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轮:专题五:辉煌与迟滞-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1页
大二轮:专题五:辉煌与迟滞-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2页
大二轮:专题五:辉煌与迟滞-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3页
大二轮:专题五:辉煌与迟滞-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4页
大二轮:专题五:辉煌与迟滞-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大二轮通史整合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辉煌与迟滞大二轮:通史讲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目录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贰叁肆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文化交流与传播民族关系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各民族交融交流加强,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渐废除;江南经济转型,全国市场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但与西方相比,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禁锢人心;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儒家思想推动西方启蒙运动。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艺领域体现新的时代特色。科技上逐渐落后于西方,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4)对外关系上:开始受到外来侵略,“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化的大潮流。(5)民族关系方面:加强与少数民族关系与反对外来侵略相联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政治制度(1)宰相制度的废除①目的:加强皇权。②实施: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③结果: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1、明朝一、政治制度(2)设置内阁1、明朝背景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确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职责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一、政治制度(2)设置内阁1、明朝时期措施职责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明宣宗强化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考点】正确认识明朝的内阁制度(1)内阁没有行政权: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3)内阁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有限,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权力受司礼监的制约,二者存在矛盾。(5)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一、政治制度(3)宦官专权1、明朝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一、政治制度(4)废行省,设三司①三司:布政司—行政;按察司—监察;都指挥司—军政②特点:“三司”分权,分别只听命于中央号令,互不统辖。(5)设立督抚①内容:明后期设立督抚,负责一省的军政,节制三司,加强中央集权;明代督抚没有辖区,总督和巡抚属于京官,由中央临时派遣。②作用: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1、明朝【考点】明代地方管理体制的变化及评价(1)变化①明初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②明朝中期,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因监察而设,总督因军事需要而设,后发展为一级地方官军政官员,进一步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2)评价①三司的设立,削弱了元代行省过大的权力,避免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但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②督抚在抑制武臣之专横、维护中央集权、整饬武备、巩固边防等方面曾经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督抚制度的确立,不仅在地方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新的制衡关系,而且由于督抚的“双层性”,使中央与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一、政治制度(6)军事制度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二者互不统属。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明朝中后期该制度趋于废弛。明代的卫所兵制,吸取了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1、明朝一、政治制度2、清朝(1)奏折制度①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立军机处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②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考点】内阁与军机处所体现的制度创新1.创新表现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的“军机处”,是加强君主权力的又一创新。宰相具有两大职能:百官之首和皇帝的助手。宰相制度废除后,封建君主想找到一种制度,这种制度仅保留宰相作为皇帝助手的职能,杜绝“皇帝助手”演变为“百官之首”的可能,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辅政机构,但不允许辅政机构变成握有实权的行政机构。2.实施效果(1)明中后期阁臣权力出现膨胀的现象,并且还有伴随而来的太监乱政问题,说明明朝的内阁制度不是一种理想的辅政制度。(2)清朝的探索相对比较成功,其辅政机关实行的是内阁和军机处并行的双轨制,重要的事务由皇帝在军机处的协助下完成,一般事务由内阁来处理。这样既照顾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又分散了中央权力,二者相互牵制,保证君主集权。一、政治制度2、清朝(3)督抚制:总督——督理军务、漕运和盐政;巡抚——安抚军民,兼理军政。康熙年间,督抚成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意义: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尤其是总督是清代实施地方要地及边区统治的重要官制设计。【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认识(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清初,仿照明朝,设内阁,置六部,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②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方面。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④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清朝设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基础、特点、评价及其成熟与发展的基本特征1.核心:君主专制独裁,即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2.基础(1)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2)思想基础:战国和秦朝采用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开始采用儒家思想。3.特点(1)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如:皇帝拥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国家大事由其个人独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皇位是终身制、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分工,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皇帝的专权和中央的集权。【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基础、特点、评价及其成熟与发展的基本特征4.评价(1)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经久不衰;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基础、特点、评价及其成熟与发展的基本特征5.成熟与发展的基本特征(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与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的相互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2)封建皇帝以这三种制度的结合,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专制统治的稳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过程,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过程。【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1、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二、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制度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形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生源: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内容: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八股取士)实现南北卷制度清末: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二、官员选拔与管理2、官员考核制度(1)明朝:考满:针对官员任职期满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结果:称职、正常、不称职考察:京官(六年一次)、外地官(三年一次);考核内容:贪、酷、不作为(2)清朝:考课制度(三年一次)京察:京官;大计:外省文官3、官员监察制度(1)明朝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科道并立)地方: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2)清朝中央:六科并入都察院,都察院监察百官(科道合一)地方: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三、法律与教化1、法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清朝: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三、法律与教化2、教化(1)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约律融合(2)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也常引用《大清律例》——约为律用特点: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变化:由以道德教化为主到增加宣讲“圣谕”,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乡约由民间自发到政府推动设立;形式上继承儒家伦理教化精神,实质上是强制宣传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原因: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四、变法与改革1、明朝张居正改革(固封建,促富强)(1)背景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殖民入侵,边患严重。(2)内容: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鱼鳞图册),改革税制(一条鞭法)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四、变法与改革1、明朝张居正改革(固封建,促富强)(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2、清朝:摊丁入亩首先将役银中按人丁摊派的部分“丁银”加以固定,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将这笔数额固定的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五、货币与赋税制度1、货币信贷的变化①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②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到了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部分当铺还兼营银票、钱票、会票发行及米谷典当。五、货币与赋税制度2、赋役制度演变:明:金花银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根据副都御史周铨的建议,将江南诸省的田赋折征银两,称为“金花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成化时,每粮一石,折银一两。成化、弘治以后逐渐把正税中的棉布也改折银两交纳。商人屯田也开始折纳白银。国家大量征银的结果,促使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明中期:一条鞭法将各种田赋、劳役和摊派统一折收银两。清: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清前期康熙皇帝: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前期雍正皇帝: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按田亩征银六、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户籍制度:明朝: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为“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各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户籍管理相对松弛。到清代前期赋役实现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不再登记人口。2、基层社会治理:明朝:王守仁任赣南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3、社会救济:宗族内部救济活动兴起,有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政府设有养济院,鸿胪寺。【考点】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1.相权制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皇帝实际上不能管理全国的一切事务,便要宰相来协助管理,即宰相负政治上的实际责任。这一种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唐朝。2.谏议制度下君主专制统治的开明在中国古代政府官职中,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叫作谏官。在汉代,谏官有谏议大夫之属。谏议大夫的职责是追随皇帝,专门在皇帝身边谏诤和讽议皇帝的言行。因此在这种谏议制度之下,皇帝是不可为所欲为的。如果皇帝想要做臣民眼中的明君,对这些谏议意见是不可不理会的。【考点】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3.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中体现的开明在中国的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便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种开明性。4.儒家思想广泛影响下君主专制统治中的开明民本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历代君主统治的基本治国方略。国以民为本,君以安民为道,治国应爱民、重民、保民、足民、富民,这是君主实施“德治”和“仁政”的核心政治诉求。如轻徭薄赋、抑制土地兼并、改革赋税土地制度、放松对人口的控制、兴修水利等等。这种重视民意,以民为本的统治应该是君主专制下开明统治的最好体现。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贰一、农业1、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农产品商品化。3、转佃。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租佃农民通过抗租、减租斗争,争取长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权利,生产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考点】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过程(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4)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考点】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3.特征(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2)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4)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二、手工业1、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在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2、逐步取消匠户制度;3、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4、区域性分工加强【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社会晚期产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技术先进。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考点】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明朝中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是直到鸦片战争前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其原因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1.明末清初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未动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流通。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考点】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始终未能突破萌芽状态的因素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现象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三、商业和城市1、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2、商帮出现: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徽商和晋商3、工商业市镇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三、商业和城市4、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层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5、信贷:明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6、明清时期中国的民居结构与类型明朝开始普及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四、交通与医疗1、交通:明清时期邮驿发展变化①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②客邮: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开办邮局,法、美、德、俄、日等国也纷纷效仿,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2、医疗: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人痘接种法在明朝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明末清初,疫病(鼠疫)在北京、河北、江苏、山东、浙江等地横行肆虐,吴有性在《瘟疫论》提出新的传染病原“疠气”致病的学说叁文化交流与传播1.思想(1)陆王心学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核心:“致良知”。内容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②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③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④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一、传统文化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1.思想(2)离经叛道的李贽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影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一、传统文化(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背景: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代表:人物主张黄宗羲①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②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考点】辩证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1.进步性(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向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2)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及评价(1)表现: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君为臣纲”的伦常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臣平等;顾炎武继承了先秦儒学经世的传统和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批判程朱理学的空谈和脱离实际,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继承“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唯心主义的天命论、认知论,构建了新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2)评价:明清儒学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发展了儒家思想,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考点】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近代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近代欧洲启蒙思想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内容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传统文化2.文学艺术(1)小说与戏曲繁荣的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小说成就作者时间成就意义施耐庵元末明初《水浒传》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罗贯中元末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吴承恩明朝中期《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吴敬梓清朝中期《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杰作曹雪芹清朝中期《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一、传统文化2.文学艺术(3)戏曲成就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而形成,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3.科技作者科技著作主要内容或贡献李时珍总结性著作《本草纲目》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4.明清时期政府组织编纂大型典籍明成祖时《永乐大典》,乾隆后期《四库全书》二、文化传承1.西学东渐(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3)表现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明朝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士大夫与利玛窦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如《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与李之藻合作);③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中国。二、文化传承2.明清时期在图书文献的保存方面的贡献。①明清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②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③由政府组织进行大型典籍的编纂。民族关系肆一、民族关系1.明朝中央机构: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1)明朝同蒙古关系的演变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②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防御蒙古政权南下。③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④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一、民族关系1.明朝(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①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②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考点】认识明朝的民族政策(1)以抚为主,辅之以军事手段,成功地收降了西北、西南、中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各部,逐步统一了各地区。(2)“朝贡和赏赐”政策吸引了少数民族各部,密切了中央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3)在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军事卫所,实行屯田制度。(4)开设马市和茶市,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关系。(5)兴办教育的政策,不仅提高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也培养和笼络了一批少数民族的有才之士。(6)明朝的宗教政策适应了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普遍信教的现实,有效地防止了因宗教信仰而引起的民族问题。一、民族关系2.清朝(1)巩固统一的措施①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郑氏后裔投降;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②东北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一、民族关系2.清朝(1)巩固统一的措施③西北边疆对蒙古地区平定准噶尔叛乱: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长期斗争,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对新疆地区的管辖: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一、民族关系2.清朝④西藏册封制度清初,册封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赐予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颁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管理制度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1)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民族关系2.清朝⑤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作用:强化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民族融合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1)巩固统一的措施一、民族关系2.清朝(2)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3)清朝的疆域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管理:内地分立18省,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考点】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管理制度的创新(1)西藏地区: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乾隆帝明确金瓶掣签制度,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过金瓶掣签确定达赖、班禅的继承人。(2)台湾地区:1683年康熙帝令施琅率军攻入台湾消灭割据势力;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北部内外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基础上改造了蒙古传统的统治方式,加强了清政府对蒙古族地区的管理。(4)新疆地区:康熙帝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之后,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北疆等地;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西北边疆。(5)西南等地区: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就是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6)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对外交往1.明朝(1)郑和下西洋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影响①积极性: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领先欧洲远洋航行半个多世纪。②消极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二、对外交往1.明朝(2)戚继光抗倭背景:①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骚扰我国东部沿海,被称为“倭寇”。②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概况: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结果: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3)欧洲殖民者的侵略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主要史实: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考点】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1.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最典型地体现在郑和下西洋上;明朝中后期,倭患加剧,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代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与西方殖民者的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是明代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这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代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大量商品输往世界,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考点】晚明大变局在欧洲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背景下,由中国江南经济发展及全球白银流动所引发的晚明到清初的经济、军事及文化变局。1.经济变局:包括江南早期工业化(江南地区形成相互紧密联系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