国有资产产权。资产(财产)经营人与使用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是国有资产经营的基层组织,企业法人拥有企业财产权和独立经营权,并对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财产)负有保值、增值的责任。依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是其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和支配人。(三)国有资产授权监管1.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政府行政管辖权限级次授权,代表授权政府履行出资人责任、享有出资人权益,对授权范围内企业国有资产运营进行监督管理的直属特设机构,对政府负责,体现政府的意志、利益,维护国家权益。同时政府对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依照管理级次和权限主要分为三个级次:一是政府。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本级政府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接受监督;二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制度规定政府可以通过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授权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三是国有资产其他授权监管的部门和机构。依据制度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是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外经授权的其他部门、机构,是授权的国有资产产权运营管理法人主体。包括财政部、政府直属授权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中介机构等,依法受托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运营监管,发挥专业化管理凝聚提升作用,增强企业经营行为有序性、提升国有资产效能和竞争力,促进国有资产有效管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承担法定义务,坚持两职分离、政企与政资分开,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支持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规范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在授权范围内和层级内对国有资产运营实施指导与监管工作。2.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权利与义务,即反映出资人法定权利行使与维护的客观要求,也是权益保障的实现制约。按照权利义务法定原则,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制度,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权利义务,与企业间权责关系进行分析。2.1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基本权利与义务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有权依法依规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依法依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担负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的责任;依规对履职中重大事项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履职中维护企业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依规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职情况、定期报告有关国有资产运营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2.2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与国资企业权利关系监管机构国资企业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其国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资企业依法实施监督,对企业国有资产收益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维护所有者权益,对授权人负责。通过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指导和促进国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依法自主经营,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章程,对企业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与管理,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责任。接受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指导,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依法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预算核算管理体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并向出资人分配利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依法依规、按照条件要求、权限和管理程序,有权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有序开展人选任命前考察工作。相关管理人员任命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内控制衡管理条件约束。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依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有关规定设立监事会。国有独资企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委派监事组成监事会,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与其任命的企业负责人签订业绩合同,根据业绩合同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决定对派出的企业负责人的奖惩。依规确定其任命的国资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标准。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的企业管理者,应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拟定所出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调控所出资企业工资分配的总体水平。建立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可以根据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有出资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维护出资人权益。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对企业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确定的重要的国有独资企业的重大事项应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应于决定前按照管理权限、程序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与机构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批准。国有独资企业重大事项决定权规定:《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决定的重大事项(第三十条与三十一条规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以外的,由国有独资企业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国资企业投资设立重要子企业的重大事项,报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国资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核批准国资企业所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改造方案和所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以其重大资产处置中需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依照规定组织协调国有独资企业兼并破产工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安置等工作。对其所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并通过依规制定或者参与制定所出资企业的章程,建立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维护国资企业出资人权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遵守企业章程。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协调其所出资企业之间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审计、企业法律顾问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制度。指导推进国资企业改革和重组,指导和协调解决国资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定期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2.3国有资产授权监督管理机构与公益类企业的权利关系公益类企业暂未纳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范围,政府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与公益类企业的监管关系是,“只对公司层面实施监管或依据股权关系参与公司治理”,不得干预公司以下各级企业生产经营具体事项。已完成公司制改制、董事会建设比较规范的情况下,要逐步落实董事会职权。(四)地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1.明确监管主体与监管关系事业单位改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明确监管主体与监管关系。事业单位改制的目标是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也就是将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转制后变为企业法人财产权,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充分激发活力创造力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依据13号文规定,“各地方可以参照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规定,并报财政部备案”。因此各地方省级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关系依据是13号文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规范省政府授权部门监管企业和省级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厅字〔2022〕28号)、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政府授权部门监管企业和省级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晋财资〔2022〕46号)规定:“省级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按照国家和省级政府确定的管理体制实施管理”,省财政部厅是省政府授权监管国有资产的职能部门,负责政策实施和综合监管。同时规定省级事业单位与其企业已经脱钩并纳入统一监管的企业,由省国有资本监管单位统一监管;而未脱钩的所属企业“按照“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加强和规范监管”。山西省地矿局与山西省地矿集团依照政府批准改制方案,属于后者。由此按照管理级次,应“按省财政厅综合监管、省政府授权的部门(单位)直接管理、企业具体管理的管理机制履行国有资监管职责。山西省地矿局为省政府授权的部门(单位)是山西省地矿集团的直接管理履职人。2.改制中国有资产监管主要内容13号文+地方46号文件:以上三个履职监管人对其管理的企业和所属企业的运作模式、经营状况、收益分配等应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授权监管企业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地勘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心是产权重塑划分问题,主要工作内容和流程:2.1资产清查。事业单位转制按制度规定属于需要组织资产清查的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事业单位转制中应将全部资产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由主管部门和转制单位在省财政厅的监督指导下,组织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制定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对转制单位全部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包括其下属企业(不含参股企业)的各类资产,但需要对参股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股权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执行具体制度要以转制前经营类事业单位原本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所区别,选择参照或执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1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或《行政事业单位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等有关制度执行。依据《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若干规定》(财资〔2017〕13号)规定,政府批准下达国有资产改革方案日即为资产清查立项日(无需再履行立项程序),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在立项日后6个月之内须全部完成,在改革方案批准日至改革完成日止原则上其资产不得对外投资、抵压、担保等可能影响资产权属关系的活动,应按照国有资产清查有关制度规定要求和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认真规范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2.2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资产清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财务核对清理、财产清理核对与查实、问题总结与处置建议。经营类事业单位改制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需上报财政部门、主管理部门审批。涉及国有资产调拨、划转、协议转让的,应当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100号)或《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2号)等有关规定进行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或企业中有资产产权转让,涉及国有资产出售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在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公开竞价方式处置,防止低价贱卖;经营类事业单位存在资产权属不明确或存在权属纠纷的,须按照国有产权界定相关规定对权属界定明确后才能进行相关处置;经营类事业单位涉及原划拨土地,转制为企业后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如不符合应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如出让、租赁或经批准采用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涉及转制单位占用行政办公用房,依照国家清理办公用房有关制度,进行行政办公用房清腾退;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经营类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净收益依法上缴国库。山西局、集团土地作价出资,符合13号文件中18条国有独资企业土地。重点问题中:国有资产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企业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设立问题,在地勘单位改制中执行只减不增原则,涉及单位整合、撤并,一般情况不存在新设企业。2.3核查与审批。资产清查工作完成后,资产清查单位向主管部门报送资产清查报告,包括资产清查工作报告、清查报表、专项审计报告、有关证明材料、其他备查材料,向主管部门提出资产核实申请报告,申请单位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负责,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资产清查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主管部门对单位上报的资产清查结果进行认真全面的复核,确保复核材料完整、准确、合规性,并作出审核审批,同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作出核准认定。在资产清查工作中,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经营类事业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专项审计或复核。2.4认定处置。在获得上级有关部门资产核实认定批复文件后,在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依据批复认定结果和规定程序对资产损溢、资金挂账进行处理,对资产信息系统中相关资产信息数据进行调整,事业单位与脱钩企业分别按照所执行的事业或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并报主管部门备案。依据制度规定经营类事业单位债权债务,实际发生抵押、担保等责任应当一并划转移交,原则上由转制后企业承接。转制后企业应按照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对各项资产负债重新分类建账,将全部资产扣减负债后转作国家资本,并按规定程序内部公示,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2.5归档管理。对资产清查新形成的资料及时整理形成清查档案,包括转制实施方案、立项审批、清查报告、申请核查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审批与批复认定文件、工作过程中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性材料等,按照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档案,纳入单位档案管理。2.6产权登记。转制后企业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92号)和《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财教〔2012〕242号)等有关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管理事项主要分为基础管理事项和重大事项管理两大块。转制属于单位重大管理事项。除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绩效评价等外,《企业国有资产法》《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地方政府制度规定的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为认定依据。地勘事业单位改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地勘事业单位改革中,即要认清单位发展现状、发展环境,不能激进冒进,也不能停滞。对策建议建议:依批复方案进行资产清查范围确定,资产整合优化配置与主要职责协调匹配。建立健全责权清单!+基础管理事项+重点管理事项!+改革中资产管理内容与程序、重点是什么?!建立统一监管协作机制!健全财政补贴和政策性支持机制做好后续工作衔接管理。建议44号文件P8、P12(二)(三)P13\P3专项资金。结合改革与实际情况,地勘单位改制面临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管理关系的重塑,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将依据分类功能定位和履职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并按照管理流程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