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_第1页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_第2页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_第3页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_第4页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IL17(白细胞介素17)的信号传导机制及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功能。IL17是一种关键的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L17及其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IL17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等。对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重要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还可能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从IL17及其受体的结构特点入手,详细阐述IL17的信号传导过程,包括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等。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IL17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如促进炎症反应、招募和激活免疫细胞等,并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我们还将对IL17相关的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进行概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IL17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的视角,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二、17受体及其配体IL17家族包括六个成员:IL17A(通常被称为IL17)、IL17B、IL17C、IL17D、IL17E(也称为IL25)和IL17F。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定的IL17受体(IL17R)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IL17受体家族包括五个成员:IL17RA、IL17RB、IL17RC、IL17RD和IL17RE。这些受体通常以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以识别并结合IL17家族的成员。IL17A和IL17F具有高度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它们主要结合IL17RA和IL17RC形成的异源二聚体。而IL17B和IL17C则主要结合由IL17RA和IL17RD组成的受体。IL17D和IL17E则具有独特的受体结合特性,分别结合IL17RC和IL17RE。IL17受体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触发了多种信号传导途径,包括NFB、MAPKs和PI3K等,这些途径的激活导致了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炎症介质的产生、免疫细胞的募集和活化以及组织重塑等。在多种疾病中,IL17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功能发生了改变。例如,在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中,IL1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参与了疾病的发展过程。深入研究IL17受体及其配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三、17信号传导通路IL17(白介素17)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它通过与其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启动信号传导通路,进而影响细胞的行为和功能。IL17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对于理解其在免疫调节、炎症反应以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IL17信号传导通常起始于IL17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这一结合会触发受体的构象变化,进而激活与其相关联的下游信号分子。例如,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激活TRA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家族蛋白来启动NFB(核因子B)和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多种转录因子的激活或抑制,从而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这包括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其他参与免疫反应和细胞增殖的分子。IL17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及某些癌症。深入理解IL17信号传导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调控IL17的功能,改善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四、17的功能研究IL17,也被称为IL17A,是IL17家族的主要成员,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IL17的功能有了更为详细和深入的理解。IL17主要参与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对抵御多种病原体感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在先天免疫方面,IL17能诱导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表达多种抗菌肽和趋化因子,如CCLCCLCCLCCL8和S100A8A9等。这些抗菌肽和趋化因子能有效地吸引和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迅速到达感染部位,发挥杀菌作用。IL17还能促进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和抗菌肽,增强上皮屏障功能,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在适应性免疫方面,IL17能促进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同时,IL17还能促进B细胞的分化和抗体产生,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IL17的功能并非全然有益。在某些情况下,IL17的过度表达或持续激活可能导致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和炎性肠病等。在这些疾病中,IL17通过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产生,加剧了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深入研究IL17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对于理解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开发针对相关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示IL17在免疫系统中的更多未知功能,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五、17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IL17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它涉及多个分子和途径的交互作用。调控机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IL17信号的适当强度和持续时间,以维持生理平衡并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受体水平的调控:IL17受体(IL17R)在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是调控IL17信号传导的第一步。多种因素可以影响IL17R的表达,包括细胞类型、细胞分化状态以及外界刺激等。一些蛋白质可以通过与IL17R结合,影响其配体结合能力和信号传导效率。信号转导分子的调控:在IL17信号传导过程中,多个信号转导分子参与,如MAPKs、NFB等。这些分子的活性可以被多种机制调控,如磷酸化、去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调控过程可以影响信号转导分子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调控IL17信号传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转录水平的调控:IL17信号传导的最终目标是调控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多种转录因子和共转录因子参与IL17信号传导的调控。这些分子可以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定序列结合,影响基因转录的启动和效率。一些microRNA也可以通过与靶mRNA结合,影响其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从而调控IL17信号传导的下游效应。负反馈调控:为了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IL17信号传导过程中还存在负反馈调控机制。一些IL17诱导的基因产物可以反过来抑制IL17信号传导,从而形成一个自我调节的环路。这种负反馈调控机制可以确保IL17信号传导在适当的时机和程度上终止,避免对机体造成过度损伤。IL17信号传导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层面和多种分子的交互作用。这些调控机制共同维持着IL17信号的适当强度和持续时间,确保机体在应对外界刺激时能够做出恰当的免疫反应。六、17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对IL17在多种疾病中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IL17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特别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领域,IL17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已成为潜在的治疗策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银屑病等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抑制IL17的产生或阻断其信号传导,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疾病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目前,已有多种针对IL17或其受体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正在进一步评估中。在感染性疾病方面,IL17在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IL17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恶化。通过调节IL17的水平或抑制其信号传导,可以平衡宿主防御和免疫损伤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在肿瘤领域,IL17在肿瘤免疫应答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IL17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另一方面,IL17也可以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针对IL17的肿瘤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其在肿瘤免疫应答中的双重作用。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尝试通过调节IL17的水平或阻断其信号传导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但这些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IL17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随着对IL17信号传导及功能的进一步了解,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针对IL17的创新药物问世,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七、总结与展望IL17作为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广泛的功能使得IL17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包括炎症反应、组织修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科研工作者们在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如何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发现IL17在许多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为我们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尽管我们已经对IL17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例如,IL17在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疾病环境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尽管IL17在某些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已经被确认,但如何精确调控IL17的活性以治疗这些疾病仍然是一个挑战。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在IL17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IL17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开发新的药物或治疗策略,以精确调控IL17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我们还需要关注IL17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IL17的信号传导及功能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相信,随着科研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IL17的作用机制,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应对由IL17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参考资料: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家族,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TGF信号传导通路是细胞内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TGF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TGF受体、Smad蛋白家族以及下游效应分子等组成部分。TGF受体是一类具有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包括TGF-RTGF-R2等亚型。当TGF与受体结合后,TGF-R1和TGF-R2发生二聚化,并激活其激酶活性,进而磷酸化Smad蛋白家族中的Smad2和Smad3。Smad2和Smad3与Smad4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与下游效应分子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TGF信号传导通路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其主要功能的一些概述:细胞增殖与分化:TGF能够促进某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TGF信号传导通路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凋亡:TGF也能够诱导某些细胞的凋亡,如黑色素瘤细胞等。这种凋亡作用是通过激活Smad3和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实现的。免疫调节:TGF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中,TGF的表达水平会升高,发挥免疫保护作用。肿瘤发生:TGF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TGF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肺癌、乳腺癌等。TGF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抑制以及血管生成增加等,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TGF信号传导通路在生物学过程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以及肿瘤发生等。深入了解TGF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由T细胞亚群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近年来,IL-1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对IL-17的信号传导及其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IL-17的信号传导主要通过IL-17受体(IL-17R)进行。IL-17R与IL-17结合后,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事件,包括NF-kB和MAPK通路的激活,从而诱导目标基因的表达。这些目标基因主要包括促炎因子(如IL-IL-TNF-α等),以及一些与防御机制相关的分子(如CCLCCLCCL20等)。IL-17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IL-17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加重组织损伤。在炎症性疾病中,IL-17能够诱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促进炎症的恶化。IL-17还被发现在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IL-17并不是单一的促炎因子。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发挥抗炎的作用。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IL-17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防御机制的启动。IL-17的信号传导及其功能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未来,针对IL-17及其信号传导通路的治疗策略可能会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理解IL-17在各种疾病中的具体作用,以便我们能够制定出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揭示IL-17在疾病中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研究IL-17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复杂的生物学功能。我们也需要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如特异性抑制IL-17或其信号传导通路的药物。对IL-17的信号传导及其功能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靶点。我们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17/IL-17R信号通路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篇文章将对IL-17/IL-17R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深入探讨。IL-17是一种由Th17细胞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诱导中性粒细胞浸润,促进炎症反应。IL-17R是IL-17的受体,属于趋化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当IL-17与IL-17R结合后,会引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进而诱导下游基因的表达,参与炎症反应。在IBD中,IL-17/IL-17R通路被过度激活,导致肠道炎症的持续发生。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组织中IL-17和IL-17R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组织中同样存在IL-17/IL-17R通路的异常激活。这些结果表明,IL-17/IL-17R通路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L-17/IL-17R通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IBD的发病过程。IL-17能够诱导肠道上皮细胞分泌CCL8等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向肠道炎症部位浸润。IL-17能够促进肠道黏膜固有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破坏。IL-17还能够诱导肠道组织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进一步加剧肠道炎症反应。基于对IL-17/IL-17R通路在IBD中作用机制的理解,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治疗策略正在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一些针对IL-17或IL-17R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Secukinumab、Ixekizumab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IL-17或阻断IL-17R的作用,达到治疗IBD的目的。尽管对IL-17/IL-17R通路在IBD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Th17细胞的分化、调节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仍需深入研究。针对IL-17/IL-17R通路的靶向治疗策略也可能面临耐药性问题等挑战。总结起来,IL-17/IL-17R通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挖掘这一通路的机制和功能,为IB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信号传导,是指将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是细胞通信的基本概念,强调信号的产生、分泌与传送,即信号分子从合成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进行传递。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第一信使)并与之结合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钙离子、肌醇磷脂(第二信使)等物质增加,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物调控过程,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简单地说,可以把各种信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逐步引起细胞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变化的过程,称为信号传导。它是一个多酶级联反应过程,各条信号通路之间通过细胞间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在体内组成一高度有序的调控网络。哺乳动物维持正常的活动需要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以维持机体细胞对信号刺激反应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负责细胞外信号转导到细胞内部的传导物则主要可分6种,包括离子通道闸门(gateionchannel)、受体酵素(receptorenzyme)、弯曲形受体(serpentinereceptor)、类固醇受体(steroidreceptor)、粘著受体(adhesionreceptor),以及本身不含酵素的受体。人体细胞之间的信息转导可通过相邻细胞的直接接触来实现,但更重要的也是更为普遍的则是通过细胞分泌各种化学物质来调节自身和其他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因此在人体中,信息传导通路通常是由分泌释放信息物质的特定细胞、信息物质(包含细胞间与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和运载体、运输路径等)以及靶细胞(包含特异受体等)等构成。信号转导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物质→信息物质经扩散或血循环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间信息物质,即第一信使,按照细胞分泌信息物质的方式又可将细胞间信息物质分为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局部化学介质和气体信号分子。在细胞内传递细胞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物质,其组成多样化。通常将Ca2+、cAMP、cGMP、DAG、IPCer、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等这类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称为第三信使,能与靶基因特异序列结合,发挥着转录因子或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研究发现一些信息物质能与位于分泌细胞自身的受体结合而起调节作用,称为自分泌信号。如肝癌细胞能分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其中VEGF是发现的刺激肿瘤血管形成最重要的促进因子,研究表示,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除选择性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特异性VEGF受体(Flt-1和KDR),通过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调控内皮细胞分化和血管形成外,肿瘤细胞自身也有VEGF受体的表达,而且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变这些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和其他生物学特征,这些研究表示肿瘤中存在VEGF的自分泌机制。自分泌所产生的信息物质也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他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存在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为膜受体,化学本质绝大部分是糖镶嵌蛋白;位于胞液和细胞核中的受体称为胞内受体,它们全部为DNA结合蛋白。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第一信使)并与之结合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钙离子(Ca)、肌醇磷脂(第二信使)等物质增加,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物调控过程,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这种将细胞外信息传递到细胞内的过程称为信号传导。1环状受体指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与这类受体结合后,可使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从而改变膜的通透性。受体在神经冲动的快速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快速而精确的神经反射调节。2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及其所介导的信息转导途径在人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蛋白耦联受体(GPCRs),又称七个α螺旋跨膜蛋白受体,是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迄今已报道了近2000种不同的GPCRs。该类受体对多种激素和神经递质作出应答,配体主要包括生物胺、感觉刺激(如光和气味等)、脂类衍生物、肽类、糖蛋白、核苷酸、离子和蛋白酶等。GPCRs因能结合和调节G蛋白活性而得名。大多数的GPCRs的确是通过G蛋白来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递,但也有研究发现有些GPCRs通过酪氨酸激酶、Src、Stat3等途径来传递信息,与细胞增殖、细胞转化有关。GPCRs的肽链由N末端,7个跨膜α螺旋(TM1→TM7),C末端,3个胞外环(ECL1→ECL3)及3~4个胞内环(ICL1→ICL4)组成。N端在胞外,C端在胞内,7个跨膜的α螺旋反复穿过细胞膜的脂双层,每个TM由20~27个疏水氨基酸组成,N端有7~595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12~359个氨基酸残基,ECL、ICL各有5~230个氨基酸残基。至于GPCRs高分辨率的空间结构尚未阐明。按G蛋白耦联受体一级结构的同源性,将GPCRs主要分为A、B、C3族。三族的GPCRs都具有各自的结构特征,而结构的特异性也就决定了功能上的独特性,各族受体都具有各自特有的配体群。一般认为GPCRs功能是通过其单体而实现的,近年的研究表明GPCRs存在二聚体及多聚体形式,特别对二聚体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两个单体可能是共价连接(例如二硫键)也可能是非共价连接(例如跨膜螺旋的疏水作用力),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近来,人们对GPCRs的二聚化功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①二聚化对受体转运起着作用;②二聚化可以扩展药理多样性,不同受体产生的异二聚体可能有着比单体更多的药理学功能;③二聚化可以影响受体的活性和调控等。G蛋白是一类与GTP或GDP结合的、具有GTP酶活性、位于细胞膜胞浆面的外周蛋白。它由三个亚基组成,分别是α亚基(45kD)、β亚基(35kD)、γ亚基(7kD)。总分子质量为100kD左右。G蛋白有两种构像,一种是以αβγ三聚体存在并与GDP结合,为非活化型;另一种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的脱落,此为活化型。不同种类的G蛋白有相应的基因编码,在各种G蛋白亚基中,α亚基差别最大,常将其作为一个区别不同G蛋白的标志。G蛋白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激动型G蛋白(Gs)、抑制型G蛋白(Gi)和磷脂酶C型G蛋白(Gq)。不同的G蛋白能特异地将受体和与之相适应的效应酶耦联起来。G蛋白在结构上尽管没有跨膜蛋白的特点,但它们可以通过其亚基氨基酸残基的脂化修饰锚定在细胞膜上。已把G蛋白结构、氨基酸序列及进化的相似性与功能等结合起来作为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四类,其中至少含有21种不同的α亚基、5种不同的β亚基和8种γ亚基。G蛋白通过与受体的耦联,在信息转导过程中常发挥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其跨膜信号转导一般分为以下几步:(1)当外部没有信号或没有受外部刺激时,受体不与配体结合,G蛋白处于关闭(失活)状态,以异源三聚体形式存在,即α亚基与GDP紧密结合,βγ亚基与α亚基、GDP的结合较为疏松;(2)当外部有信号时,G蛋白受体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随之诱导G蛋白的α亚基构象变化,并使αβγ三个亚基形成紧密结合的复合物,从而使GDP与GTP交换,但是与GTP的结合导致α亚基与βγ亚基分开,α亚基被激活,即处于所谓的开启状态,随后作用于效应器,产生细胞内信号并进行一系列的转导过程,从而引起细胞的各种反应。(3)G蛋白的α亚基具有GDPase的活性,在Mg2+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水解GTP,α亚基与GDP复合物重新与βγ亚基结合,使G蛋白失活,处于关闭状态。以上三个过程依次循环完成信号地传递。G蛋白在信号转导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分子开关作用与信号放大作用,通过G蛋白的激活与失活的循环,将信息精确无误地传到细胞并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内反应。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主要介导cAMP-蛋白激酶A途径,是激素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途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与靶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激活受体。活化的受体催化G蛋白形成αs-GTP。释放的αs-GTP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转化成cAMP,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cAMP能进一步激活PKA(蛋白激酶A),PKA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如磷酸化其他蛋白质的丝/苏氨酸)将信号进一步传递,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