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堂教学实录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猜想(1):要有可燃物。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说明:通常状况下,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白磷的着火点是40℃。师: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生:薄铜片上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而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师:水中的白磷怎样才能燃烧?生: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它没有与氧气接触,只要想办法使它与氧气接触就可以使其燃烧。实验步骤: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如下图),观察现象。现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生:需要氧气。师:注意事项:(1)白磷和红磷不要放得太近。如果红磷和白磷放得太靠近了,白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也会燃烧。(2)烧杯中的热水不能太少。因为热水太少,会使得传递的热量不足,温度低于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也不会燃烧。师: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师:燃烧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的。火灾也时时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师:观看火灾图片。师:如何灭火?(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到灭火的原理或方法)生:灭火可通过以下方法:eq\b\lc\\rc\}(\a\vs4\al\co1(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生:观看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师:1.如何熄灭酒精灯?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力什么?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生:阅读《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课本第131页表7-2)师:阅读了表7-2我们知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只要控制物质燃烧的任一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板书设计】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的条件eq\b\lc\\rc\}(\a\vs4\al\co1((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eq\a\vs4\al(三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eq\b\lc\\rc\}(\a\vs4\al\co1(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2.隔绝空气,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者选其一即可灭火【教学反思】本节课所选材料,都取自于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不经意的东西。通过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课内容和生活联系密切,在教学时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难点如何防火、防爆。【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二、推进新课爆炸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现象:发生了爆炸。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师:投影展示: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板书设计】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一、爆炸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反思】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3.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重点难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学习内容一燃烧的条件【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8-12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一:可燃物;实验二:空气或氧气;实验三: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老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把现象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图7-5Ⅰ中的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7-5Ⅱ中的现象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名师归纳】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反馈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B)A.凡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C.燃烧后的生成物一定是气体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C)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3.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4.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B)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周围氧气的浓度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学习内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29-13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灭火的原理: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现象蜡烛熄灭蜡烛继续燃烧蜡烛熄灭分析隔绝了空气或氧气满足燃烧的条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CO2,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灭火器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名师归纳】灭火时降温,使温度降到物质着火点以下,不能说降低着火点,因为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另外,不管灭火还是燃烧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反馈练习】1.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2.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D)A.用水泼灭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C.用扇子扇灭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3.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C)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C)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5.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D)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学习内容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132-13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学生分组做7-2的演示实验,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这些地方要注意经常通风。4.同学们比赛记忆第133页图7-13所示的图标。【讨论交流】1.为什么单独一支蜡烛在金属罐外或罐内燃烧不会发生爆炸,当鼓入大量空气时却爆炸?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的原因是什么?【温馨点拨】1.罐内含有大量空气,鼓气是使塑料瓶中的面粉充满金属罐,这时罐内就是空气和面粉的混合物,遇到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就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2.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名师归纳】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共同点:都放热。燃烧的类型:在不封闭的空间内平静燃烧;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发生爆炸。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反馈练习】1.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柴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玻璃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策略考核试卷
- 组织竞争力分析与提升策略考核试卷
- 空调器压缩机性能分析考核试卷
- 环境保护与绿色金融发展考核试卷
- 经纪人如何制定艺人长期发展计划考核试卷
-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线上)周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兰州工商学院《中西文化交流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数据库设计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铁路内燃机车司机(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浓缩600题)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 强度计算.材料疲劳与寿命预测:S-N曲线:疲劳寿命预测技术
- 教学课件《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 小儿肺炎中医护理
- 创业大赛承办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JGJ/T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 DL∕T 5028.1-2015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第1部分:一般规则部分
- 员工合同书一张纸的劳动合同书书2024年
- 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
-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