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好题优练-模块1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1页
甘肃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好题优练-模块1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2页
甘肃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好题优练-模块1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3页
甘肃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好题优练-模块1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4页
甘肃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好题优练-模块1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命题点1阶段特征辨识1.[2018省卷4题]下列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D)A.统一国家的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命题点2制度、政策变更2.[2020兰州9题]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3.[2018兰州6题]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B)A.秦朝B.明朝C.元朝D.清朝命题点3人物辨识4.[2016定西6题]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C)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D.乾隆命题点4史实辨析5.[2021省卷5题]“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的是(D)A.张骞出使西域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6.[2020省卷5题]“围剿夷敌,君臣志全版图。……以铁血铸丰碑于宝岛,以豪气勒精神于东土。煌煌兮功德光天庭,浩浩兮丹心著史书。”材料所赞颂的是(B)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台湾光复7.[2020兰州8题]张平同学正在网上下载“张骞、玄奘、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下列选项符合该专题题目的是(C)A.顽强抗战的民族英雄B.开拓新王朝的封建帝王 C.突出贡献的交流使者D.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8.[2019兰州7题]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9.[2016兰州3题]“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B)A.民族团结B.反抗侵略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10.[2020兰州21(1)题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2分)“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4分)历史依据:元朝时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2分)结果:收复台湾。(4分)命题点5科技文化11.[2021省卷4题]下面两幅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插图。画面直观生动地记载了我国古代的造缸和采煤技术。由此判断这部著作应该是(B)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12.[2021省卷13(1)题4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1)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2分)状况:公元1—1500年间,我国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1分)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世界。(1分)政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学生如答“八股取士”“文字狱”“闭关锁国”亦可得分,但总得分不得超过2分)命题点6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13.[2018兰州7题]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终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C)A.中书省B.军机处C.驻藏大臣D.乌里雅苏台将军14.[2021省卷16(2)题2分]中国历史的主流是统一,统一是历史大势,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据此回答问题:(2)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清政府是怎样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的?(2分)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分)15.[2017省卷10(2)题2分\]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1分)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1分)朝代:元朝。(1分)行政长官:驻藏大臣。(1分)16.[2016省卷8(1)题2分]维护国家统一是强国富民之本,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为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辖,维护国家统一,清朝前期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西藏:驻藏大臣。(1分)新疆:伊犁将军。(1分)17.[2020兰州21(2)(3)题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有何重大意义?(4分)措施:设立台湾府。(2分)意义: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巩固了祖国海防,台湾的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4分)(3)在《反分裂国家法》中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哪两种方案?(4分)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4分)方案一:和平统一,方案二:非和平方式统一。(4分)方案一可能性更大一些,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或方案二可能性更大,原因是“台独”势力的阻碍,国际“反华”势力破坏等。(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备考提分训练1.[2021定西模拟]“明清两朝的制度,大体相沿。其中关系最大的,在内为宰相的废除,在外为省制的形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根本目的是(A)A.加强君主专制B.提升六部职权C.恢复社会经济D.体现民主政治2.[2021衡阳]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B)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3.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C)A.御史大夫B.御史台C.锦衣卫D.东厂4.[2021兰州模拟]1405—1433年,右图人物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他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D)A.造船、航海水平高B.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C.他的个人素质D.明朝前期国力强盛5.[2021北部湾]“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明朝军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A.霍去病北击匈奴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左宗棠收复新疆6.[2021兰州模拟]下列三本著作的共同特点是(D)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7.[2021怀化]明代宋应星所著的一书中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此书是(B)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8.[2021江西]“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材料介绍的是(C)A.《史记》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9.[2021福建]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D)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10.2020年是故宫建成600周年。1420年明朝北京城基本建成,故宫成为北京城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是北京城的核心。故宫的建造,主要体现了(B)A.重视民生B.皇权至上C.中西合璧D.无为而治11.[2021达州]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D)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A.①⑤B.②③C.③④D.②⑤12.[2021青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C)①黄巾起义②大泽乡起义③黄巢起义④李自成起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13.[2021吉林]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了对台湾实施有效管辖设置的机构是(B)A.宣政院B.台湾府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14.[2021福建]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了清朝(D)A.设置宣政院统辖西藏B.完成对全国的统一C.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D.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5.[2021聊城]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B)A.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B.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C.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D.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16.[2021菏泽]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下图“?”处的内容应是(C)A.设立三司B.设立厂卫C.八股取士D.废除丞相17.[2021庆阳模拟]马克思当时在英国发表的时评中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后来的事态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论断”。下列关于清朝闭关自守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B)A.完全杜绝了中国与外界接触的机会B.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主要起抵御西方侵略的积极作用D.闭关自守是我国历代的传统政策18.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艺术,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京剧形成于(D)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19.[2021济宁]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有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丝绸之路的开通。(2分)材料二:“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右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1分)特征:中外文化交融。(2分)举例: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或玄奘西行求取佛经)。(1分)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至少四点)(4分)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等。(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材料四: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分)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分)20.[2021绥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材料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材料四:清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1)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1分)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1分)变法:商鞅变法;(1分)制度:郡县制。(1分)(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一建议是什么?(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3)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哪种制度和哪一机构?(2分)制度:丞相制度;(1分)机构:中书省。(1分)(4)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1分)“文字狱”。(1分)21.[2021扬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宋朝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卷)材料三: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宋源《<农政全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