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一中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一中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一中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一中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一中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

生物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或血疱,一段时间

后可自行消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血疱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组织液,还含有血细胞

B.水疱或血疱破了要做好局部的消炎,否则会增加被感染的概率

C.水疱或血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各级血管和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答案】C

【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

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

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液,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血疱中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有蛋白质、

以及部分的血细胞,A正确;

B、水疱或血疱破了要做好局部的消炎,且短时间内不要沾水,否则会增加被感染的概

率,B正确;

C、内环境中,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所以水

疱或血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错误;

D、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成分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

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因此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

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C。

2.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

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

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

B.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储水,则羊羔不能存活

C.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

D.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

【答案】D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水和无

机盐等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依赖于免疫调节。

(3)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

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充满电解质的塑料袋模拟羊的子宫环境,羊羔在其中生活,

需要依赖血氧交换系统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血氧交换系统发生故障,短时间内氧

气供应不足,羊羔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会立即死亡,A正确;

B、动物细胞在蒸镭水中会吸水膨胀,甚至会发生细胞吸水涨破,所以羊羔在蒸储水中

不会存活,B正确;

C、羊羔通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可通过自身的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排出,

C正确;

D、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同时也要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

态,D错误。

故选D。

3.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伸肌肌群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给予仰肌感受器适宜刺激,可引起伸肌舒张、屈肌收缩,完成膝跳反射

试卷第2页,共21页

C.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没有动作电位的产生

D.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A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从图中结构可知,伸肌肌群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伸肌

肌群既存在感受器也存在效应器,A正确;

B、给予伸肌感受器适宜刺激,可引起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完成膝跳反射,B错误;

C、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使该神经元释放

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

D、在3处给予适当刺激可引起屈肌收缩,这不能称为反射,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

弧才能实现,刺激作用在感受器上引起效应器的反应才能称为反射,D错误。

故选Ao

4.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它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

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突触后细胞内,如进入血管平滑肌细

胞内,通过增强GC(鸟甘酸环化酶)的催化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下列有关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NO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

B.常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NO失活的场所不同

C.NO的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

【答案】A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

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

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根据“NO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通过增强GC(鸟甘酸环化酶)的催化

活性,打开离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而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所以打开的

通道不是Na+通道,A错误;

B、由于“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平均5s后即失活)的神经递质”,故无需刻意使其失

活,所以机体内没有使NO失活的特殊机制,B正确;

C、NO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在突触处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

D、根据“NO凭借其脂溶性穿过细胞膜,迅速在细胞间扩散,不经受体介导,直接进入

突触后膜细胞内”可知突触后膜上没有NO的特异性受体,D正确。

故选Ao

5.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ab

甲乙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

D.当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C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

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

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A、在a处(突触前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

B、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

C、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置于低Na+溶液中,Na+内

流的更少,动作电位的峰值更小,则③的位点将会向下移,低于+40mV,C正确;

D、②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Co

6.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教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宇航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

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航天员反射性的多尿,使其细胞外液渗透液降低

B.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腿部体液转移到身体上部有关

试卷第4页,共21页

C.宇航员进入太空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先增加后减少

D.内环境稳态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就能维持

【答案】B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T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T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

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体内水多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下

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减少一尿量增加。

【详解】A、航天员反射性的多尿,使其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航天员面部和上身浮肿可能与微重力下,腿部体液转移到身体上部有

关的,B正确;

C、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失重状态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明显减少,从而引起身体排尿

增加,C错误;

D、内环境稳态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错误。

故选B。

7.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由此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

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B.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C.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D.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葡萄糖,因而血浆中的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

【答案】C

【分析】1、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

激T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T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

生渴觉(饮水)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

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

关系。

3、寒冷环境T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T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

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

持相对恒定。

【详解】A、渴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不是下丘脑,A错误;

B、出汗时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体温基本不变,B错误;

C、剧烈运动时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血液循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C

正确;

D、健康人体内有血糖调节系统,血糖浓度不会出现大幅下降或上升的情况,D错误。

故选Co

8.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是:致热原(如体外的细菌、病毒等,炎症反应分泌的细

胞因子等)作用于宿主细胞,使之产生并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细胞因子,体温调

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整合信息并发出冲动,作用于效应器,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升高。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A.体温上升期,机体会感觉到发冷,机体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高温持续期,人体的血流速度加快,可促进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病患处快速集

结,增强免疫

D.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汗液等途径来

增加散热

【答案】D

【分析】1、寒冷环境一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T增加产热(骨骼肌战

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T皮肤热觉感受器T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T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

腺分泌增加)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机体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

B、致热原(如体外的细菌、病毒等,炎症反应分泌的细胞因子等)作用于宿主细胞,

使之产生并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细胞因子,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整合

信息并发出冲动,作用于效应器,使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所以体温上升期,

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确;

C、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时人体的血流速度加快,可促进吞噬细胞

等免疫细胞在病患处快速集结,增强免疫,C正确;

D、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主要通过皮肤的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

增加等途径来增加散热,D错误。

故选D。

试卷第6页,共21页

9.人体在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出现相应抗体。下列关于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

确的是

A.一个B细胞的质膜上有多种抗原的受体

B.辅助性T细胞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

C.巨噬细胞将细菌蛋白全部分解成氨基酸

D.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

【答案】D

【分析】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

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

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

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

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

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

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成熟B淋巴细胞的质膜上有抗原的受体,每个受体有多个抗原结合位点,

A错误;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细菌表面的抗原,需要由巨噬细胞

识别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

C、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过程中,巨噬细胞主要对抗原其吞噬、处理呈递

的作用,并没有分解抗原,C错误;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D正确。

故选D。

10.人体感染HIV病毒后,科研人员在康复者体内检测到了针对该病毒的细胞毒性T

细胞和抗体,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抗体主要针对该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

A.HIV病毒可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HIV病毒病毒的包膜由自身遗传物质控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C.该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该病毒的抗原参与

D.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凝聚的病毒具有特异性

【答案】C

【分析】HIV:RNA复制。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是逆转录病毒,当其侵入淋巴细

胞后,其RNA进行逆转录形成DNA,病毒DNA整合到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上,再由DNA

转录形成信使RNA,继而翻译合成蛋白质。

【详解】A、HIV病毒需要寄生在T细胞内,不可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A错

误;

B、HIV病毒病毒的包膜来自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B错误;

C、H1V病毒寄生在靶细胞后,病毒抗原使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

性T细胞可识别变化的信号从而活化,C正确;

D、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凝聚的病毒没有特异性,D错误。

故选Co

11.人体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离不开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的功能过强、过弱都可能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灭活疫苗和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的原理相同

B.用药物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可缓解过敏症状

C.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是主要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

D.巨噬细胞既参与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参与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此类

细胞仅分布于免疫器官中

【答案】B

【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

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

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详解】A、注射灭活疫苗是注射抗原,注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是注射抗体,原理不

同,A错误;

B、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可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用药物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可缓

解过敏症状,B正确;

C、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是主要是细胞免疫作用的结果,C错误;

D、巨噬细胞既参与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参与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巨噬细胞

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还分布于全身,D错误。

故选Bo

12.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到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B.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

试卷第8页,共21页

C.乙烯抑制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D.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答案】B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

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

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

花、果实的脱落。

【详解】A、生长素的能促进果实的发育,A错误;

B、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果实发育,B正确;

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C错误;

D、脱落酸能够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D错误。

故选Bo

13.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

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和生长素相比,a-蔡乙酸的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B.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C.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大麦种子产生a-淀粉酶

D.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实验中,需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进行

【答案】B

【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

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如生长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乙烯利。

【详解】A、a-蔡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天然植物激素相比,

其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A正确;

B、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有致癌作用,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可诱导a-淀粉酶合成,促进淀粉水解,进而促进

种子萌发,C正确;

D、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

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4.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I端n端

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臼质含量无关

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H端比I端葡萄糖含量低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I端比n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

【答案】ABD

【分析】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

【详解】A、b为血浆,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错误;

B、组织液a中大部分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渗回b和渗

入c的量相差比较大,B错误;

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肝糖

原,所以n端比I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正确;

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能促

进血糖浓度降低,因此b中n端比I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D错误。

故选ABD。

15.下列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完全自主,不受大脑的调节

B.脊髓、脑干和下丘脑都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C.高位截瘫患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高级中枢受损

D.临时记住广告中的手机号码属于第二级记忆

【答案】ACD

试卷第10页,共21页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

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

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

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

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不受人类的意识所支配,但并非完全自主,仍受到大脑的调

节,A错误;

B、脊髓、脑干、下丘脑都存在着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B正确;

C、高位截瘫患者小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受损,脊髓属于低级中枢,C错误;

D、第一级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从数秒到数分钟,临时记住电话号码是第一级记忆的

表现,D错误。

故选ACD。

16.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若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

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神经支配心脏搏动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B.副交感神经的两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不同

C.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可降低心率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

【答案】ABD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腺体的活动,

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不受意识支配,故名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都属于传出神经,

A正确;

B、副交感神经两次释放乙酰胆碱,第一次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是使下一

个神经元兴奋,使其产生动作电位,第二次乙酰胆碱作用于效应器细胞,是使得效应器

细胞如心脏跳动减慢,两次作用效果不同,B正确;

C、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说明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即去甲肾上腺素是兴奋性递

质,可加快心率,C错误;

D、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说明副交感神经

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说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

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ABDo

17.为探究某种草药对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

用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做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组别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1草药灌胃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2生理盐水灌胃巨噬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3免疫增强剂A灌胃巨噬细胞数量增多

A.该实验中,第1组是实验组,第2、3组是对照组

B.巨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可在消化道中发挥作用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灌胃所用液体的种类,因变量是巨噬细胞的数量情况

D.该实验证明服用该草药的小鼠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答案】AC

【分析】本题是在探究某种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

关,根据表格分析,草药灌胃的第1组是实验组、生理盐水灌胃的第2组是空白对照组,

免疫增强剂A灌胃的第3组也是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灌胃所用液体的种类,因变

量是巨噬细胞数量情况,因此由表可知,组别1的小鼠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多,多于组别

2,组别3也多于组别2,但少于组别1,那就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免疫功能并且作

用效果高于免疫增强剂A,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试卷第12页,共21页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该研究中第1组是实验组,第2组是空白对照组,第3组

为条件对照组,A正确;

B、巨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细胞,但是巨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淋巴

细胞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错误;

C、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灌胃所用液体的种类,因变量是巨噬细胞的数量情

况,C正确;

D、巨噬细胞既参与了特异性免疫,也参与了非特异性免疫,所以比较1组和2组,第

1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某种草药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D错误。

故选ACo

18.科研工作者以娱蚣草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娱蚣草株高和不同部位

干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45不

40□地上部分

株35口地下部分

-30分

/E25

mc20

15叫

10

-s

O)-

对照组生长素细胞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分裂素胞分裂素

不同植物激素处理不同植物激素处理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

B.三组植物激素处理方式都可以促进株高的增加,且促进作用与激素溶液浓度总

是成正比

C.只使用细胞分裂素,会促进地上部分干重增加,抑制地下部分干重增加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植株生长的原理相同

【答案】BD

【分析】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

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

【详解】A、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测定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对娱蚣草株高和不同部位干重

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A正确;

B、由柱形图分析可知,三组植物激素处理方式都可以促进株高的增加,而对于生长素

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与激素溶液浓度不可能总是成正比,B错误;

C、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细胞分裂素处理组的地下部分干重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细胞分

裂素抑制娱蚣草地下部分干重增加,C正确;

D、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

目使生物体长大,二者促进植株生长的原理不同,D错误。

故选BD。

三、综合题

19.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

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中,[—]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A、B的成分接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

(3)如果①代表02,02由体外进入D中细胞至少需要穿过层膜:02由体外进入组

织细胞需要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5)维持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有关。人的细胞内液渗透压约为o

【答案】(1)C组织液

(2)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5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4)乳酸与NaHCOs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又可分解为H20和CO2,CO2增

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02排出体外

(5)无机盐、蛋白质得含量770kPa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

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

试卷第14页,共21页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B为单向循

环,B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C为组织液,A为血浆,D为细胞内

液。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A为血浆、B为淋巴、C为组织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

接生活的环境是C组织液。

(2)A为血浆、B为淋巴,两者在成分上相似,最主要的差别是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3)如果①代表02,02由体外进入D中细胞至少需要穿过一层肺泡上皮细胞(2层膜),

一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A是血浆,D以血浆为生活环境,所以D是红细胞内

液,氧气由血浆进入红细胞需要穿过一层细胞膜,所以共穿过2+2+1=5层膜;02由体

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协助完成。

(4)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pH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

质HCCh-、HPCU2一等离子,乳酸与NaHCCh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又可分解

为HzO和CCh,CCh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将多余的C02排出体

外。

(5)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细胞内液渗透压约为

770KPa。

四、实验题

20.河豚毒素(TTX)是一种神经毒素,可影响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某小组用TTX

及某动物的神经,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研究,处理方法及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

实验

对神经组织的处理元,测得细胞膜两侧的电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组号

位差(mV)差(mV)

I浸润在生理盐水中3535

5min

II3030

浸润在一定浓

度TTX的生理

lOmin

盐水中

III2020

15min

IV1()-70

(1)第I组实验中测得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为35mV,此时兴奋区膜外为一

电位,这一电位差的形成是由_____导致的。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

变化,造成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神经元在通过突触时需要进行转变。在突触前膜信号的转

变是,转变后的信号(神经递质)以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

膜,进而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

(2)据0、HI、V组的实验结果分析,TTX对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起作用(填“促

进”或“抑制”),且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多选)。

A.降糖药B.麻醉药C.镇痛剂D.抗肌肉痉挛剂

【答案】(1)负Na+内流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扩散

(2)抑制随着时间的延长,河豚毒素对Na+通道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3)BC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

弧的结构的完整性;静息时,神经元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神

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产生动作电

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动作电位形成后,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

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

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1)据表分析可知,第I组实验中测得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35mV为动作电位,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此时兴奋区膜外为负电位,是

由于钠离子内流导致的;兴奋经过突触结构时,需要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

为电信号,所以存在突触延搁,在突触前膜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其中神

经递质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突触后膜产生电

位变化。

(2)动作电位时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据H、1H、W组的实验结果分析

可知,TTX对细胞膜Na+通道的开放起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河豚毒素对Na+通

道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导致突触前神经元膜两侧电位差逐渐降低。

(3)II、HI、IV组浸润在一定浓度TTX的生理盐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河豚毒素对

试卷第16页,共21页

Na+通道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说明河豚毒素可以抑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因此,

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麻醉药、镇痛剂或抗肌肉痉挛剂,A错误,

BCD正确。

故选BCD。

五、综合题

21.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是肾上腺

皮分泌的类固醇激素,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

排出,进而间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其分泌主要受肾素(一种蛋白水解醉)-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系统调节,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血管紧

张素康-

肾素分压

泌增加上

血容量

增加

(1)肾素的化学本质为,其作用机理是。

(2)人肾血流量减少时会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肾素分泌增加也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

从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最终使血流量,产生升压作用;但

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容易导致高血压,请你根据题图提供一种开发降

血压药物的思路:0

(3)人们已经筛选出了一种降压效果显著的药物依普利酮。已知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抗

药(竞争性的与醛固酮受体结合)。请设计实验验证该药物的作用原理。选取生理状况

相同的健康大鼠60只,选取20只作为甲组,另外40只制备成实验性高血压的大鼠,

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测定各组大鼠的醛固酮含量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甲组

和乙组实验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实验鼠分别注射溶液,连续处理16周,

在此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16周后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醛固酮

水平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预期结果:o实验结论: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

体拮抗药。

【答案】(1)蛋白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增强增加抑制肾素的活性、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

发挥作用

(3)等量等浓度的依普利酮乙组和丙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相同且高于甲组,但

血压值丙组低于乙组

【分析】据题图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在血管紧张素作

用下,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而醛固酮又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引起血容量增加,使

血压升高。

【详解】(1)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

应所需的活化能。

(2)当肾血流量减少时,会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

固酮系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同时肾素分泌增加也能促

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从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加,最终使血流量增大,产

生升压作用。开发出的药物能够抑制肾素的活性、从而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量,

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由题意可知,甲组是对照组,乙、丙两组为实验组,为了验证药物依普利酮的作

用机理,乙、丙两组大鼠是制备成实验性高血压的大鼠进行实验。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

则,甲组和乙组实验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实验鼠注射等量等浓度的依普利酮溶

液,相同条件连续处理16周;

预期结果:乙组和丙组醛固酮水平相同且高于甲组,说明高血压与醛固酮分泌过多有关;

丙组血压值低于乙组,说明依普利酮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实验结论: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现,“炎症风暴”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或死亡的重要因

素之一。“炎症风暴”是指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

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病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机体会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

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出现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2)炎症反应有助于加强机体对病菌的消灭,但是如果病菌没有被清除,机体的免疫系统

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活化更多的免疫细胞,并引起机体机械损伤,这种疾病被称

为。

(3)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细胞,

当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

(4)目前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两次接种间隔一般为21天,若接种第二针

与第一针的时间间隔小于21天,会减弱预防效果,原因是o

试卷第18页,共21页

【答案】(1)免疫防御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2)自身免疫病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