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4月自考00468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原理年月真题

0046820194

1、【单选题】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洛克的《教育漫话》

A:

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B:

杜威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C:

答D:案:C

解析: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是独立德育学产生的标志。P36

2、【单选题】在我国最早使用“德育”这一专门术语的是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王国维的论文《论德育之宗旨》

A:

唐钺编著的《德育大辞书》

B:

王克仁等编写的《中国教育辞书》

C:

答D:案:A

解析: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专门术语。P43

3、【单选题】德育效果问题指的是

“德育是什么”的问题

“想要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A:

“德育干什么”的问题

B:

“德育实际干了什么”的问题

C:

答D:案:D

解析:德育的客观效果和能量只是反映了“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的问题。

4、【单选题】在德育的诸种社会性功能中首要的是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A:

政治功能

B:

生态功能

C:

D:

答案:C

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①德育的政治功能——首要功能;②德育的经济功能;③德育

的文化功能;④德育的生态功能;⑤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5、【单选题】学校德育产生于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初期

C:

答D:案:C

解析:学校德育产生于奴隶社会。p61

6、【单选题】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是学校德育的

民主化

世俗化

A:

平民化

B:

科学化

C:

答D:案:B

解析: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就是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

7、【单选题】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规范作用。这指的是德育目的

对学生品德发展的

规范功能

引导功能

A:

调控功能

B:

评价功能

C:

答D:案:A

解析:德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规范功能:德育目的会对学生在观念上和行为上构成警示和

规范作用。p73

8、【单选题】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

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这一德育目的属于

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

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A:

B:

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

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C:

答D:案:D

解析: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是一种大众的、平等的德育目的,她立足于普通大众的道德需

要,致力于发展所有人所必需的品德,旨在尊重和发展所有人的价值、尊严与个性。p77

9、【单选题】社会学习理论是一个受行为主义影响但又有所发展的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

班杜拉

弗洛伊德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答D:案:A

解析: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抗拒诱惑、赏罚控

制、模仿学习。P112

10、【单选题】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

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

丰富学生道德情感世界

A:

增强学生道德意志品质

B:

突破学生内在情感障碍

C:

答D:案:D

解析:提升直接德育课程实效的关键点是突破学生内在的情感障碍。p123

11、【单选题】德育方法选择的最根本依据是

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A:

德育过程

B:

德育对象

C:

答D: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方法选择的最根本的依据。P141

12、【单选题】下列仪式设计的内容中仪式的主体部分是

仪式名称

A:

仪式目的

仪式参与者

B:

仪式活动

C:

答D:案:D

解析:仪式活动是仪式的主体部分。p159

13、【单选题】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

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这指的是学生品德评价的

导向功能

诊断功能

A:

强化功能

B:

调节功能

C:

答D:案:C

解析:学生品德评价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是指品德评价将引导学生的品德

朝着德育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2)【诊断功能】。是指通过品德评价,可以科学地

鉴别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提供依据。(3)【强化功能】。是指在评价学生品德时,教师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

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可以达到强化良好品质、抑制不良品质的教育效果。P168-169

14、【单选题】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

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

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

A:

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

B:

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

C:

答D:案:A

解析: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

育资源。p186

15、【单选题】学校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

校园物质文化资源

校园精神文化资源

A:

校园活动文化资源

B:

学校德育人力资源

C:

答D:案:B

解析: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是学校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校园德育资源的精华所在。p200

16、【单选题】家庭德育资源中的核心是

家庭成员关系

家庭文化层次

A:

家庭价值观

B:

家庭生活方式

C:

答D:案:C

解析:家庭德育资源中家庭价值观是核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因素。p203

17、【单选题】被称为除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之外的“第四种教育力量”的是

社区环境

自然环境

A:

传统文化

B:

大众传媒

C:

答D:案:D

解析:现代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和影响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

力量之一,被称为除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之外的"第四种教育力量"。

18、【单选题】被称为“现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是

路易斯·拉思斯

劳伦斯·科尔伯格

A:

彼德·麦克菲尔

B:

内尔诺丁斯

C:

答D:案:B

解析: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劳伦斯▪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她被称为“现代道德教育复兴

运动中最著名的人物”。P233

19、【单选题】科尔伯格认为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和

四个阶段

五个阶段

A:

六个阶段

B:

八个阶段

C:

D:

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P108

20、【单选题】彼德·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应该是

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

满足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需要

A:

满足学生丰富道德情感的需要

B:

满足学生道德实践能力发展的需要

C:

答D:案:A

解析:体谅模式的理论基础:(1)学校道德教育应该以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需要为

基本职责;(2)学校道德教育应促进学生成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3)学校

道德教育应注重道德榜样的作用,不应采用高度理性化的道德教育方式。P239

21、【简答题】简述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育人角色及其主要种类。

答案:教师的育人角色:(1)教师是道德教育者,也是道德学习者;(2)教师是道德示

范者,也是道德实践者;(3)教师是道德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

教师是德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P99

22、【简答题】简述德育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答案:德育隐性课程的内涵:(1)从德育隐性课程存在的范围看,德育隐性课程包括学校

内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有教育意义的因素,但不包括家庭、社会对学生

有潜在影响的教育因素。(2)从德育隐性课程的作用机制是间接、内隐、潜意识的,它是

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方式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影响的,使学生在不知

不觉中受到教育。隐性课程的意义:隐性课程的影响主要是非学术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些正好是德育的核心或关键的内容。(1)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这正是有效的

德育不可缺少的手段。隐性课程所具有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影响效果,又是德育所要追求

的目标。对德育来说,隐性课程的作用非常大,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其他显性的德育

课程所难以达到。(2)隐性课程具有“诱导”的特性,它避免了正面的灌输式教育所可能

引起的反感和内心的抵制,而是通过个体无意识心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道德活

动。p127

23、【简答题】简述德育活动课程的功能与实施原则。

答案:德育活动课程的功能:(1)激活学生的道德动机。(2)强化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感。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1)教育性原则;(2)主

体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p127

24、【简答题】什么是学生品德评价?在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答案:学生品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品德要求和目标,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所搜集到的

品德信息进行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活动。学生品德评价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注重多元评价,摒弃片面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2)强调综合评价,避

免用认知评价取代学生品德的整体发展;(3)突出过程评价,防止片面追求“科学化”

的量化评价;(4)强化评价的教育性,淡化品德评价的评比和筛选功能。P182

25、【简答题】简述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答案:(1)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2)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统一;(3)综合性与

专业性相结合。P34-35

26、【论述题】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谈对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内

容新课题的认识。

答案: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出现了需要重视的新课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核心价值观需要

具体化;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排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渗透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生活中。(2)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引导青少年学会确立科

学、合理的理想信念,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3)生命教育,

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生命意识教育;第二,生命价值教育;第三,生命意志教育。

(4)生态伦理教育,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情感教育、生态能力教育。(5)媒介素养

教育,主要包括媒介知识与技能教育、媒介能力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27、【论述题】结合实践论述如何合理运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进行德育。

答案:首先,明确目的,选好学习的榜样。其次,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仰之情。再次,

树立和宣传榜样要实事求是。最后,引导学生用榜样的行为来调节自身行为,提高修

养。

28、【案例分析题】案例材料这是一项面向小城镇学校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材料调查者向

教师问及“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是怎样的”时有33.3%的教师

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有利”的、有25.5%的教师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

道德成长是“不利”的有8.7%的教师“说不清”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在

向家长问及“您认为孩子所在学校的周边环境对他(她)的影响是怎样的”时,有24.6%的家长

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是“有利”的有21.4%的家长认为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

道德成长是“不利”的有54.0%的家长“说不清”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的影响。可

见小城镇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风险。调查者在向学生

问及“学校附近有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吗”时有27.5%的学生表示“有”,有

20.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只有51.7%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在向教师问及“学校附近

有网吧、录像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吗”时有45.9%的教师表示学校附近“有娱乐场所有

48.0%的教师表示学校附近“没有”娱乐场所,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