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四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重庆市江津区四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1.“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应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3.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青铜器工艺精美5.“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的神农氏是哪位部落联盟首领()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6.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C.禹传位于启 D.姬昌传位于姬发7.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B.周边部落日益强大C.屡次迁都 D.军事作战失利8.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9.“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出现在西周末年,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10.下面成语不能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的是()A.反戈一击 B.退避三舍 C.一鸣惊人 D.问鼎中原11.如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达到很高水平()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12.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13.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B.所谓“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C.各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D.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1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1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适者生存 D.统一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6.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朝代建立者统治时间势力范围夏启400多年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商成汤500多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C”。(1)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2)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3)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4)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5)启是夏朝第一位国王。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2分,第22小题3分,共5分.21.(一)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图一是图二是。22.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ABC。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7分,第24小题6分,共13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3)你认为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多少个封国?(3)这一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6分,共12分.25.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记录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孔子的哪个教育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26.战争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习了黄炎联盟与蚩尤之间的部落战争、商汤攻桀、武王伐商、春秋战国的纷争等内容。结合所学回答:(1)在黄炎联盟与蚩尤之间的部落战争后,黄炎联盟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什么影响?(2)商汤攻桀和武王伐商都是反对腐朽王朝的正义战争,你知道武王伐商最重要的是什么战役?武王讨伐的是商朝的哪位国王?(3)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你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战例?(4)对于远古传说时代的部落战争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就其影响来说,你认为有哪些共同点。

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区四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1.“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应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考点】北京人.【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故选B.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解答】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中依次为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轮.故答案选D.3.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半坡人种植的粟,河姆渡人种植的水稻.故选C.4.假如你是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你不可能看到下列哪一现象()A.农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B.荒地上人们用耒耜耕地C.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D.青铜器工艺精美【考点】青铜器.【分析】本题考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居民,此时没有出现青铜器,夏商周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因而D说法错误.故选D.5.“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的神农氏是哪位部落联盟首领()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炎帝的知识点.【解答】炎帝,又称神农氏.上古时期,神农氏尝百草,为人们治病.故选A.6.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C.禹传位于启 D.姬昌传位于姬发【考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C.7.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B.周边部落日益强大C.屡次迁都 D.军事作战失利【考点】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A.8.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汉【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青铜器;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朝的建立与灭亡的历史.需要重点掌握商朝的相关知识点.【解答】题文中的“殷”是商朝的都城,因为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选B.9.“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出现在西周末年,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解答】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分封制,“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的故事.故选C.10.下面成语不能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的是()A.反戈一击 B.退避三舍 C.一鸣惊人 D.问鼎中原【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的成语.【解答】“反戈一击”出自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无关.故选A.11.如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达到很高水平()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考点】青铜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这是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因而司母戊鼎证明了我国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达到很高水平.故选A.12.后人写诗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主要由于:()A.兴修水利,使关中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太守,勤政廉洁【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考查李冰的贡献.【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选B.13.下列关于战国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根源是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B.所谓“诸子百家”是泛指,表示学派众多C.各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形成中国古代的思想活跃局面D.儒家学派备受统治者的推崇【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学派受到重视是在西汉汉武帝开始.故选D.14.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相称霸,群雄割据,各国竞相变法,是个战乱变革的时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又是一个思潮解放的时代.【解答】A项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B项指的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C项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D项指的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故答案选A.1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适者生存 D.统一【考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的影响.【解答】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D.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6.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朝代建立者统治时间势力范围夏启400多年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商成汤500多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B”;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后涂“C”。(1)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A;(2)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B;(3)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A;(4)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C;(5)启是夏朝第一位国王A。【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分析】本题考查夏朝和商朝的重要史实.【解答】(1)据表格“夏朝统治时间400多年”“商朝统治时间500多年”可知,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故“夏朝存在的时间比商朝短100年左右”的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2)表格中没有“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的表述,故“成汤杀死伯益建立了商朝”的结论不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B.(3)据表格商朝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和夏朝势力范围“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可知,故“商朝统治的区域比夏朝更广阔”的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4)表格中没有涉及“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故上述材料没有涉及“启和成汤都是贤明的国王”,故涂C.(5)据表格“夏朝的建立者是启”可知,故“启是夏朝第一位国王”的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涂A.故答案为:(1)A.(2)B.(3)A.(4)C.(5)A.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2分,第22小题3分,共5分.21.(一)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图一是甲骨文图二是都江堰。【考点】文字的演变;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和都江堰.【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图一甲骨文;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图二都江堰.故答案为:甲骨文;都江堰.22.写出《战国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A秦国B楚国C齐国。【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因而A是秦国;B是楚国;C是齐国.故答案为:A:秦国;B:楚国:C:齐国.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7分,第24小题6分,共13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商鞅之法,良法也”,请简要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3)你认为两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考点】春秋五霸;商鞅变法.【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管仲的有关内容.(2)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管仲和商鞅的共同之处.【解答】(1)根据材料中“管仲相桓公”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状况;通过管仲改革,齐国逐渐强大,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的是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综合考虑,如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答案为:(1)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或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3)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人?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多少个封国?(3)这一制度的建立有什么作用?【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内容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影响的知识点.【解答】(1)由材料“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可知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2)在西周分封制中,周天子分封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为诸侯,建立诸侯国.通过分封制,西周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3)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统治,捍卫周王朝的安宁,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答案为:(1)分封制;为控制全国广大地区.(2)有周王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3)作用:捍卫周王朝的安宁,有效管理和开发所辖地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6分,共12分.25.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孔子创立了什么学派,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记录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孔子的哪个教育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创立的学派和思想的核心、记录孔子思想的著作和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2)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2)据材料二“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孔子是大教育家.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