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2021-2022新教材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学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eq\a\vs4\al(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地图了解石器时代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2.了解部落联盟时期我国私有制和阶级的发展特点,通过史料实证了解早期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态。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解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时空坐标]知识点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旧石器时代1.典型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2.生产生活(1)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已经学会用火。(2)过着群居生活。[思维点拨]使用火的意义(1)可以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2)促进了原始手工业、制陶业的发展。(3)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二、新石器时代1.早期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中期时间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生产生活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3.晚期(1)时间:距今约5000年。(2)代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3)生产生活: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4)社会发展①出现父系氏族社会。②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③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④权贵阶层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⑤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归纳总结]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点(1)地域分布:分布更广。(2)社会组织: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3)手工业:黑陶和玉器发达。(4)生产工具: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处于铜石并用阶段。(5)建筑遗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6)社会关系: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导致贫富分化,氏族社会逐渐瓦解。[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史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石器早中期遗址大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进入到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探究]根据史料一,概括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遗址在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从多元走向一体,逐渐集中于平原。史料二有学者指出,二里头遗址贵族墓出土的玉鸟形饰,颇类于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系统的鹰纹玉笄。青铜战斧与环首刀,应属于早期北方系青铜器。而海贝则属暖水种,分布在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热带海域。作为二里头文化重要礼器的陶酒器盉、爵,向北见于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摘编自《世界遗产》[探究]史料二体现了二里头文化怎样的特点?[提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又向周边地区大幅度地施加文化影响。[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特点(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3)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化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动力因素。(4)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活学活用·针对训练]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解析:选A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农耕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的文化集合,“播种五谷”“养蚕缫丝”体现了农耕文明,故答案为A项。2.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把公元前四千年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古代()A.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一体性B.各文化遗存之间基本趋同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各地区缺乏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可知,该学者强调中华文明分布星罗棋布,多个文化带同时并存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重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没有比较各文化遗存的异同,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未形成,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排除D项。知识点2从部落到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明历史时空—记牢客观史实]一、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的传说(1)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事迹①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②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③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辨析比较]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而历史事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2)联系:神话传说不等于历史事实,但它反映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这些保留着先民生活和社会情景的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使得后人复原远古社会的某些历史场景成为可能。2.夏朝的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统治①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③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④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构图解史]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二、商和西周1.商朝(1)建立: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2)统治①甲骨文:殷墟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②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③影响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2)统治①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②“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误区警示]“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1)“武王伐纣”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这种斗争以反抗商纣王的暴政为号召,具有顺应民意的正义性。(2)“国人暴动”则是平民反抗奴隶主暴虐统治的起义。3.经济(1)农业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②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思维点拨]商和西周时期奴隶制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原因(1)政治方面,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奠定了政治基础,为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秩序。(2)经济方面,井田制发展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3)文化方面,诗歌、甲骨文、科技的发展等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研史料实证—探究历史本质]探究点家国同构——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史料一在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大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探究]史料一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商朝时期,神的意志起到了很大作用,迷信色彩浓厚;统治者以神权强化王权。史料二宗法制示意图[探究]史料二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提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权力结构,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结合、家国一体。[通历史解释—形成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特征(1)政治:血缘亲属关系尚未被地域关系所取代,最高统治集团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尚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酋邦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是以木石工具为主;集体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活学活用·针对训练]3.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一切事务B.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解析:选B根据材料“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等信息可知,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充满神秘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统治,故选B项;A项表述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事实上主导者着商朝事务的还是统治者,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4.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下列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使用大量青铜器B.商朝时出土了大量青铜器C.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D.大型青铜器的种类主要是兵器解析:选C根据所学,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被称为“青铜时代”,是因为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学史明智·展情怀][材料展示]中华文明与文化自信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维升华]如何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多元一体、源远流长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①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明区系并行。②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①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3)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存)。(3)五千多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多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针对训练]1.“江汉汤汤”出自《诗经·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A.多元一体 B.满天星斗C.全面辉煌 D.源远流长解析:选A由题干来看,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和青铜器在文学作品和考古发现中都体现出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特征,同时考古发现说明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由此得出中华文明早期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即多元性,同时又都带有中原文化的共性特征,故选A项。2.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时间早 B.一元化C.独特性 D.多元化解析:选D从材料中的信息“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可以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故D项正确。[教材问题·再思辨]1.读教材P2“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探究黄河、长江之所以被称作是我们母亲河的原因。为什么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大都分布于长江、黄河等大河流域?[提示]因为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他们的历史活动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原始人类主要依赖捕鱼、畜牧、种植等简单劳作生存,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要求较高,因此会选择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带居住,这样更有利于繁衍生息。2.读教材P3“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及材料:材料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由居住区、陶窖场和墓地组成。中心有大广场。广场周围分布着房子100余座,分为5个建筑群,每群包括一座大房子与若干中小型房子,屋内设有炉灶,均朝向中心广场。居住区内还有窖穴、牲畜圈栏和若干儿童瓮棺葬等,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以陶器为主,陶器画有对称的鱼、蛙、人面像等。[设问]从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及材料,你可以了解到姜寨先民的哪些信息?[提示]会建造房屋、聚族定居。过着以农业为主,原始畜牧业、渔猎经济为辅,并有原始手工业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成员之间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集体生产,平均分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3.读教材P5“史料阅读”:[设问](1)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先民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2)你认为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如何?除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史料能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提示](1)建房定居、人工取火。(2)历史价值: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记述。其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蕴涵着一些有效信息。实物史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史料:图画、文献等。4.读教材P7“问题探究”:[设问]民本观念是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认为西周民本观念的内容有哪些?从“唯鬼神独尊”到“敬天保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内容:民为邦本、顺民得民。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周初统治者鉴于殷商灭亡的历史教训,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思维脑图要旨聚焦1.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点。2.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古老的原始文化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基础。3.文明的实质是国家的形成。青铜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市的出现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突出标志。4.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课程延伸]——关注学习的广度商周社会思想的演变1.殷商的神本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初始阶段,人既没有“天”的意识,也没有“人”的意识,他们尚未把自己同自然界分开,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他们的心目中,自身与外界是一个整体的混沌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商代人祭、人殉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在一方面说明,当时的生产力还十分的低下,人们还没有剩余产品来养活战俘。另一方面更说明我们的先民还远远没有意识到“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他们可以按图腾信仰把非人类的异物视为自己的同类,又可以按部落的界限把本为同类的其他人视为异物,任意的处置。商王对每天发生以及要去处理的大小事件都要征问上天和祖先神的意见、看法。也就是说,诸事要先询问上天、先公先王及自然神的意志,然后才决定何去何从。因此《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2.周初的敬德保民公元前1046年,“小邦周”终于战胜并取代“大邑商”,建立起了周王朝。周人眼见受商人顶礼膜拜的上天及各色各样的神,并没有保住商的统治,相反,倒是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的不善,尤其是对民情的漠视,导致了商王朝的土崩瓦解。严酷的现实使周朝统治者清醒地认识到绝对相信上天的庇护是行不通的,要保住自己新获得的对于天下万邦的统治,仅仅依靠自己对鬼神的贿赂及匍匐跪拜的虔诚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敬德保民”,从重神事转而重人事。殷商的“神本”文化渐被西周的“人本”文化所替代。正如《礼记·表记》所云:“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3.西周的礼乐文化“敬德爱民”下“德”与“德治”的具体要求,实质上是要求各级贵族自觉的以符合统治者根本利益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此类道德行为规范若加以制度化,便是所谓“礼制”了。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用以维持社会与人伦秩序。而乐则是通过对人的道德、精神、情感的熏陶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