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二(上)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一中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王”在古文字中是斧钺之形。在史前墓葬中,出土大钺、玉钺的墓葬往往是首领之墓;周武王伐纣之

时“左杖黄钺”,还用黄钺砍掉了纣王的脑袋。从史前到商周,斧钺都是军权的象征:对外征讨诛伐,对

内治军行刑。由此可知()

A.早期国家中央集权有所加强B.先秦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

C.早期政权显示出了集权倾向D.西周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2.西周分封诸侯采用盟誓制度,它以“聚众而誓之”“神前宣誓”为核心。当周王提出''为周室辅”“无

废联命”的要求后,受封者要宣皙效忠,如若背叛誓言,周天子便会以欺骗神灵的名义,联合其他贵族“恭

行天罚”,正所谓“背盟不祥,神人弗助”.西周的盟誓活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控B.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C.强化了受封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

3.祝官是由上古巫教神灵信仰中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西周时期

“太祝”属于天子的“天官”系统,具有较高的地位。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上”

末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B.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政治与文化趋向理性

4.《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

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

A.官僚化的中央集权制B.严密细致的文书制

C.集思广益的朝议制度D.大一统的法家政治

5.西汉晚期的小冰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不断。在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过程中,负

有监察职责的刺史职权逐渐扩大,渗透到地方行政权、司法权乃至军事权。这可以用来说明()

A.地方政府治理灾害能力不断增强B.东汉末地方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

C.气候因素导致东汉王朝走向灭亡D.地方行政机构改革面临重重困难

6.下表内容为某学者勾勒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制度建设的大致特点。据此可知,该制度()

①中央职能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部门为中心

封建官僚体系日趋严密,在中央层面出现了“三权分立”局面……其实际上类似于行政体制中的决

策、监督与执行三权的分立

③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其设立提升了决策系统的稳定性与效率

A.造成了地方行政活力的丧失B.激化了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C.削弱了官僚政治的人治色彩D.明确了中央行政组织的权责

7.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

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

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

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8.如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9.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后,分设三司,三司彼此不相统属。省内重大政事,都要由布、按、都三司会议,报

中央批准后,才能推行.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时,三司容易互相推诿,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巡抚制

度正是为弥补这一缺陷而产生的。这反映出()

A.三司长官懒政、怠政B.三司分权不利于治理

C.应给地方更大自主性D.制度设计应兼顾效率

10.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但在雍正和乾隆时

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典》中,却没有提到军机处的名字.这说明雍正和乾隆时期()

A.军机处还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政治机构B.政府决策完全取决于内阁

C.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中国的治理体制D.祖国统一大业尚未被完成

11.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

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

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

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

12.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

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

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13.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

问题。”但在1924年1月的《关于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中,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

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上述史料主要表明孙中山()

A.放弃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B.受到“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

C.反思了政党政治受挫的原因D.认识到工农大众的伟大力量

14.1930年至1933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措施统计表,苏区此举()

党内监督机构中央党务委员会和省县级监察委员会

政府监督机构人民委员会下设立工农检查部,并设立控告局

舆论监督《红色中华》、《斗争》、《青年实话》开辟“铁帚”、“警钟”、“轻骑队”等专栏

颁布政令、训令《政府工作人员惩办条例》、《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

《政府工作人员要加紧学习》率先垂范毛泽东、周恩来等过着“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清苦生活

树立典型模范县、模范乡、模范单位、模范组织、模范个人

A.杜绝了苏区干部的腐败行为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提升了革命根据地的生命力D.贯穿多元化与强制性相结合

15.建国初期,《人民日报》记者哀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

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直到解放的一天,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

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此次会议的召开表明当时()

A.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B.民族区域自治初步确立

C.政治协商制度卷盖面广D.“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16.如表所示为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

学者结论

俄罗斯东方学家雅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

科夫列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

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

国际经济问题专家

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

盖里雄•伊基亚拉

A.新中国在西藏最先建立民族自治区B.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C.民族平等成为民族自治的核心内容D.西藏社会变迁完全依靠国家支持

17.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

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

日)o这部宪法()

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18.如图为雅典城邦和雅典卫城布局示意图。据此图可知()

A.完善的城防工事表明雅典城邦思想观念封闭保守

B.以广场为中心的开放空间有利于公民的直接参政

C.雅典卫城布局集中表明城邦的城乡差别突出

D.公民数量不断增加推动城邦面积的不断扩展

19.古罗马的雕刻艺术深受古希腊的影响,但两者的雕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古希腊的雕刻形象以健壮、

优美的男女体形为主,坦荡无邪;而古罗马人的雕刻形象大多为贵族、帝王,喜爱炫耀个人权威、制造个

人崇拜。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性质的差异性B.两者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C.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不同D.两者政治体制的差异性

20.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一个自由民也都

曾向国王宣誓一一802年,查理曼详尽地规定了誓言——国王也确实把这些人视作他自己的人。这种情况说

明中世纪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的等级性B.封建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C.封建权力的网络化特征D.契约关系得到广泛认同

21.《大宪章》规定:(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

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损害。这表明《大宪章》()

A.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C.使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D.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2.有学者对辉格史学中反复强调的“《权利法案》是对‘古老自由和权利’的重申”“王冠上的花朵未动

分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认为《权利法案》虽对“旧法律”中国王即位之初的征税权不得超越议会授

权范围加以重申,但同时也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该学者意在强调,《权利法案》()

A.折射出历史传统对政治的影响B.形成了对王权的制约机制

C.促使政治权力呈现民主化趋势D.渗透着浓厚的革命性色彩

23.如表是20世纪之交美国国会立法新设立的政府机构。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时间机构名称主要职能

1887年州际商业委员会协调执行针对铁路行为的禁令

1906年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1908年联邦调查局强化跨州犯罪刑事司法管辖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加强对银行监管

1914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反垄断贸易

管理美国的国家公园、国家纪念区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区和历史

1916年国家公园管理局

文化遗产

A.联邦体制遭受破坏B.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

C.各州权力相对削弱D.信奉凯思斯主义经济理念

24.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又发生变化。格列维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总统不再掌握实权。1879年,被认为是共和制在法国真正确立的开始。材料反映()

A.议会争斗成为主要形式,有利于民主共和制

B.总统制权力太大不利于民主共和

C.1879年总统权力的变化改变了法国君主派掌权的局面

D.1789年以来法国是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制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代主要王朝在鼎盛时期的治理体制

王朝治理体制

秦郡县制(偏向于中央垂直管理)

西汉逐渐统一为郡县制(边疆地区:设郡,郡以下设置道和属国,分封其首领,因俗而治。)

东汉郡县制(边疆地区的治理与西汉大致相同)

西晋郡县制与间接统治并行

郡县制(偏向于中央垂直管理.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废诸州总管府,集地方兵权于

中央,郡县微弱,无力对付地方叛乱。)

唐郡县制(边疆地区设羁縻府、州、县,册封其首领,令其自行管理)

北宋中央垂直管理与郡县制相结合(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县、响,授予官爵,令其自行管理)

元郡县制与间接统治并行(边疆地区设置土司,任用土官,允许世袭)

明逐渐形成统一的郡县制(边疆地区沿袭元代“土司制”)

清郡县制(边疆地区:清初,沿袭明代土司制;雍正年间开始大规模改土归流)

——摘编自曹正汉《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治理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封建王朝国家治理体制的认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

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

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古希腊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40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

寡头制、共和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古希腊的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思考和探索政治体制与国家治理问题。

一些古希腊先哲提出了正义就是善,认为国家治理者应该是正义的善者,城邦的治理必须具有至善理念,

城邦的治理必须是法治的治理。古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和文化能够得到不断繁荣发展以及取得巨大的成就,

主要是因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改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民主治理的发展。

一一摘编自许耀桐《国家治理:古希腊城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城邦治理呈现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斯巴达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27.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和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不懈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

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组织和宣传基层民主选举,有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和选举训练班,并印行了大量的

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如息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

《民主洪流》。另外,通过上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走村串街宣传,如戏剧《选村长》形象地告诉

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带来的好处。边区、县、区、乡或村都设有民意机关,老百姓尽可以对代表品头论

足。根据地还创设了一些特殊的投票方式以适应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农民参加选举,如:画圈法、画杠法、

画点法、投豆法等。事实证明,唯有扶助农工,才可以训练民众的能力,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材料二:1949年6月,共产党及各民主人士相聚北京,就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开展讨论。针对毛泽东提出的

“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国号,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焉有‘人

民'而不'民主'哉?我看还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董必武解释说:“‘共和国’说明了我们

的国体,人民在今天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9月27日下午,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新中国正式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根据地选举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中蕴含的政治信息。从上述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和制度建设探索

历程中,你有何认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著作主张

《政治生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

马克斯•

活的系统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

韦伯

分析》道

协商民主通过公开检视歧视和压制对现存问题的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问

乔治

《协商民的理解。因为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特征,所以,通过揭示被压制的文化间的

主》紧张及其根源,文化团体会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性合

拉德兹

作行为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

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

戴维•伊《经济与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

斯顿社会》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

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

一摘编自高金海曹玉海《当代西方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西方政治史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从史前到商周,斧钺都是军权的象征:对外征讨诛伐,对内治军行刑”可知,斧钺是

权力的象征,执掌斧钺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可见早期政权逐渐向最高统治者一人集中,C

项正确;

先秦时期,尚未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并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项;

材料突出的是集权统治倾向,无法得出生产力发展状况,排除B项;

仅从材料,并未提及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需要考生掌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西周分封诸侯采用盟誓制度”可知,西周王朝通过特定的仪式来明确诸侯的身份地位,

根据材料”受封者要宣誓效忠,如若背叛誓言,周天子便会以欺骗神灵的名义联合其他贵族‘行天罚'"

可知,周天子通过盟誓强调其受命于天以立诸侯,这些都是统治者授予诸侯权力合法性的行为,权力地位

与责任是相匹配的,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盟誓活动是口头约定而非对地方的直接管控,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盟誓活动是一种强调分封等级的国家政治行为,而非强调血缘与权力分配,故B项错

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区域的扩大主要依靠对外征服活动来实现,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分封制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3.【答案】D

【解析】A.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信息,故A错误;

B.材料提到的是吏,并非中央官制,故B错误;

C.材料强调官吏制度,与礼乐制度无关,故C错误;

D.根据材料“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

上'末吏",可知战国时期政治文化趋于理性,故D正确。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强大的国家能力”、“秦汉开始就建立”可知,“现代”是指一套非血缘、依法理、

科层明确、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且基层行政管理细致全面,A项正确;

文书制是以官僚化的中央集权制为基础的,是官僚体系依法工作的形式和手段,不能准确概括“现代”排

除B项;

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中央决策失误,不意味着对地方形成直接严密的控制,不等于强大的国家能力,排除C

项;

大一统是先秦诸子的普遍政治追求,国家统一不等于强大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题干“负有监察职责的刺史职权逐渐扩大,渗透到地方行政权、司法权乃至军事权”等反映了在

汉代自然灾害不断的背景下,在实行社会救助和保障的过程中,刺史职权逐渐扩大的现象,这就为东汉末

地方割据局面出现埋下隐患,故B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政府治理灾害能力是否增强,也无法得出气候因素是东汉王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C;

刺史由中央派遣监察地方官员,不是地方行政机构,也不能体现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困难,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依据材料“负有监察职责的刺史职权逐渐扩大,渗透到地方行政权、司法权乃至

军事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监察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6.【答案】D

【解析】A.三省六部制是中央中枢机构,“地方行政活力的丧失”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

B.材料信息未体现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

C.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没有削弱人治色彩,故C项错误;

D.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该制度“以部门为中心”、中央层面实行“决策、监督与执行三权的分立”、

“政事堂承担起中央行政决策中心的职能与角色”,结合所学知识,这符合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中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分掌决策、监督与执行,权责明确,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隋唐三省六部制,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隋唐三省六部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与守臣通签书试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地方官在执行军事、经济、法律

等方面政令时,都需要受到通判的制衡,以此达到限制地方主官的政治权力,将权力收归中央,因此达到

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A项正确。

知州是管理地方民政的官员,排除B;

知县是地方行政层级最低的行政官员,主要管理地方政务,排除C;

宰相是中央官制的官员,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不管理地方,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北宋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北宋时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官职设置的主要目的。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

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8.【答案】C

【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可知,元朝以宣政院管理臧族人,以岭北行省管理蒙古人,以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管

理汉族等民族,其帝国构建蕴含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C项正确;

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排除A项;

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排除B项;

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利于加强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统一和民族关系,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统一和民族关系,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

发现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三司彼此不相统属。省内重大政事,都要由布、按、都三司会议,报中央批准后,才

能推行。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时,三司容易互相推诿,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可知,明代地方遇到重

大政事,都要由三司请示中央后才可推行,遇到突发事件时三司往往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因此设置巡抚来

弥补这一缺陷,可见制度设计应考虑效率,故D项正确;

“三司长官懒政、怠政”这一表述材料依据不足,排除A项;

三司分别处理不同事务,只是遇到重大事件时要请示中央,“三司分权不利于治理”说法片面,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问题不是地方缺乏自主性造成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结合题干“三司彼此不相统属。省内重大

政事,都要由布、按、都三司会议,报中央批准后,才能推行。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时,三司容易

互相推诿,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及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雍正四年军机处已经设立,但是雍正和乾隆时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

典》中却没有记载军机处,说明了当时的军机处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国家机构,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无法推知内阁的情况,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西学东渐的信息,排除C项;

西北地区出现叛乱不能说明国家未实现统一,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排除D

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军机处的职能、作用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立宪实行,愈速愈妙”可知,张之洞认为宪政实行越快越好,这说明他具有一定的宪

政意识,故D项正确;

张之洞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不主张取消君主制,故A项错误;

张之洞认为“预备立宪”是“误国”,说明他不完全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理念的信息,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立宪实行,愈速愈妙”.

本题考查清末“预备立宪”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谋独立”“举都督”“停战”“议和”“君主”“共和”可知,武昌起义后,各势力

派别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折射出武昌起义后政治形势的复杂,故A正确;

材料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政治形势的复杂,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材料未体现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激烈斗争,排除C;

材料未涉及近代通讯对革命的意义,排除D。

故选:Ao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变情况,依据材料“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

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第一应研究者……可为我们模范”,可知在1913年孙中山认为第一考虑的是内阁问题,

而在1924年则参照俄国政党的模式,说明孙中山对政党政治进行了反思,C项正确;

孙中山并没有放弃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对政党政治的反思,而苏联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工农大众力量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活动事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根据1930年至1933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措施统计表可知,中共苏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反腐

倡廉,包括在党内和政府设立监督机构、利用舆论监督、颁布政令和训令、树立典型等方式,有力的提升

了中央苏区的生命力,获得人民的信任,C项正确;

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古田会议,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多元化与强制性相结合,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结合1930年至1933年中央苏区反腐倡廉措施统计表内容及土地革命

历程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当时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确立,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题的关键是“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代表经人民普选产生,

这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可知,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认

为西藏自治区的设立,使西藏地区较之以前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材料“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

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可知,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认为因为政府使西藏享有自治权,所以西藏发生了巨

变。由此可知,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

越性,B项正确;

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是五大民族自治区中最晚建立的,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民族平等,排除C项;

“西藏社会变迁完全依靠国家支持”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7.【答案】A

【解析】题干“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

月26日至12月4日)”体现1982年宪法通过先是全民讨论再是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

则,故A正确;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都是1954年宪法的影响,排除BD;

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项说法与史实违背,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依据题干涉及的三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8.【答案】B

【解析】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城邦以广场为中心,面向全体公民开放,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B项正确;

城防工事未能反映城邦思想观念封闭保守,排除A项;

城邦建筑无法体现城乡差别突出,排除c项;

雅典公民数量相对稳定,较少吸纳外邦人加入城邦公民范围,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城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城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古希腊的雕刻形象以健壮、优美的男女体形为主,坦荡无邪;而古罗马人的雕刻形象大

多为贵族、帝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建立了民主政治,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古

罗马发展成为帝制,二者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直接造成了两者艺术上的差异,前者雕刻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后者体现个人权威和个人英雄主义,D项正确;

两者都处于奴隶社会,排除A项;

历史发展阶段并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

二者的差异与东方文化的影响无关,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者的政治体制的差异,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罗马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希腊、罗马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每一个贵族都有军事扈从,这些扈从会向他宣誓效忠,将其视为自己的领主。同时,每

一个自由民也都曾向国王宣誓……”可以看出贵族、扈从、自由民、国王等,说明中世纪西欧存在多重身

份且由多重权力组成,也正如此,形成了权力制约、制衡的网络状态,这正是封建主义的本质含义,C项正

确;

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等级性,排除A项;

材料涉及的是多种阶层成分,并未单指封建王权,排除B项:

“广泛认同”的表述太过夸大,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信息可知,《大宪章》有着限制王权的作用,后来封建贵族在和国王的斗争中曾一

再强迫国王重新颁布《大宪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资产阶级赋予《大宪章》以新的意义,用以反对

封建专制王权,今天它仍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项;

《大宪章》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排除B项;

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的政体,又称立宪君主制或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合题干“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

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损害”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背景进行分析解答。

22.【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历史传统的影响只能反映前半段材料,排除A

项;

中世纪时期《大宪章》等文件便已对国王权力加以限制,议会对王权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政治呈现出民主

化趋势,排除B、C两项;

根据材料“是对‘古老自由和权利’的重申”“但同时也明确附加税和调整税率权力的转移”可知,该学

者认为《权利法案》不仅仅是对《大宪章》等法案中限制王权的重申,并非使得17世纪以前国王拥有的权

力得以保留,而是对“旧法律”重申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制和剥夺了国王特权,具有浓厚的革命性,具有

现代主权国家宪法开端的革命意义,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英国《权利法案》,解答本题需对比《权利法案》与《大宪章》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权利法案》,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3.【答案】C

【解析】从材料“20世纪之交美国国会立法新设立的政府机构”“管理美国的国家公园、国家纪念区以及

其他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强化跨州犯罪刑事司法管辖”“反垄断贸易”和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加

强了对许多具体事物的管理,说明中央政府的权力扩大了,地方州政府的权力相对缩小了,C排除;

AB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答案】A

【解析】从材料“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在1879年又发生变化。格列维总统明确了政府对议

会负责的原则,总统不再掌握实权。1879年,被认为是共和制在法国真正确立的开始”和所学知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