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中考物理复习《声音的特性》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4·天津津南·一模)长笛、箫等乐器,其管内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2.(2024·山西阳泉·模拟预测)在杭州亚运会赛场,一名工作人员激情唱响歌曲《奢香夫人》的视频火爆全网,在本届亚运会上,都会引发观众多重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工作人员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C.观众多重合唱时歌曲的音调变高D.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2024·宁夏银川·一模)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B.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C.吹唢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可以改变响度D.笛声比琴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4.(2024·天津和平·一模)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数万群众通过广播收听了开幕式情况,判定是习总书记在作报告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频率5.(2024·黑龙江·一模)古筝是第一件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族乐器,很多人以演奏古筝作为修身怡情、培养气质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古筝表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色B.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C.按住同一琴弦的相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响度D.按住同一琴弦的相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调6.(23-24九年级下·广东广州·阶段练习)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关于龙舟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力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B.鼓手敲击鼓面力度越小,鼓声的响度越小C.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D.选手能从现场嘈杂声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响度来辨别的7.(2024·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高声齐唱国歌,这里的“高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频率大 D.音色美8.(2024·湖南·一模)如图所示的陶笛,其原型可追溯至距今6000多年前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陶笛发出声音,主要是由陶笛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用力吹陶笛,可使陶笛发出声音的频率加快C.人们主要依靠音调辨别出陶笛和其他乐器的声音D.吹奏陶笛产生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9.(23-24九年级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在利用白板上课时,老师将音量适当调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0.(23-24八年级下·河北衡水·开学考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的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1.(23-24八年级上·河南平顶山·期末)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吹瓶口,是空气在发声,且甲瓶声音的音调最高B.吹瓶口,是瓶和水在发声,且丁瓶声音的音调最高C.敲打瓶身,是空气在发声,且甲瓶声音的音调最高D.敲打瓶身,是瓶和水在发声,且丁瓶声音的音调最低12.(23-24九年级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开学考试)如图所示,一把钢尺用手紧按在桌面上,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3.(23-24八年级下·广西南宁·开学考试)我们平时说“五音不全”,其中的“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五音指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的传播14.(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大象发出16Hz的声音时,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见C.小狗听不见家里人的悄悄话,是因为悄悄话的频率太低D.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无重叠区,所以狗叫声大象永远听不见15.(22-23八年级上·陕西咸阳·阶段练习)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B.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C.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D.机器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16.(2024·陕西咸阳·一模)无忧鼓又叫钢舌鼓,是通过大小不同的音舌振动发声的乐器。用无忧鼓能敲出磬、古琴、古筝等古典乐器的婉转灵秀,也能敲出时下流行的手鼓穿透力十足的声音,使得鼓声通透空灵、细腻悠扬。关于无忧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忧鼓发出的声音是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无忧鼓发出的声音通透、空灵、婉转,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C.加大力度敲击无忧鼓,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D.无忧鼓的振动停止,鼓声的传播也会立即停止17.(2024·陕西西安·一模)许权中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享誉三秦的抗日名将。为了纪念许权中烈士,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红色革命观,某学校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革命诗歌朗诵大会。关于同学们朗诵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诵时领读同学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B.朗诵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中C.禁止观众在会场交头接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朗诵时同学们的音色是相同的18.(23-24九年级下·山东德州·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将四种声音先后逐一输入同一示波器,分别得到这四种声音的波形,音调和音色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乙和丙19.(2024·安徽合肥·一模)如图用一把钢尺进行探究实验,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20.(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末)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在瓶口吹气,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8个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色大致相同C.8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 D.最左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二、填空题21.(23-24八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吉他、二胡、钢琴演奏同一个曲目,我们可以通过分辨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曲高和寡”中的高指的是。22.(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23.(21-22八年级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某声源15分钟振动900次,15分钟相当于小时,该声源振动频率为Hz。24.(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把音叉发出来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示波器上的图像。刚开始的时候,图像如甲图。过了几秒钟,图像如乙图。这段时间内声音的和没有改变,改变了(以上三空均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该音叉1s内振动了256次,则该音叉发出的声音频率为Hz。
25.(23-24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开学考试)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甲所示,重做上面的实验,用力重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强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如图乙所示,实验表明:当音叉越响时,乒乓球被弹得越(选填“远”或“近”),说明越大,响度越大。参考答案:1.B【详解】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详解】A.工作人员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观众与工作人员之间是空气,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故B正确;C.观众多重合唱时歌曲的声音变大,即响度变大,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故选B。3.B【详解】A.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箫声与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演奏古筝时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吹唢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可以改变音调,故C错误;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琴声相同,故D错误。故选B。4.A【详解】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发声体,音调受频率的影响,响度受振幅的影响,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所决定的,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数万群众听出是习总书记在作报告,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来。故选A。5.C【详解】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没有变化,因此琴弦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变,故A错误;B.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相同的力拨动该琴弦,琴弦振动的振幅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故B错误;C.按住同一琴弦的不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琴弦振动的振幅不相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相同,所以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按住同一琴弦的相同位置,用不同的力拨动该琴弦,琴弦的振动频率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所以不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C。6.B【详解】A.鼓手敲击鼓面力度越大,鼓面的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A错误;B.鼓手敲击鼓面力度越小,鼓面的振动幅度小,鼓声的响度越小,故B正确;C.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这一现象说明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D.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同学们高声齐唱国歌,高声形容声音比较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选B。8.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奏陶笛发出声音,主要是由陶笛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用力吹陶笛,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加大,可使陶笛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故B错误;C.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陶笛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而声音振动的频率不改变,即音调不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未改变,则音色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A【详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响亮、音量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B.“夜半钟声到客船”——由于不同物体的材质和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故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故B错误;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琵琶声是由琵琶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11.D【详解】AB.用嘴依次吹瓶口时,是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水量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丁瓶产生的声音的音调最高,故AB不符合题意;C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时,是瓶和水在振动产生声音,水量越少,瓶和水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故丁瓶产生的声音的音调最低,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2.A【详解】一把钢尺用手紧按在桌面上,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详解】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的高低不同,所以,五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B【详解】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故A错误;B.16Hz低于人听觉频率的最低值,属于次声波,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见,故B正确;C.小狗听不见家里人的悄悄话,是因为悄悄话的响度太低,故C错误;D.够的发声频率在大象的听觉频率内,所以狗叫声大象永远听得见,故D错误。故选B。15.A【详解】A.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以波的形成进行传播,故A正确;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D.机器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A。16.C【详解】A.无忧鼓发出的声音是通过大小不同的音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无忧鼓发出的声音通透、空灵、婉转,描述的是声音的特色即音色,故B错误;C.加大力度敲击无忧鼓,音舌振动幅度增大,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D.无忧鼓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鼓声的传播不会立即停止,故D错误。故选C。17.B【详解】A.朗诵时领读同学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朗诵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B正确;C.禁止观众在会场交头接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错误;D.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朗诵时同学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故选B。18.D【详解】ABCD.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所以,丙、丁响度相同;乙、丙、丁的频率相同,则乙、丙、丁的音调相同,甲乙丙的波形特点相同,则甲、乙、丙的音色相同。所以,音调和音色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乙、丙,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9.C【详解】A.拨动钢尺,会发现钢尺振动而发出声音,可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拨动钢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可得出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用一把钢尺进行探究实验,无法得到能够推理的真空环境,故无法推理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符合题意;D.较小的力与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则钢尺的振动幅度不同;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D【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相同的力在瓶口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8个相同的水瓶的材料相同、结构也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相同的力在瓶口吹气,空气柱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最左边水瓶的空气柱最短,振动的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1.音色音调【详解】[1]音色反映了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