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
考点1温度
1.(2023甘肃金昌)如图所示,图甲中木条的长度为cm;图乙中温度计读数为℃,
-h
三
三
三-
三
三30
-三
三20
三
0123cm三
-
甲乙
【答案】2.6529
【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条的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木条的右端与
2.65cm刻度线对齐,故木条的长度为2.65cm»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读数为29℃。
考点2熔化和凝固
2.(2023江苏无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
冰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冰在熔化
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
温度计
碎冰
温水一
【答案】吸收0保持不变
【解析】口]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由于温水的温度高于碎冰,所以温水不断失去热
量,碎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⑵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分度值为1℃,温度计中液柱面指示在刻度线,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
[3]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由于冰有固定熔点,所以冰属
于晶体。
3.(2023湖北荆州)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或"C");
(2)下列措施不熊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内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
是。(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CC38晶体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解析】(1)口]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
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C。
(2)[2]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使被加热液体受热均匀,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使得测量的温度正确,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3]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其温度为38C。
(4)[4]由图丙可知,8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该物质由固定
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
(5)[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实验时绘制出
的温度一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4.(2023湖北武汉)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甲乙丙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O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
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
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答案】36℃吸热不变B
【解析】(1)口]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
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5.(2023湖北宜昌)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
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
冰就会熔化呢?
。
c-c
--=
=三=
-
=1三1o
==
三=
三
-三
三
三
三
三oo
=-=
三
三
--=-
三
三=
三
三1=-1O
图1图2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
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
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
熔化的原因是;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选填
“甲”或“乙”)罐。
【答案】有水出现-6℃见解析乙
【解析】(1)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
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当两罐内有水出现,成为冰水混合物,由图2中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温度计的示数是-6℃,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6℃;对比甲乙两图,冰盐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所以
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
(2)[4]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0℃,水蒸气遇到甲罐壁会液化成小水珠;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6℃,温
度比较低,低于冰的凝固点,水蒸气遇到乙罐壁会凝华成白霜。
考点3汽化和液化
6.(2023湖北宜昌)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
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夏天,鸡蛋刚从冰箱拿出来,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壳,液化成小
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7.(2023四川凉山)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
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
A.能沸腾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A
【解析】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加热,试管中的酒精吸热,温度上升,且酒精的沸点
低于水的沸点,故试管中的酒精温度能达到沸点,且能持续从水中吸热,故试管中的酒精能沸腾,A符合
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8.(2023江苏扬州)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它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华
【答案】C
【解析】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
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3湖北武汉)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A.升华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熔化现象
【答案】C
【解析】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10.(2023四川宜宾)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
于()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
【答案】A
【解析】“汤沸”是沸腾的现象,沸腾属于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多选)(2023江西)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
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答案】AB
【解析】A.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故A
符合题意;
BCD.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说明酒精蒸发可以吸收热量,不能得到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酒精
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的结论,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2.(2023湖北)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196。€!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
液态氮迅速汽化(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填物态变化名称)成
块。
【答案】吸收凝固
【解析】”】[2]将-196。(2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
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13.(2023四川遂宁)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
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
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
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
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解析】[1]路基温度上升,液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
[2]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放热液化成液氨沉入棒底。
14.(2023山东烟台)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甲
(1)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A还是铁圈B?()
(2)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并持
续一段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后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
间的关系曲线;()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89898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此时当地大气压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
于“)1个标准大气压;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沸腾后温度不变
【解析】(1)[1]组装器材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先根据酒精灯高度固定铁圈B,再根据烧杯内水的
高度固定铁圈A。
(2)[2]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图乙中描出对应的各坐标点,然后连线,如图所示:
(3)[3][4]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98c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C;在标
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5]分析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前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小华对图-1(b)的实验设计提出质疑: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酒精沸点约为78℃,实验时,玻
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还可能发生________现象,影响对实验的观测;
(2)小华做出如图-2的改进,用热水改变酒精的温度。在保温杯内加满70℃的热水,用薄片盖在保温杯上
且与水面充分接触,将0.1mL酒精滴在薄片上,记录酒精完全蒸发所用的时间。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换用
70℃以下不同温度的热水多次实验。为了让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他可选择(选填“塑
料”或"铝”)薄片进行实验,理由是;
(3)小华根据“在气候湿润的地方,或阴雨天气的时候,空气湿度大,湿衣服不容易晾干”的生活经验,提
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空气湿度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密闭的房间内,用智能加湿器调节房间内的空气湿度到一定数值;
②用10g水将1张全棉柔巾全部浸湿,然后完全展开,用细绳和吸管将其悬挂在电子秤下端,如图-3所示,
记录此时电子秤示数叫;1小时后,再次记录电子秤示数啊;
③改变房间内的空气湿度,换用规格相同的全棉柔巾,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实验过程中,房间内温度及空气流动变化忽略不计。)
表1
空气湿度40%45%50%60%70%
叫/g11.811.811.811.811.8
m/g6.46.66.97.57.8
表2
物质密度/kg-m"沸点/℃比热容/J-(kg」C)T
水l.OxlO31004.2X103
酒精0.8xl03约782.4xlO3
食用油0.9xlO3约250约1.9x10,
分析表1中的数据,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g;由实验数据可得出
结论: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空气湿度越,水蒸发得越
快;
(4)请你参考表2中的数据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
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有关,事实依据:。
【答案】沸腾铝铝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4.3低沸点酒精的密度比水
小,其他条件相同时,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
【解析】(1)口]酒精沸点约为78℃,而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500℃,因此玻璃片上的酒精在蒸发的同时,
还可能沸腾,影响实验现象的观测。
(2)⑵⑶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因此,为了使酒精温度快速达到相对应的水温,应当选择铝薄片进
行实验。
(3)[4]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当空气湿度为60%时,1小时内,蒸发了的水的质量为
△〃?="%-=11.8g-7.5g=4.3g
⑸由实验数据可知,当水温、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等条件均相同时,lh后,空气湿度越小,
棉柔巾的质量越小,即蒸发的水的质量越多,水蒸发的越快。
(6)|6|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表格2可知,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其他条件相
同时,酒精和水滴在桌面上,酒精比水干的更快。
考点4升华和凝华
16.(2023湖北荆州)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
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答案】C
【解析】A.矿泉水结冰,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降低温度,故B错误: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水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17.(2023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C
【解析】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8.(2023湖南株洲)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
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
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沸点约184℃。)()
A.熔化和凝固B.汽化和液化C.升华和凝华D.吸热和放热
【答案】CD
【解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试管中放少
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因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
约为114℃,大于水的沸点100℃,故碘不会熔化;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放热凝华
成固态的碘,碘经历的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故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选CDo
19.(2023江苏无锡)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答案】A
【解析】A.海水吸热由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晶变成雨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0.(2023甘肃金昌)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态,故A正确;
B.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冰晶形成的,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21.(2023湖南永州)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
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吸热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DPO即服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物业管理公司劳务合同
- 小额贷款居间合同范文
- 2025展板制作合同
- 连带共同担保合同签订
- 建设围墙施工合同
- 提高团队效能与绩效改进
- 2025建筑工程居间合同
- 聘用人才劳动合同
- 旅居管家策划方案
- 车间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劳动法概述劳动法与新经济业态的结合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图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