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2:鉴赏诗歌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1页
学案12:鉴赏诗歌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2页
学案12:鉴赏诗歌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3页
学案12:鉴赏诗歌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4页
学案12:鉴赏诗歌语言-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12: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

语言的精妙。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词句、诗眼、语言特色。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

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因此,仔细品味诗歌的

词语,认真分析诗歌的句法,准确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对于提升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

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

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

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核心内容导图概览

炼字—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活用同、色彩同等

「关注句法、词法

炼句一卜关注位置

L关注表达技巧

炼篇—语言风格

第一节品味关键词(炼字)

古人诗歌创作中十分讲究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

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品味关键词,就是体会作者的用字之妙。

【赏析例举】

1.准确,能够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

K例题』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请赏析句中“铺”字的妙

处。

K答案』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

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达意,能够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

K例题》陶潜“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不用“望”而用“见”?

K答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的。用“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

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

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

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通过“见”传达出来的。

3.新奇,能够增强审美情趣。

K例题』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诗中“知”“斗”“解”有和妙处?请加以赏析。

K答案》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

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草

树本无情,却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晚春景致描写得如此生动而有奇趣,全靠

拟人手法的运用。

4.精心挑选动词,化静为动。

R例题H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间送青来。

。你认为诗中最后一句哪一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K答案1“两山排网送青来”一句,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山

本静态,一个“送”字,通过拟人化手法,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

盎然生机,也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色改变词性,活用词语。

K例题F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句中的“肥”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K答案]雨怎样使梅子“肥”是起来的?梅子何时在雨中“肥”了起来的?一个“肥”字,写出了动态,写

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技法点击】

赏析炼字之妙,需从以下五个角度入手:

①看表意是否丰富凝练。诗歌语言,贵在字约意丰,以少胜多。不少字词之所以用得好,就在于用最少的语

言传达出最丰富的意蕴。有的字词有表面意与暗指意、双关意等,赏析时,要赏出其丰富意蕴,要读出其弦外之

音。

②看传情是否准确精妙。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要借助字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

揣摩它准确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意愿。

③看是否能营造意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

而字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营造美好的意境。

④看表达上是否有特别之处。如是否活用词性,是否为叠字,是否化静为动,是否化无形为有形,有无使用

比喻、比拟、借代、双关等手法。这一角度极为重要,因为高考不选平常语言,总是选富有表达特色的字词来考

查。

⑤看结构上是否有特别作用,如照应、过渡、对比、点出题旨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解释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具体意思而外,还应当考虑语法

现象和修辞手法,如活用,拟人,比喻,通感,化动为静等。

第二步: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像,再现诗句表现的图景。

第三步:点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跟踪练习】

1.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句中“悦”“空”二字的妙处。

K解题思路』在这个句子里,“悦”和“空”都是使动用法,使……愉悦,"使……空明”,它们的主语分别

时“山光”和“潭影”,宾语是“鸟性”和“人心”,通过改变词性,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人心的清

静空明。解答这类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或活用;③

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K答案示例悦”,愉悦,高兴。“空”,空明,清静。二字都是使动用法,作“使……愉悦”“使……空明”

讲。(步骤一)在焕发着日照光彩的青山中,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人行走在清清的水潭边,身影倒映

在水中,湛然清明,心中也杂念全消,一片空明。(步骤二)此情此景让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秘,

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步骤三)

2.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K解题思路2第一步,解释“腾”“走”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山本

静态,化静为动。第二步,把“腾”“走”二字放入原句中,想像、描述景象: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像

细浪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如同泥丸在阪上跳动。第三步,点明“腾”“走”二字在烘托意境方面

的作用,即“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K答案示例》“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在红军眼里却像微波

细浪在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对于红军将士来说,正如同泥丸在阪上跳动。“腾”“走”二字化静为

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第二节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

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句子、词语。“诗眼”是洞察诗歌旨意的窗口,是诗歌的灵气所在。诗眼有

“篇之眼”与“句之眼”之分。“篇之眼”,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连缀全篇的内容、思路、情感,可以是词语,也

可以是句子;“句之眼”,则往往聚焦在遣词造句的工巧上,突出意象、意境的营造,表现为字词形式。以“篇之

眼”致广大,以“句之眼”致精微。抓住“诗眼”对于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旨趣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字,虽未冠以

“诗眼”的名称,但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诗眼”。

【赏析例举】

1.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

R例题X陆游《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哪个字是诗眼?

K答案』诗眼是“空”字。“空”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

怅惘与悲愤,抒写悲愤之情,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

2.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的字。

K例题11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哪一个字是诗眼?

K答案绿"字是诗眼。“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

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

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

3.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或情趣性的字

K例题II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哪一个是诗眼?

K答案》“闹”字是诗眼。“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

我们眼前,生动形象,极具情趣性。

4.能笼罩或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字

E例题》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哪一个字是诗

眼?

K答案愁"字是诗眼。读完前三句,尚不足为奇,就写两条河在流,流到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出

“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

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O

【技法点击】

1.找准诗眼

⑱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Q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③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

往是诗眼。

④立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的第五个字。

2.多角度赏析诗眼

可从如下角度对诗眼进行赏析:①最生动,最具活力;②最能营造意境;③最易统摄全篇;④最能表现作者

的感情和主旨。

【答题步骤】

步骤•一:确定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几个

角度。

步骤二:整体点明地位。即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如:“XX”是这首诗的线索,“XX”为全诗奠

定了XXX的感情基调,“XX”承上启下等。

步骤三:具体分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

的作用。

【例题展示】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K解题思路U首先是因为军营中严肃之号令、庄重的气氛和严整的军容而“震惊”。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

鼓,喧声重迭。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其次,因为“万里寒

光生积雪”的环境而震惊。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此时,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

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全诗以“惊”贯穿全诗。

K参考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

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寒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

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措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

生之志。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久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世俗欲念。

O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K解题思路》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杏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

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咽”字

在这里用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

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夕阳

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

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它含有宁静、空寂的意思。

K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

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写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阳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

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词眼句是“从军乐”。本句贯串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场景描写和人物心境。①本句奠定了

全词乐观高昂的感情基调,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②词中

第三、四、五句刻画出一位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少年英雄形象,突出的正是这种从军乐而澎湃着为国立功的爱

国激情。③词中第六、七句写出了壮观的战争场面,这一场面与这位少年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从军乐”气概

一脉相承。④结尾三句正因为有少年“从军乐”的气概,才有了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

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2.阅读戴叔伦的《题三闾大夫庙》,完成诗后练习。

题三闾大夫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O“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你认为,本诗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紧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水的长流不尽,

也写出了屈子深重的哀愁;“怨”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

风与枫叶,让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形象上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谗见谪的哀

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作者面对屈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

3.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本诗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

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

看,“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

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总之,

“独”字笼罩全篇,堪为诗眼。

第三节赏析关键句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

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

炼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赏析例举】

1.变性--改变词性

K例题』分析“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的妙处。

K答案软”“轻”,都是形容词,在这里都是意动用法,巧妙地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眼见的动态的

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2.变序一一改变语序

K例题》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语序颠倒之处及其妙处。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R答案X(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颠倒语序,既合平仄需要,又突出

了“英雄”一词。(2)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主语后置,动词前置,使诗句

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

3.叠加——意象组合

K例题》赏析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句的妙处。

K答案』用“明月”“清风”两个惯熟的词语,与“另寸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

一个声色兼备、动静成宜的深幽意境。

K例题》赏析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一句的妙处。

K答案》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

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

4.互文一一互文见义

K例题』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K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

【技巧点击】

第一,准确、全面地判断表达技巧

赏析句子题既然是以赏析表达技巧为主的暗考题,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判断它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1)准确。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艺术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

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知识储备问题,下面重点说说后者。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读懂诗句内容

关键是要看其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

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就不能用描写技巧分析。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

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

(2)全面。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因为诗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例如陆游《秋兴》一诗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

系钓舟”,从描写方法看,运用的是虚写;从表现手法看,运用的是想象;从抒情方式看,运用的是寓情于景;

从位置结构看,运用的是以景结情。不过,多角度分析以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为优先考虑角度。

第二,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的最后环节,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

(1)全面分析。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

个小角度:

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表达。

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

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

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

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

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

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

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

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2)具体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

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例题展示】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连㈤,病人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瑾:狭窄。

O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K解题思路?这是一道典型的诗句赏析题,答题思路是“手法+诗意+情感”。从手法上看,“明朝”点明所

写内容是作者想象,是虚写;“丹枫”表明时令是秋天,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很明显,这是借景抒情或寓情

于景的手法。从诗意上看,“系钓舟”描写的是钓翁的生活,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的愿望。从情感上看,通过想象

归隐后的生活,加上颈联“空许国”“只生愁”的铺垫,隐隐流露的是作者报国无门的无奈和苦恼。

K参考答案》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

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

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寒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②玩物华。

[注]①圣制:皇帝自己写的诗。蓬莱:唐大明宫。兴庆:兴庆宫,唐玄宗为诸王时以旧宅改建。阁道:这里

指大明宫入曲江芙蓉园的复道。②宸游:皇帝出游。

O本诗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颂,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通过描写雨中春树、人家和高大凤阙,烘托渲染了一种祥瑞的气氛,表

达了对盛唐的热爱和赞叹之情。②衬托。春雨之下的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都的阔大、壮观和昌

盛。③呼应题目“雨中春望”,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做铺垫。④对仗工整。“云里帝城”与

“雨中春树”相对,点明了春雨天气;“双凤阙”与“万人家”相对,写出了皇城与百姓房屋都处于春雨的润泽

中,表现了当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

第四节赏析语言风格

古体诗语言风格鉴赏的设题,往往和其它考点结合起来,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要求直接指出其风格特色,

一是对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艺术)进行简要分析。

【例题展示】

1.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指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K解题思路1白居易诗歌的语言风格,我们从已经学习过的《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深刻的印

象,而题目只单纯要求回答“特点”,结合本诗,答案不言而喻。

R参考答案》语言质朴无华。

2.读元人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简要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

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K解题思路』此题将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查,而且要求“简析”,回答时需将有关表现手法和语

言特色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还要加入分析。

R参考答案》该曲以议论作结(表现手法),点破兴亡,明快直露(语言特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整体

风格)。

【技法点击】

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术语,

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

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遣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绘景描物写人的习惯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

会给出不同的评价。

【跟踪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

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2读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回答: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

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答案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点明特征)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

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简要分析)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小结)

第五节诗歌语言鉴赏对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颔联“过”“摇”二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其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产】

康与之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

晴郊狐兔眼。

[注]作者作本词时,金人拟渡江南下,朝廷无心抵抗。

。词的上阕“台空江自流”中的“空”和“自”用得好,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发焉耆1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孽。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①焉耆: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

已结冰。③故山: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终南山的小溪流。

。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强中东湖作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殿球②,岸铺芳草睡鸡料,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刺史宅中庭园名。②蟋蛛(did6ng):彩虹的别称。③熔鹊(j齿ojing):鹭

鹭。

O赏析本诗尾联的精妙之处。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请选出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一联诗句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全诗内容,分析第二句中“恼”字的含义及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0(2)诗眼是诗歌中表达情感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己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原题作“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1)这首诗从战乱频繁、、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苦难的现实生活。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一联历来为人们所传通,请作赏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赴洛道中作

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E.全诗通过山川、崇丘、平莽、嵩岩、悲风等一系列意象铺陈出旅途之艰,又以“抱影衔思”勾勒出抒情

主人公孤独忧愁的形象,结尾的乐情,正是这一系列意象的升华。

(2)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

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附答案

1.“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

摇”之意,写出了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

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

2.往昔盛极一时的金陵,如今只剩下荒废的高台,一个“空”字尽显繁华落尽的沧桑;“自”,江水兀自流

淌,毫不理会人事代谢。景物无情而人有情,“空”和“自”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无奈和悲伤。

3.“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

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

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4.①运用设问。一问一答,发人深省。②连用"黄昏"''烟雨”"蛙声”三个意象,从视听两个角度描写了

最添兴致的景物。③强化作者对眼下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5.(1)颔联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新颖活泼。早春柳枝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

故说''垂处绿";而桃红初绽时,也总是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描写细致入微,“下来”“上去”

将“高柳”“小桃”拟人化,分别写出了柳条桃枝的动态美,语言形象活泼。表现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欣喜欢愉

之情。

(2)“恼”有“恼火”“羞恼”之意。还家五年已五次见过春天了,春容的鲜妍美好与病翁的衰老形成对照,

所以“恼”。

6.(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

心态。

(2)这首诗的诗眼是“闲”字。①景之闲,山林自在,鸟儿悠然,秋原无忧。②心之闲,诗人在道友裴迪

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闲适自得。③境之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的诗境,境界安闲,

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

对点练习

7.(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

(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

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8.(1)CD

(2)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

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9.(1)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2)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10.(1)田园荒芜骨肉离散

(2)“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

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

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11.(1)BE

(2)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

仅有的伴侣。抒情主人公在夜晚抱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忧伤。

在文辞角度,“朝”“夕”对比,两相呼应,“抱影寐”“衔思往”结构工整,对仗严谨,精致凝练。

活动1炼字

-理解炼字相关知识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

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类别主要功用

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

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如历其境

名词叠加意象,可使意境有情韵

特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殊词拟声词使诗词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色彩的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副词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畅的美学效果

[知识应用]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

象,请加以品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

“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如雪一样的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

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阔”这个形容词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