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2篇)产业调研报告篇1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加快林果业发展不仅是林业建设的须要,更是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须要。为加快我县林业发展步伐,拉长林果产业链,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结合我县“十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林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区域布局和林业产业、产品、品质结构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拉长林果产业链、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和实现农夫增收为根本动身点,加快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产业化带动现代化的路子,全面提高林业三大效益,逐步实现林纸林板一体化、果品加工经营一体化、苗木生产经营一体化、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森林生态旅游服务经营一体化,推动林果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方向和原则

(一)发展方向:依靠科技推动,建设生态网络;调整优化结构,兴办林果产业;坚持林权改革,主动引资引智;坚持依法治林,培育爱护并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富民强县。

(二)遵循原则:一是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一手抓造林绿化,增加林木资源,建设生态屏障;一手抓产业发展,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市场导向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依照市场需求确定产业目标和产品发展方向。三是改革的原则。全面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利益驱动机制,确保群众植树造林的合法权益。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放手发展民营林业,实施林业招商引资,“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五是科技兴林的原则。坚持科研、引进与生产开发相结合,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新品种。六是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依法爱护和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三、总体目标

根据“贯穿一条主线,发展六大产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放手发展民营林业,推广多种间作形式,不断拉长林果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力争到××年,全县林业面积达到21.8万亩,其中:防护林6.5万亩,经济林6万亩,用材林9万亩,特用林0.3万亩。苗木、花卉、药材5万亩,林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8%,林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绿化苗木满××”的良好生态环境,使××成为林业大县和全国生态示范县。

四、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依据我县林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林业建设布局按落实林权制度改革,发展六大产业进行规划。

(一)林权制度改革

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化、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期分批,先易后难,公开公允竞争的原则,对全县境内全部宜林地、沟、路、渠占压地、河堤、村镇隙地、小片林、四旁空闲地等,实行公开拍卖、租赁、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落实林权制度改革。签订合同,明确权属,依法公证,发放《林权证》,解决群众的后顾虑之忧。

(二)林果六大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优化产业产品结构,逐步建成门类齐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1、林下种养业。以卜集乡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和肖云镇林药间作模式为重点,大力推广林果、林菜、林菌、林牧等各种间作形式,使林业长期效益和牧业等短期收益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到××年,在全县万亩绿色通道下全部间作药材;以卜集乡、胡集镇、羊山镇为重点建设2万亩的林牧型林下种养标准化示范基地;以肖云镇、司马镇、兴隆乡为重点的3万亩林药间作基地。同时建设以北大溜、新万福河、老万福河、大沙河、新西沟等河堤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带。

2、果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果品和时令果品以及错季果品;调整树种结构,稳定梨、苹果等大宗果树面积,适度发展油桃、冬枣、沙果、樱桃等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压缩中熟品种,增加早、晚熟品种比例。同时大力推广爱护地栽培等增效新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到××年建成2万亩优质小水果、干杂果基地和以××镇、兴隆乡为主的桃、杏、葡萄等0.5万亩爱护地栽培基地。通过抓典型、建精品、树样板,促进果品生产上档次、上水平,加快果品产业化步伐。

3、种苗业。根据道路和城镇绿化的需求,以乡镇道路、城市绿色为方向,抓好名优稀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形成速生、常绿、灌木多元化发展。到××年发展苗木万亩,逐步形成以三个国有林场、苗圃为依托,集中连片、初具规模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4、花卉药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坚持基地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品种齐全、特色显明、名牌高档,跨地区、跨季节,花卉药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花、鸟、鱼、虫、草、根雕、药材全面发展,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发展布局上,以国有林场、苗圃为主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以华裕制药集团为龙头带动药材基地发展。到××年,建成5万亩药材基地和以盆花、鲜切花、盆景、相结合的花卉基地。

5、林果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是延长林业产业化链条、增加林木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下步逐步调整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限小扶大、优扶劣汰,提高技术、设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开发拼板加工、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工艺品、木浆、家具、果品贮藏、果汁果脯等多种产品,逐步形成以鸡黍镇刘楼、张寨村为主,沿枣曹线发展的木材加工基地和以金德果蔬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果蔬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县木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木材销售专业村、专业户,主动发展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逐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产业化体系。

6、森林旅游业。以国有林场、苗圃为重点,在坚持以林为主,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土地资源、林木资源优势,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改善林场生态环境,创建有利条件,扩大种植、养殖实力,开发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交通、通讯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激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把苗木、花卉基地建设与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结合起来,尝试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探究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五、主要措施

(一)提高相识,加强林业工作的领导。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抓好林果产业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须要;是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夫增收的须要;是贯彻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争创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须要。××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创汇农业,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绿色××、人文××,就必需大力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改善现有生态环境、变更××的对外形象、营造新的生态优势。全县上下肯定要根据中央、省、市的指示和要求,从长远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刻相识发展林果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加责任感、紧迫感,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坚持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把发展林果产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严格奖惩,对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目标的,赐予表彰嘉奖,对责任心不中,措施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赐予通报指责或纪律处分。

(二)政策引导,建立敏捷的运行机制。根据“明晰全部权、搞活运用权、放开经营权、爱护受益权”的要求,全面落实林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主动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允竞争的原则,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建立树权林权档案,发放林权证,把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推广订单林业、民营林业等发展模式,加大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打坡区域界限,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的方式,激励、引导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兴林致富,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林果六大产业的基础上,抓好林下种养、经济林、种苗、花卉药材四大基地建设,发展专项林果产业区,坚持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新,档次调高,突出特色,成为品牌,形成××优势。激励林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原料林基地,以满意生产加工须要,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相连接,特色显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果产业。

(四)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多方扶持壮大一批、改制重组联合一批、内引外联新建一批”的思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重点扶持金德果蔬、华裕制药、亚龙木业集团和安利木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规模扩张,打造林果产品加工企业的“旗舰”。聚合新的生产要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刚好立项,加大资金扶持,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实力,增加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强化农夫合作组织建设,办好林果产业协会。农夫专业合作组织与林果产业体系建设休戚相关,是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重要纽带,是提高农夫组织化程度、增加农夫收入的有效形式,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必由之路,主动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农户”、“苗圃+公司+农户”、“苗圃+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五)强化科技,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主动引进利用高新技术,重点抓好林果良种组培快繁、速生丰产栽培、果品增色提质、加工保鲜、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样板,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带动群众,推动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实行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提高技术素养。制定实惠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

(六)依法治林,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林木资源的爱护和管理,实施依法治林,是维护造林绿化成果的根本保证。要实行多种形式,广泛深化地开展《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宣扬活动,使广阔群众知法、懂法、遵守法律,不断增加法制观念,大力营造“爱树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和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以及林地运用许可证制度,实行林木采伐全额管理。要建立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队伍,明确职责,合理解决酬劳,调动护林员的主动性。公安、林政、马路、交通等部门相互协作,对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占林地、有意毁坏幼树的案件,从快从严从重查处,确保林业生产秩序的正常发展。要加强林木病虫害的预料预报和依法防治工作,把病虫害树林木的危害减轻到最低限度,爱护好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

产业调研报告篇2

一、xx业园区基本状况:

商丘神火铝厂投资10亿元,于20xx年成立,目前年生产能36万吨,年销售收入54亿元;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底,总投资16.7亿元,设计年生产实力15万吨,其中铝坯料10万吨,装饰用带材1万吨,PS版基材3万吨,空调泊1万吨,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一期5万吨铸轧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一期5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基本建成,立刻即可试车生产;商丘东南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总投资4000万元,20xx年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日生产各种型号铝棒材3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15亿元;河南鑫源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目前,日生产铝棒材150吨,可见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殊是制定了特地的xx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呈现状:

改革开放特殊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殊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殊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xx年来,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许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状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峻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旧很大。

三、xx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实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改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将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xx年底,xx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峻冲击,单就我乡xx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峻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终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领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迟疑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削减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xx年底至xx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削减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验了一次特别严峻的经济寒冬。随着xx年下半年我国经济领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起先增长,xx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复原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xx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xx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建议:

1、制定更加实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企业,特殊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养培训,力争为落地企业供应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主动引导、帮助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5、协调企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严禁过度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6、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企业,要努力引进一些铝加工业的战略投资者,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识,抢站发展制高点,肯定要抓住历史战略机遇,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动,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互促,产业开发与行业发展互助的发展路子。要通过大力发展铝加工业来不断调整我区产业结构,不断壮大铝加工业园的规模,不断增加其在我区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

产业调研报告篇3

为更加科学精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状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xx〕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状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状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快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101: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改变较大。但结构仍旧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渐渐增加。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根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主动建设101万亩生态公益林、101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1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爱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产值达到101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状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夫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精确驾驭林业产业发展状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根据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精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实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仔细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主动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连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留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供应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困难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好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难,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化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须要。

建议:规范设置特地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化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状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常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刚好、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产业调研报告篇4

一、调研路途: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来宾

11月5日:来宾—宾阳—青秀—南宁

11月6日:南宁—扶绥—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双高基地(双高:亩产8吨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产区调研状况汇总

1.柳州地区。从考察沿途来看,柳州地区受台风影响很小,几乎没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较多,甘蔗长势较好;面积方面,改种现象较为普遍,像柳城地区,主要改种桔子树,据广西糖网统计,整个柳州地区面积削减10万亩左右,去年160万亩,今年在150万亩;单产方面,从实地测量看,部分地块估产能达到5.5吨/亩,多数地区单产正常或略偏高水平,仅个别地区因新植蔗缺苗严峻,单产较低,估产仅有3.5吨/亩,结合糖网10月份调研数据,估计整个柳州单产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约每亩增加0.2吨左右。

2.来宾地区。来宾境内甘蔗整体长势良好,有甘蔗地改种桉树和木薯现象,据糖网估计,今年甘蔗面积削减20多万亩,去年甘蔗面积在260万亩;驱车南行渐渐有倒伏现象,但整个来宾境内倒伏比例不大,多数稍微倒伏,少部分地块有中度倒伏现象,倒伏严峻地块一方面会影响甘蔗的生长高度,另一方面影响甘蔗糖分的积累,据我们实地测量单产,来宾普遍估产在5吨/亩左右,田间锤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块,锤度在20以下,影响后期入榨的出糖率;据广西糖网对比去年数据,来宾境内整体单产略高于去年。

3.南宁地区。来宾与南宁交界地带,仅有稍微倒伏,估产普遍都在5-5.5吨/亩,属正常单产水平;进入南宁周边地区,倒伏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中度倒伏,据糖网人员介绍面积略减,改种玉米和花生较多,据伶俐镇农户介绍,甘蔗价低于400元/吨的话,会大幅度改种,单产受倒伏影响较去年减0.5吨/亩左右,我们实地测产4.8吨/亩,去年普遍在5吨以上;对比去年数据南宁蔗区单产略有下降。

4.崇左地区。从南宁往崇左调研途中,倒伏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为中度倒伏,部分地块严峻倒伏,但因蔗农扶直捆绑生长有所复原,株凹凸于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锤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亩有效茎的个数差异较大,整体看,受台风影响有效茎普遍低于正常水平,实地估产基本在4.5-5吨/之间,个别宿根地块估产仅3.5吨左右;途经上思县七门乡一带,据糖网人员介绍,7月份时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状态,是全区当时倒伏最严峻的区域,从现在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长起来,单产确定会受肯定影响,但比之前7月时候的预估状况要好。

5.双高示范田的推广目前仍处于推广初期,今年50万亩的任务并未完全落实,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种植成本、收益与替代品种植:

农户走访:南宁青秀区伶俐镇蔗农种植成本与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计算):据了解,该村101%的农户都种植甘蔗,归属南宁糖业伶俐糖厂收购。每亩甘蔗地每年种植成本明细:尿素两包合计180元,复合肥150元,肥料50元,农药25元,新植蔗须要0.5吨甘蔗苗(新植额外成本)。该村一般用牛打垄,没用机械,假如用机耕每亩须要101-120元,种植行距约60-70厘米,比较密。其他费用:地膜每亩地一捆10-20元,绳子20元,砍蔗人工费用101元/人/天,约砍0.8吨。交收到伶俐糖厂集中收蔗点短途运费10-20元/吨。这个村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总计1250-1300元/亩。

关于甘蔗收购价格:在13/14榨季,每吨甘蔗440元的收购价格,事实上伶俐糖厂以435元/吨结算(包括财政补贴10元,扣除装卸费用15元)。按这户农户家7亩地计算,其中4亩多种植甘蔗,13/14榨季收获27吨,减去成本纯收入6500-7000元。这个收入并不高,农夫还是接受的,新榨季种植面积还是保持4亩以上,由于是其次年宿根蔗,加上台风天气出现倒伏现象,今年收成会削减,估计约22-23吨,若甘蔗收购价格下调到400元,他们收入将大幅削减,明年接着种植甘蔗的意愿将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时,农户在4月份已全部收齐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厂资金压力的缘由,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这也影响了农夫的种植意愿。

关于替代品种的种植:目前桉树的收益的确明显比甘蔗高,但只能种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种桉树。甘蔗地改种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选择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种香瓜和西瓜。种植花生或玉米每年两次收成,纯收益在1200-1300元/亩左右。一旦改种花生或玉米,隔年可以转回种甘蔗,假如改种桉树和其他水果,转回种甘蔗的机会就小的多,种植桉树须要7-8年才能重新种植甘蔗。另外广西旱地居多,玉米受干旱影响大,甘蔗抗旱性较强,所以还是选择种甘蔗的农户较多。伶俐糖厂蔗区的土地状况比较好,新台糖22号是主力品种,第一年新植,其次年宿根,农户注意管理,第一年新植每亩最高能收8吨,其次年宿根收成约6吨。

四、政策方面信息

从广西农业厅糖料处林影副处长了解到,依据农业厅的数据,去年广西甘蔗面积1600万亩,今年甘蔗面积削减50万亩左右,受灾面积300万亩,其中有40万亩绝收,因此实际甘蔗面积削减约101万亩;单产方面,近些年来广西平均单产基本维持在4.5吨-4.8吨/亩,今年预估在4.5吨左右,认为台风整体影响不大;关于甘蔗收购价的问题,目前还是在调查探讨中,之前410元/吨和5500元的联动价的方案被广西自治区政府否定,理由是该价格农夫会接受不了,种植面积会萎缩,但实际依据当前的食糖市场状况,410的价格,糖厂是最难以接受,制糖成本将达到4800左右了,对农户来讲,还算比较合理可接受的价格;关于直补的相关政策,目前还尚未有较成熟的预案,仍在探讨中,正式的方案出台还无明确时间。

五、调研总结以及产量预估

通过本次对广西四大产区的调研,广西单产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产量削减主要集中在面积上面,根据糖协的数据,广西种植面积削减250万亩,按官方农业部门的数据削减101万亩左右,市场其他机构的调研基本削减140万亩左右,从沿途看,甘蔗面积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但改种的品种较为分散,没有哪个品种适合大面积改种,另外,440元的甘蔗价农户还仍有肯定收益,个人观点广西种植面积减160万亩左右;调研中实地测甘蔗锤度发觉,受倒伏影响的甘蔗锤度较低,会影响后期入榨的出糖率,综合考虑,预估2022/15榨季广西产量在760万吨左右;广东和海南受此次台风影响较大,参考糖协以及其他机构的调研,预估广东80万吨,海南25万吨,加上云南230万吨,甜菜糖70万吨,最终2022/15榨季食糖产量预料在1170万吨左右,较上榨季减产160万吨左右。此报告将随天气等改变修正。

产业调研报告篇5

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北回来线旁边,光照足够,雨量充足,河网密集,水库众多,雨热同季,是发展农产品的志向基地,特别相宜甘蔗的生长和甘蔗糖分的积累。近年来,我县甘蔗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培植壮大甘蔗生产已经成为我县的一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维护好、巩固好和发展好我县甘蔗产业,增加甘蔗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对我县农夫增收、企业增益、政府增税和农村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县甘蔗产业发呈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甘蔗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格局。全县蔗糖业仔细组织开展“吨糖田”综合技术开发工作,引进新台糖26、27号、桂糖94/119、桂引9号等11个新品种,良种覆盖达101.%。生产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有新的进展。2022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7万亩,甘蔗总产145万吨。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县境内有东糖石龙有限责任公司和博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日榨量达万吨以上的制糖龙头企业。我县甘蔗产业从主要通过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的发展阶段到了主要通过提高单产、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稳固提高、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二、我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甘蔗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甘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种植生产方式粗放,单产及集约效益低。

一是耕作方式落后,管理手段粗放。目前,我县甘蔗种植的大部分环节仍旧靠手工作业,仅有很少部分运用机械化深耕深松。在收割环节上也主要还是靠人力,随着人工费用的不断上涨,蔗农种植的平均成本普遍较高。由于蔗农普遍缺乏科学种植的意识,仍旧习惯于按传统耕作方式种植,对套种、地膜覆盖、宽行种植、智能化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高产高效的综合生产技术的运用较少,加上蔗地缺乏基本的浇灌条件,进一步恶化了甘蔗的生产条件。二是生产组织形式分散。目前,我县甘蔗种植仍旧属于小农模式的生产种植,集约化经营的程度低下,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二)品种单一退化严峻,新品种选育问题突出。

我县甘蔗种植品种单一化问题比较严峻。由于有些品种的种植期已超过十年,品种退化的问题已非常严峻,黑穗病、赤斑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等病害日益加剧,导致宿根发株少、宿根年限缩短、植株变矮、节间变短、糖分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逐年削减。由于品种过于单一所带来的抵挡风险实力弱、种性退化和病害加剧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制糖企业竞争力不强,综合利用水平及效益整体偏低。

一是制糖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国际上的其他主要产糖大国相比较,广西制糖企业的平均规模仍旧偏小,我县制糖企业规模也相对偏小。二是产业链短,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相对滞后。我县蔗糖精深加工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对甘蔗的综合利用仍旧主要表现在生产酒精或复合肥等初级产品上,蔗渣造纸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发展空间和潜力。与一些地区制糖业在利用废糖、蔗渣等废物生产的衍生品产值占总产值三分之一以上的状况相比差距明显。

(四)蔗农与糖厂利益不尽合理,安排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多年实践来看,糖蔗收购价格机制在二次结算中存在肯定的漏洞。一是在蔗农与糖企进行结算时主要是以企业自报的平均销售价进行结算,而企业自报的二次结算价往往都低于市场的实际销售价格,或是以其他方式进行价格转移,以达到降低二次结算价的目的。二是在信息严峻不对称的状况下,蔗农难以了解企业真实的销售价格,在二次结算中处于弱势地位,通过二次结算提高收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有利益被侵害的可能性。因此,二次结算机制对蔗农增收的实际效应不明显,不利于调整种植环节与加工环节之间的利润差距,不利于调整蔗农和糖企之间的利益安排。

三、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促进我县甘蔗产业发展,不是盲目扩大产能、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产糖量,而是主攻单产、蔗糖份、甘蔗间套种,发展循环经济、蔗糖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甘蔗产业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

(一)进一步完善糖料蔗价格机制,维护广阔蔗农利益。一是保持一般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稳定。维持一般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基本不变,不要依据某一年糖价波动状况轻易提高或者降低一般糖料蔗收购首付价。二是完善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结算管理方法。应当在进一步调查了解制糖企业成本、综合利用效益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挂钩联动价格、系数。三是调整良种加价政策。不要依据某一年糖价波动状况作为调整良种加价政策的依据,而要依据良种研发、推广的实际,调整良种加价政策,还应当把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纳入良种加价政策调整范围。四是提前公布一般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应当提前一个榨季公布糖料蔗收购价格方案,假如条件不成熟,至少应当提前一个榨季一般糖料蔗收购首付价,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甘蔗生产规模。

(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以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甘蔗高产高糖综合栽培技术、工程措施,要不断扩大高产高糖良种、机械深耕深松、智能化施肥、蔗叶还田、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浇灌模式,不断扩大喷灌、渗灌和滴灌蔗地面积。要激励、扶持甘蔗收割机械的探讨开发,努力实现甘蔗机械收割新突破。

(三)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要制定替代新台糖系列品种的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攻关安排。针对我县甘蔗生产实际,以满意农户、企业生产须要,替代旧系列品种为选育开发目标,通过深化调查探讨、专家询问和科学论证,全力推动甘蔗新品种选育开发,切实破译品种单一退化难题,探究甘蔗品种更新换代的新路径。

(四)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增加甘蔗产业竞争实力。一是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以加快生态蔗园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推广“猪(牛)-沼-蔗-灯-鱼”、“蔗-牛-菇”、“蔗+西瓜(甜南瓜)”、“蔗+马铃薯”、“蔗+花生(黄豆)”等循环利用和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延长甘蔗生产产业链,增产增效增收,提高甘蔗生产竞争力。二是提高制糖业综合利用水平。激励、支持制糖企业以经济效益、环保等综合效益好为原则,依据制糖企业实际,选择蔗渣、糖蜜、酒精废液、滤泥的综合利用模式,加强酒精废液农灌技术探讨,开展蔗渣发电的可行性探讨。激励、支持制糖企业追踪探讨蔗糖化工业高新技术,依据市场需求,努力发展蔗糖化工业,延长制糖产业链,提高制糖生产竞争力。激励、支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发展大型食品制造业,发展壮大食品工业。

产业调研报告篇6

油茶是我们会同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肯定优势的一种木本资源,是一种对人体特别有益且较其他油种有肯定优势和保健特点的绿色食品,食用和工业经济价值巨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打造其系列精品,对促进山区农夫脱贫致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最近,我们对会同县油茶生产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化调查,感到发展油茶产业大有可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做大做强,并培育成农夫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

一、油茶产业处于日渐萎缩的尴尬境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而湖南是全国油茶主产地,湖南的油茶面积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40%,常年产油量达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会同素有“广木之乡”的美誉,油茶、油桐始终是我县的拳头农林产品,曾经名噪一时的“洪油”就包含了茶油,吸引了众多客商和友人慕名前来选购 。但是,由于思想相识不足、科技推广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油茶生产日渐萎缩,传统的优势产业每况愈下。一是砍伐严峻,面积和产量急剧下降。由于前几年在引导农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片面强调脐橙、板栗等经济林的效益,忽视了油茶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量砍伐油茶林改种其它经济林,加上油茶病虫破坏和作为主要燃料运用,致使油茶林面积逐年削减。全县油茶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1015年的44万亩和1333吨削减到现在的40万亩和600吨。二是经营粗放,加工滞后。长期以来,林农把油茶林当作“露水财”来经营,一般一年垦复一次,既不施肥,又不防治病虫,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垦复,致使杂树成林,乱草丛生,大量油茶树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上油茶加工仍以传统的木榨和小作坊式的机榨为主,出油率低,色泽不亮,对茶油的价值带来了肯定的影响。同时,加工后剩下的枯饼未能综合利用,始终被作为肥料、燃料运用,造成资源极大奢侈。三是品种不优,树龄老化严峻。现有茶树多为自然生长,基本没有引进优质高产油茶树种,科研部门缺乏对油茶新品种技术的引进、探讨和推广,林分长期自然演替,绝大部分树龄老化,林地稀密不匀,林种结构不合理,导致大面积单产很低,平均每亩年产茶油仅3-5公斤。

二、油茶产业具有非常广袤的发展前景

茶油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我们会同地处亚热带季风潮湿地区,常年日照充足,日平均气温在16℃以上,且以相宜油茶生长的微酸性土壤居多,是发展油茶产业的志向地方。综合分析我县县情和国内市场行情,仔细探讨油茶的生长特性,我们觉得发展油茶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好。虽然前几年油茶林受到严峻破坏,面积有所削减,但现在全县仍有油茶林40万亩,其中正处盛产期的38万亩,这个数目在全国油茶普遍削减的状况下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县农户又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油茶栽培管理阅历,加上我县茶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殊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贤胜植物油厂生产的贤胜牌茶油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迈出了油茶由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加工转变的可喜步伐,为加快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是综合利用率高。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并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烤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杆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

三是生产成本低。种植油茶一般3-5年即有收获,且用工很少,树苗栽种、施肥后,除每年垦复外,再不需其它投入,只相当于种油菜用工量的1/10,可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缺少、分散的问题,适合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分散经营,可谓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

四是市场前景好。茶油色纯味香,养分丰富,不像动物油含有胆固醇,不像一般菜籽油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茶酸、芥子甙,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人体免疫力。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是绿色保健食用油,具有目前人们日常食用的任何食用油无可比拟的优势。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茶油现

产业调研报告篇7

为实行省、市统计局关于扎实开展“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得要求,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得为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刚好组织专业人员对对区内“企业一套表”科技专业年报状况进行督导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技专业年报工作现状分析

1、我区3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刚好2022年2月15日前全部报完。

2、经核实,项目表中来源于政府得项目经费与活动表中得政府资金基本匹配。

3、企业研发项目得最主要技术经济目标有开发全新产品、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目标是“为啦科技原理得探究、发觉以及技术原理得探讨”得项目3.1%。

4、经过多方核实排查,部分高等院校有科技活动,进入非工业名录库。

二、存在问题

1、我区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两家龙头企业占全区比重90%。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实力不强。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2家,其中189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万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规模小而散,研发团队力气不足,资金短缺且运用分散,导致探讨开发投入严峻不足。

3、企业财务报表中研发经费计算方法存在出入。会计报表中工业研发经费包括两类:

(1)内部探讨开发投入额,其中:人员人工费、干脆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

(2)托付外部探讨开发投入额。其中用于科技活动得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很难界定,除大中型企业外,大部分小企业将其计入生产成本,而未计入研发经费。

三、企业建议

1、加大政府得资助和调控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得主体。

研发活动过程具有不行分割性,一个企业往往不行能独立担当全部得探讨工作,须要政府得资助和调控,研发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活动不肯定能取得预期得成果,存在着失败得风险,研发活动得进行着也无法限制新技术学问得扩散,面临着竞争者抢先占据市场得风险,这些都表明企业得研发活动须要来自政府得有力支持。政府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还是政府实现就业和经济成长目标得投效途径。相对小型企业,尤其加大对我区龙头企业得资助和调控力度,这些龙头企业研发活动胜利率高,回报率也高。

我区研发活动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首先,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得内外部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供应包括政策、销售、信息等服务,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筹措资金,供应生活设施,爱护科技企业家,为他们排忧解难。仔细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若干实惠政策,并在执行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得同时,结合自身得特点,为高新技术企业创建更加宽松、实惠得政策环境。其次,进一步完善封闭管理、开放运作得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具有较强聚散实力得科技市场,解决科技信息不灵、成果流通不畅得问题。大力扶持为高新技术产业供应服务得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孵化器得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以促进全市技术创新链条得形成。激励创办并大力扶持科技询问机构得发展,不断拓展科技询问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和转制中小企业得发展壮大供应科学得决策询问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得改革,把科研工作纳入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得轨道上来。

2、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发展最重要得因素在于人才资源,没有雄厚得人才资源作保证,就不行能有高新技术产业得大发展。应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培育造就一支实力强得现代科技企业家队伍、造诣深得科技人才队伍和素养高得科技产业工作队伍。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得培育、培训、开发、引进工作力度,重点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学科带头人得培育在科技项目资金上赐予重点支持。培育、造就一支具有风险决策实力和创新管理实力、既懂高新技术又通现代企业管理得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应结合我区人才战略,重点引进一批归国留学人员,通过建立海外学子创业园等途径为归国学子供应良好得条件,使他们从国外带来得先进技术、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等得以运用、拓展和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必将有一个质得飞跃。

企业得发展归根究竟只能建立在自有得技术基础之上,引进消化汲取当然重要,但阅历表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不能通过引进获得得,引进式创新和仿照式创新可能形成对外部技术得依靠。我区工业企业目前已经拥有肯定得技术基础和相当得物质财宝积累,要尽快摆脱技术依靠模式,向技术自主创新转型,提高我区企业自主创新实力是当务之急。

产业调研报告篇8

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对宣扬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主动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我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赐予扶持。自治区政府确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殊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实行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全区枸杞面积达到44.5万亩,约占全国的30%。20XX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1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快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4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二是在科技服务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在发展枸杞产业中都非常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宁夏枸杞探讨所和中宁等主产区建立了优质枸杞育苗基地,推广先进的繁育技术,全面淘汰了落后的传统繁育方式,以“宁杞1号”、“大的麻叶优系”等枸杞优良品种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同时主动推广日光烘干、热风烘干等技术,加大了硫磺薰蒸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平安卫生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65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11.5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9.5%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主动的促进作用。同时注意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爱护,注册运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记产品爱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主动的促进作用。

五是在关联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枸杞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流通加工、印刷包装、交通运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据初步统计,仅关联产业收入达15亿元。枸杞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速度加快,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点,从事枸杞营销的人员达10101余人。2005年,有40多万人加入了枸杞种植和深加工领域,有近20万劳动力从事枸杞采摘,使主产区和周边邻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六是枸杞已成为农夫增收的重要产业。据我们调查,枸杞主产区亩纯收入一般都在2000—3000元,收益很高。中宁县农夫收入1/3以上来自枸杞产业,惠农、原州区、同心等发展重点县、区枸杞集中乡镇或村农夫来自枸杞的收入在40-80%以上。全区有10万农户依靠枸杞产业增收致富。全区农夫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380元。

二、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枸杞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枸杞产业发展资金严峻不足。枸杞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新兴产业。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正常状况下枸杞亩均投入过千元,按我区目前的枸杞种植规模,仅生产环节每年须要投入资金4-5亿元,加之加工、流通和研发等环节,枸杞产业每年须要资金(主要是周转资金)约8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仅靠政府的少量补贴和茨农的有限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每年的资金缺口约2-3亿元。资金不足制约着产业的扩张和升级。

二是枸杞标准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茨农的分散种植给统种统管、统防统治造成了障碍;部分茨农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制干技术落后、统防统治以及检测工作滞后、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无公害标准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须要,绿色和有机产品发展较慢,有些产区还存在化学药物熏蒸加色等危害消费者平安的不法行为,这些现象都对“宁夏枸杞”的品牌、声誉乃至茨农的收益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枸杞产业化水平较低。由于缺乏行业协会自律和社会化优质服务,受资金短缺、烘干储存手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广阔茨农无法摆脱受制于营销商的被动局面。特殊是枸杞加工龙头企业与多数基地、农户缺乏有机结合,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

四是枸杞深加工转化实力有限。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全区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实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5%,85%的枸杞仍以干果形式出售,影响了枸杞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

五是枸杞科技服务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工作滞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不够。枸杞的烘干、贮存技术还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须要。枸杞采纳落后的人工手段采摘,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资源约束严峻。

总之,从资源支撑、市场容量和产业递进规律来看,枸杞产业已基本完成了产业初级阶段即扩张阶段的发展,逐步进入中级阶段即内涵式发展阶段,须要适时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对做强做大枸杞产业的建议

1、完善枸杞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将枸杞产业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外资项目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等项目实施范围,扩大扶持资金覆盖渠道;

二是探究和推行“枸杞园证”抵押贷款机制,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茨农贷款难问题;

三是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主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尽快形成枸杞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入方式多样化;

四是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拔千金”的作用,实行“以奖代补”等措施,撬动社会资本大量进入枸杞产业,促进枸杞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整合市场资源,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当前加快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大品牌和资源的整合力度,探究整合组建不同系列的枸杞深加工集团,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同国内外闻名的加工集团合作,形成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集团。打造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经营规模大、经营信誉好的营销龙头集团。

激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引导和激励广阔茨农主动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茨农的产销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茨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茨农参加枸杞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安排,提高茨农在枸杞产业化发展中的获利水平,促进枸杞产业不断升级。

3、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监管,增加品牌效应。

一是加大推行无公害枸杞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普及力度,质监部门要加快无公害枸杞产地和产品认定及认证工作。科研与推广部门要主动研发推广新技术,不断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开展绿色、有机枸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普及工作,主动引导农夫不断提高枸杞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宁夏枸杞质量。

二是工商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枸杞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市场监管,严防非标准化生产等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我区市场,败坏宁夏枸杞的声誉。

三是全力打造宁夏枸杞传统文化品牌,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体大力宣扬宁夏枸杞及其传统文化,让国内外消费者认知宁夏枸杞,满足消费宁夏枸杞产品。要利用法律手段爱护宁夏枸杞品牌,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记爱护和“宁夏枸杞”商标的启用与管理工作,形成爱护合法运用宁夏枸杞品牌的良好氛围。

产业调研报告篇9

本世纪初以来,我市经编产业经验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通过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经编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领域不断扩展,产业结构日趋完善,目前已经形成服饰、广告、工业用布等三大类经编产品,整个产业的经济总量以年均30%左右的幅度增长。2xxx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已经达到19125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112家,产品主要出口印度、美国、墨西哥、香港、巴西等国家和地区。

一、我市经编产业特点

(1)经编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

20xx年,我市经编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长速度均高于纺织品产业的平均水平,经编产品的出口保持了较大增幅。20xx--20xx年间我市经编自营出口额年均增幅达到35%,其中20xx年经编出口达到1.9亿美元,同比增幅60%。

(2)产业集群优势突出

我市经编产业集群化优势在于配套完整、产品丰富、规格齐全,生产成本较低,具有竞争优势。我市的经编企业主要集中在马桥经编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和销售基地,产值约占全国经编产业集群地总量的20%,在行业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3)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经编以其较高的科技含量、卓越的生产效率、独特的产品性能,在纺织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市经编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链趋于完善,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类产品协调发展,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各种档次的经编产品的竞争力正稳步增加,为经编产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我市经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

(1)产业的优势

1、技术装备基础良好

我市经编产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和研发水平在针织行业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我市经编生产设备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德国卡尔迈耶、利巴公司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ks高速经编机和双轴向经编机。目前我市有高档ks、双轴向、多轴向等经编机及相关设备1500多台(套),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双轴向经编机约占全国拥有量的70%。

2、经编产业集群优势凸现

据调研,海宁经编产业集群地区经济运行明显好于针织产业平均水平。截止2xxx年底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经编企业186余家,其中出口超过500万美元的有12家。经编产业人均利润、销售产值、产品附加值均保持较高水平。产业链上下游的化纤、印染、服装等产业也正在得到相应发展,形成了结合紧密的经编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间的互动效应正在逐步形成。三大类产品的开发都拥有较成熟的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较好地满意市场的需求,各种档次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加,在肯定时期保持较高的销售利润水平。

(2)产业的劣势

1、设计实力弱,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

经编产业目前仍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低档产品加工实力已出现剩余,而产品设计研发实力仍旧不足,营销环节薄弱。从国际价值链角度来看,我市经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小,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明显。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自主学问产权。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设备的雷同与产品的复制,造成低档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原材料与生产成本的提高,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削减,为获得有限的市场份额,竞相压价,最终造成效益下降。由于竞争加剧,很多企业常规品种单价下降,利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2、人才缺乏制约产业发展

人才培育不适应产业发展须要,设计人才、操作人才、营销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日趋缺乏。不少企业缺少技术人才的长期积淀,对先进的生产装备认知度不高,无法进行充分消化汲取,对新产品、新工艺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设计是提高经编产品附加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经编产业的薄弱环节。

3、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

经编产业中普遍存在重视产品生产忽视品牌建设的现象。经编产业的先进装备使产品的档次与质量有所提升,部分产品已具备参加国际竞争的实力,但是品牌和市场仍被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驾驭着。目前我市较多中小经编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是自产自销、以内销为主,出口绝大多数以加工和间接出口为主,销售渠道相对窄小。经编产业产品信息获得渠道狭窄,主要信息来源于客户和同行,这是造成经编产品同质化的主要缘由。品牌缺失,很难在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退税降低以及环保成本提高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利润。

三、我市经编产业面临的挑战

(1)潜在的贸易摩擦风险

我市纺织品质量与档次的逐步提升,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供应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使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明显。部分中高档次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引起失去优势的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恐慌,简单产生贸易摩擦。过去靠低价竞争国际市场的时代将宣告结束,那些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创新实力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2)劳动力成本提高

我市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减弱,随着社会保险、劳动聘用等制度的完善,产业集群内劳动力成本正在逐年上升。我国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比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高出近一倍。虽然一些企业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降低生产成本,仍难以消化劳动力费用支出的增加。

(3)创新实力的培育

创新实力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汲取基础上的长期积累而具备的潜在实力。我市经编产业中多数企业偏重新设备的投资,忽视技术开发的投入,缺少日常的技术积累,先进设备的生产实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受到企业创新实力的制约,创新实力的不足已成为经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四、经编产业的发展措施

(1)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激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新型优质原料在经编产业生产中的试制与应用。加速培育有自主学问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推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经编复合材料、服饰面料的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使经编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

(2)壮大龙头,扶持中小企业

我市经编产业中一批龙头企业的产销率、利润率等各方面指标均处于产业中的前列,企业极具竞争实力。但是从产业整体来看,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略显不足。要提高龙头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在研发的投入,提升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提升产业参加国际化竞争的实力。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与产品在某一领域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具有肯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和企业群体。中小规模的企业产品专业化较强,往往具有较大活力,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企业在信息收集、市场推广、研发投入上往往不遗余力,是最具潜力的团体,要对之加强引导,找准市场定位,不求大求全,要向专、精、特方向发展,成为支撑经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气。

(3)向上下游延长,完善经编产业链

充分利用产业快速崛起的优势,加大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向成品延长,满意市场要求,确保运用性能,使得经编产业步入上下游配套良性发展的轨道,壮大产业链优势。重点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的后整理及其终端产品。在后整理方面,引进贴合、压延、涂层等先进工艺和设备,掌控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依据市场需求主动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终端产品。在现有产业用经编设备基础上适当增加系列、配套设备,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激励企业主动开发和运用功能性化纤原料,开发功能性产品。

(4)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专业市场是产业集群提升发展的有力支撑。加快产业专业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搭建展示、洽谈、销售、物流、结算等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扬与推介活动,吸引国内外的选购 商在这里选购 ,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供应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经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主动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要主动激励企业参与各类境内外参展,主动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利用不同市场和不同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差,推动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篇10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XX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夫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XX市农业概况

XX市土地面积2121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63个乡镇、办事处,450个居(村)委会,5121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1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万人,占86%,22个少数民族,人口66.1万人,占58%;据统计部门统计,我市的常用耕地面积为140.18万亩,农作物总播面积为229.95万亩,粮食总产40.14万吨,农业总产值22.9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8.75万元,农夫人均纯收入1453元。

XX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困难多样,境内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实行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殊是初,我市提出推动“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纳新模式

依据丽江实际,通过采纳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四位一体型的“企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夫”的形式;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主动性,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同时,实行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夫素养,切实变更农夫的传统观念,培育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夫的科学文化学问和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主动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夫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安排制度,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实行爱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夫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详细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夫收入。

(五)建设“六个一工程”

认定一批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1户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