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重庆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202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B.枳极植树造林C.公共交通出行D.焚烧作物秸秆

2.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纸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斩竹浸泡B.烧木煮碱C.覆帘压纸D.日晒成干

3.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4.下列关于身边物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蔗糖能溶于水B.食盐有咸味

C.铜丝具有导电性D.水通电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液态氧C.水泥砂浆D,洁净的空气

6.下列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大B.蜡烛燃烧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C.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出现水雾D.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

7.胶头滴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仪器,下列关于它的操作正确的是()

8.《辍耕录》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松木发火说明其具有可燃性B.削松木为小片可使燃烧更充分

C.“发烛”发火会放出热量D.“发烛”发火产物只有CO?

9.重庆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东方瑞士、山城夏宫的美誉,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B.夏天云消雾散: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秋天层林尽染: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冬天凝霜结冰:水分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10.观察、记录和分析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紫红色的铜在空气中灼烧会变成黑色

11.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杭州盛大开幕,主火炬全球首创采用零碳甲醇燃料。如图

是甲醇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丙、丁都属于空气成分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都没变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12.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进行的实验是()

A.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B.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D.分别放入一个小昆虫

13.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的作

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D.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以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14.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其中b处可表示的化学反

应是()

D加热

HgO-Hg+O2

r点燃

JC2H5OH+02TH2O+co2

D.CaCO3+HC1-CaCl2+H20+C02

15.乐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先是俯视液面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

仰视液面读数为22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大于8mLB.等于8mLC.小于8mLD.无法判断

16.识图能力是学好化学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有()

A二氧化碳质量1固体的质量/gE7氧气M无MnO?

质量q/

1//^MnO2

0反应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gC反5、耐间/s0反应时间/s

在装有一定量氧气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镒中加入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

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过氧化氢溶液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无二氧化铳下反应

木炭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非选择题(共38分)

17.化学用语使化学的灵魂。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制造氮肥和硝酸的重要原料的是;

(2)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3)实验室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18.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在不同的实验中,试管的放置方法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有如图六

种方法。在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试管的放置方法分别是:

(1)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填序号,下同);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3)洗涤后的试管放置。

19.“从微粒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浓3

热1U

AB

实2

(1)实验1中可观察到(填“甲”或“乙”)中溶液变为色。

(2)实验2中试管(填“A”或"B”)中棉花先变色。

(3)与实验1相比,改进后的实验2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20.化学学科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如图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ABC

(1)A中木炭燃烧结束后,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2)B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C中可以看到瓶内有色火焰产生,瓶内水的作用是o

(4)对比细铁丝、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21.硝酸铁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受猛烈撞击或受热会发生爆炸。如图是以空气为

原料合成硝酸镂的工业流程。

(1)步骤①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根据表中数据回答:步骤②中,在1.01x105pa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

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温度(T)可能为(填序号)。

物质氨气氮气氨气(N&)

沸点/℃(1.01x105Pa)-252-195.8-33.35

A.-300℃

B.-200℃

C-150℃

D.-20℃

(3)查阅资料可知,一氧化氮的化学符号为NO,步骤③中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步骤⑤中只有硝酸镀生成,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o

(5)下列环境中适合保存硝酸镀的是(填序号)。

A.炎热、湿润

B.阴凉、干燥

C.阴凉、湿润

D.炎热、干燥

22.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图1图2

(1)图1中仪器M的名称是。

(2)实验室选用图1中A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要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选择的

收集装置为(从图1的A〜E中选择)。

(3)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若用图1中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填“a”

或“b”)端通入。收集满一烧瓶氨气后,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验证: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胶

头滴管使其中所装的少量水进入烧瓶。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3.育才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如图1),

得到的数据曲线如图2所示。

U

(1)图1燃烧匙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2)图2压强曲线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X曲线表示的是(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3)实验前集气瓶中的水为15mL,若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实验结束后理论上

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mL»

(4)若第二次进行实验时,图1中装置漏气,则第二次测得的C点数值比图2中第一次测得的C点数值

(填“大”或“小”)。

(5)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

分别在装有相同体积与状态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快

B.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C.该实验证明,蜡烛、红磷与白磷燃烧时所需的氧气浓度为:白磷〈红磷〈蜡烛

24.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

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mg粉

>

-一_A中无明显现象,B产生

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_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

_

的i

_一_淀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t:&:液t::_复燃

l:.W:

AB

n.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

B中带火星木条又复燃,

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

滤渣质量为______。

渣。分解的催化剂。

(2)B中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是

【实验拓展】

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镒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塑料粗

A气体

20mL3%

五一气泡

HQ?溶液代

;:一倒置的量筒

淀粉或二箱化锌

尸水槽

E:::::::::小清水

实验编号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I20mL淀粉0.5ga

II20mL二氧化锌0.5gb

(3)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若a>b,则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催化效果更好。

【拓展探究】

(4)某兴趣小组如图进行了几组实验,取几只容积完全相同的集气瓶,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用排水法收

集氧气,恰好把几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集气瓶中,发现当集气瓶预装水体

积分数最低为35%时,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以上实验证明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氧气是否纯净的做法(填“是”或“不”)可靠。

空气

\电■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B、积极植树造林,美化生态环境,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

C、公共交通出行,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做法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项错误;

D、焚烧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重空气污染,该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垃圾分类回收、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公共交通出行、合

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

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2.【答案】B

【解析】解:A、“斩竹浸泡”是指将砍下的竹子浸泡在水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

合题意;

B、“烧木煮碱”该过程中,涉及木材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覆帘压纸”是指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日晒成干”是指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

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A

【解析】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Ao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来分析判断,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此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学生只要能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再能灵活运用,就

能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

4.【答案】D

【解析】解:A、蔗糖能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

意;

B、食盐有咸味,味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铜丝具有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

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5.【答案】B

【解析】解:A、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水泥砂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

就属于混合物。

6.【答案】A

【解析】解: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故A叙述错误;

B、蜡烛燃烧火焰中,外焰的温度最高,故B叙述正确;

C、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所以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出现水雾,故C叙述正确;

D、烟是固体小颗粒,熄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而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D叙述正确。

故选:A»

A、根据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火焰的温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D、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答案】C

【解析】解:A、吸取液体试剂前,应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净,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剂时再排气,以

防造成试剂变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或平放,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中,更不能接触容器壁,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滴加,图中所示操作正

确。

D、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溶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o

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吸取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松木发火可以说明其具有可燃性,故A正确;

B.削松木为小片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烧更充分,故B正确;

C.发烛”发火,发生了燃烧,燃烧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

D.“发烛”含有硫元素和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发火会生成二氧化

碳和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选: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有三个,分别

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第一,有可燃烧物质;第二,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第三,可燃物

的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据此分析解决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A、春天花香四溢,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

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夏天云消雾散,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C、秋天层林尽染,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冬天白雪皑皑,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镁条在空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紫红色的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会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铁丝在空气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

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答案】C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甲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2(H()11V):2(():-I

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是甲醇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A说法正确;

B、由空气的成分可知,丙为二氧化碳,丁为水,都属于空气成分,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

不变,故C说法错误;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Co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甲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AOH■30.—2('().■!//(;»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

识加以解答

12.【答案】C

【解析】解:A、燃着的木条可用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

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故A错误;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都不复燃,无法检验二氧化碳含

量的高低,故B错误;

C、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没有变浑浊的是空气,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

化碳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C正确;

D、小昆虫可用于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呼吸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小昆虫检验二氧

化碳含量的高低,故D错误。

故选:Co

A、根据燃着的木条可用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都不复燃进行分析;

C、根据取一瓶空气和--瓶人呼出气体,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呼出气体,

没有变浑浊的是空气进行分析;

D、根据小昆虫可用于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呼吸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等,注意理解燃着的木条可用检验氧气含量的高低,不能支持燃

烧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

13.【答案】B

【解析】解:A、没有催化剂反应也可以发生,例如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只是反应的

速率较慢,故A说法错误;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铳、氧化铁、硫酸铜溶液都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

化剂,故B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C说法错误;

D、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可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不

能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故D说法错误;

故选:Bo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

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

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

14.【答案】A

【解析】解:A.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是碳和

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故正确;

B.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

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C.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

应,该反应是乙醇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两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

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错误;

故选:Ao

由图示可知,b处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

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以上分析解答。

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开始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实际上水的体积小于3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

后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2mL,此时剩余水的体积大于22mL,则取出液体的体积为<8mL。

故选:Co

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

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

水平,利用仰视实际值大,俯视实际值小来进行解答。

16.【答案】B

【解析】解:在装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木炭,开始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碳和氧气点燃生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先增加,待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二氧化镒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镒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错

误;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而氮气不参与反应,所以瓶中氮气的质

量保持不变,故正确;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二氧化锦下反应,二氧化锌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只能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最终产生的氧

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

综上一共有2个图像正确;

故选:Bo

A.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镐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来分析;

C.根据氮气不参与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催化剂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犍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

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7.【答案】N2H20KMnO4K2MnO4+MnO2+02

【解析】解:(1)空气中的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是制造氮肥和硝酸的重要原料,化学式为N?;

(2)松脆的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饼干吸水变软,化学式为%0;

(3)高镒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镭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4AK2MnO4+MnO2+

。2°

故答案为:(1)%;

(2)H2O;

A

(3)KMnO4fK2MnO4+MnO2+02»

(1)根据空气中的氮气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

(2)根据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进行分析。

(3)根据高镒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锯酸钾、二氧化锌和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8.【答案】DCB

【解析】解:(1)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故选D;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故选C;

(3)洗涤后的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故选B。

故答案为:(1)D;(2)C;(3)Bo

(1)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洗涤后的试管放置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试管的使用,结合实验操作,分析判断即可。

19.【答案】乙红B比较环保或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解析】解:(1)实验1中,甲试管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乙烧杯

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酥溶液变红色,所以可观察到乙中溶液变为红色;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酰溶

液变红色,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B试管在热水中,所以试管B中的棉花先变红色;

(3)与实验1相比,改进后的实验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节约药品。

故答案为:(1)乙;红;

(2)B;

(3)比较环保或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1)根据浓氨水的挥发性和分子不断运动分析;

(2)根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析;

(3)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分析。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分子的性质的相关实验,根据现象分析结论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0.【答案】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e+02管Fes。4蓝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氧气的浓度(含量)

【解析】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B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Fe+02'颦Fe3o4: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于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有毒,

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可以发

现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含量)有关;

故答案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

(2)Fe+O2TFe3O4

(3)蓝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氧气的浓度(含量)。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NH3+。2催化齐

21.【答案】物理C-化合反应B

ANO+H2O

【解析】解:(1)步骤①将空气分离氮气、氧气、其他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当外界温度达到液态物质的沸点时,物质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由表知氢气的沸点为-252。口氮气的沸

点为-195.8。&氨气的沸点为-33.35汽,要将氨气从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温度至少要达到氮

气的沸点—195.8。(:,而不能达到氨气的沸点—33.35。&B[J-195.8℃<T<-33.35℃,当温度在这个区间内,

氢气、氮气汽化逸出,只剩下氨气;

(3)由图可知: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故步骤③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NH3+。2催化剂

—>

△NO+H20

(4)步骤⑤表示的反应是: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镂,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5)由题干可知:硝酸铉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受猛烈撞击或受热会发生爆炸,说明保存硝酸镇时,要

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

故答案为:(1)物理;

⑵C;

NH3+。2催化齐IJ

(3)7;

ANO+H20

(4)化合反应;

(5)B。

(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

(2)根据当外界温度达到液态物质的沸点时,物质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进行分析。

(3)根据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镀,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硝酸镀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受猛烈撞击或受热会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2.【答案】长颈漏斗KC103KC1+O2Cb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喷入烧瓶内产生“喷泉”

【解析】解:(1)仪器M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即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铳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IOSM^ZKCI+OZ;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

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所以要获得较为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C,向上排空气法;

(3)若用图1中F装置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气体应从短管b端通入,将空气从长管排出;打开止

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所装的少量水进入烧瓶,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沿

导管喷入烧瓶内产生“喷泉”的现象。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MnO

(2)KC1Ot2KC1+O;c;

3△2

(3)b;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喷入烧瓶内产生“喷泉”。

(1)根据仪器用途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以及收集方法分析:

(3)根据氨气易溶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