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邓稼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精读的方法,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段落,通过品读、赏析,品味其含义和表达妙处。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精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选取典型事例(细节)、叙议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写出人物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大家先来看两幅对联,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这是我们课本预习部分里的两幅对联。大家来说一说它们的意思,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有什么关系呢?(个别同学解释或猜想一下)

授新

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一看文中的邓稼先是否和对联里所写的一致,或者你是否还会有新的认识,开始朗读。

通过读课文,大家一定对邓稼先有了一些了解了。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谈一谈邓稼先

(学生们自由畅谈)

看来大家对邓稼先有了初步的认识了,我们谈到了他的身份、工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很好,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品一品邓稼先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邓稼先,了解他的性格,他的品质,他的精神。

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品析一下:

第一个词:鲜为人知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又是如何理解邓稼先的鲜为人知呢?

从课本里不难发现,邓稼先的鲜为人知,首先,取决于他的工作性质,他是搞核试验的,是保密的工作,28年的时间,几乎没人知道他干什么工作(第四部分,邓稼先说自己在外地工作)。其次,取决于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极不爱张扬的人,干什么都默默无闻(第三部分,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板书:默默无闻)

下一个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大家如何理解?

“瘁"是过度劳累,“已”是停止的意思。可见,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大家注意这么几个时间,1958,1986,这中间的28年时间里,他都工作在第一线。而且投入工作6年后,我国就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三年后又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氢弹。大家知道爆炸原子弹氢弹有多难吗?到现在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也没有多少个国家。而且从事这项工作,危险性很大,邓稼先就是受到了核辐射,最后罹患直肠癌,撒手人寰。可即便这样,他还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祖国的核事业中。不知大家注意一个词没有——“立即",当邓稼先获得博士后,立即乘船回国。这能说明什么呢?——他心系祖国。

(板书:为国奉献)

下一个词:纯

大家如何理解这个词呢?

他是纯朴的农民,是理想的党员,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他是一个无私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板书:毫无私心)

我们再来看一句话:“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应该重读,为什么?能读出邓稼先内心的什么情感来?

“极少援助"说明帮助很少,而且“援助”二字是加了引号的,大家发现没有?说明不是真正的援助。这里的引号就让援助二字有了特殊含义了。“任何"应该重读。对,说明核武器的爆炸成功和外国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应该读出邓稼先内心的自豪来。从这也可以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板书:民族气节)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句话:

“我不能走。”

从这句话里你能读出邓稼先性格当中的什么?

面对危险,他作为领头人,他坚守住了工作岗位,他不能走,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责任担当,可以看出他的身先士卒。

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句号能不能改成感叹号?为什么?感叹号语气太过强烈,不符合邓稼先这个工作一向默默无闻的科学家的形象。

我们再来看一首歌: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作者杨振宁说如果有人要拍摄《邓稼先传》,他会建议采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大家觉得为什么?

从这首歌词我们可以读出中国男儿的责任担当、不畏牺牲、勇于奉献,而且他们的精神还鼓舞着后来人。

(板书:责任担当)

好,大家集体来朗读这首歌词。

下面来看课文最后的两句话: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的、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没有彷徨和矛盾,说明邓稼先内心专一坚定,从一开始外出学习就知道要干什么,所以学成后“立即"回国了。这就是纯粹,这就是无私。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作者杨振宁说的,他们是同学,同在外国留学,邓稼先回国了,他没有回。这句话其实是有言外之意的。我们在说作者情感的时候再讨论,现在看下一句。“他仍会走他走过的路”说明邓稼先信念坚定,信念之所以坚定,是因为他心系祖国。

他就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心系祖国、无私奉献而且有责任敢担当的人。他是平凡的,他更是伟大的。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夸一夸邓稼先

我们来为邓稼先写几句评语,用第二人称写(这是中考常考题型,类似的还有写评论、发帖、写颁奖词等等,方法可参考——事迹+评论/态度+修辞)。

————————————————

第二课时

一、学一学邓稼先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邓稼先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大家能从邓稼先身上学到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一学邓稼先。(学生自由谈)

二、写一写“邓稼先"

这里的邓稼先是加了引号的,说明有了特殊含义,这里的邓稼先仅仅是一个人物代表。这节课我们要学一学如何写人物。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邓稼先的性格、品质、精神,虽然这篇文章算不上一篇对人物细致刻画的文章,而是更偏向于人物传记,但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作者在突出人物性格时所用到的方法。现在我们来找一找。

第一,在突出邓稼先贡献之大时,作者先给出了中国的大背景,在祖国强大之时制造出原子弹不足为奇,当然贡献也很大,但是在那样一个积贫积弱,十二分落后的中国,在茫茫戈壁上制造出来就不简单了,所以第一部分背景的介绍为邓稼先这个人物起到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第二,在说到邓稼先的默默无闻时,用到了对比,这个很明显,奥本海默锋芒毕露,邓稼先默不作声;奥本海默妇孺皆知,邓稼先鲜为人知等等,在对比中,让邓稼先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第五部分有一段是引用了《吊古战场文》,这既是在描述邓稼先工作的环境,也是在为邓稼先这个人物做烘托。环境那么恶劣,危险关头,邓稼先却说“我不能走。”人物形象不是一下子就立起来了吗?所以,环境描写是对人物的性格有烘托作用的。

第四,刚才提到的那句话“我不能走。"这是对邓稼先的语言描写,然而,比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语言中的细节描写。邓稼先即便再默默无闻,也肯定不止说过这一句话,为什么单独把这句话拿出来呢?因为这句话最能表达邓稼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简简单单四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就把邓稼先内心的责任担当,默默无闻都写出来了。这就是文学上的四两拨千斤。

我们两个课时几乎都在说邓稼先,而忽略了本文的作者杨振宁。那么,接下来,咱们来说一说杨振宁。

我们就从上节课提到杨振宁的那个地方说起。杨振宁说邓稼先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我说这是有言外之意的。因为杨振宁毕业时没有回国,而是在1962年加入了美国国籍。其中缘由我们也不必探究,他也许也想过回国,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或者他不想回国,但又有点儿不好意思,所以中间有过彷徨,有过矛盾。

当我看到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里出现了“访问”二字时,我是有些反感的。很明显杨振宁当时是拒中国于身外,俨然以美国人自居了。可这一部分的最后却说自己哭得一塌糊涂,不知道是为了民族而感到自豪还是为了朋友邓稼先感到骄傲,自己也想不清楚。我觉得更多的是惭愧吧。当国家最需要科学人才的时候,他没有回来;当朋友最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他不在身边,但即便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