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_第1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_第2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_第3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_第4页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数感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2021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感是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对数量关系、数与数量的概念、运算方法与运算结果以及估算等内容有所感知、领悟,且内化成为对数的驾驭能力。针对小学生来讲,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其学习数量关系、分析数据信息,另外,其他领域的学习也需要有数学元素的参与。从中可以看出,数感是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全过程的,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然而,相关调查显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自身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把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调动学生数学思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基本认识和方法。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意义(一)培养学生数感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标志建立数感,可以理解成为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思考,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进行一定的预测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然而,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和技能,忽略了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忽略了数学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数感较差,常常闹出一些笑话,例如一张床的长度是2厘米。在教育部2021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数感作为重点内容,要联系生活与学生共创跟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情境,提供让学生联系生活去解决问题的亲历与体验,利用不同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获得数学学习品质与素养。(二)培养学生数感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可以促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际问题,更加深入理解实际问题,并有意识地把实际问题和数量关系进行联系。例如,学生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练习本、墨水、铅笔等,需要考虑每种文具的单价和数量,需要带多少钱等。该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过程,学生需要慢慢学会运用数学思考的形式,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解与解决。(三)培养学生数感可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可能需要多种策略,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联系数学知识与技能,这样才可以有效构建具体的数学模型,而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数感[2]。例如,运动会上运动员要有编码,而不同形式的编码、编排方案不同,其实用性、简洁性也是不同的,从号码上便可以对班级进行分辨,对男生、女生进行区分,或者是很快了解运动员参加的是哪类项目等。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问题(一)教师数感培养观念薄弱对于教师来讲,数感既熟悉又陌生,自新课改后,数感培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耳濡目染也会对数感信息进行了解。但是,相关调查显示,很少有教师可以说出来数感的内涵和作用,也很难说出数感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因此,教师很少利用身边的素材、资源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没有意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二)没有充分发挥教材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和代数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数感训练、提升的载体。根据教育部2021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内容,可以知道数和代数部分的内容有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及其加减乘除等相关运算,还有数的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探索、利用计算机计算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等[3]。尽管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数感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对教材内容的价值、作用进行发挥,没有对更加深层次的东西进行发掘,也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三)学习情境与生活情境相脱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数的认识,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获得一定的数学思维,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但是,从当下情况来讲,部分教师还无法很好地把数学学习与生活进行联系,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无法充分利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对问题进行说明,而是较为依赖教材中案例,无法对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例如,在讲解分数相关知识点时,很多教师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把分数概念、几分之一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该种教学模式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实际上,教师需要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如讲解几分之一时,可以利用分月饼、分蛋糕等情境,让学生形成分数的认识,了解分数的简单运用,还可以推动学生动手进行数学实践操作。(四)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贯彻知识和技能这个目标,忽略了其他两个方面。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受到考试因素影响,无法量化评价其他两个方面,而当下社会更加注重分数指标,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讲解教材知识点,讲解完后留作业,对所讲内容进行练习,很少精讲算理等知识,往往只是稍微提及。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一)营造课堂情境,引发数感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兴趣。生动有趣的、与他们生活学习有关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他们积极关注并参与,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数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思考,形成良好的数感。例如,在讲解《0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如温度计、车牌号、门牌号、直尺等,构建自由、轻松的课堂情境,让他们说说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图片中的数字了吗?这几张图片是否有相似点?引导学生去比较、发现,从而得出数的认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有的学生认为车牌号上有数字和字母,门牌号也是数字;有的学生认为温度计上有数字,直尺上也有数字;有的学生认为这些图片中都有数字,且数字中都有0。我们可以继续问:这些物件上的数字0意义一样吗?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师的等待和引导中,学生会得出车牌、门牌号中的数字0是一个编码数字符号,温度计中数字0表示分界点,直尺上的数字0表示起点,在该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感。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0这个数字?在该问题引导下,学生会主动回忆和思考,更加深刻地感知0这个数字。通过该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感和教学实效。(二)根据实际生活,感知数感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学生对数学的初次感知与体验实际上就是以往的生活经验[4]。因此,在小学中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入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指引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所见、所知进行感知、思考数学,或数感的训练。例如,在《认识20以内的数》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读数、写数的基础上,掌握数数和数序的实际运用。一般教学中,是老师、学生在黑板,或者在纸上依次把1到20写下来,多是一边写一边读,这样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也难以引发深度认识和思考,他们的数感也没有得到训练和培养。在生活情境创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准备,在课上开展“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自备1到20元的物品,可以是树叶、花朵,或者学生的一些生活、学习用品,让学生自由组合,开展游戏学习活动,引领他们去认识、记忆和理解,获得读数、写数的训练。在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指引学生思考和分析:哪些物体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表示?可以示范,老师出示数字“5”,学生可能用5片树叶、5本书来表示,或者画5条线、5个圈来表示。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12或15可以用什么表示?这时候,学生有了数与生活的认识,能够将实物与数字进行联系,用很多种方式来对数字12、15进行表示。之后,教师可以把一定数量的粉笔头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按照长短、颜色进行有序摆放,自主学习数数与数序的认识,在摆放、排列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数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进行感受,把数字转变成为生活经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三)注重实践教学,形成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教师仅仅依靠讲解,或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很难有效培养学生数感,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对数学知识的概念、本质进行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设计一些实践操作的活动,指引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索与发现,形成数感,提升数学思维与实际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初步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紧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里,看看周围,是否有正方形、长方形?在问题引导下,学生会主动观察四周,找到黑板、桌面、课本封面是长方形,有的学生回答粉笔盒盖子、便利贴是正方形。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对正方形、长方形进行正确认识与辨别。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小木棒,指引学生利用小木棒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利用小木棒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使学生正确理解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四)引入估算内容,提升数感估算是一种数学运用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较广,训练小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感。在以往估算教学中,教师都是利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知识,课堂枯燥无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趣味内容,指引学生对估算进行理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成长、个性特点进行分析。相关调查显示,学生都喜欢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在购物中只有带够钱才可以买到想买的东西,其中会涉及估算。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和妈妈去买食品,要买米、酸奶、盐、饼干等,如果一袋米单价约60元,一盒酸奶价格10元多一些,一袋盐的价格是5元,一盒饼干的价格15元,促销可以打9折。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我们替妈妈算算,100元够不够,为什么?学生开始积极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