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24《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炭翁》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二首》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围绕“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的主题,选取古代诗文篇目,来表现古人的哲思与情怀。

《卖炭翁》作为白居易的一首经典叙事诗,无论是精彩的情节叙述,还是经典的人物形象刻画,均堪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在《卖炭翁》一诗中,作者通过叙述卖炭翁的故事,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刻画了悲苦的老翁形象及蛮横无理的宫使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形象谱系。同时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歌创作主张,以卖炭翁的悲惨故事来对朝廷进行警戒,从而表现了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独特情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浅显的古代诗文,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及句式,掌握了一些文言阅读方法,这是继续学习古诗文的有利因素,本节课可采用以读促学,以学促学。但由于在内容及情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欣赏古代经典诗歌,使古诗词的学习更加立体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积累重点词语意思(薪、营、直);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3)体悟诗人的情怀,感受诗歌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通过古诗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体悟作者的文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白居易素有“诗魔”“诗王"之称,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其创作的众多诗歌中,叙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备受人们的青睐,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一篇经典叙事佳作《卖炭翁》,共同感受诗人笔下经典的故事情节和的独特艺术形象塑造。

(板书:卖炭翁白居易叙事诗)

二、诵读经典,聆听古韵

1.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朗读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中的读音,自由朗读诗歌。

2.提示读音,齐读全文。

3.哪位同学来展示你的朗读?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及时订正读音。

4.本诗中有几个易错字音,请记录在随堂笔记本上:裳骑敕;读音:chìshangchángqíjì,学生上台运用拖拽功能,选出词语正确读音。学生对易错字音做讲解。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全诗)

三、积累词语,读懂诗歌

过渡语:(好,读得不错,那么)作为一首古诗词,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方面。以同桌为小组,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读懂诗歌。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之后小组举出疑问,其他组同学进行答疑。“举疑--答疑”。

师:同学们,时间到!在读懂诗歌过程中,有疑问的组请举出疑问,(小组举疑),哪组同学进行答疑(其他组答疑)。

生:“举疑(小组举疑)---答疑(其他组答疑)"。

师:请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记录在你的随堂笔记本上:

示例:薪——木柴营——谋求、需求直——同“值”,价钱

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气势磅礴,老师也想展示下朗读,大家想听吗?

教师示范朗读《卖炭翁》。

四、研读经典,采撷精华

1.梳理文脉,概括故事情节

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思考:本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温馨提示:请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概括。)

生展示:卖炭的老翁去卖炭时,遭遇宫使的掠夺。

2.整理意脉,认识经典艺术形象

过渡语:卖炭翁作为一个主体人物贯穿于文章的始终,诗人以“卖炭翁”为题,可见,“卖炭翁"是作者浓墨刻画的。那么,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形象呢?(温馨提示:可以从外貌、心理、动作角度,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学生依据温馨提示,小组讨论,并勾画出相关语句。)

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这是外貌描写,“苍苍"一词写出一位老者的形象,“烟火色”和“黑"则表现了卖炭工作的艰辛。

师:“烟火色”和“黑"如何体现劳动的艰辛呢?

生:“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可见非一日所形成,老翁在烟熏火燎环境中夜以继日的工作,“黑"因为烧炭,双手沾黑,老翁劳动的艰辛可想而知。

(板书:老翁年事已高劳动艰辛)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生:老翁身上的衣服正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些,是一种矛盾心理。

师:老翁的矛盾心理,又体现了什么呢?

生:炭是全家的经济来源,体现老翁生活的贫困,对现实的无奈。

(板书:生活贫困)

③“晓驾炭车辗冰辙",“驾”和“辗"两个动词,写出老翁卖炭路途上的不易。

小结:白居易运用细致的笔墨,刻画出一位年事已高、劳动艰辛、生活贫困的老者形象。这是一位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更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艺术典型。

文章除刻画了卖炭翁的形象,同时也立体地呈现了宫使的形象。本诗中,哪些词语使宫使形象更加立体化了?

①“翩翩两骑来是谁”

生:从“翩翩"一词,我读出了宫使的轻狂。

师:“翩翩”如何体现了宫使的轻狂呢?

生:“翩翩"从正面刻画宫使的轻狂,同时,作者又从“来是谁”的旁观者角度,再次刻画宫使形象。

师:作为旁观者,你觉得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

生:这个人怎么这么轻狂、这么轻狂的人是谁……

师:在这个句子中,对宫使正面描写与旁观者的侧面烘托相结合,将宫使的轻狂刻画出来。

②“回车叱牛牵向北"

生:“回”“叱"“牵”三个动词,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画面,写出了宫使的蛮横无理,使宫使的形象更加鲜明。

师:这三个动词中,尤其是“叱"更富有表现力。“叱”,教材解释为“吆喝"。你觉得是一般意义上的“吆喝”吗?

生:不是

师:那应该是什么意思呢?从字形来分析。(多媒体出示“叱"字的字形分析)“叱”的篆书为图片,由图片(口,说话)和图片(匕,刀子)组成,本义:说出像刀子一样的话,叱骂、叱责,非一般意义上的“吆喝"。叱骂,则将宫使蛮横的态度表现出来。

(板书:轻狂、蛮横无理)

小结:诗人多角度刻画了老翁和宫使形象。将卖炭翁的悲苦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宫使的蛮横表现的活灵活现,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人物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谱系中的经典形象。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白居易富有张力的语言刻画,诗人抓住几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用最简练的语言传递出最丰富的内容,这就是白居易诗作的独特之处!不但刻画了经典人物形象,而且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面。那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一幅怎样的社会画面呢?

五、体悟情怀、感受经典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再回大唐,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经历“安史之乱”的中唐社会,各地战乱不断、宦官当权、百姓民不聊生。年轻的白居易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将目光驻足在贫苦百姓身上,写下了千古佳作《卖炭翁》。

1.诗人借助诗歌《卖炭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呢?

生小组讨论,展示:“《卖炭翁》,苦宫市也"。

宫市:是指宫廷里需要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但唐德宗贞元末年,改为由宦官去办理,他们以皇帝的名义到民间市场强行买卖,名为买卖,实为掠夺。

师:“宫市”制度是造成老翁悲惨遭遇的主要原因,这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揭露了当时“宫市"制度的弊端。

2.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期盼?

师:教师补充白居易材料,了解白居易的思想。①始终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②写作《卖炭翁》时,担任左拾遗官职。③创作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兼济天下”,体恤百姓,是诗人的性格底色;担任要职,反映民声,是诗人的职责所在;以诗为口,警戒朝廷,是诗人的创作目的。因此,他用大量叙述诗表现民生疾苦及社会弊端,让统治者有所警戒、有所变革,从而使社会繁荣,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卖炭翁》,这样一个意犹未尽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