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翻译理论一、冯桂芬《采西学议》
冯桂芬(1809-1874),江苏吴县人,23岁中举人,31岁中进士。他写的《采西学议》一文提出了翻译的必要性和国家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最早提议创办“翻译公所”。“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吾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至于彼国,则懵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于是乎不得寄耳目蠢愚缪妄之通事,……失其本指,几何不以小嫌酿大衅!”二、洋务派的翻译主张
1.奕(1832-1898)的奏折:“查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奕等创办“同文馆”(1862)
2.李鸿章(1823-1901)的奏折:“伏惟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伪诚实,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3.1865年,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局”,聘请英国人傅兰雅、伟烈亚力,美国人金楷理、林乐知等从事翻译。这些洋人如何做翻译?
4.张之洞(1837-1909)认为:“自强之道,贵乎周知情伪,取人所长。若非精晓洋文,必无从会通博采。”三、傅兰雅论科技翻译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傅兰雅系统地提出其翻译主张:
1.驳斥了汉语难译科技书的说法,指出中国也可以创造科技新词汇;
2.最早倡导科技译名统一,并制定了译名的具体规则;
3.论述了翻译科技书的选择方法,以及中西译者如何配合的问题;
4.论述了中国必将靠翻译西方进步有用之书而获得新生与进步。四、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
马建忠(1845-1900),江苏镇江人,精通英文、法文,通晓希腊、拉丁文,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建忠提出的“翻译书院”,比“同文馆”等要更高一级,是专门培养译书人才的高等学府。马氏的建议迄今未被采用,否则就没有必要全民学外语了。马建忠还提出“善译”的翻译标准。他指出,要达到“善译”,必须平时就对译与所译两种语言都深有研究,甚至对各自文字的字源及其异同也深入考察。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原文的音调,文句的简繁,文体的变化,以及义理精微之所在等,反复斟酌,最后还要模仿原文的神情及语义。力求与原文在意思上无一毫出入,而且使读者读了以后能达到与读原文者相同的感受。“……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其间。……能使读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这一提法,同现代等值理论非常接近。五、梁启超的译学贡献梁启超(1873-1929)1896年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开译书局”;1897年,他在《变法通议》的第七章《论译书》中提出:
1.择当译之本;
2.定公译之例(有关译名统一问题);
3.养能译之才。(梁启超的“豪杰译”)六、严复的译论建树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提出了有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理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任取一书,责其能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译文: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景,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多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怒生之草,交加之藤,势如争长相雄。各据一抔壤土,夏与畏日争,冬与严霜争,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上有鸟兽之践啄,夏有蚁蝝之啮伤,憔悴孤独,旋生旋灭,菀枯顷刻,莫可究祥。是离离者亦各尽天能,以自存种族而已。数亩之内,战事白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茫茫榛榛,长此互相吞并,混浊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T.H.Huxley’soriginal:Itmaybesafelyassumedthat,twothousandyearsago,beforeCaesarsetfootinsouthernBritain,thewholecountry-sidevisiblefromthewindowsoftheroominwhichIwrite,wasinwhatiscalled"thestateofnature".Except,itmaybe,byraisingafewsepulchralmounds,suchasthosewhichstill,hereandthere,breaktheflowingcontoursofthedowns,man'shandshadmadenomarkuponit;andthethinveilofvegetationwhichoverspreadthebroad-backedheightsandtheshelvingsidesofthecoombswasunaffectedbyhisindustry.Thenativegrassesandweeds,thescatteredpatchesofgorse,contendedwithoneanotherforthepossessionofthescantysurfacesoil;theyfoughtagainstthedroughtsofsummer,thefrostsofwinter,andthefuriousgaleswhichswept,withunbrokenforce,nowfromtheAtlantic,andnowfromtheNorthSea,atalltimesoftheyear;theyfilledup,astheybestmight,thegapsmadeintheirranksbyallsortsofundergroundandovergroundanimalravagers.Oneyearwithanother,anaveragepopulation,thefloatingbalanceoftheunceasingstruggleforexistenceamongtheindigenousplants,maintaineditself.Itisaslittletobedoubted,thatanessentiallysimilarstateofnatureprevailed,inthisregion,formanythousandyearsbeforethecomingofCaesar;andthereisnoassignablereasonfordenyingthatitmightcontinuetoexistthroughanequallyprolongedfuturity,exceptfortheinterventionofman.比较: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景,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多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Itmaybesafelyassumedthat,twothousandyearsago,beforeCaesarsetfootinsouthernBritain,thewholecountry-sidevisiblefromthewindowsoftheroominwhichIwrite,wasinwhatiscalled"thestateofnature".七、林纾的翻译理论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人,进士。不懂外文,一生共译西洋小说200余种,共一千数百万字。翻译思想:翻译救国、开启民智、昌兴西学、了解夷情、学盗之学、改写原著、统一译名等等;翻译方法:口述+笔译(中述中译)翻译策略:意译、增删翻译小说中采用的语言:文言八周氏兄弟论翻译鲁迅在长达30年多年的岁月中,翻译了14个国家100多位作家的200多部作品,共计300余万字,大致跟他一生的创作量相当。周作人,鲁迅胞弟,主张“直译”。鲁迅主张,译文要尽量忠于原文,以信为主,以顺为辅。提倡“直译”,甚至“硬译”。他认为:
1.“硬译”与“死译”有区别,并不是故意的“曲译”;2.“硬译”自由需要它的的读者对象,它在他们之间生存;3.“我的译作,本不在博读者的‘爽快’,却往往给以不舒服”;4.“硬译”不仅为了“不失原来的精悍语气”,同时也可以“逐渐添加了新句法”,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同化”而“成为己有”;5.“自然,时间总会有较好的翻译者,能够译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时我的译本当然就被淘汰,我就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
——见鲁迅《“硬译”及“文学的阶级性”》鲁迅译例:那女人仍旧大叫,伊的病的悲痛的叫声响彻了全家,极像一个将要淹死的人的求救。伊虽然咒骂、骂詈、责备,夹杂一些特殊的憎恶。这只是绝顶的无法的绝望的悲鸣。
——《鲁迅全集》.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九、胡适的翻译论胡适(1891-1962),留美博士,北大教授。抗战期间,任驻美大使。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他认为,翻译西方名著的方法:一是只译名家名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二是全用白话。韵文之戏曲,也都译为白话散文。用古文译书,必失原文的好处。——见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918.4)十、茅盾论译者的三个条件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著名作家。他认为译者须具备以下条件:1.翻译文学书的人一定要他就是研究文学的人;2.翻译文学书的人一定要他就是了解新思想的人;3.翻译文学书的人一定要他就是有些创作天才的人。——见茅盾《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1921)十一、陈西滢论形似、意似、神似(三境界)陈西滢(1896-1970),无锡人,留英博士。他认为:译者在译书之前,不应当自己先定下一个标准,不论是雅,是达,是高古,是通俗,是优美,是质朴,而得以原文的标准为标准。……所以译文学作品只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信”。
……
翻译与临画一样,固然最重要的是摹拟,可是一张画的原本与临本用的都是同样的笔刷颜色,一本书的原文与译文却是极不相同的语言文字,因为工具的不同,而方法也就大异。另一方面,一个人能鉴赏原画的便有鉴赏原本的能力,而大多数能读原书的人却不能读译本,大多数能读译文的人,又不能了解原文。这便是译者要做到信字的第一个难关。
——陈西滢《论翻译》(1929)他认为,“形似”的翻译,其缺点是“忽略了原文的风格,而连它的的内容都不能真实的传达”;“意似”的翻译,便是要超过“形似”的直译,而要把轻灵的归还它的轻灵,活泼的归还它的的活泼,滑稽的归还它的滑稽,伟大的归还它的伟大。“一个最好的摹拟者是个最忠实的译者。”摹拟者无论怎样有技巧,总不能得到原作者的神韵,因此他承认“神似”实是一个“不能冀及的标准”。十二、林语堂的“翻译三标准”林语堂(1895-1976),龙溪人,留德博士。林语堂认为,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句译”,不能以字为主体的“字译”。他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第一是忠实标准,第二是通顺标准,第三是美的标准。他的“忠实标准”共有四义:1)非字译;2)须传神;3)非绝对(“译者所能谋达之忠实,即比较的忠实之谓,非绝对的忠实之谓”);4)须通顺。他认为,要达到“通顺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教学活动:我爱吃水果
- 2024年离婚财产分割夫妻合同标准格式
- 专业化2024年渣土车运送协议样本一
- 二零二五年度股票投资组合管理服务合同范本3篇
- TDM离重症感染治疗还有多远
- 幼儿园食堂承包合同
- 员工保密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区块链承债式公司股权转让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蔬菜种植基地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协议6篇
- 天然气运输HSE合同
- YC 264-2014烟用内衬纸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GB/T 28809-2012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 GB/T 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 小学教育阶段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
- GA/T 1476-2018法庭科学远程主机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 化工工艺纯碱工艺课件
- 离职申请离职申请表范文
- 干法熄焦工技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IWE(国际焊接工程师)考试试题生产模块
-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标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