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部分学校高二(上)月考政治试卷(9月
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太极”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
宇宙、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重要思想。这说明()
①哲学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对自然界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B.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中国的五行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日常生活中五种物质的名称代指气的五种运动形
式:金、木、水、火、土,以此作为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下列与五行说思想一致的是()
①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④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在2022年6月160,将有77年一遇的七星连珠火爆来袭,时间一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将一字排开。根据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和公转轨道数据,可以计算出七星连珠的出现时间,
从公元1年到3000年,一共会出现39次七星连珠,平均77年才出现一次,所以难得一见。这说明()
①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③宏观物体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载体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能正确反映存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从哲学上看,城
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体现了()
A.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相结合
B.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城市布局要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追求各自的个性
D.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6.近期多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2023年8月16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
管理部持续组织防汛抗旱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会商研判汛情、旱
情发展态势,视频调度天津、甘肃、青海等省份,安排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④正确的决策取决于意识能动性发挥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23年7月,西藏大学科研团队在帕隆藏布流域典型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
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重要灾害点在今后可能的频率与规模特征,绘制了一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
分布图,形成了地质灾害监测网。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地质灾害的形成、高原地区重大工程灾害风险与防治
技术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
A.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B.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人类可以通过发挥意识作用化害为利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来征服自然
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发展潜力稳步提升。先进制造业
集群加快崛起,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集群集聚发展态势。三省一市依托自身
制造业基础,深化横向联合,强化优势互补,汽车、生物医药、船舶和航空高端装备等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不断提升。材料启示我们()
①立足部分,用关键部分推动整体协调发展
②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
③要正确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④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23年7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外工业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
整体下行,工业品价格环比持续低迷,同比下行持续,但降幅有所收窄,具体而言:受工业上游原材料、
能源品等价格震荡回落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仍低;受上游工业传导及中下游工业需求低迷影响,生活
资料价格同比继续下跌。材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
④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个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
存。这告诉我们()
A.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B.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
C.自在事物的联系往往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千差万别的
11.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
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
稳步前进。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B.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D.脱贫攻坚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12.为提高党员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敲钉子”法,即做事创业都要锲而不舍、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强调的哲
理是()
A.分清主次,要抓住主要矛盾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做事情要锲而不舍的精神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13.疫情防控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出发,从客观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规律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时调整防控策略。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
的中国特色。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
15.低碳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倡导低碳,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我做起。这启示我们()
A.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注重量的积累
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C.要用整体的发展推动局部的发展
D.意识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低碳生活的成效
16.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近年来,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大
行其道,在此背景下,中国颁布《外商投资法》不仅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而且也为全球治理
贡献了“中国智慧”。由此可见()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意识有时决定社会存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盐湖,实地察看盐湖风貌,6500万年前的一场地质运动,造就了
影响华夏文明的一池雪白:600余年的开采史,积淀了运城盐池博远厚重的文明元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盐湖生产经营活动偏重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力度不足,导致盐湖生态环境受到破
坏。2020年9月,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2021年,运城市启动实施《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
划》,并对盐湖堤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盐湖的自然风貌,厚植了盐湖的生态底色。
目前,盐湖共记录鸟类大约205种,特色植物资源30余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开展盐湖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18.材料一:“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香格
里拉,雪山环抱、风清月朗、满缀黄花,承载着人们对远离现代文明洪流冲刷的世外桃源的深深期盼。然
而,川流不息地涌向香格里拉的人潮车流,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
材料二:被喻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已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一度严重沙化的科尔沁草原重
披绿装;曾经的“不毛之地”毛乌素沙地,筑起了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国
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阐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
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请你就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写两条宣传标语。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
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这部法律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
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后快速发展,为包括
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成就。但总的来看,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尚不匹
配,需要制定一部专门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集中规范。202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
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如何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表示,目前已采取一系列举
措,推动1735家残疾人、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
部将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残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互联
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相关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措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依据。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如何取得更大成就。
20.飞檐斗拱、雕梁画柱、青砖黛瓦……或大气磅礴或婉约雅致,中国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美感。古建
筑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是当地民众共同的记忆和认同基础,也是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商
业文化等等宏大命题的直观体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垂花落、牛腿碎、月梁断、青瓦散、金柱折、雀替残一在当代中国,曾经辉煌的古建筑正在慢慢失落,曾
经的璀璨,正在被人为和岁月所摧残。散落阡陌山野的古代建筑,昔日白墙黛瓦,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残
垣断壁,无处话凄凉,随之消失的还有:风土、人情、故事、回忆、历史、文化、手艺、家园以及中国的
美、民族的魂。古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造,毁掉一个就少一个。一处古建筑的修复,动辄需要上百
万元,一平方米的古壁画修复则高达上万元。此外,修缮费用呈周期性投入态势,而非一劳永逸,短期效
果不明显。
有人认为,古建筑会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消亡,没有必要拯救。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知识,对
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①错误,哲学有正确何错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④正确,“太极”思想是远古圣贤认识宇宙、人体与人生及不断总结完善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的基础上
产生的重要思想,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和追问,并开始进行探索完善,体现了哲学智
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错误,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的)。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
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
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需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
关键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排除法,去除选项中的错误答案。
2.【答案】B
【解析】A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坚持了辩证法,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
一,但材料没有涉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B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这强调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辩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是唯物辩证的,但材料未
涉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错误,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故选:Bo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
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五行说把物质具体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天地成于元气,
万物成于天地,把气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把形看作世界
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与五行说思想一致;
③④不符合题意,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而后有数,把理念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都与五行说思想不一致。
故选:A„
本题考查:朴素唯物主义
(1)主要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指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其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把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明确设问指向,从
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4.【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根据八大行星的公转速度和公转轨道数据,可以计算出七星连珠的出现时间,从
公元1年到3000年,一共会出现39次七星连珠,平均77年才出现一次,所以难得一见。这说明物质是运
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也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能正确反映存在;
②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错误,物体是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载体。
故选:Co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
律。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有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背过相应的理论知识,排除错误选项,然后结合理论与材料进行选
择即可。
5.【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没有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错误,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把握人与自然相互之间的联系,如果脱离事物之间的联系,盲
目追求各自的个性发展,就会犯形而上学孤立观点看问题的错误;
D错误,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但不能说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故选:Ao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
重客观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
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①从认识世界看,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
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从改造世界看,事物不会自
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
创造美好的生活。
(3)要求: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
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
干的唯意志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思想。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
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6.【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根据近期多地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实际状况,国家相关部门积极联动,商讨发
展态势,安排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抗旱工作,体现了意识不是被动的,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具有
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的特征,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改造世界;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未强调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错误,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决策有一定影响,但是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并非决定性因素。
故选:Bo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7.【答案】A
【解析】A正确,该团队在科研中预测了重要灾害点在今后可能的频率与规模特征,绘制了-套帕隆藏布流
域地质灾害分布图,表明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建立新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C不合题意,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人类要通过在正确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才能化害为利;
D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
故选:Ao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注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
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8.【答案】C
【解析】①错误,立足整体而不是部分;
②③符合题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强调要立足整体,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正确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
处理问题;
④错误,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状态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如果部分
以不合理、无序的状态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
能之和”的表述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2)地位:整体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
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
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4)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运用已有的知识,对
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
9.【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③符合题意,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外工业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整
体下行,工业品价格环比持续低迷,同比下行持续,但降幅有所收窄,具体而言:受工业上游原材料、能
源品等价格震荡回落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仍低;受上游工业传导及中下游工业需求低迷影响,生活资
料价格同比继续下跌。这表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故选:Co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
心思想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中心思想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0.【答案】B
【解析】A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也没有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千差
万别的;
B正确,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个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体现了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相联系;
C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故选:Bo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统一整体。
②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
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1.【答案】D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选项:
A不合题意,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说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故排除;
BC不合题意,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
办,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这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脱贫攻坚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故排除;
D符合题意,脱贫攻坚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该选项说法错误,故入选。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首先,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其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逆向选择题,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
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好文科的基础。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
注意夯实基础。
12.【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不能东一榔
头西一棒子”强调的哲理是要认识清楚问题,抓住重点,把握住主要矛盾;
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不合题意,该选项不是哲学道理;
D表述错误,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故选:Ao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
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
进行选择即可。
13.【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充分考虑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做好防控调整,这表明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④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
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
为的思想。
2、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
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方法论: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
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4.【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该观点属于唯物论而不是辩证法;
B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新旧事物的更替;
C正确,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D不合题意,该观点属于认识论而不是辩证法。
故选:Co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
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③方法论要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
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5.【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低碳生活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从我做起,这启示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
B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没有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错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所以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所以意识作用发挥的程度会影响低碳生活的成效,但不
会决定其成效。
故选:Ao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方法论要求
(1)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设问指向,
准确把握材料中心和教材基础知识,围绕材料中主旨选择,可用排除法作答。
16.【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当前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大行其道,对此,中国颁布《外商投资法》,表明社会存
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符合题意,《外商投资法》不仅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而且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表明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故选:Ao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摒弃落后的社会意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7.【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展盐湖生态保护是自觉立足盐湖实
际,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的生动实践。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正确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开展盐湖生态保护旨在加强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运城市启动实施《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使其生
态环境持续向好。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开展盐湖生态保护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盐湖的自然风貌,厚植了盐湖的
生态底色”,可知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施《盐湖生态保
护与修复规划》,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可知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意识具有
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首选要精析材料,把握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
心与教材联系,在回答过程中要,紧扣题意,合理作答。对于此类题目我们通常是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
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8•【答案】【小题1】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贯彻新发展理念。
②人对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人们治沙利用客观联系,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
【小题2】
示例:
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②保护环境是责任,爱护环境是美德。
【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阐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川流不息地涌向香格里拉的人潮车流,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系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可联系教材知识:联系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原理及其方法论。“在几代人的努
力下,中国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一个个生态奇迹”,可联系教材
知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本题要求学生就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写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注意把从正确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写两条宣传标语,具体可从责任、观念、行动等角度来作答。
(1)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答题要素。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答题要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答题要素。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题要素。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2)属于开放性主观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小题1】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基于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尚不匹配,我国制定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能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
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适应了
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
应,《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了法治保障。
【小题2】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从实践中探索、验证和完善我国的无
障碍建设经验,并将继续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从而更好地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便捷地融入现代社会生
活。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班数学课件送给恶猫的礼物
- 2024美食城招商合同范本
- 两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引发的对钢材加价款性质的探究及对“执行难”的思考-毕业论文
- 2024个人伤害保险合同
- 辐射4代码大全整合
- 高端样板间开盘活动
- 2024店面转让合同协议书样本
- 2024企业产权合同范文
- 2024家庭装饰的合同范本
- 2024广告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2023版自行检测规则
- 牙体牙髓学课件 五年制牙髓病
- 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电子模板
-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动力方案及选型原则
- TD-T 1044-2014 生产项目土地复垦验收规程
-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600字左右5篇
- Unit 1 Art 单词默写 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初期雨水及超标废水收集工程施工方案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试题
- 九招致胜课件完整版
- 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