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原理年月真题
00468202210
1、【单选题】在我国,德育原理的价值性首先体现为其明显的
思想引领的性质
先进文化的性质
A:
社会主义的性质
B:
集体主义的性质
C:
答D:案:C
解析:德育关乎人的思想、价值观、态度,也关乎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良好风气,
因此它必然会受社会需要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性质。新中国
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是制定德育目的的重要依据,社会主义成为我国德育目的
的根本性质所在。在德育目的内容上,这直接体现为鲜明的政治化特征。“社会主义社会
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道德人”的核心界定,“爱国思
想”“为人民服务思想”“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工人阶级的阶级
观点”“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是其核心品质。新世纪以来,不论是在新的德育课程标
准中,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还是《中小学徳育工作指南》中,社会主义的性质
都蕴含其中。思想品德课程在目标上明确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
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岀,“坚持育人为本、德
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总体目标上指出,教育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这是对德育目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再次强调,更
是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必然所需。总之,不论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如何,不论不同历史时期
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德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性质都始终贯彻如一。P84-P85
2、【单选题】德育是促进德育对象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
的教育活动。这一观点是
德育转化说
德育内化说
A:
德育内外化说
B:
德育建构说
C:
答D:案:D
解析:德育建构说。“德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
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⑥这一概念从道德
认知和道德实践两方面认识到德育对象的自主建构性,有利于更准确地对德育进行科学定
位、更深刻地理解德育的本质、更有效地推动德育改革。P44
3、【单选题】人们对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的价值期待指的是
德育本质
德育功能
A:
德育目的
B:
德育效果
C:
答D:案:C
解析:德育功能不同于徳育目的和德育效果。徳育目的反映的是人们对徳育活动预先设定
的结果的价值期待,带有主观性和理想化倾向,反映的是“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德
育的效果是具体德育实践活动已然产生的变化和结果,反映的是“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
问题;而德育功能具有客观性,反映的是德育“本来能够干什么”的问题。德育功能与德
育目的、德育效果分属不同的范畴,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厘清它们之间
的关系,对于德育功能理论的建设和德育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P46-P47
4、【单选题】在中国,被普遍认为是德育最重要的方式是
家庭教育
学校德育
A:
社会德育
B:
环境影响
C:
答D:案:B
解析:在中国,学校德育被普遍认为是德育的最重要方式,而西方社会更多地将德育的责
任定位在家庭、教堂。但是在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界开始重新认可学校德育及其使
命的重要性,中国则不断强调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的配合。可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
育、社会德育在趋于平衡,宗教教育与道德教育也在趋于平衡。P69
5、【单选题】关于如何教道德和如何才能让学生发展道德的知识,属于教师德育的
本体性知识
主体性知识
A:
工具性知识
B:
客体性知识
C:
答D:案:C
解析:教师德育的“工具性知识”是指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学科知识和
实践知识。主要包括,第一,教育学科知识。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
规律,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如与学生
沟通对话的必要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组织学生活动的成功经验,知晓进行德育研究的程
序和环节等。第二,教师的实践知识。这主要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表现为教师对
待和处理德育问题时体现出来的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这些实践知识有些是可以明确意识
到的,有些是以缄默知识的形态存在于教师的知识体系之中的。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具
有较强的情境性特点。P102
6、【单选题】在我国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
日常教育管理
德育活动课程
A:
德育隐性课程
B:
德育学科课程
C:
答D:案:D
解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德育课程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学校德育课程的存在形态
来看,德育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三种类型。
P117
7、【单选题】活动课程通常被认为是传统课程的对立面,这种对立的背后实际上是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立
知识目标与价值目标的对立
A:
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对立
B:
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对立
C:
答D:案:A
8、【单选题】德育过程的引入具有多端性,这多端性主要源于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
有序性
无序性
A:
复杂性
B:
多元性
C:
答D:案:D
解析:与德育过程复杂性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德育过程特征就是多端性。德育过程的多端
性主要源于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多元性。总体而言,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可以区分为道德
认知、道德情感、道徳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儿个方面。所谓多端性,主要指的就是道德教育
的过程可以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中的任何一个心理要素开始。
P133
9、【单选题】现代德育过程模式与传统德育过程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更强调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居于核心执行者地位
A:
学生在德育过程中自主建构的重要性
B:
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者地位
C:
答D:案:C
解析:现代德育过程模式与传统德育过程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更强调学生在德育
过程中自主建构的重要性,相对弱化教师直接的、正面的、外在的价值引导。这一模式比
较典型的是以拉思斯、西蒙等人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模式。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接
受过程实际上就是从选择、评价,再到行动的过程。具体来说,有七个过程:①自由地选
择;②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③在仔细考虑后果之后进行选择;④赞同与珍
视;⑤确认;⑥依据选择行动;⑦重复(该类行动)。从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来看,学
生在德育过程中居于明显的主动地位,学生的价值选择、价值情感和价值行为几乎都是学
生个体自主决定的结果。而教师在学生的价值澄清过程中,只是提供一种形式上或方法上
的指导,而缺乏实质性的价值内容的引导。这一点,在以科尔伯格为首的道德认知发展模
式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P135
10、【单选题】德育活动除了具备一般活动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的内在特征,其中最为关
键的内在特征是
创造性
实践性
A:
生成性
B:
主体性
C:
答D:案:B
解析:实践性是德育活动最为关键的特征。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在认知层面掌握
多少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和价值观,还在于使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行为方式。⑤因
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道德的,并不是从认知层面进行判断,而是通过道德行为,观察他到
底做了怎样的道德选择。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不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
是要能够在德育活动中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让学生们如临其境地进行体验,增加
学生对于相对抽象的道德认识的敏感度,使道德认识能够真正转化为道德行为落实到学生
们的日常行为中。P149-P150
11、【单选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成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的学校”。这是共青团的
组织宗旨
组织原则
A:
基本任务
B:
政治任务
C:
答D:案:A
解析:共青团的组织宗旨,就是要成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学校”,对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组织最重要、最基
本的任务和职能。P153
12、【单选题】学生品德评价的诊断功能是指
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
A:
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B:
品德评价能够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
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
C:
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
D:
答案:B
解析:所谓学生品德评价的诊断功能,主要指的是通过品徳评价,可以科学地鉴别学生品
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供依据。
学生的品德是在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主
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品德不一定都能按社会的要求而发展。因此,要在学生已有的品德基
础上进行教育,就必须对学生的品德现状进行科学的诊断,进而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活
动。教师可以借助品德评价了解学生品德的形成状况,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也可以用它来
检查过去一段时间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供反馈信息。P169
13、【单选题】将皮亚杰关于品德发展评价的对偶故事法发展成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是
泰勒
斯塔克
A:
科尔伯格
B:
雷斯特
C:
答D:案:C
解析:借鉴科尔伯格的已有研究成果,雷斯特研制出了一种简便的道德判断测量工具——
限定性争端测试法(DefiningIssuesTest,简称DIT)0雷斯特把暗含不同阶段道德推理
方式的问题以及与道德判断无关的问题混在一起,放在几个道德两难故事之下,让被试者
从中圈出自己认为在两难故事决断时最重要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排序。测量者据此对照
评级标准进行打分,最后识别出被试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这是一种操作性较强的道德判
断测量工具。P176
14、【单选题】依据资源呈现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
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
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
A:
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
B:
现实德育资源和网络德育资源
C:
答D:案:B
解析:根据资源呈现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德育资源可以分为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
源。显性德育资源主要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
明确的、直接的、外显的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主要使受教育
者获得认知方面经验的德育内容和要素。而隐性德育资源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
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不明确的、间接的、内该的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
的非特定心理反应,主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情意方面经验的德育内容和要素。在学校德育过
程中,人们往往重视德育的认知方面,从而形成“知性德育”形态,而忽视学生的道德情
感和体验层面,也就是说重视显性德育而忽视隐性德育。在这一意义上,隐性德育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隐性德育资源所具有的教育影响的潜在性、隐蔽性、渗
透性、整体性、非预期性等特点恰恰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过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能够
通过陶冶、唤醒等内在的心理机制自然形塑道德人格。P187
15、【单选题】社区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有三个特征,可概括为
“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无主体”“无时序”“无定域”
A:
“差异性”“不规范性”“两面性”
B:
“多端性”“偶发性”“不可控性”
C:
答D:案:A
解析:社区是青少年除学校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活动空间,是指与一定地域相联系的社会生
活共同体,要素包括:共同生活于社区的人群、一定界限的地域、适应社区生活的制度和
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服务设施、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社会文化和生
活方式、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环境包括社区风气、社区生活秩序和经
济状况、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社区习俗和道德规范、社区文体设施、人际交往、卫生环
境,等等。社区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有三个特征,即:“任何人”,包括学生在内的
全体社区成员,他们都是德育的主体;“任何时候”,是指从人的岀生至生命终结,这个
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要受到社区教育的影响;“任何地点”,是指生活在社区的成员在任
何地点都受到社区文化、生活方式、社区制度等的影响。①因此,社区德育具有生活化、
实践化、社会化以及普遍性、全程性、全员性等优点。同时,由于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
影,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体道德水平的差异性、德育环境的不规范性、德育内容
的两面性、德育方法的不可控性等缺点。因此,需要重视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
分发挥社区德育的优势,同时尽力克服其缺点,使其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力量。P203
16、【单选题】对学生道德成长以及德育活动开展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社会条件的总和,指
的是
德育内容
德育环境
A:
德育课程
B:
德育资源
C:
答D:案:B
解析:德育环境是指对学生道德成长以及德育活动开展具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社会条件的总
和。作为一种环境类型,德育环境既有一般环境所具有的普遍性,又因涉及个体道德、学
校德育而呈现岀一定的特殊性。总体而言,德育环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P210
17、【单选题】当把班级视为一种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时,它的构成要素为人际互动特征和
班级结构
物质条件
A:
班级活动
B:
集体风气
C:
答D:案:D
解析:班级为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往、直接互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同时,班级受到班级
内部与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这是班级的特殊性所在。因此,当
我们把班级视为一种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时,它的构成要素如下。1.人际互动特征。2.集
体风气,P215
18、【单选题】学校微观外部德育环境的建设,主要指的是
社区德育环境的优化
生态德育环境的营造
A:
人际德育环境的淳化
B:
家庭德育环境的塑造
C:
答D:案:D
解析:学校微观德育环境的建设,指的是家庭德育环境的塑造。对于个体道德成长乃至个
体全面成长而言,家庭环境都有着特殊的地位。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第二,建构
良好的家庭风气及家庭德育方式。P225
19、【单选题】价值澄清模式是在价值观多元且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帮助学生
学会正确判断道德行为
学会自我选择道德行为
A:
学会辨析自我的价值观
B:
学会自我调控行为方式
C:
答D:案:C
解析:20世纪中后期,美国社会处在一个价值观多元且混乱的状态中。社会结构和人们的
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破碎家庭、单亲家庭的增多,以及很多家庭父母都在外工
作,导致儿童与父母缺乏有效的相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多元化的价值环境给儿童的成
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对于正误、真假、善恶、公正等传统价值感到困惑,但是
自己又缺乏主见,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价值澄清模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产生,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辨析自我的价值观。P228
20、【单选题】在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道德教育家诺丁斯建立的德育体系中,核心是
关怀
体谅
A:
同情
B:
对话
C:
答D:案:A
解析:体谅模式由于其很强的实践性而受到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但是,客观地
说,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这也是这一模式受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主要地方。与
此不同的是,关怀模式本身具有很深厚的哲学、伦理学基础。这一模式是诺丁斯在其关怀
伦理的基础上,通过哲学的推理和论证建构起来的道德教育模式。她以关怀为核心,根据
对自我、对他人、对动植物、对器具以及对思想等各个不同的关怀为中心组织起了一个完
整的德育体系。P242
21、【简答题】为什么说德育具有个体智能发展功能?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需要个体的智能发展水平和创造性的支持,而个体智能发展又
受到人的价值观影响与制约,因此,德育在个体智能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德育对
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支配并制约着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促进个体创造性人格
的实现;激发个体智能发展的动力和热情。
22、【简答题】简述德育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答案:(1)德育课程主要是指学生获得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
及学习历程。德育课程主要分为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德育隐性课程三种类型。
(2)德育课程的特点: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学
生主体性的高度唤醒为条件;课程的实施应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改变学生的道德体验。
23、【简答题】简述榜样示范法的涵义及运用该德育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1)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2)运用榜样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目的,选好学习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仰之情;
树立和宣传榜样要实事求是;引导学生用榜样行为来调节自身行为,提高修养。
24、【简答题】教师如何走近学生的游戏生活,增强游戏的育人功能?
答案:(1)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适度引导学生,并及时调整
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2)教师可以通过改良游戏,增进游戏的吸引力,增强游戏的育人功
能:筛选,提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游戏,禁止危及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游戏;改造,从自然状
态下的游戏中抽取有价值的特别是针对品德培养的道德元素,进行重新设计;再造,在保持
学生自己的风格与特点的前提下,模拟学生们原本的游戏状态,设计相似的游戏环境。(3)
多渠道丰富校园游戏资源,鼓励学生寻找游戏伙伴,挖掘传统游戏的宝贵资源。
25、【简答题】简述同辈群体及其对于个体道德成长的影响。
答案:(1)同辈群体是处于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人所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由共有的价值体系
和特定的表达体系两个要素构成。(2)同辈群体对于个体道德成长的影响:体现在个体的道
德观念方面,个体参加同辈群体及其活动,会不知不觉接受同辈群体的价值观念;表现在个
体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层面,与同辈人员交往容易取得相互支持和心理慰藉,产生对同辈群体
的归属感甚至依赖感。
26、【论述题】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试论促进学生道德养成的途径。
答案: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主要有:学生的品德发展从他律走向自律;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
从众性;学生的品德是在其认知冲突中不断发展的。明确这些规律,对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
具有直接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在促进学生道德养成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循这些
规律。促进学生道德养成的途径主要有:(1)激发学生道德修养的主动倾向。教师要帮助学
生明确品德要求,创设达成品德修养目标的可能途径,给予方向、方法上的指导,推动其自
觉、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修养。(2)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师要帮助
学生学习、领会道德准则和规范,提高认知水平,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品德分析、判断和评
价。(3)指导学生制订道德修养计划,帮助确定道德修养的目标、内容及其实施途径、方法
和步骤,帮助学生立志自勉。(4)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增强自我
品德监督、行为控制和品德修养的意志力。(5)帮助学生克服道德养成中面临的困境,引导
自觉主动抵御不良因素干扰,增强自我教育能力。(6)帮助学生养成道德修养的习惯,将道
德修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和方法,变成经常性的、主动进行的活动方式。
27、【论述题】试论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和教师形成德育资源意识的观念基础。
答案:(1)德育资源意识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的而积极关注具有德育价值的事物,并主
动而敏锐地进行捕捉和利用的主观意向性思维活动。现实中的德育资源不是绝对意义上的
匮乏,而是由于教育者缺乏资源意识和利用德育资源的实际能力导致的相对意义上的匮乏,
这在本质上是教育者德育资源意识缺乏造成的。(2)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有:确立德育
资源意识是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必然选择;确立德育资源意识是构建和优化德育环境的
前提条件;确立德育资源意识能为提高德育实效开辟现实路径。(3)教师形成德育资源意识
需要的观念基础有:先进的德育理念,这是教师对德育资源开发和利用首要的观念基础;德
育主体意识,教师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德育生态意识,教师要建立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联系的、动态的德育认识观;德育创新意
识,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德育观念和习惯,拓宽德育的思维和视野,更新自己的德育方法
和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
28、【案例分析题】案例材料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德育目标作了如下
设置:(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
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
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
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学段目标小学低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
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
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
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小学中高年级。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
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 畜牧业对农村社会教育发展的支持考核试卷
- 危险品仓储的运输安全管理与监控考核试卷
- DB11T 451-2017 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供应站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 DB11∕T 1817-2021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铺装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幼儿园安全卫生宣传材料
- 广东省湛江市十校联考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员工职业发展培训总结报告
- 团队冲突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空间设计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2024学年高中主题班会燃激情之烈火拓青春之华章 课件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健康伴我行课件
- 市政管道开槽施工-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
- 居住建筑户型分析
- 机电一体化职业生涯
- 中国电信新疆公司竞聘考试试题
- 妇科护理进修汇报
- 新团员团课培训课件
- 学校篮球教练外聘协议书
- 工作流程改进汇报
- 浙教版六年级劳动项目三-任务二《创意班规巧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