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立山区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B.引进西方技术C.发展近代工业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我国有学者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的意义不仅要从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而且必须把它放到我国伟大历史转折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可见中美关系缓和对我国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C.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D.维护了世界和平3.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时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这一“大胆突破”的前提是A.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4.图片见证历史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曾先后四次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下四幅图片再现了这四次变革与调整的情节,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5.北京香山万安公墓的一座烈士纪念碑上有这样的碑文:“……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这个纪念碑是为了悼念哪位革命先烈而设立: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博古6.2013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望历史,国共两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①抗击八国联军②创建黄埔军校③进行北伐战争④坚持八年抗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观察下图,你认为发生在这一地区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 B.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的胜利8.中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与他持相近观点的科学家是A.爱迪生 B.瓦特 C.达尔文 D.牛顿9.如图人们饮食发生改变发生在A.新中国成立后B.公私合营后C.中共八大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0.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是()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11.著名历史专家马克垚先生在《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一书中,把西欧某一组织“视为封建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是A.基督教会B.城市C.庄园D.大学1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让我们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对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C.中国做到了世界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力量D.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3.某学校将要组织一次“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活动,你认为下列图片能够入选的是()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中说道:“这场战争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几十年和平红利,美国此后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均以不与中国发生新的全面战争为底线。甚至可以说,它是中美关系恢复的基础。”请问这场战争的目的是A.打败日本法西斯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打倒国民党反动派D.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15.秦、隋、元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点,主要表现为:()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②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③都对进行了有效的管辖。④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权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6.据央视《2018考古探奇》第一季《苏家垄墓葬》报道: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上,显露着100多座大小墓葬和8个车马坑,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据此判断,下列史实与该墓葬年代一致的是A.分封制开始B.甲骨文出现C.孔子生活时代D.周平王东迁洛邑1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B.促进了西欧新式武器的制造C.推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1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却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19.“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国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起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权利法案》的颁布价值不大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失败告终C.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经历较长时期 D.英国最终建立了民主共和国20.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21.10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潮,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民主科学时代C.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22.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井冈山会师②红军会宁会师③中共一大召开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2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四大皆空”和“口头禅”等词语,这些词语来源于()A.佛教 B.基督教C.伊斯兰教 D.印度教2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景帝继续实行从汉高祖刘邦时期采取的________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末年,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6.1140年岳飞带领宋军打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________的胜利,1771年10月美国大陆军在________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2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推行农奴制改革的俄国沙皇。你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29.(6分)材料: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的繁盛期。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发明的时间?罗兹.墨菲的说法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理由。30.(7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图一至图三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素养二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材料:《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的作者认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根据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7世纪至19世纪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素养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四、图五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比较图四、图五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素养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说明图六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我国伟大历史转折指的是1978年我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其背景正是与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有关,即中美关系缓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B项符合题意;题干侧重强调的是对我国的建设的影响,A项排除;题干没有提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建交的内容,C项排除;维护了世界和平不符合题干“对我国的重要影响”,D项排除。故选B。3、A【解析】

材料中这一“大胆突破”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这一“大胆突破”的前提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A符合题意;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B排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排除;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D排除。故选择A。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从农业来说,就是通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转变;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业获得大丰收,随后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B【解析】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故B符合题意;陈独秀、毛泽东、博古与“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不符,排除ACD。故选B。6、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有关知识的识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间是1924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是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间是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故选B。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染卢沟桥7、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8、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李时珍的观点与达尔文的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相近,C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电灯等,A排除;瓦特改良蒸汽机,B排除;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D排除。故选择C。【点睛】注意准确识记达尔文的主要贡献。9、D【解析】

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可知图中饮食从吃喝凭票变成有充足丰富的食品供人们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D选项符合题意。刚成立的新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后不久又开始抗美援朝战争,国内经济发展不足,人民生活尚达不到图中水平,A选项不符合题意。1953年-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实现公私合营,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尚不能达到图中所示饮食水平,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曲折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尚不能达到图中所示水平,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因此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11、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农业生产中的特定的组织形式。故C正确。基督教会是一个宗教组织,不是经济组织,故排除A项。城市不是农业方面,故排除B项。大学是教育,题目考查的是经济组织,故排除D项。故选C。1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故B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此时中国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命运不能主宰,故排除A项。C项是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题目考查的是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故排除C项。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故排除D项。故选B。13、B【解析】

据①辽宁舰、②歼﹣20战机、③东风﹣26弹道导弹等资料判断,这些内容都属于国防军队建设,题干中小红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国防军队建设,①②③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④属于经济建设,不符合题意,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维护新中国的安全,巩固新生的政权。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15、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都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C正确。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三个朝代中只有元朝对进行了有效管辖。故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是比较异同题。这类题目是比较难的题目,要求学生的对所比较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元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的局面。秦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隋朝时期采用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巩固统治。由此可知C正确。16、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古人员依据迹象判断,它们的年代应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就开始实施,时间不符合题意;B项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字,商朝在西周之前,时间不符合题意;C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所以ABC项不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时间范畴,D项周平王东迁洛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个时间范围内,符合题意,故选D。17、A【解析】

依据“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所学知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西欧新式武器的制造只是火药传入欧洲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推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只是印刷术传入欧洲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只是指南针传入欧洲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C【解析】

依据题干“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却争执”,可知是指协定关税的规定,这一规定出自《南京条约》,故A不符合题意。协定关税实际上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故B不符合题意。协定关税实际上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使关税失去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故C符合题意。依据题干“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表明清朝官员实际上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C【解析】

依据“1689年……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直到19世纪后期确立起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可见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故C正确;《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开始确立资本主义立宪制度,有利于此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A排除;1688年“光荣革命”宣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胜利告终,B排除;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最终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D排除。故选C。20、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都和材料无关,都不是康有为的主张,故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以“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1、A【解析】

依据题干“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符合题意。民主科学时代开始于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故C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之前的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22、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军队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1947年,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按时间顺序排列③①②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23、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世界宗教的相关史实。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四大皆空”,劝人们“忍耐服从”为很多统治者接受,大力扶持佛教。故此题选择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24、A【解析】

四个选项中,B选项《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由大陆会议签署的,C选项《人权宣言》和D选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只有A选项《权利法案》英国议会为限制王权而通过的,它的通过标志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故答案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休养生息赤壁之战【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时期,统治者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西川,所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6、郾城大捷萨拉托加战役【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精忠报国的净胜值得我们学习。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27、日军空袭珍珠港【解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故答案为日军空袭珍珠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亚历山大二世。(2)不同意;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解析】

(1)根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革为1861年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这次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根据材料“……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有一定的法律自由,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反映了改革使农奴性积极性很高,很高兴。我不同意材料中关于农奴制改革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俄国1861年改革颁布法令规定: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须高价赎购买。这次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扫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点睛】(1)问材料“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可知反映了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据所学可确定当时改革的沙皇:亚历山大;(2)问首先根据材料内容确定反映的观点。“改革后农奴积极性非常高,热烈拥护沙皇政府的改革措施”确定观点:农奴制改革调动了农奴的积极性,拥护政府改革;据所学知识从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解放获得一块份地,是对农奴的变相的剥削方面回答。29、(1)北宋(2)对,宋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