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研究的过程研大究众方传法播导学论
学习指导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积累性的、整体性的、持续进行的过程,为了能够顺利实现研究目的,我们需要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准备和认真的操作。那么,研究都包括哪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避免什么样的错误?研究者具体应该怎么做?本章将要回答这些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总结研究将是本书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各自的重点,那里会有更详尽的论述,因此本章第一节将重点放在“怎样提出研究问题”和“怎样进行研究设计”这些问题上。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是全书的中心,本章将在第二节从方法论上对它们进行比较。目录·第一节研究的过程·第二节量化与质化研究的比较研究的过程概念化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研究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一、概念化在每个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研究什么,即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是什么。最初的想法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研究者需要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逐渐缩小成为一个清晰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问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的看法,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为此,研究者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以了解其他学者就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的研究问题和假设。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一、概念化(一)研究目的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1、探索性研究《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2、描述性研究《手机媒介传播形态及其使用现状的万人调查》3、解释性研究《选秀活动中受众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1、研究领域(1)按照传播层级划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1、研究领域(2)按照研究对象划分控制研究(who)内容分析(sayswhat)媒介分析(inwhichchannel)受众分析(towhom)效果分析(withwhateffect)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1、研究领域(3)按照研究主题划分
①社区传播
②健康传播:《中国健康传播研究:2009-2010从媒体舆论到医患沟通》
③政治传播:《政治传播学》
④公共关系研究:《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
⑤社会发展与传播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1、研究领域(3)按照研究主题划分
⑥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拉里·A·萨默瓦
⑦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学:结构与关系的象征性互动》
⑧性别传播:《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
⑨媒介经济学:《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中的应用》
⑩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1、研究领域(4)按照传播渠道划分视觉传播、网络传播、报纸研究、电视研究、电影研究、广告研究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2、研究问题(1)首先要研究问题的来源①理论假设②实际生活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问题2、研究问题(2)其次要研究问题的表述
需要将研究主题的范围缩小,使我们的兴趣聚焦到某一点上
技巧有四种:参考文献、跟他人讨论、选取特定的情境、定义研究的目的1、参考文献公开出版的学术文章可以提供启发研究者提出新的研究问题。通常,研究者可以:(1)稍有改动、复制以前的研究计划(如跨文化研究和比较研究)。(2)对以前研究里出乎意料的结论进行考察。(3)以前研究的结尾处,作者都会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按照这些建议来进行自己的研究。(4)将现有理论或解释应用于新领域或课题(如把适用于传统媒体的理论用于解释新媒体)。(5)挑战现有研究的结论。(6)修补以前研究的缺陷。(7)采用新方法来研究以前的研究问题。2、跟别人讨论参考文献(1)听取那些在这个领域内做出过贡献或者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的学者的意见。(2)听取那些在这个领域内跟你的看法不同的人的意见,并跟他们讨论可能的研究问题。3、选择特定的情境(1)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2)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社会或地理范围之内。《西部地区农村受众媒体接触调查——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3)考虑特定人群是否跟研究领域有关,他们之间是否有差异。4、定义研究的目的(1)研究问题是描述性的、探索性的,还是解释性的?(2)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对研究问题表述的要求1、具体不等于微观化2、研究问题应当能够被验证3、对研究问题的表述必须清晰,所使用的语言没有歧义。
常见的提问形式
“现象(或变量)一跟现象(或变量)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这里,“现象(或变量)一”和“现象(或变量)二”是什么,都必须有清楚的指代4、研究问题不能包含明确的价值判断,但可以有隐含的价值立场。
“大众媒体是否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再现了女性?”
“大众媒体是否不应该再现歧视性的女性形象,应该增加非刻板成见的女性形象?”评价研究问题的标准1、重要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2、开创性——新的研究意义、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思路等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三)文献综述
在开始研究操作之前,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为了掌握关于研究课题和问题的研究现状而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的过程。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三)文献综述
1、文献资料的类别
(1)一手文献资料:由研究者自己发布的研究成果
包括学术期刊、以书籍形式发布的研究成果、会议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
(2)二手文献资料:他人或媒体转载、引用的研究成果
教科书、统计年鉴、大众媒体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三)文献综述2、如何查文献
(1)图书馆
(2)网络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三)文献综述
3、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有两个目的
·第一,总结跟自己所要进行的研究主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即关于自己的研究主题,其他人都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有哪些缺陷?哪些地方值得改进?
·第二,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研究主题值得进行,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改进这个研究主题?能够回答哪些还没有回答的问题或者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也是明确研究意义的过程。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三)文献综述
3、如何写作文献综述
(1)写文献综述时要注意的内容
·每一项研究的理论背景
·研究方法
·研究结论案例:“我国妇女新闻的变迁及其原因”(1)前人的研究里,怎么定义妇女新闻?是指内容涉及了女性的新闻,还是指主题跟女性有关的新闻,还是指从女性角度进行报道的新闻?中国的妇女新闻跟欧美国家有没有不同?如果不同,那么这种差异需要体现在自己的研究里吗?(2)前人的研究里,造成妇女新闻变迁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在中国和欧美国家是否有不同?关于这些原因的论述是否有薄弱之处?(3)前人的研究里,关于影响中国新闻变迁的原因的论述是否合理?有没有不足之处?在分析这些原因的时候,有没有漏掉某些分析层面?(4)跟妇女新闻密切相关的是妇女的社会地位,那么,前人的研究里,关于我国妇女运动的论述都形成了哪些结论?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妇女地位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由于本研究选择20世纪90年代为研究时间,那么,前人的研究是怎么论述90年代之前我国新闻媒体以及非新闻类媒体对妇女的再现?这些论述有没有共同的论点?能否成立?(6)以前的研究者都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利弊?文献综述的要求(1)全面:即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最具价值的重要文献的结论都涉及了。(2)逻辑清晰:可以按照前人研究发表的时间顺序,或研究主题“从普遍到特殊”顺序,或比较前人研究的相似和差异,或研究问题的转移等来组织文献综述。(3)简洁:文献综述不是面面俱到,也不是复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更不需要陈述本研究主题或领域的历史,因此应该简明扼要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展现它们的不足之处,力争以最少的文字概括最大的信息量。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1、分析单位
某个研究感兴趣的对象,它的属性特征构成了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分析单位范围广泛,可以是:
(1)个人:“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
(2)群体:“美剧迷”和“日剧迷”
(3)组织:“新媒体对我国媒体单位的影响”
(4)社会产品:“媒体公信力调查”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2、观察对象
被直接观察、分析、描述的变量3、分析单位和观察对象的关系
(1)有时候,分析单位就是观察对象,比如“某某日报读者调查”
(2)但有时候,两者不同,比如“我国城市家庭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调查”
分析单位:家庭
观察对象:个人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4、生态谬误:从对群体或组织的观察中得出了对个人分析单位的结论。5、简化论:从对个人分析单位的观察中得出了关于群体或组织的结论,这个错误跟生态谬误正好相反。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二)时间维度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指的是描述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比较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差异的研究。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大多是横向研究。2、纵向研究:描述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1)趋势研究:针对同一总体,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对在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变化的研究(2)带群研究: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特定人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3)固定样本研究:指对同一群人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三)研究方案1、当研究者实施研究时,需要详细的研究方案来指导具体的研究活动,其中包括:(1)抽样的问题:选择哪些个案做观察对象样本?从哪里找到这些样本?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样本数是多少?怎么保证抽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2)测量的问题:观察对象的哪些属性特征需要被测量?测量的依据是什么?怎样保证测量能够准确、如实地反映观察对象的特征(即测量是有效的)?怎样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详见第四章)(3)伦理的问题:如何接近观察对象?如何说服观察对象参与研究?研究者的身份要不要公开?参与研究将会带给观察对象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可否避免?是否需要打扰观察对象的日常生活?在分析和解释数据时,怎样保护观察对象的个人隐私?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三)研究方案2、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要考虑研究所涉及变量的因果关系和研究假设。(1)研究假设
·未获得实证材料之前,研究者会对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猜测。研究问题往往是一个疑问句,而假设却是一个陈述句。
·一个假设只能包含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双重禁止应该被避免。·如:“高收入男性比低收入女性更喜欢收看电视新闻节目”就不是一个好假设。
研究假设·假设清楚暗示了变量关系,因而能够指导研究过程①无方向假设:不涉及变量间关系的变化方向如:“性别影响了收看电视的时间”②单向假设:猜测变量间关系的变化方向如:“女性比男性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更长”——第二个更受研究者欢迎研究假设·有时,针对一个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设计互相反驳、相互矛盾的一组假设进行检验·假设一: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越短,则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假设二: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越长,则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假设三: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不变,则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假设二: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越短,则表现出更少攻击性行为研究假设·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的逻辑图示: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2)因果关系两个变量X、Y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需要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X和Y是同一时空条件下出现的变量。(2)X和Y之间存在着相关。(3)X在时间上先于Y出现。(4)对X和Y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能由其他的变量来解释。那么我们就说,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在寻求因果关系时要注意:1、避免“虚假关系”“媒体接触行为会影响人际交往活动,接触媒体越多,则人际交往活动越多”2、判断“谁因谁果”标准:
第一,考察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第二,两个变量里,具备更大可变性的应该是结果,更不容易被改变的变量应该是原因。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四)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用来收集或资料时所采用的具体手段。2、选择研究方法要看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目的(1)了解一群人的媒介接触行为和态度观念特征——调查法(2)寻找因果关系——实验法(3)考察一群人对生活世界和传播现象的解释,以及如何作出媒介选择——定性田野研究(4)确认媒体产生了哪些内容模式——内容分析法(5)理解媒体对话题的看法、立场、态度——文本分析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所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二、研究设计(四)研究方法3、选择研究方法时受到的限制:·主观:研究者的个人能力和研究经验是否足以承担研究任务·客观: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经费、能否接近观察对象,以及伦理方面的考虑·研究方法还能告诉研究者
应该收集什么样的材料
应该怎样分析他们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三、收集资料·贯彻研究思路、实施具体研究方案的阶段·随时灵活修正原有的研究设计·定性田野研究中,当出现下面两种情况的时候,可以考虑离开研究现场1、所收集的研究资料达到“饱和”2、研究者在研究现场里停留太多时间,对这里出现的情况和变化失去了敏感性,即成为“本地人”第一节研究的过程四、分析资料1、分析资料: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整理过程:
将量化数据编码和录入计算机
原始视听材料转化成文字
田野调查的笔记和实物进行综合并分类3、分析的过程对于量化方法来说主要是应用统计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质化方法则主要是归纳和解读意义第一节研究的过程五、总结研究回答研究问题反思研究过程写作研究报告第二节量化和质化研究的比较第二节量化与质化研究的比较·这两种研究方法是我们了解传播现象的两种途径,各有千秋,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量化方法:精确性和概括性质化方法:适合对个别现象或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和深入理解,适合研究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过程。·在美国传播研究中,量化方法仍占据主导性低位。·量化和质化方法之间的区别只能是大致的近似的区分,我们不可能把一种方法跟另一种方法严格地、绝对地区别开来第二节量化与质化研究的比较·量化和质化方法之间也存在着相似性。
两种方法都是经验主义的
两种方法有着相似的研究逻辑·很多研究结合了量化和质化两种方法,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只采用一种研究方法。
一方面是受到研究经费和时间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研究者能力的限制【思考题】1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可以分成哪三种类型?试举例说明。2
我们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按照书中所述技巧,将其缩小为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3
带着自己的研究问题,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相关文献,完成一篇文献综述。4
深入理解图3—5。带着自己的研究问题,以图3—5里的研究设计二或研究设计三为蓝图,发展出一个研究设计。5
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存在着哪些异同?第四章测量研大究众方传法播导学论
学习指导传播现象往往是抽象的,只有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从经验上把握的指标,才能进行实证研究,本章就是讨论如何对抽象概念进行测量的问题,同时将介绍与测量有关的一些概念,包括变量和指标。在量化研究中,我们需要根据变量的不同级别来选择统计手段,因此,分清变量的级别对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量表是最常用的一种测量工具,本章也将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量表。第三节还将涉及两个重要概念——信度和效度,这是评估研究结果、实现研究意义的重要指标,从一开始进行设计研究,我们就必须考虑这两个问题,并且在接下去进行的研究过程中保证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目录·第一节测量的级别·第二节指数和量表·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一、测量的概念(一)什么是测量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通过系统化的记录和观察手段来确定事物和现象的特征的过程。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一、测量的概念(一)什么是测量2、测量的分类
量化测量:测量结果都用准确的数字表示,而且不同的数字可以用来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质化测量:测量结果不使用有意义的数字,而用符号、代码或文字来表示(比如“男、女”、“轻、重”)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一、测量的概念(一)什么是测量3、在传播研究中,我们测量的往往都是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并非测量对象本身。如:“电视节目的质量”是什么?它不能被直接观察和记录,我们只能测量那些能够被观察到的特征,并且通过这些特征来说明“电视节目的质量”的内涵。·测量不是任意行为:被观察的特征一定能够指示测量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属性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一、测量的概念(二)偏见和误差1、定性式测量的模糊性:“某某节目好”2、定量式测量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测量误差与机会误差1、测量误差:由于测量手段不精确带来的误差。它只能被缩小,无法完全消除。2、机会误差:研究者的偏见造成了被研究对象进入研究样本的机会不均等。·它是定量测量一定要避免的。克服机会误差的最佳手段是随机选择研究样本。·用公式来表示,最终的测量结果就是:测量到的差异(或特征)=真实差异(或特征)+测量误差+机会误差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二、变量的类型(一)按作用分1、自变量:造成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4、外来变量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二、变量的类型(二)按性质分1、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的取值
研究者往往能够预先知道并且在研究问卷上列出这些明确的取值,如性别、职业、家庭成员数等。2、连续型变量:可以取任何数值
连续型变量则可以取任何数值,如每周阅读报纸时间、家庭年收入、电视新闻的每年报道时间总量等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二、变量的类型(三)按测量级别分1、定类变量(1)定义:变量的取值只表示类别的区分,不表示任何数量上的大小(2)特点:仅仅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不体现任何数量上的顺序(3)比如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宗教信仰等都是定类变量。测量变量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1、互斥性:所划分的类别应该互相排斥且不交叉重叠2、等价性3、穷尽性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二、变量的类型2、定序变量:(1)定义:变量的取值不仅表示分类,还能够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对这些分类进行排序(2)比如教育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考试成绩(优—良—中—差—不及格)、态度(强烈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强烈不同意)(3)离散型变量都是定类或定序变量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二、变量的类型3、定距变量(1)定义:变量的取值不仅表示了分类和顺序,还能够表示不同类别之间的绝对距离和数量差别,如温度、智商、出生年份都是定距变量。(2)特点:这样的变量就是定距变量,相应的定距测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某个类别跟另一个类别相差多少,而且不同类别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比较,(3)定距变量的取值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二、变量的类型4、定比变量(1)定义:变量的取值不仅表示了绝对数值的大小,还包括一个有实际意义的零点(2)如报纸发行量(份)、家庭年收入(元)、每周看电视的时间(分钟)(3)相应的定比测量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4)连续型变量都是定距或定比变量四种变量取值的数学特征第一节测量的级别三、质化研究里的测量跟量化研究相比,质化研究里的测量存在着极大的不同。1、量化研究用精确的数字来代表抽象概念,质化研究的测量则更多地用到了文字、声音、符号、视觉形象、动作等,很少用到数字2、量化研究的研究步骤截然分开,可以由不同的研究者来进行;质化研究重视研究情境,测量和收集合二为一,由统一为研究者来承担。3、量化研究需要先形成概念再设计和选择测量手段;质化研究则在测量活动中发展出抽象概念。第一节测量的级别四、指标和操作化1、定义(1)指标:那些能够被直接观察到的、体现变量内容变动的一组事物被称为指标(2)操作化:以经验上可观察的、可把握的指标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过程对概念进行操作的举例第二节指数和量表一、指数·定义:一个变量可以有多个指标来代表它,每个指标都对应着一定的数值,将这些数值相加得到一个累加数值,就是这个变量的指数。·指数由一组跟研究对象有关的陈述构成,然后研究者给每个陈述赋予一定的分值,构成了最简单的指数。·每个被访问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是/不是”或“有/没有”的看法,将他们在每个陈述上的分值相加得到总得分,它体现的往往是被访问者的态度、立场、程度和所属群体等。指数的例子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应该怎样进行赋值?1、剔除样本2、随机赋值3、取样本其他项的平均值4、考察样本在其他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倾向5、取其他样本的平均值第二节指数和量表二、量表·量表是有关研究变量的强度、方向、程度、层次或趋势的复合测量手段,它包含着一组题项,这些题项按照某种顺序被排列,对每种题项的回答对应着固定数值,其总值表示了研究对象的特征和性质。·量表可以是单维度的(比如职业量表、教育程度量表),也可以是多维度的(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包含着教育程度、收入、职业和生活地区等多项指标)。(一)李克特量表·问卷调查中最常使用的定序或定距量表·清楚的顺序回答形式,是李克特量表最大的优点·步骤(1)围绕要测量的研究问题编写和收集大量的陈述,这些陈述应当比较分散,以覆盖一个足够宽泛的范围,即这些陈述具有多重维度,同时每个陈述都要围绕研究问题而展开,即各种陈述跟研究问题之间都存在着相关关系。(2)对每一个陈述,以4级~8级记分的方式来对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分类。(3)将每一个被调查者在所有陈述上所得的分数相加,其总和就是他在该研究问题上的得分。(一)李克特量表李克特量表经常用于测量个体的观念、态度或意见,由于它将被调查者在所有陈述上的分数相加而推断他们的态度,所以也被称为总加量表(summatedratingscale)。李克特量表的优点在于省时省力、编制方法简单,而且可以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去除影响信度的陈述,所以其测量结果更加可信。(二)舍史东量表·定距量表·间隔均等出现量表·主要用于测量被访者对特定事物大的态度(二)舍史东量表·编制舍史东量表方法(1)收集或编写大量跟所测量变量有关的评价式陈述(比如至少100种)。(2)选择50位~300位评分者,每位评分者都要表明自己对每一种陈述有多同意,通常使用9、11或13级量表,1表示“最不同意”,中间值表示“中立”,9、11或13表示“最同意”。(3)然后,研究者计算每种陈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挑出那些评分者给出分数差异较小、评分者的态度最一致(即标准差小)的陈述,同时考虑对被调查者而言平均值变化幅度最大的那些陈述,从每组中挑出标准差最小的4种陈述。(4)最终以被挑出的陈述(如20种)形成一个新量表,即舍史东量表。(三)古特曼量表·古特曼量表又叫积累量表·只有两个答案,“是”&“否”·由一组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看法,然后按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的态度的量化结果。(三)古特曼量表·古特曼量表制作步骤(1)设计和收集大量相关的陈述,每种陈述都包含着“同意/不同意”或“是/否”这两种回答。(2)从中挑出3个~20个陈述,这些陈述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三)古特曼量表(3)进行调查。用“+”号表示对每个陈述回答“愿意”,“-”号表示“不愿意”,陈述七做了反向陈述,因此对陈述七回答“不是”用“+”号表示,回答“是”用“-”号表示。(4)按照调查者得分高低和每种陈述同意程度高低,列表进行排列。(三)古特曼量表(5)计算再现(reproducibility)系数,评估该量表是否单维度。·再现系数=1-误差总数应答总数再现系数在0至1之间变动,大于09都是可以接受的,即认为该量表是单维度的;如果再现系数低于09,那么该量表不是单维度的,需要重新编制。
以上表为例,1号被调查者和7号被调查者的回答各出现了一次违背逻辑顺序的情况,他们“不愿意”陈述二却“愿意”陈述一,所以误差总数为2。应答总数为10(个被调查者)×7(个陈述)=70。因此,再现系数=1-2/10×7≈0986,该量表是单维度的。所以,以上七个陈述可以构成一个古特曼量表。古特曼量表与李克特量表的结合(四)语义差别量表·语义差别量表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以及对某种事物、概念或实体在其心目中的形象·以形容词正反语义词为基础建立的量表,被称为语义差别量表·语义差别量表把要测量的名字和概念先分解出若干个描述角度,然后用一系列的7级至11级量表从这些角度进行描述,量表的两端代表两极化的态度。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一)信度的概念·在测量过程中,信度指的是采用同样的手段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它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比如,采用同一份问卷来测量同一群人的态度,如果测量多次,其结果都差不多,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份问卷具有很高的信度,如果每次的测量结果都互不相同,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份问卷的信度很低。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二)分析测量信度的方法1、稳定性·也称为“测验—再测验法”,它描述的是对同一测量对象的同一特征变量,前后两侧测量的结果是否基本一致,如果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则这个测量便是稳定的。·相关系数:再测信度·缺点:①练习效应
②外来变量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二)分析测量信度的方法2、同质性分析当研究者使用了多种指标来测量同一个研究对象时,就需要考虑测量是否具有同质性,即不同的测量指标能否产生一致的测量结果。(1)折半法:折半法就是将一次测量所用到的指标分成两半,然后计算这两部分的相关系数,即折半信度。相关系数越大,则测量的折半信度越高。(2)题项分析法:题项分析法就是分析被调查者对每个题项的回答与他对其他题项的回答之间是否具有同质性,常用到的是克朗巴哈alpha系数。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二)分析测量信度的方法3、等价性分析(1)评估测量工具的可信性·“不同测量工具法”·“复本信度”(2)评估研究者的可信度·“编码员间信度”比较分析测量信度的几种方法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三)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1、使用多种指标来测量概念2、使用更高级的测量指标3、使用试测4、使用清晰、不含糊、不矛盾的指标第三节测量的信度和效度二、效度(一)效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中职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
- 2024供应商长期合作协议参考格式
- ICP资质申请咨询与服务协议
- 2024安全禽蛋买卖协议范本
- 2024年砖瓦行业材料买卖协议范本
- 2024矿石运输承包具体协议样式
- 房产中介2024居间协议样式
- 坐井观天 (5)
-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6.1昆虫的美食-(14张)ppt
- 起重机设计手册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完整版
- 定量装车控制系统方案书
- 到货验收单(共1页)
- 吉林市基准地价(2009年)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 破产管理人报酬计算器
-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秦腔传统剧《草坡面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