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元曲》-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元曲》-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元曲》-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3页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元曲》-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4页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 《元曲》-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元曲》专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菜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

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①。

注:①危楼,高耸的阁楼。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兼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

与诗意。

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

过程。

C.“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

的轮廓。

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而

又活泼。

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沁园春长沙》和《天净沙秋思》选取意象有什么不同?

2.分析《沁园春长沙》(上阙)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3.《沁园春长沙》和《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4、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鹭。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

莱倒影参差。熏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莲湖就是西湖,然而作者不称西湖而称采莲湖,湖的名称就提供了丰富的

形象。

B.第一、二句写采莲、垂钓的热烈喧腾,然后剥离游人写环境的优美宁静,形

成对比。

C.“熏风”二句摆脱了视觉,转而从触觉和嗅觉人手描写切身感受,凸显清洁

与和谐。

D.这首曲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又统合成一个远近高低、结构成立体的

空间。

2.“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子中间,颇具匠心,请结合曲文对

这一句进行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

张可久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

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释】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②倚徙:流连徘徊。③白雪阳

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1.下列对全曲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云石安排诗酒歌舞为友送行,令佳人唱曲,美人捧金杯传酒令,将当时的文士

风流表现得十分传神。

B."倚徙西楼"三句,写出作者在酸斋学士处流连终日,徘徊留恋不舍离去,巧妙体现

二人的深厚情谊。

C.作品长于用典,以"羽扇纶巾""白雪阳春"入曲,语言简洁,表意含蓄,可见作者文学

造诣之深厚。

D.作品直接抒写离愁别绪,同时还融入其他丰富的情感;善于运用词家手法作曲,

情景相融,别具一格。

2.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请结合前三句,对此作

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小题。

(双调)湘纪怨•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

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1.“春风骄马五陵儿”中的“五陵儿”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年

少”意义相同,都是的代称。

2.赏析画线句子的艺术特色。

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

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

归。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末

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尽店家冷遇。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声梧叶一声秋”一句,写秋雨绵绵,梧叶声声,烘托出秋天萧瑟的氛围。

B."三更归梦三更后”一句,写作者半夜才回到故乡,更显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声"、"一点"、"三更"的反复咏叹,更使人感到长夜难捱的凄凉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三句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亲人,而以年迈

双亲的忧思把自己的思念抒发得更加深婉动人。下列诗句中使用了类似手法的

一项是()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江汉》)

C.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

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经人举荐曾出来做

官。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莲歌飞,欢声笑语,互唱互和,兰舟华美,柳外飘荡,曲子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有

声有色的江南夜景图,体现出民歌特色。

B."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三句运用倒装法,变换常态语序,

化板为活,以平淡为奇突,引人无限遐思。

C."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均用典故,前者包含对旧朝覆灭的思索,后者袭用白居

易天涯沦落之感,官场失意情绪展露笔端。

D.曲中没有直抒亡国之恨,而在美景中展开自己的情绪,极其符合刘勰《文心雕

龙•隐秀》中“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创作原则。

2.对比是诗文创作中常用手法之一,请分析该手法在本曲中的运用。

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广2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①

黄芦岸白频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②,点秋江白鹭沙

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幼年时蒙古

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作杂

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②忘机友:淡泊宁静,

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古代诗人认为鸥鹭才没有“机心”,愿与鸥

鹭为友。

1.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支曲子的一、二两句,对仗工丽。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

颜色渲染景物,色彩明艳,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

B.“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秋江浩淼,江面上白鹭沙鸥自在飞翔,点

面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鸥鹭秋江图。

C.作者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其中的

“傲”字表明了作者鄙弃官场,淡泊宁静的高洁志趣。

D.这首小令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鲜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

生活理想。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小粱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汪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①。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登

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漂泊在

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

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

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抚今追昔,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四、五句移情人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么形容枯瘦,

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E.六、七句紧扣题中的“九日”,抒写羁旅漂泊、人生无常的感慨,重阳日在他

乡与相知好友共把茱萸,花前醉倒,感叹彼此头发已花白。

2.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正宫]鹦鹉曲・野渡新晴

冯子振

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碧

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①,问底是青帘舞处②。

注:①芒鞋竹杖:草鞋和竹手杖,为古人出行野外的装备。行春:古时地

方官员春季时巡行乡间劝督耕作,称为行春。此处则为春日行游之意。②底

是:哪里是。青帘舞处:酒旗招展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村三两人家住”写村里荒凉之景,为后文作者见到“新晴”的喜悦做铺

垫。

B.“今朝绿水平桥”一句写“今朝新晴之景”后的景色,也暗中交代昨日的大

雨。

C.“碧天边岩穴归云,白鹭一行飞去”一句充实了“新晴”的“新丽”“新

鲜”内涵。

D.”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两句使作者的激动与兴奋之情溢于言

表。

⑵结合曲作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写“新晴”的。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二首(其一)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①,山容瘦,老树替人愁。樽前醉

把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汉末王粲南投刘表,未受重用,寓居襄阳十余年。建安九年秋,王粲偶

登襄阳城楼,纵目四望,百感交集,作《登楼赋》以抒心志。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九日渡江”交代了时令、地点和创作背景:时逢重阳节,作者却漂泊在

江上,为世事而奔忙,不免触景伤怀,挥毫作此小令。

B.前两句写秋风瑟瑟、烟水苍茫,作者乘一叶孤舟漂流于浩渺无边的江上。秋风

萧瑟、江水浩茫反衬作者的形单影只和悲凉孤寂的心情。

C.第三句用典衬情,古今处境相似,不过王粲还能登高纵目,作赋抒怀,而自己连

登高楼、赏美景都不可能,抚今追昔,伤心之情难以言表。

D.第四、五两句移情入景,补写“伤心无句赋登楼”的原因:秋山显得那样形容

枯瘦,萧萧老树也似乎在替人发愁,山、树如此,人何以堪!

2.本曲的下片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句子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题。

【双调】蟾宫曲

长沙怀古

卢挚

朝瀛洲暮般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

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上任要职不久就被外放到湖南当一名小小的地方官,"朝""暮"极言变化之

迅速。

B.作者到访洞庭一带,向岳麓山觅诗,向湘江寻春,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以吐

心中的不快。

C.兰花和杜若构成一幅清新的画面,“纫兰""搴若"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

情。

D.极目远望,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

2.此曲为怀古名篇历来被称赞为“沉郁悲怆”,请结合全曲赏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

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东风渐

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

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

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

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

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

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

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15、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充满隐逸乐趣的自叙曲。作者看透了虚伪的世情,将功名利禄世俗

欲念统统抛在了脑后,扑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B.作者选择了与山水为伴的避世生活方式,并把这作为自己的理想境界加以热

情地讴歌。

C.曲中用大自然的“青山”“白云”“茅斋”“野花”与官场的“紫罗袍共黄

金带”进行对比,表现了诗人对浮华富贵的厌弃。

D.这首曲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借用了颜回身处陋巷箪瓢壶浆也安贫乐道的典

故,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使诗歌留下无穷韵味。

16、这是一首表达贫士志气的曲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分

析。

17、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西厢记•长亭送别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

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炀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

得起?

1.下列对《一煞》一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深秋黄昏图,以萧瑟之景

烘托了人物的离愁别绪。

B.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

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

C.“无人语"三字既道出了环境的寂静,更刻绘了莺莺“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

归”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D.”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

2.请从抒情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鉴赏“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

如何载得起?”一句。

1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①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②。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④,丁固当时梦⑤?半溪明月,一枕清风O

【注释】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②避乖:与世迂离,避离世乱。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④靖节:指陶渊明,

私谥“靖节”。其《归去来兮辞》有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⑤丁固:三国

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曲中“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复以松拟人,

修辞堪称警策。

C.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2.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个“枕”字的妙处。

1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①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注]①阁:搁,这里指勉强嗡住眼泪。

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

全曲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月缺花飞”是借眼前之景来抒发对情人间难得的“花好月圆”的悲

叹,因为在离人眼中:月圆也缺,花好也残。

C.三、四句以对句的形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阁

着"两字写出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

D.最后三句,在引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恰如其分

地把握了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

2.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

2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南吕】干荷叶

刘秉忠①

(其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

江上。

(其四)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铿。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

华过。

(其五)

南高峰,北高峰②,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

梦。

[注释]①刘秉忠(12167274),元代政冶家、文学家。这组小令作于元军攻占杭

州之前。②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耸立,合

称“双峰插云”,为西湖一景。

1.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其一)和(其四)两首都就宫词名立意,采用起兴的方式吟咏荷叶在风霜侵袭下

翠减香消的情态,形容尽致。

B.(其一)收于怜荷怨霜的抒情之中,情景交融,曲中“寂寞”“秋江”极力渲染

出一种深秋的萧疏的氛围。

C.(其四)前五句与(其一)相照应,交代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枯

死在秋波之中。

D.(其五)“南高峰,北高峰”中的“高”字与“宋高忠”的“高”字一字相连,

把其地、其人勾连起来,景情相应。

E.三首曲词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写景抒情,既描摹了眼前干荷叶的惨淡与萧索,

又委婉表达了历史的兴叹。

2.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初]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①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

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①更,又。

1.本元曲里“黄钟”指,“人月圆”指。

2.元曲一般都比较直白,而本小令却非常委婉。请简要说明此曲“委婉”的特

点。

22、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子•舟中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

雪争先。雪片与风麋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中前两句交代了孤舟停泊的背景: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洞庭湖。青荧的灯火,

衬托出了客船的冷寂。

B.〃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鹿战,诗和雪缴缠”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壮美。

C.小令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

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雪片翻飞的景象。

D.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佳妙。风、雪

与诗情融为一片,描绘出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

2.请抓住曲中关键词,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1面。

叩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①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用来作画。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B.“逋仙”指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达了对二人的崇拜。

C.“叩逋仙,访坡仙”两句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

化底蕴。

D.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

情。

2.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尾联的异同。

2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葩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1)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八年十二月''至"农者尤苦辛”为前一部分,描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是如何表现感情主旨的?试做分析。

2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雪练从天上停止工作的织机上垂挂下来,表现了瀑布的雄奇飘逸。

B.前四句写远眺,瀑布倾流,震撼心灵,作者描写动静结合,极写声音与气势。

C.后四句写近景,飞沫溅落,让人感到穿着的单薄;倾泻的瀑布,色白而流急。

D.这首小令境界开阔,即景抒情,移情于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瀑布的胜景。

E.全曲语言流畅,词句朴实,令人心旷神怡,如人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2.本曲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内容进行赏析。

26.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期天子•卞和①

薛昂夫①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传国争符,

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注】①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

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献,结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时,他抱着这

块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命名为

和氏璧。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支曲子前三句运用了和氏璧的典故,点明卞和因献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荆

山下痛哭。

B.“传国争符”是说秦王将和氏璧刻为传国玉玺,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

战不休。

C.结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词:与其让他们拿着璞玉去切磋琢磨,还不如偷偷地将

它敲碎。

D.这首元曲先是介绍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惨痛教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

己的看法。

2.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

支曲子却有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27、阅读下面元代张可久的两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水仙子怀古

秋风远寒皂雕旗①,明月高台金风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姨能有几?两

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越调•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

辞凤阁,盼滦河,别离此情将何在!羽盖峨峨,虎皮明驮,雁远暮云阔。

建旌旗五百沙陀②,送琵琶三两宫娥。军车前白橐驼,雕笼内锦鹦哥。他,强似

马嵬坡③。

【注解】①皂雕旗:画有黑雕的大旗。②沙陀: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③马

嵬坡:今陕西兴平县内,唐安史之乱时,杨贵妃于此处被缢死。

1.这两首元曲都用到了昭君出塞的典故,但情感有所不同,前者主要表达了对

王昭君的之情,后者则流露了对王昭君的之情。

2.两首曲词均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赏析。

2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

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

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宫调名是“中吕”,由曲牌名为“十二月”“尧民歌”的两支曲

子构成这两支曲子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又和谐统一。

B.前曲重在写景,寓离别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其中“对桃花醉脸醺醺”

写出了借酒浇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颊如桃花绯红。

C.后曲侧重抒情,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了相思之深、离别之苦其中

“新啼痕压旧啼痕”中“压”字表现了主人公每天以泪洗面,突出其相思之悲

苦。

D.这首元曲是王实甫为相思怀人的闺中女子而写的代言之作,曲中写尽了一个

独处幽闺的女子思念远在异地的爱人的悲切心情。

2.请结合词句简析本曲是如何抒情的。

2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叹世(节选)

陈草庵①

渊明图醉,陈挂贪睡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志相违,事难随,由他醉者由他睡。今

朝世态非昨日。贤,也任你;愚,也任你。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③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④道,今日

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释:①陈草庵,名英,字彦卿,号草庵。曾任赞善大夫、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

等。②渊明图醉: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吾尝得醉于酒足矣”;陈技贪睡:宋人陈

接曾隐居华山,相传其贪睡,“多百余日不起”③那个:即“哪个”。④长安:汉

唐京都,此处泛指京城。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时人”,指陶潜、陈技生活的社会中那些为名利而角逐的人;“当时意”,

指他们那样做的用意。

B.“晨鸡初叫,昏鸦争噪”“晨”、“昏”两个字相呼应,暗含着作者对世人从

早到晚都在奔波的感喟。

C.“那个不去红尘闹”的“闹”表面是指上文的鸡叫、鸦噪,实际是暗指人们为

追逐功名而趋之若鹫、竞奔不已的丑态。

D.“志相违,事难随”,这两个句短音促的对偶句,不加雕饰地对陶、陈二人“图

醉”“贪睡”原由作出了解答。

E.两曲结尾都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表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讽刺。

2.作者一腔愤世嫉俗之情层层推进,请以这首元曲为例简要分析。

3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①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注】①阁:搁,这里指勉强嗡住眼泪。

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宫调用以表明音乐的调式,《窦娥冤》中的“正

宫”“滚绣球”等也是宫调名。

B.“咫尺”两句从时空角度入笔,写了近在咫尺的人即将远别,流露出别离时

的悲伤之情,奠定全曲的感情基调。

C.“手执”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主人公举杯为离人饯行,眼含

泪水的情状,将送别的情景具体化。

D.本曲语言语言平易,多用口语来表达离愁别绪,曲中生动描绘了离别的场

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这首曲子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3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

2.“人比黄花瘦”与“问花不语”这两句各是借用(或化用)了哪位词人哪首

词中的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3.这首元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根据整首曲子的内容,对此

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曲词,完成下面小题。

【正宫】滚绣球

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

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

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32、下列对这首曲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词运用呼告、对偶、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不

公正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曲词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特点。

B.天地本应该惩恶扬善,实际上却是黑白不分,曲词将现实的黑暗和天地间本

该存在的公理进行对比,激起人们对主宰万物的天地的质疑。

C.“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指出了天地忠奸不分的原因,撕下天地貌似公正

的假面具,暴露了它为虎作依,残害善良、欺压弱小的反动本质。

D.曲词中倾悲愤之情、吐抗争之气多用象征,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

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抒情哀怨又委婉。

33、本曲词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

天!”而在《古名家杂剧》本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

日负屈衔冤哀告天!”试比较二者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来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木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

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柜、桔。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柜:张来二子张柜、张秸。张来,北宋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常寺少卿。

34、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35、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3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蟾宫曲

(元)阿鲁威①

动高吟楚客秋风,故国山河,水落江空。断送离愁,江南烟雨,杳杳孤

鸿。依旧向邯郸道②中,问居胥今有谁封?何日论文,渭北春天,日暮江东③。

【注】①阿鲁威: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今福建南平)太

守。此曲是赴任南剑太守时,途中所作。②邯郸道:典出自“黄粱梦”故事,

喻指求取功名的道路。③渭北春天,日暮江东:“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

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1.这首元曲有多处用典,其中“问居胥今有谁封?”化用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典出自汉代追击匈奴至

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2.简要分析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中吕】期天子卞和①

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

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注】①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掉了

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献,结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时,他抱着这块玉石在荆山

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支曲子前三句运用了和氏璧的典故,点明卞和因献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荆山下

痛哭。

B."传国争符”是说秦王将和氏璧刻为传国玉玺,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

休。

C.结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词:与其让他们拿着璞玉去切磋琢磨,还不如偷偷地将它敲

碎。

D.这首元曲先是介绍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惨痛教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看

法。

2.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支曲

子却有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3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

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

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

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

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

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

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长,游子不要留恋他

乡。

C.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

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

心。

D.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

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

合全曲简要赏析。

3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徐再思

葛陂①里神龙悦形,丹山②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箱③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

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注】①葛陂:湖名。东汉仙人费长房,将青竹掷于葛陂化而为龙。②丹山:

凤凰的巢穴。③粉释(tu6):竹笋的外壳,相传凤凰非竹实不食。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化用典故,用仙人掷竹化龙的神话故事,生动地表现出画中竹的遒劲有

力。

B.曲中写喜食竹实的凤凰来到庭院,是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画中竹子的栩栩如

生。

C.三、四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切入,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眼中的景物特

征。

D.全曲没有直接描写“画竹”的文字,可是读者却能通过生动的形象真切地感

知。

2.有人认为,曲中最后两句是“老仙翁笔底春生”的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看

法?请简要分析。

4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闿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注]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的字。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心驰八表快神游,李白《大鹏赋序》中有“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

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之语。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李白《草书歌

行》诗有“时时只见龙蛇走”之句,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有“笔落惊风

雨,诗成泣鬼神”之句。

1.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B.“独占鳌头”,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肯定张可久在曲坛上的领袖地位。

C.从这首曲子的赞颂来看,作者多次把张可久与唐代“诗仙”李白相比拟。

D.全曲气势横溢,一片至诚,文词典雅庄重,行笔流畅,是颇具才气之作。

2.阿拉伯古称大食,作者可能是位阿拉伯人,其汉文化的修养是颇为深厚的,在本曲

中他是如何表达对张可久的由衷赞扬之情的呢?请简要分析。

4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卜2题。

【越调】柳营曲・叹世

马谦斋

手自搓,剑频磨,古来丈夫天下多。青镜摩掌,白首蹉院,失志困衡窝。

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忙忙的逃海滨,急急的隐山阿。今日个,平地

起风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首小令叙议结合,风格冷峭。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人生历程,抒发对人生

世事的感慨。

B.诗人隐去个人仕途的具体经历,抓住“青镜摩掌”这一细节表现出了主人公

的复杂情感。

C.“忙忙的”“急急的”运用叠词,描写出了一种紧促急切的心情,用语通俗

又富有形象感。

D.“风波”一词运用借代交代“逃”“隐”的缘由,含蓄表现出官场的险恶难

测,令人深思。

2.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2、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

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

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

形象不同。

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

凉的情感。

2.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4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①

王安中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钧锦带明霜晓。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金字②回飞奏③。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

[注]①此词是作者出镇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金字:本指碑铭文字,这里

指皇帝犒饮大军的圣旨。③回飞奏:犒军完毕,马上写谢恩表章飞报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四两句抓住“快马追风”“弓声惊鸿”的特写镜头,赞扬边防战士的骑艺高

超,箭术精湛,进一步显示出实力。

B."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异曲同工,

思想感情可谓一脉相承。

C.下阕"细柳”是用典,西汉名将周亚夫的部队驻扎细柳,是一支军纪严明,不可侵犯

的部队。用典贴切,蕴藉有致。

D.”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这两句是说皇上御赐犒饮六军,恩重如山,全军将士

深感皇恩,决心为国立功。

2.有人说,“闲细柳”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4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①。伤心秦汉,生民

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将军”句:班超投笔从戎,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

了一封奏章,上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

句。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四面楚歌、火烧赤壁、投笔从戎三个典故,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

法。

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

慨。

C.这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民生疾苦之感叹,给予百姓深切的同

情。

D.整首曲子典雅工巧,含蓄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之

中。

2.“读书人一声长叹”中,诗人“叹”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错,曲的前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由所见之景引

起的惊喜之情,但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深沉情感。

2、答案:①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来写。整首曲多处写作者站在江头所见

之景,“一声雁过”则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乡情。②从空间角度来写。一、二两

句作者从近处写平视所见之景;七、八句作者远望,先写仰视所见,再写平视

所见,富有层次地写出了秋景的特点。③虚实结合。“几处危楼”为虚写,其

余为实写。危楼并不具备江头的景物特点,作者因情设景,是想从传统的、触

发乡思的意象,引出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④动静结合。”稻粱肥,兼葭秀”

是静景;“沙鸟翻风”写出鸟在秋风中翻飞的姿态。

解析:

3、答案:1.《沁园春长沙》选取了万山、湘江、飞鹰等壮丽之景;《天净沙秋

思、》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等凄凉之景。

2.明确: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3.《长沙》: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

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天净沙秋思》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

浓烈的羁旅愁怀。

解析:

4、答案:1.B

2.①作者笑有“画中有诗”之称的王维“作画师”,并非贬抑古代名人,而

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王维笔下的山水之美与西湖的自然美景相比都未免黯然

失色,从而衬托出西湖之美的不可企及。②正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

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

解析:I.B.这首曲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既没有“热烈喧

腾”,也没有“对比”。故选B。

2.首先找到''笑王维作画师”前后的句子,看看写了什么。前句是“雨中楼阁

烟中寺”,描写烟雨中的亭台楼阁如诗如画;后句是“蓬莱倒影参差”,描写

如蓬莱仙境般的山在西湖中的美丽倒影。这两句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再来理解

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师”,是因为王维有“画中有诗”之称,说明王维善画

美景;而作者之所以“笑”,是因为王维画中的美景比不上这里西湖的美景。

这里的“笑”并非“嘲笑”,而是一种“自傲”。以王维的画来衬托西湖的

美,认为西湖之美远比王维画中的景色更加美丽。从这首曲的结构上看,前后

都是写景,插入这一句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而给人以新奇之感,取得了独特的

艺术效果。

5、答案:1.D;2.①从意象意境上看,使用“岸风”“斜阳”“离樽”等优美意象,使意境

秀美中不乏豪迈壮阔。②从遣词造句上看,用词清劲有力,“裂”“迸”等动词富于力

度;句式简短有力,读之清爽利落。③从手法运用上看,虽有离愁别绪但却寄托于

壮阔之景,使情思表达洒脱自然、俊逸有力。

解析:并非直抒胸臆。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酒宴从白天一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