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述明代社会状况高度的专制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字狱下的文人嗜好第一节概述明初有复古之风,师法唐宋,但又受元的影响,其风格既不同于宋的纤巧工细,又不同于元的粗犷豪放,而有质朴敦厚精致的特色,以家具为典型代表。明代工艺美术与世俗民众生活紧密结合,表现出浓重生活气息,民间装饰图案大量吸收了传统民俗中的吉祥符号。明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精致。第二节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特点: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工艺精细第三节陶瓷工艺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
第三节陶瓷工艺明代瓷器生产几乎由景德镇一统天下,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景德镇不仅官窑兴旺,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景德镇是“天下窑器所聚的江南雄镇。单色釉,三彩、五彩等彩瓷在工艺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杰作,它表明了当时制瓷业高超的技术水平。景德镇将我国瓷器装饰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三节陶瓷工艺1、宣德青花:宣德青花“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锈者”(《南窑笔记》)。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在烧造技术上达到高峰,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样,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如碗、盘、罐等。第三节陶瓷工艺青花用料有进口、国产两种,从宫中传世品来看,以进口料苏离麻青(亦称苏泥勃青)为主,这是一种“高铁低锰”的青料,烧出的瓷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深入胎骨,特别浓色处出现铁锈疤痕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纹饰具有中国画的水墨韵味。在纹饰上,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自然的晕散现象,浓淡不一,层次分明。第三节陶瓷工艺2、成化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历史中的一只奇葩,是由江西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彩瓷。斗彩装饰方法,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互争奇斗艳。第三节陶瓷工艺成化斗彩彩色品种多且能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成化斗彩鸡缸杯十分精巧名贵。第三节陶瓷工艺3、薄胎瓷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
第三节陶瓷工艺注:由于没有找到明代薄胎瓷相关作品,此图片显示薄胎瓷灯非明代作品.图片来源:/cn/newproduct.asp?Page=1第三节陶瓷工艺薄胎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传统艺术名瓷之一。薄胎瓷主要不是作为使用瓷,而是以巧夺天工的工艺蜚声中外。薄胎瓷的特点是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人们形容薄胎瓷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通常又称脱胎瓷,是形容它薄到几乎没有胎的程度。第三节陶瓷工艺薄胎瓷的坯体薄、强度低,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和变形,因此薄胎瓷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性极强。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多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烧好后,似乎抽去了胎骨,“脱胎”之名由此而来。第三节陶瓷工艺4、青花玲珑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的之一。青花玲珑是把青花与玲珑在工艺制作和艺术处理上巧妙加以揉合的产物,在瓷胎上选择与青花图案相配合的部位,镂出若干一定形状的玲珑眼,使两面洞透,然后绘以青花,再内外上釉,使镂空部分透亮,后高温烧成,玲珑眼和青花花纹相映成趣。玲珑瓷器的产生源于产品缺陷。第三节陶瓷工艺第三节陶瓷工艺5、颜色釉白瓷,以永乐甜白瓷为代表。红釉,永乐红“鲜红”,宣德豇豆红。第三节陶瓷工艺黄釉绿釉第三节陶瓷工艺蓝釉,又称霁青或祭蓝。第三节陶瓷工艺6、素三彩第三节陶瓷工艺7、紫砂壶第四节景泰蓝第四节景泰蓝第四节景泰蓝第四节景泰蓝
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制作时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填充在图案中。这道工序完成后再反复烧结,磨光镀金。第四节景泰蓝
景泰蓝工艺元代已有,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极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景泰蓝制作精美,色彩富丽,金碧辉煌。第五节刺绣、服饰第五节刺绣、服饰明代刺绣以顾绣最为有名。顾绣的特点:模仿古人绘画名迹,丝理与画理结合。韩希孟,“针圣”。作品追求绘画效果,以名家手笔为蓝本绣画,多摹绣宋元名家名画,绣成画册、手卷等陈设品,以针代笔,刻意效仿,深得名家笔意,达到画绣水乳交融的境界。广义的“顾绣”第五节刺绣、服饰第五节刺绣、服饰补服在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了。各级的官员按照文武品级的不同,装饰在官服上的图案纹样也各不相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花纹图案,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吏等级制度的缩影。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或“补褂”。它是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明清时期的官员所用的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第五节刺绣、服饰乌纱帽乌纱帽是用乌纱制成的圆顶官帽。第五节刺绣、服饰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是以黑色纱罗制成的便帽,因其造型四角都呈方形,所以也叫“四角方巾”,明代以此来寓意“政治安定”。这种巾帽多为官员和读书人所戴,平民百姓戴的比较少。
第五节刺绣、服饰程子衣
第五节刺绣、服饰明代妇女水田衣(左图:周汛绘,选自周汛、高春明著《中国历代妇女装饰》)第六节园林艺术1、概述2、私家园林3、《园冶》
第一节概述秦、汉社会状况及其对工艺美术的影响第一节概述秦朝,一个短命王朝的典型,以及其不容忽视的地位。汉朝,一个强大的帝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雄浑,务实。第二节青铜工艺
第二节青铜工艺1、概述2、秦的青铜工艺:第二节青铜工艺
秦朝《铜车马》,两辆大型铜车马两件作品都为单辕,四马,单御者编制,尺寸约为车马实际大小的二分之一。一号车为伞盖,驭手呈站立姿势,其伞盖为圆型,车厢为方型,取天圆地方之意;二号车为篷盖,驭手作跪姿。铜车结构十分精密,镂雕成菱形花纹格的车窗启闭自如,金属鞍辔上雕有精美的花纹装饰,辔绳婉转灵活。整个车通体彩绘,。它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第二节青铜工艺3、汉代的青铜美术:a、品种b、制作工艺和纹饰工艺c、铜镜工艺:d、铜灯工艺: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第二节青铜工艺铜镜汉代铜灯错金银牛形铜灯(东汉)
图片来源:/news/detail.aspx?CMID=7&TID=147&NID=5374/pieces/200807/25/t20080725_16281350.shtml西汉鎏金羊形铜灯《长信宫灯》作宫女跪坐持灯状,通体鎏金,各部分铸成后合成,灯盘可转动,灯罩能启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的方向和照度的大小。宫女的右臂和躯体中空,烟气通过右臂进入体内,烟灰贮留体中,可保持室内清洁。此灯设计灵巧,结构合理,宫女造型生动,是实用与美观高度统一的工艺美术品。汉代雁鱼灯
第三节陶瓷工艺第三节陶瓷工艺1、秦代的陶瓷工艺:秦砖兵马俑
第三节陶瓷工艺
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第三节陶瓷工艺2、汉代的陶瓷工艺:品种: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原始青瓷装饰方法与纹饰第三节陶瓷工艺第三节陶瓷工艺
第四节漆器工艺第四节漆器工艺汉代的漆器工艺:历史地位:汉代“炉火纯青”;高贵身份的象征。制作方法:造型特点与品种:装饰方法:第四节
漆器工艺彩绘漆盒第一节概述清朝是由“女真人”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外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初期,通过剃发易服来抑止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清朝统治者对内采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制造文字狱,压制汉族进步思想;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轻视外国先进思想和技术。这些政策维护了清朝的疆域和社会的稳定,但却导致了其统治时期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问题,和末期的国家极度贫弱。第一节概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东西文化的冲撞。清代工艺美术的总体特征——繁缛美艳。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1、丝织、刺绣缂丝织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2、服饰从整个中国服装发展史来看,清朝的服饰形制最庞杂繁缛条文规章也多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整体特征是,既汉族服制因素,又有满族的习俗礼仪。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1)男服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首服补子旗袍马褂
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2)女服清廷没有对汉族妇女的着装实行强制措施。清初,满族妇女着旗装长袍,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泾渭分明;清中期,满汉女子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诗句里“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贵妇中流行起来。第二节丝织、刺绣、服饰满花不露底十八镶滚鱼鳞百褶裙第三节陶瓷工艺第三节陶瓷工艺1、康熙硬彩2、雍正软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陶雅》“硬彩者彩色甚浓,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软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
——《饮流斋说瓷》第三节陶瓷工艺五彩蝴蝶纹瓶,高44cm,口径12cm,足径13cm,清康熙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清雍正,高31.4cm,口径7.1cm,足径9.6cm
第三节陶瓷工艺3、登峰造极的乾隆时代乾隆时代,瓷器生产品类丰富,既仿古瓷,又仿洋瓷,无所不仿而又无所不精。品类:一色釉、青花、斗彩、五彩、仿古玉、仿古铜、仿髹漆、仿竹木、仿螺钿、象生等等。
第三节陶瓷工艺瓷王、瓷母:集历代多种工艺和技术于一器。如此众多的釉、彩,配方及烧成温度都不相同,需按釉下、釉上及高温、低温的不同要求,多次反复入窑烧成,工艺极其复杂,技术难度非常高。而如此多样的釉彩、纹饰需要安排得主次协调,错落有致,浓淡相间。这样的瓷器烧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为集大成之做,因而有“中华瓷王、瓷母”的美称。第三节陶瓷工艺第四节玻璃工艺第四节玻璃工艺中国玻璃的起源,依考古发现应在西周(尚有争议),历代均有制造,但其后发展一直很缓慢。清代,玻璃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有苏州、广州等。技术发展最快的是清宫玻璃厂,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成立,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其中康雍乾三朝制造最盛。中西技术汇合,炼出了高质量的玻璃。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发展,如套玻璃、搅胎、刻花、戗金、彩绘等等。所造器物品种多达碗、盘、炉、瓶、烛台、笔筒、烟壶等几十种。此时的玻璃器形制多样,规矩典雅,颜色纯正优美,装饰内容丰富,在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第四节玻璃工艺第五节建筑艺术第五节建筑艺术1、皇家园林2、宗教寺塔第五节建筑艺术1、皇家园林清代的园林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圆明园避暑山庄第五节
建筑艺术圆明园复原图第四节建筑艺术圆明园复原图第四节建筑艺术2、宗教寺塔布达拉宫外八庙雍和宫第五节建筑艺术布达拉宫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隋朝公元581年建立,618年结束,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第一节概述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是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内对外的商品贸易非常繁荣,城市生活繁华,现世思想占据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文坛上出现“盛唐气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第一节概述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并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第一节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在唐朝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建筑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海纳百川的大唐气象,这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开放、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品种。第二节隋唐服饰第二节隋唐服饰隋唐时期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隋唐服饰之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1)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的物质基础。(2)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各族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冠服。第二节隋唐服饰
1、唐代女子的服饰,是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丰美华丽,妆饰奇异纷繁,是大唐盛景的展示。隋唐三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等。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服饰花样繁多,具有艳丽、华美、自由、洒脱的风格。第二节隋唐服饰1、襦裙服襦是一种短衣、短袄衣服,襦裙服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襦衫长度,彩绣,领口,流行。第二节隋唐服饰
唐代妇女下裳为裙。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多少有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高及腋下。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很多。第二节隋唐服饰石榴裙:“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燕京五月歌》石榴裙特点: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长裙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修长。第二节隋唐服饰2、女着男装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在唐代女着男装蔚然成风,一是唐朝风气开放自由,二是游牧民族的影响。《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明确记录了女着男装的情景。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第二节隋唐服饰3、胡服流行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元稹第二节隋唐服饰“胡服”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极大的影响了唐代妇女的着装,其中尤以长安、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较典型的是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蹬高腰靴。第二节隋唐服饰戴胡帽、佩蹀躞带的妇女(陕西西安出土石刻摹本)第二节隋唐服饰4、唐代大袖衫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称之为“大袖衫”。大袖衫一般用轻薄透明的纱料制成,上面多有精美的图案。通常,大袖衫和高腰长裙、披帛一起搭配。女子穿着的大袖衫、高腰宽摆长裙,以及帔帛会随女子的行动或者空气的流动而飘舞飞扬,彰显华贵而飘逸的气质,彰显大唐王朝的恢弘气度。第二节隋唐服饰第二节隋唐服饰5、唐代服饰图案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第二节隋唐服饰
唐代服饰图案花团锦簇,争妍斗盛,多为花卉、对鹿、对马等,植物纹样大量出现。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自由、丰满、华美、圆润。第二节隋唐服饰隋唐服饰的复原图片来源:
/cysc/fzpd/ttxc/gnxw/200411/15/t20041115_2283325_7.shtml/zhwh/traditional_culture/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7.shtml第二节隋唐服饰隋唐服饰的复原图片来源/zhwh/traditional_culture/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7.shtml第二节隋唐服饰
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日常生活中穿的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革带及长靴。缺袍即开衩的长袍。幞头则是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故称“软脚幞头”。以后又在巾角中用铜、铁丝作骨,将它撑起来,成为“硬脚幞头”。由于硬脚的形状及翘起的角度不同,又有“句脚”、“展脚”、“朝天”等式。第二节隋唐服饰北周时出现的“品色衣”,在唐代已形成制度,成为此后中国官服的一大特色。唐代官员自一品至九品,服色以紫、绯、绿、青为等差,用花纹表示官阶。《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唐代武官的服制文饰有虎,狮子,盘龙,鹿等。第二节隋唐服饰唐装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朝鲜服都有唐装的因素。第三节染织工艺第三节染织工艺1、品种、工艺方法、纹饰特点2、唐锦第四节陶瓷工艺第四节陶瓷工艺1、青瓷。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第四节陶瓷工艺青瓷在唐朝的评价比较高,这和唐朝的饮茶风尚关系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制作。唐朝文学家、中国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价全国各地生产的茶具,将越窑青瓷产品排在首位。越窑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当时诗人赞美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越甄秋水澄”(许浑)等。越窑普遍使用素划纹、堆贴等装饰方法,题材有花卉、人物、鱼、兽、鸟等。第四节陶瓷工艺越窑青瓷第四节陶瓷工艺越窑青瓷第四节陶瓷工艺“秘色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越窑在晚唐五代时生产“秘色瓷”。“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供御之物,是越窑青瓷中的上品。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以后以青绿为主,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第四节陶瓷工艺2、白瓷邢窑在北方河北,主要制造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瓷坯含铁量低,生坯挂釉,施以纯净透明的釉,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素白瓷器。成熟的白瓷到隋代才出现。隋代白瓷巳较普遍,唐代达到极盛时期。邢窑所产的白瓷,胎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作风朴素,不带纹饰。第四节陶瓷工艺邢窑白瓷第四节陶瓷工艺陆羽在《茶经》中对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作了比较:“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瓷类冰,邢瓷类雪”。唐朝形成了“一南一北”,“一青一白”,“南青北白”瓷器制造格局。第四节陶瓷工艺3、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是唐代驰名中外的重要陶瓷产品,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形成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称为三彩,实际上色彩丰富,变化无穷,不只是三种颜色。唐三彩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等。较为出色和世人喜爱的是马俑、人物俑。马俑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人、天王等。唐三彩造型与雕塑结合,常作为陪葬冥器。第四节陶瓷工艺唐三彩第四节陶瓷工艺唐三彩第四节陶瓷工艺4、釉下彩瓷器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铜官窑釉下彩装饰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花草纹样。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第五节书籍装帧第五节书籍装帧古代中国书籍的制作材料,先后采用过竹、木简、版牍、缣帛,最后采用了纸张。隋唐时期书籍装帧形式有了重大的变化。第五节书籍装帧1、梵夹装梵夹装就是专指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的装帧,其方法是将刻写好经文的贝叶,依次摞成一摞,在其上、下各夹配一块与贝叶经大小相同的竹片或木板,并在夹板上打洞,用绳索穿洞结扣。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书籍不用贝叶书写,因此没有梵夹装。但梵经译汉之后,特别是译成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后,其用纸张书写或雕印的经页,也有仿效贝叶经的。这种经集数页摞成一摞之后,也有上、下用木板相夹,而后用绳索、布带相捆的。虽然不是贝叶经的梵夹装,但显然是对梵夹装的模仿,故亦称为梵夹装。第五节书籍装帧2、旋风装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确知有此种形式。关于旋风装的形制,学术界有两种看法。第五节书籍装帧
(1)旋风装是将经折装的书再用一张纸一半把书的第一页粘起来,另一半把书的最后一页粘起来,整张纸把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连同书背一起包起来。第五节书籍装帧(2)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页一页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样一页一页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依照这种看法,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渡形式。第一节概述努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个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
百家争鸣。第二节青铜工艺第二节青铜工艺从青铜器的种类看,前期多是生产工具,后期则以礼器和兵器较多。在金属制品的发展上,忽视生产工具的制作。金属工具的制作,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生产,而是服从于奴隶主的消费需要和统治需要。第二节青铜工艺
1、青铜工艺及一种推断(红铜→青铜)青铜是一种合金,是指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在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经被制造出来,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十六个世纪的青铜时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第二节青铜工艺2、青铜工艺的特点:(1)熔点低(2)硬度高(3)(加锡后的合金青铜熔液流动性更好)便于获得精确的铸模形状和精细的图案(4)(加锡后的合金青铜熔液流动性更好)铸件表面更光洁,颜色呈青灰色,具有天然的庄重与凝重感。第二节青铜工艺图片来源:/kejian/tsinghua/pmsj/zgmss/1/zx/COURSE/CHAPER1/1.3.htm第二节青铜工艺3、青铜器的制作方法(1)陶范法(2)失蜡法第二节青铜工艺3、青铜器的种类及其演变(1)青铜器的种类A、礼器:烹饪器:鼎、簋、食器:豆酒器:爵、觚、角、壶、觯水器:鉴、盘、乐器:鼓、钲、铙、钟、铎铃杂器:禁、徂兵器:钺、戟、戈、矛、剑、刀、戚(斧)第二节青铜工艺B、重器:C、冥器:D、生活用具生产工具:E、兵器:第二节青铜工艺(2)青铜器的分期及其在各阶段的造型特点,纹饰的演变。A、夏代,“贡金九枚,铸鼎象物”,→财富、权力的象征。B、商代,繁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C、西周,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铭文增多(金文),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第二节青铜工艺D、春秋战国,风格大变,纤巧清新,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极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E、秦代以后,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镜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图片来源:/kejian/tsinghua/pmsj/zgmss/1/zx/COURSE/CHAPER1/1.3.htm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商周青铜器主要纹饰图例图片来源:/kejian/tsinghua/pmsj/zgmss/1/zx/COURSE/CHAPER1/1.3.htm第二节青铜工艺5、我国南方地区的青铜工艺(1)江西土著青铜文化(2)巴蜀青铜文化青铜巨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3)滇文化青铜器A、青铜鼓B、贮贝器第二节青铜工艺巴蜀青铜文化·青铜面具
青铜人头商四川广汉第二节青铜工艺第三节玉器工艺第三节玉器工艺
玉器在商周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仅次于青铜器的重要工艺美术创作。玉器在隆重的政治典礼和祭祀活动中使用,也是贵族地位的象征,具有神圣的含义。商代贵族对玉十分爱好,周代统治者重礼乐,赋予玉器以伦理道德的意义,玉的使用体现着不同的等级名分,人们佩玉成为时尚,死后还以玉随葬,玉器成为统治者垄断的特殊工艺品。
第三节玉器工艺1、玉器的种类:A、礼玉:玉琮、玉璧、玉环、瑗、圭、璇玑、璋、琥、磬、簋、盘、杯、仪仗兵玉,“五瑞”、“六瑞”……B、葬玉:玉敷面、玉衣、玉枕、C、饰玉:佩饰;陈设玉器第三节玉器工艺2、玉器的造型:玉琮:筒形,内圆外方,节数,节奏,文饰玉璧、玉环、瑗:玉圭:
3、玉器的文饰:
第三节玉器工艺西周凤鸟纹大玉钺
商代玉连体双鸟佩
螭、凤、兽面纹活环玉带钩
西周出土玉琮,大多无纹,此为典型。第一节概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第一节概述宋朝(960年—1279年)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儒学复兴,政治较稳定,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相对较少较小。第一节概述科学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而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他比如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方面两宋时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第一节概述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工艺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第一节概述宋朝的丝、麻、毛、棉纺织业都非常发达,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中心。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第一节概述宋朝流行理学,认为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许多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自然、平淡。工艺美术受到了文人情怀的极大影响,文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了工艺美术的设计与生产,有宋一朝的工艺美术因此具有文人审美趣味的主流倾向。第一节概述宋瓷一扫唐之鲜艳雍容,追求细腻浸润、色调单纯的趣味。宋代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无间的亲密交融和牧歌化的心情和思绪。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形态上不像唐代的华贵、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而洁净。第一节概述
经济的发展,文人的参与,程朱理学的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节天下名窑第二节天下名窑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第二节天下名窑1、定窑定窑在河北定州,即今天的曲阳县。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以烧白瓷为主。宋代定窑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是当时最有名的白瓷,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碟、盒和枕。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第二节天下名窑定窑白釉盏托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第二节天下名窑
定窑也烧制酱、红、黑、紫、绿等其他名贵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是传世稀少的珍品。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定窑产品常常装饰着划花、刻花或者印花,纹饰题材有莲瓣、龙凤、牡丹、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第二节天下名窑“覆烧”是定窑发明的一种烧制碗类器物的先进的装烧技术,即把过去一个匣钵里装一件碗坯,变成多件器物扣叠在一起,形成一个筒形的组合式匣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装烧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节省燃料,降低成本,又可防止器具变形。因这种烧制方法的诸多优点,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但是,覆烧的瓷器口沿不能上釉,于是工匠们又在这些芒口的碗、盘口上镶包了金、银或铜口,成为一种特殊装饰。第二节天下名窑2、汝窑。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制品为青瓷,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汝窑曾烧造供宫廷使用之器大约20年,御用瓷作品很少,汝州一带民间也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第二节天下名窑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汝窑天青釉碗汝窑天青釉弦纹樽第二节天下名窑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第二节天下名窑从传世品看,胎体较薄,胎质细腻。器物成型和修坯工艺一丝不苟,烧制也十分考究,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器物底部的支烧痕迹小得如同芝麻粒,底部施满釉。“玛瑙为釉古相传”,汝窑以名贵的玛瑙为釉,产生特殊色泽,其色有天青、天蓝、茶色、葱绿等。尤以天青为贵,釉色温润柔和,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第二节天下名窑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第二节天下名窑3、官窑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第二节天下名窑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求,它创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第二节天下名窑官窑青釉弦纹瓶官窑青釉方花盆官窑青釉盏托第二节天下名窑4、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宋代著名的民窑。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多种色泽,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不同,而以油灰为主。哥窑瓷器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就是“开片”。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第二节天下名窑哥窑八方碗哥窑葵花洗第二节天下名窑开片原本是一种釉面缺陷。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制出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且效果精美绝伦,浑然天成,让自然延伸、交错的开片裂纹与温润的釉面和谐搭配,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美感,开片是极典型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残缺之美。哥窑就是以其自然的开裂现象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第二节天下名窑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以哥窑产品最为著名。按开片裂纹稀密、形状与颜色,有不同的分类,比如鳝血纹、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等。纹片细碎的叫“百圾碎”;较粗疏的黑色龟裂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着,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哥窑烧制的青瓷有各式碗、盘、瓶、炉等,造型幽雅有古韵,典型器物有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莲瓣碗等。有的器物有刻划、堆塑等装饰。第二节天下名窑5、钧窑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青瓷工艺的创造和突破。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第二节天下名窑第二节天下名窑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色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品,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中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被认为是钧窑最为的名贵红、紫色,被称为“钧红”、“钧紫”。第二节天下名窑6、景德镇窑
CHINA,china,“昌南”,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北宋时期,创烧“影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隐青、罩青,釉色釉色近白,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明澈淡雅,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第二节天下名窑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以湖田窑烧制的为最著名,胎质洁白细腻,器壁极薄,呈半透明状态,釉色青白,光泽度强,透明度高。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
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并无花纹,以器型的规整和玉一般的釉质取胜。中期以后,它的装饰以刻花为主,兼有印花、浅浮雕、镂空、堆塑,色调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韵味无穷。第二节天下名窑第二节天下名窑7、吉州窑吉州窑也称永和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隋至宋称吉安为吉州,故名。吉州窑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与北方的磁州窑风格接近同,为南北两大民窑体系。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第二节天下名窑吉州窑瓷器第二节天下名窑吉州窑瓷器第二节天下名窑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木叶贴花、划花和堆塑等。其中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装饰仅见于吉州窑,是风格独具的装饰。剪纸贴花多运用在碗盏内壁,采用同一样式的剪纸,三点或四点均齐排列,口沿衬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木叶纹多装饰在黑釉碗(盏)内,有单片的木叶,有半叶挂于盏边的,也有双叶或三叶散点的。第二节天下名窑吉州窑黑釉彩绘瓷多为月光底下的梅树、竹枝、飞蝶或风雪中的芦花,有含蓄的风味和浓厚的国画意境,开创了釉上彩绘的先河。也有文字装饰,多为吉祥语,比如“福”、“太平”,或剪纸“金玉满堂”、“长命富贵”和“福寿康宁”等,表达了民间习俗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第二节天下名窑8、磁州窑磁州窑以今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一带瓷窑为代表,当时属磁州,故名。这一窑系历史悠久,规模冠于北方的民窑体系。“白地黑花”是磁州窑的典型产品,以黑白色造成的强烈对比来装饰器物,也是磁州窑系装饰工艺最醒目的特点,形成了粗犷豪放、简洁明快的独特风格。其器物造型追求生活实用、大方朴素、坚固耐用,富于浓烈的乡土气息。第二节天下名窑磁州窑第二节天下名窑9、建窑建窑在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产品是黑釉茶具,这与宋代的“斗茶”之风有关。黑釉中含有较多的铁化合物,它们在烧制的高温中熔解并产生气泡,气泡在高温中又形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如斑点银星,称为“油滴”,有的如丝丝细毛,称为“兔毫”,有的如鸟雀羽毛,称为“鹧鸪斑”。兔毫是建窑名器。据史书记载,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宋徽宗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各种窑变色斑犹如云雾、细雨、芦花、玳瑁的甲壳、虎皮的纹斑或青、蓝、绿、紫的火焰。第二节天下名窑第二节天下名窑10、耀州窑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其产品则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20世纪70年代,耀州窑的传统技艺得到恢复。耀州窑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第二节天下名窑第二节天下名窑第二节天下名窑
总的来说,宋瓷具有以下特点:1、突破了唐朝“南青北白”的局面,呈现出天下名窑遍布的盛况。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欢迎并极具特色的有“梅瓶”、“玉壶春”等。第二节天下名窑3、釉色优美,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流,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的体现。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第三节染织服装第三节染织服装
1、宋锦宋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宋代由官府锦院主持生产的织锦;二是指自隋唐开始生产,宋代大盛,明、清时期由苏州织造府继续主持生产的宋式锦,是用彩纬显色起花的丝织物。两个概念联系颇多又不尽相同。后者跨越了时间纬度,强调织锦的组织、形式;前者强调宋代锦院生产的织锦,当然主要是宋式锦,由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故名,也故衍生了第二种产品和第二层含义。第三节染织服装宋锦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繁复,图案花纹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常见的有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席地纹、八达晕等四方连续的图案作为骨骼,再加填翠池狮子、宜男百花、花鸟、林禽、聚八仙等纹样,百吉等字形图案也很常见。配色典雅和谐,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质地坚柔,平服挺括。第三节染织服装宋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朴素、保守、典雅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宋代三百余年的女子服饰,除了因袭唐代的款式外,也产生了具有宋代的时代特征的衣服背子、文公兜等,表现和塑造了宋代端庄、婉约、素淡、保守的女子。
第三节染织服装背子,是宋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服饰,男女都可穿。女用背子多以直领为主,其具体形态也不尽相同。从大量史料来看,背子是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宋代的背子是对襟,窄袖,长袖,长衣身,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腋不缝合,即衣服的前后片在腋下不缝合的服装样式,在腋下缀有带子作装饰。
第三节染织服装第三节染织服装冠饰文公兜第四节宋代家具第四节宋代家具第四节宋代家具唐宋以来,尤其是宋代以来,进入高型家具时代,改变中华民族自商周以来的跪地、席地而坐的习惯,进入垂足而坐时期。宋代是中国高坐家具发展的关键阶段,缺少此时的积累,后来明式家具的繁荣便无从谈起。宋代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现在我们使用的家具类型几乎全部出现。第五节宋代建筑《营造法式》第五节宋代建筑第五节宋代建筑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魏晋南北朝社会状况概述1、社会动荡2、玄学兴起3、佛教繁盛4、中外文化、南北文化交流第一节概述二、魏晋南北朝工艺文化的总体风貌1、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2、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第一节概述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出展现人类世界的清新可爱。4、秀骨清相:魏晋风度下的广义综合。第二节陶瓷工艺第二节陶瓷工艺1、概述2、陶与瓷的区别与联系;3、魏晋南北朝陶瓷工艺的方法、产地、造型特点和纹样特点及其特色品种:
第二节陶瓷工艺瓷熏炉瓷虎子瓷熏炉盘口壶/html/Culture/Click/2008-8/29/0882908543872298.html第二节陶瓷工艺青釉莲花尊青釉堆塑谷仓罐青釉龟形砚滴第三节染织服装第三节染织服装1、蜀锦2品种:丝织、丝毯、刺绣3、产地、工艺特点、纹饰特点4、魏晋名士服饰风采第四节家具工艺第四节家具工艺1、高型家具
第四节家具工艺2、胡床在中国历史上,椅凳的名称未出现之前,人们坐、卧的器具都称之为床或榻。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类似于马扎,不是指睡觉的床(寝具),人所坐的面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由于便于携带,战争时将军出征所带,所以后来便发展为权利的象征“交椅”。胡床来自于西域。作为高型坐具对中国古代人们从跪坐到垂足坐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胡床自东汉传入中原后,魏晋南北朝以后被广泛应用,史载达到“贵人富室,必畜其器”的程度。第四节家具工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诗《长干行》“床前明月光”
——李白诗第五节建筑艺术第五节建筑艺术1、以邺城为代表的新的都城布局对后世影响很大。邺城不同于以前都城不规整的形状,邺城的布局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短。宫殿和居民区分开。中部的南北方向的中心轴线安排重要的宫殿,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邺城是规整的有中轴线的封闭型都城,体现了古中国人的皇权思想,为唐都长安城的规划提供了典范。第五节建筑艺术2、佛教建筑的大量营造。
第五节建筑艺术从建筑的类型看,佛教建筑可分为佛寺、石窟和塔三种类型。(1)佛寺的布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心佛塔式,另一种是佛寺。(2)石窟在中国北方较多,因地制宜建造,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结合了木结构建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石窟是对佛寺的模仿。(3)塔,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有重叠式、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第四节陶瓷工艺第四节陶瓷工艺1、青瓷。隋唐五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第四节陶瓷工艺青瓷在唐朝的评价比较高,这和唐朝的饮茶风尚关系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制作。唐朝文学家、中国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价全国各地生产的茶具,将越窑青瓷产品排在首位。越窑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当时诗人赞美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越甄秋水澄”(许浑)等。越窑普遍使用素划纹、堆贴等装饰方法,题材有花卉、人物、鱼、兽、鸟等。第四节陶瓷工艺越窑青瓷第四节陶瓷工艺越窑青瓷第四节陶瓷工艺“秘色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施薄冰盛绿云。越窑在晚唐五代时生产“秘色瓷”。“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供御之物,是越窑青瓷中的上品。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以后以青绿为主,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第四节陶瓷工艺2、白瓷邢窑在北方河北,主要制造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瓷坯含铁量低,生坯挂釉,施以纯净透明的釉,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素白瓷器。成熟的白瓷到隋代才出现。隋代白瓷巳较普遍,唐代达到极盛时期。邢窑所产的白瓷,胎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作风朴素,不带纹饰。第四节陶瓷工艺邢窑白瓷第四节陶瓷工艺陆羽在《茶经》中对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作了比较:“越瓷类玉,邢瓷类银,越瓷类冰,邢瓷类雪”。唐朝形成了“一南一北”,“一青一白”,“南青北白”瓷器制造格局。第四节陶瓷工艺3、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是唐代驰名中外的重要陶瓷产品,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形成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称为三彩,实际上色彩丰富,变化无穷,不只是三种颜色。唐三彩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等。较为出色和世人喜爱的是马俑、人物俑。马俑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人、天王等。唐三彩造型与雕塑结合,常作为陪葬冥器。第四节陶瓷工艺唐三彩第四节陶瓷工艺唐三彩第四节陶瓷工艺4、釉下彩瓷器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铜官窑釉下彩装饰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花草纹样。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第五节书籍装帧第五节书籍装帧古代中国书籍的制作材料,先后采用过竹、木简、版牍、缣帛,最后采用了纸张。隋唐时期书籍装帧形式有了重大的变化。第五节书籍装帧1、梵夹装梵夹装就是专指古印度用梵文书写的贝叶经的装帧,其方法是将刻写好经文的贝叶,依次摞成一摞,在其上、下各夹配一块与贝叶经大小相同的竹片或木板,并在夹板上打洞,用绳索穿洞结扣。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书籍不用贝叶书写,因此没有梵夹装。但梵经译汉之后,特别是译成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之后,其用纸张书写或雕印的经页,也有仿效贝叶经的。这种经集数页摞成一摞之后,也有上、下用木板相夹,而后用绳索、布带相捆的。虽然不是贝叶经的梵夹装,但显然是对梵夹装的模仿,故亦称为梵夹装。第五节书籍装帧2、旋风装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之一,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确知有此种形式。关于旋风装的形制,学术界有两种看法。第五节书籍装帧
(1)旋风装是将经折装的书再用一张纸一半把书的第一页粘起来,另一半把书的最后一页粘起来,整张纸把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连同书背一起包起来。第五节书籍装帧(2)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页一页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样一页一页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页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其特点是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页。这种装订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依照这种看法,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变而来,旋风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渡形式。第五节书籍装帧3、经折装第六节金属工艺第六节金属工艺1、青铜镜唐朝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千秋节日“群臣皆献宝镜”给唐明皇,以示祝颂,可见铜镜在唐朝的生产数量之大,工艺之美。隋唐铜镜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各种各样的花式镜、有柄手镜大量出现。所谓花式镜,就是以盛开花型的平视轮廓作为铜镜的造型轮廓。由于花瓣的多少有八花镜,六花镜,四花镜等。常见的八花镜根据边缘变化,人们又区分为葵花式和菱花式。第六节金属工艺镜型的大小尺寸,也有极大的伸缩余地,小自二寸左右大可至一尺二寸左右。铜镜造型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到镜背装饰的变化。海马祥鸟瑞兽葡萄等纹样非常盛行,是隋唐铜镜装饰中的重要类型。还有大量反映人民生活,吉祥、快乐的理想等主题纹饰,如月宫、瑞花、对鸟、盘龙、仙人、山水等,题材新颖,纹饰华美。制作工艺有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螺钿等。无论艺术风格或工艺手法,唐代铜镜艺术都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第六节金属工艺2、金银器金银器的功用,除了满足陈设观赏、日常生活所需,还在于它的特殊价值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金银及其器物广泛运用于馈赠、供奉、赏赐、赋税,作为对外交往、经济制度、政治斗争的媒介物,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甚至重大政治生活。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第六节金属工艺我国的金器银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艺术传统,考古资料证明,我国使用金器的时间始自3000多年前的商代。银的使用历史较晚,目前所见的春秋时期银错铜兵器,是最早用银的实例。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绚丽的瑰宝。第六节金属工艺唐鎏金银龟茶盒是法门寺出土的茶具。唐代饮茶,先要将饼茶经炙、碾成细末,再过罗筛分后煎茶。这件银龟茶盒的功用是贮存茶末,属贮茶器具。龟甲为盖,盖甲上有龟背纹,整体造型维妙维肖。盖与腹焊有圆子母口相接。首、腹及四足中空加焊。尾部焊接。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从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目前所出北朝及唐代前期的部分金银器皿的造型、纹饰大多具有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风格,说明曾受到波斯金银器的影响。纹饰以花鸟为多。工艺精湛,唐代已普遍使用了板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打、刻凿、镶嵌等技术,制作数量巨大。第六节金属工艺
赤金走龙,唐,共12个,高2-2.8cm,长4cm,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金质。龙身铸成,四足铆接。昂首拖尾,作行走状。头上有两长角,折曲于脑后,圆眼深目,两颌张开,颌腮部位饰长鬃纹样。劲弯二曲,身上鼓,尾下拖,末端上卷,四肢粗长,呈各种行走姿态,除其背脊和尾脊饰有长髭纹样外,满身皆饰深凹的点纹;似用錾头插点而成。金龙形象生动,小巧玲珑,是精美的金制品,也是唐代金银器中罕见饰物。第六节金属工艺第六节金属工艺第七节隋唐家具第七节隋唐家具在家具方面,隋唐时代,使用床(榻)和席地而坐与的习惯依然广泛存在。但另一方面,垂足而坐的习惯,在隋唐时期从上层阶级起逐步普及全国,中国人逐步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高型家具已经发展起来,后世家具的类型在唐末五代之间几乎全部具备。据敦煌壁画和五代《韩熙载夜宴图》所示,已有长桌、方桌、长凳、腰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椅等,出现了多人列坐的长桌及长凳。家具的式样简明、朴素、大方,桌椅的构件有些做成圆形断面,既切合实用,线条也柔和流利。第七节隋唐家具
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加普遍,屏风开始向高大方面发展,盛行书画屏风,不但居室陈设屏风,就连日常使用的茵席、床榻等边侧都附设小型屏风。这类屏风通常为三扇,屏框间用钮连接,人坐席上,将屏风打开,左、右和后面各立一扇。折叠屏风的特点主要轻巧灵便。也有六扇屏风,以及不受数量限制的连屏,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增加。还有的屏风双面有图,可以随意陈设。屏风成为人们起居活动和家具布置的背景,使室内空间处理和各种装饰开始发生变化。第七节隋唐家具《韩熙载夜宴图》第八节隋唐建筑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第八节隋唐建筑第八节隋唐建筑隋(581年~618年)
1、建筑上主要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以及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所建,这两座后被唐继承并进一步充实发展而成为东西二京,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第八节隋唐建筑2、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建造者是李春。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技术上、造型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隋(581年~618年)
唐(618年~907年)
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唐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朝首都长安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不仅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而且还影响到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第八节隋唐建筑2、建筑群处理俞趋成熟。
大明宫的布局和唐乾陵的布局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第八节隋唐建筑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当时的木构架--特别是斗拱部分,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唐朝已有了用材制度。以某一断面尺寸为基数计算,用才制度出现反映了施工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等,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4、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
1、都城利用南北中轴线控制城市,东西对称,方整规则,宛如棋盘。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城内被街道分为114坊。实际为108坊。宫城位于全城最北的中部,内部有皇上听政和居住的太极宫、西部宫人居住的掖庭宫和东部太子居住的东宫组成。皇城在宫城以南,通过一条宽220米的横街与宫城相连。第八节隋唐建筑唐长安与洛阳的规划影响到日本和高丽,日本的平安京(京都)、平城京(奈良)的规划均模仿唐长安城。日本平安京日本平城京2、宫殿由隋入唐,没有经过毁灭性的战争,所以唐建成后,不管长安还是洛阳都沿用了隋代的旧宫。在唐贞观八年才为太上皇李渊建造了永安宫,后改名为大明宫。此宫后来一直扩建和整修,成为了唐代主要的朝会和帝王居住的场所。大明宫高踞在长安东北的龙首原上,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群殿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大明宫分内朝和外朝,外朝最为宏大,在轴线南端依次坐落着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在各殿左右还建有对称的宫殿楼阁等配套建筑。内廷主要供皇帝及嫔妃们居住和游宴之用。第八节隋唐建筑唐大明宫含元殿这座含元殿是大明宫中的外朝所在地,重檐庑殿顶单层建筑,两侧还建有翔鸾、栖凤两阁,殿前有长长的龙尾道共分为七段,并逐渐降低。整个建筑加上龙尾道相呼应,气势恢宏,充分显示出大唐的繁盛与威仪。大明宫麒麟殿复原图这座在太液池西部高地上的建筑群因建筑于唐麟德年间而得名,它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杂耍和作佛事的地方。整个宫殿由纵向的三座殿阁组成,三殿的两侧还有建筑在高台之上的亭台和楼阁等。3、陵墓继承:
1、筑神墙,神墙四面辟门的制度。
2、六朝陵墓神道的做法,并将神道延长。开创
1、帝后合葬制。
2、以山为陵,凿山为穴。
3、以山为阙
4、设两重围墙,内围墙在陵丘四周。
第八节隋唐建筑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在今陕西乾县梁山。陵园整体模仿长安城的布局,以梁山主峰为陵,有方形的陵墙,四面各辟一门。在南门约四公里长的神道上设三道门阙。唐永泰公主墓这座由前后两个墓室组成的地下宫殿采用的是拱顶,在砖砌的甬道、墓室以及穹顶上都绘有精美的壁画,而且各部分壁画都有其各自的题材,尤其以各式的宫女更为多彩动人。4、住宅隋唐时期的住宅在形式上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房屋的整体布局上,出现了两种形式:1、贵族的宅第有用直棂窗的回廊连接而成的四合院,也有用回廊组成的庭院。2、乡村的住宅有以房屋相围绕,构成平面呈长方形的四合院,以及茅屋和木篱围合而成的三合院。第八节隋唐建筑敦煌莫高窟的壁画5、园林第八节隋唐建筑隋唐时期我国的园林大约可以从三个方面论述其发展的情况:帝王宫苑繁盛,兴建了大批的大内御苑,离宫御苑和行宫御苑;私家园林兴建频繁,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私家园林代表;城市及其近郊的风景明显得到发展。洛阳西苑长安城禁苑芙蓉园王维的辋川别业6、宗教建筑隋唐时期是中国宗教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使宗教建筑成为当时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八节隋唐建筑1)寺庙唐代后期因佛教无度发展,在唐武宗时期进行了灭法,使得唐代佛寺、殿塔受到破坏。以至于唐代的建筑留存至今的很少。唐代佛寺留存至今只有三座,它们都在山西,依次为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和平顺天台庵。佛光寺大殿佛光寺为庑殿式屋顶,屋面平缓并配有长长的出檐。尽显柔和之美。最有研究价值的是大殿的木构架,木构架为殿堂型。巨大的斗拱是屋檐下的主要结构,它的高度达到了檐柱的一半,并且一跳接一跳的叠加向外向上,形成了长长的出檐。其出跳层数之多和出檐距离之远,在我国古建筑的斗拱中处于第一位。大殿共有七种斗拱,这座殿堂是我国古建中的登峰之作。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6、宗教建筑第八节隋唐建筑2)佛塔佛塔在外形方面以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为主。塔的平面大多数都是方形的。修建佛塔的材料仍以木材和砖石为主。江南南京唐代栖霞寺舍利塔,这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的五层密檐式石塔,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塔的基座周围环绕有栏杆,而且对须弥座进行了细致的雕刻,塔身每层还都刻有各式的佛塔。山西唐代明慧大师塔,这是一座单层石塔,方形基座上有经过装饰的须弥座,再向上是塔身部分有雕刻的门窗及天神像,最上部是逐层缩小的四塔顶,是建筑与雕刻的完美结合之作。6、宗教建筑第八节隋唐建筑3)石窟凿制石窟寺在隋朝恢复,在唐朝更是达到了顶峰。唐代主要是在敦煌和龙门两地开凿石窟。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第四节漆器工艺第四节漆器工艺1、漆,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以漆制成的各种器皿就是在器物表面用生漆(或熟漆)髹饰过。漆器轻巧、美观、耐用。第四节漆器工艺2、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件朱漆木碗。战国大盛。南方种植漆树,生产漆器很普遍。楚国。战国漆器美观使用,无器不漆,具有逐渐取代青铜器之势。第四节漆器工艺3、漆器的颜色:4、漆器的种类:日用器皿:家具:马车饰:乐器:墓葬器:5、漆器的花纹: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1、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2、机织:纺缚;织机。3、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篮、绿等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4、商周时期的服饰上衣下裳制基本的服装样式:衣裳连属制第五节染织、服饰工艺
冠服制度:商以后建立,周完善。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川、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河北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招聘教辅人员笔试真题
- 《对月当歌》(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答辩状范本
- 2024年碎石产品加工与销售合作合同范本3篇
- 食品销售渠道合作协议
- 2024年水果种植与采摘一体化服务合同6篇
- 美食合同协议书样本
- 购房贷款协议模板
- 进口货物采购合同书模板
- 2024年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与维护合同详细条款与标的说明
- 高级微观经济学
- 听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记录
- 乌鸦喝水(绘本)
- 沟拐加油站试生产方案
-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三上数学期末含答案
- 幼儿园毕业纪念册PPT模板
- 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
- 观察记录那些事儿-走进经典阅读《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优质课件PPT
- 浙教版小学人·自然·社会四年级第17课 走近王安石 课件
- QC小组(提高维修效率)课件
- 火成岩岩石化学图解与判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