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1-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_第1页
卷01-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_第2页
卷01-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_第3页
卷01-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_第4页
卷01-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1(安徽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羊肚菌营养丰富,有“素中之荤”的美称。据测定,羊肚菌含蛋白质20%、脂质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达1.7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谷氨酸是一种人体细胞不需要也不能合成的氨基酸B.蛋白质和磷脂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羊肚菌中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利用双缩脲试剂D.羊肚菌细胞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和脂质呈对称分布【答案】C【分析】羊肚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细胞核、细胞器和细胞膜等结构。【详解】A、谷氨酸是一种人体细胞能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不是人体细胞不需要,而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A错误;B、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磷脂是小分子有机物,B错误;C、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羊肚菌中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利用双缩脲试剂,C正确;D、蛋白质和脂质在羊肚菌细胞膜的内外侧呈不对称分布,D错误。2、葡萄糖和脂肪都可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进行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部分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酰CoA在线粒体内分解为CO2和H2OB.细胞呼吸是脂肪和糖类相互转化的枢纽C.脂肪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呼吸,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细胞内ATP含量较多时脂肪酸的合成可能会增多【答案】C【分析】据图可知: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后,丙酮酸形成乙酰CoA,乙酰CoA可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O,该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乙酰CoA可与脂肪酸相互转化,丙酮酸可与甘油相互转化,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详解】A、乙酰CoA分解为CO2和H2O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A正确;B、由图可知,细胞呼吸产生的乙酰CoA和丙酮酸可分别与脂肪酸和甘油相互转化,为脂肪的合成提供原料,而脂肪分解形成的甘油和脂肪酸也可分别转化为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因此细胞呼吸是脂肪和糖类相互转化的枢纽,B正确;C、脂肪需要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转化为糖类,才能参与细胞呼吸,糖类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D、细胞内ATP含量较多时脂肪酸的合成可能会增多,从而使呼吸减弱,释放的能量减少,D正确。3、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多种转运蛋白,如图为部分物质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和葡萄糖通过SGLT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B.若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则钠钾泵的运输效率也下降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通道蛋白经主动运输吸收管腔中的水D.通过抑制膜上SGLT的活性来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可行性【答案】C【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据图可知,钠离子通过SGLT进入细胞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而葡萄糖通过SGLT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A正确;B、钠钾泵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的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由于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ATP合成,因此若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则钠钾泵的运输效率也下降,B正确;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通道蛋白吸收水分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非主动运输,C错误;D、SGLT可运输葡萄糖,故通过抑制膜上SGLT的活性来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可行性,D正确。4、图1为某哺乳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曲线,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黏连复合蛋白(REC8和RAD21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只出现于图1中CD时期B.若为减数分裂,则图1只有BC时期的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C.RAD21L水解以及同源染色体分离都会发生在图1中BC时期D.图1中BC和CD时期的细胞均发生黏连复合蛋白REC8的水解【答案】C【分析】1、分析图1:图示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其中AB段表示S期DNA分子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2、分析图2:REC8蛋白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RAD21L蛋白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正常情况下,REC8蛋白和RAD21L蛋白水解分别分生在减数分裂II后、减数分裂I后。【详解】A、若图1为有丝分裂,CD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而细胞板出现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纺锤体在前期形成,末期消失,A错误;B、若图1为减数分裂,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染色组可能是2和或者1个,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末期也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C、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RAD21L蛋白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RAD21L水解以及同源染色体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都会发生在图1中BC时期,C正确;D、REC8蛋白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REC8蛋白水解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即CD时期的细胞可发生黏连复合蛋白REC8的水解,但BC时期不会,D错误。故选C。5、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A1×100B.食草动物粪便中能量包含在D1中C.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用E1A2表示D.流经生态系统的太阳能总量中,A1大约占10~20%【答案】D【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一个营养级(非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其去向有: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③被分解者分解;④部分未被利用【详解】A、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E1,所以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A1×100%,A正确;B、食草动物的粪便是第一营养级传递至分解者的能量,即包含在D1中,B正确;C、食草动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可以用E1A2或B2+C2+D2表示,C正确;D、流经生态系统的太阳能总量就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即A1,D错误。故选D。6、“碳中和”是指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实现正负相抵,最终达到“零排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B.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C.“碳中和”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D.与“碳中和”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答案】D【分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详解】A、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以让更多的能量流向人类,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B、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成分实现“碳中和”,例如小型的生态系统,尤其人工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量小于CO2排放量,依靠自身结构成分无法实现“碳中和”,B错误;C、“碳中和”并不是指生产者的CO2吸收量等于所有生物的CO2释放量,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CO2,“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CO2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C错误;D、与“碳中和”有关的生理活动包括碳排放的,有呼吸作用,也有碳吸收的,包括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故选D。7、川西地区的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大、分布面积广,是重要的有蹄类动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两者在不同坡度崖壁、不同植被类型生境中出现的频率,结果如下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与中华鬣羚相比,中华斑羚更偏向于在陡峭的崖壁间取食和休息B.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这两种动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较优越C.阔叶林和灌丛中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产生分化,降低两者竞争强度D.加强保护湿地植被和高山植被可明显增加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答案】D【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由图可知,坡度为50º以上,中华斑羚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中华鬣羚,推测中华斑羚更偏向于在陡峭的崖壁间取食和休息,A正确;B、由图可知,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在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的出现频率都较高,说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这两种动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较优越,B正确;C、生态位产生分化可降低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的竞争强度,C正确;D、由图可知,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在湿地植被和高山植被区域出现频率都较低,加强保护湿地植被和高山植不能明显增加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D。8、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已知的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会识别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呈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后,只会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D.细胞免疫疗法具有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的优点【答案】B【分析】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则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功能类似;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详解】A、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A正确;B、树突状细胞会将抗原呈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由于是细胞免疫疗法,所以会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B错误;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新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C正确;D、细胞免疫疗法是利用患者自身的抗癌细胞进行治疗,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的优点,D正确。故选B。9、油菜素是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2,4表油菜素内酯(EBR)是目前农业上应用最多的油菜素类似物。为探究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伤害的缓解效应,科研人员以垂穗披碱草幼苗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NaCl浓度(mmol/L)0100100100100100100EBR浓度(umol/L)00246810平均苗长(mm)75293155684922平均根长(mm)2812131821158A.2,4表油菜素内酯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B.该实验能说明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两重性C.影响垂穗披碱草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除盐肋迫外,还有光照、温度等D.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伤害的缓解效应的最适浓度为6μmol/L【答案】D【分析】植物激素指的是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2,4表油菜素内酯是油菜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A正确;B、根据表格数据EBR浓度为2~8μmol/L都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苗和根生长的伤害,但EBR浓度为10μmol/L反而加重了盐胁迫对垂穗披碱草苗和根生长的伤害,可以说明EBR对盐胁迫下垂穗披碱草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B正确;C、影响垂穗披碱草生命活动的环境条件除盐肋迫外,还有光照(影响光合作用)、温度(影响酶活性等)等,C正确;D、表格中苗长和根长最长的是EBR浓度6μmol/L的组,因此判断EBR的最适浓度为4~8μmol/L之间,需要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确定其最适浓度,D错误。故选D。10、表现出良好育婴行为的雌性大鼠,其后代的焦虑行为较少。经研究发现,相比于表现出良好育婴行为的雌性大鼠,表现出较少育婴行为的雌性大鼠的后代的gr基因的启动子位点的甲基化程度较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通过检测大鼠g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确定其是否甲基化B.gr基因的启动子位点的甲基化可能会使焦虑行为遗传给下一代C.降低gr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鼠的焦虑行为D.gr基因的甲基化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子位点的结合受到影响【答案】A【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较少育婴行为雌鼠的后代在gr基因启动子位点上的甲基化程度更高,并且这种差异和焦虑行为可以遗传给下一代”,说明较少育婴行为与甲基化有关。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发生可遗传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详解】A、甲基化不会导致核苷酸序列改变,通过检测大鼠g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无法确定其是否甲基化,A错误;B、核苷酸序列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C、表现出较少育婴行为的雌性大鼠的后代的gr基因的启动子位点的甲基化程度较高,而表现出良好育婴行为的雌性大鼠,其后代的焦虑行为较少,降低gr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鼠的焦虑行为,C正确;D、gr基因的甲基化影响基因转录,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子位点的结合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A。1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现有某基因型为Aa的小鼠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并且在两着丝粒之间随机发生断裂,然后形成的子染色体正常移动至两极,形成的精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且子代正常发育成活。不考虑其他变异,若该小鼠产生的精子与基因型为Aa的雌鼠产生的正常卵细胞结合,则理论上产生的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的种类数为(

A.3 B.7 C.8 D.9【答案】D【分析】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详解】不考虑其他变异,即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则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或aa,发生“染色体桥”结构的染色体可能是携带AA基因的,也可能是携带aa基因的。若为AA基因所在的次级精母细胞发生桥结构和随机断裂,则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AA或__(表示无A或a基因的片段),若为aa基因所在的次级精母细胞发生染色体桥结构,则精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aa或__,而正常的卵细胞为A或a,利用棋盘法精卵随机结合后,子代小鼠的基因型可能的组合有9种,分别为AA、AAA、A__、Aa、AAa、a__、Aaa、aa、aaa,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从进化上看,细胞色素c是一个很保守的分子。根据细胞色素c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可得知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因此可根据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序列或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为几种生物与大猩猩的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相差数。生物名称核苷酸差异生物名称核苷酸差异黑猩猩0响尾蛇20袋鼠12酵母菌56马17链孢霉6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比较解剖学的证据B.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差异越多的物种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越远C.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差异数多的,氨基酸差异数可能是少的D.黑猩猩与大猩猩的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无差异,说明它们是同一物种【答案】B【分析】表格分析,表中显示了几种生物与大猩猩的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相差数,据此可判断它们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远近,结合信息可以看出黑猩猩与大猩猩的关系最近,链孢霉与大猩猩亲缘关系最远。【详解】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A错误;B、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差异越多的物种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越远,反之越近,B正确;C、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差异数多的,氨基酸差异数不可能是少的,应该也是最多的,C错误;D、黑猩猩与大猩猩的细胞色素c基因的核苷酸无差异,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近,不能说明是同一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D错误。故选B。13、左图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右图为果蝇XY性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假设中错误的是(

)A.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IB.控制白眼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Ⅱ1C.控制白眼的基因在非同源区段Ⅱ2D.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答案】B【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分析题图:亲代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即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而白眼只有雄果蝇,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子二代中果蝇红眼:白眼=3:1,推测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详解】A、若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I,白眼基因用b表示,红眼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红眼雌(XBXB)与白眼雄(XbYb)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雌XBXb,雄XBYb),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即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XBXB、XBXb和XBYb),而白眼只有雄果蝇(XbYb),与题图信息相符合,A正确;B、分析题图知:亲代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即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而白眼只有雄果蝇,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子一代雄果蝇为红眼,而亲本雄果蝇为白眼,二者表现型不同,所以控制白眼的基因不可能仅位于Y染色体上,即不可能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B错误;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Ⅱ2,白眼基因用b表示,红眼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红眼雌(XBXB)与白眼雄(XbY)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雌XBXb,雄XBY),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即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XBXB、XBXb和XBY),而白眼只有雄果蝇(XbY),与题图信息相符合,C正确;D、分析题图知:亲代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且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白眼=3:1,所以推测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14、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各有说辞,下列说辞合理的是()A.外来基因和受体的基因都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所以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B.转基因抗虫棉能毒杀棉铃虫,所以抗虫棉棉花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C.若某转基因大豆易诱发人体强烈的过敏反应,则该转基因大豆不宜推广D.若食用某转基因鲤鱼被证明是安全的,则该转基因鲤鱼可以放养到自然水域【答案】C【分析】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伦理问题主要在克隆人的问题上出现争议。【详解】A、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如含有抗虫害基因的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转基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产品是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对生物个体的影响,转基因产品带来的伦理问题等等,A错误;B、转基因抗虫棉能毒杀棉铃虫,但抗虫棉棉花制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B错误;C、若某转基因大豆易诱发人体强烈的过敏反应,则该转基因大豆不宜推广,C正确;D、虽食用某转基因鲤鱼被证明是安全的,若放养到自然水域有可能对非转基因鱼造成竞争,因此该转基因鲤鱼不可以放养到自然水域,D错误。故选C。15、乳腺癌化疗的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降低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①过程形成的杂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以获得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B.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ADC起作用时会被细胞吞噬,并在溶酶体内被分解后释放药物C.经步骤③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的特点是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并能大量制备D.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原因是药物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乳腺癌细胞,避免其他细胞受损【答案】B【分析】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浆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详解】A、经过程①形成的融合细胞有同种核两两融合和不同核融合细胞,需要经过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A错误;B、抗体一药物偶联物(ADC)通常由负责选择性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负责杀死癌细胞的药物有效载荷,以及连接抗体和有效载荷的连接子三个部分组成,ADC起作用时会被细胞吞噬,并在溶酶体内被分解后释放药物,B正确;C、步骤③是抗体检测,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C错误;D、ADC能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原因是抗体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乳腺癌(靶)细胞,避免其他细胞受损,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16、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分析回答:(1)图中②过程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提取并分离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层析后的滤纸上最窄色素带对应的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主要成分为磷脂,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最可能的原因是。(3)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叶肉细胞进入韧皮部运输到根和茎,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根和茎得到的糖分不足,生长缓慢。此时,与非转基因植物相比,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答案】(1)ATP和NADPH蓝紫光(2)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3)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光合作用产物不能及时运出细胞,造成产物积累,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分析】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详解】(1)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ATP和NADPH。提取并分离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层析后的滤纸上最窄色素带(含量最少)为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蓝紫光。(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3)结合题图,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其原因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缓慢。此时,与非转基因植物相比,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物不能及时运出细胞,造成光合产物积累,不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导致小根、小茎的转基因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17、为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某地采用两种生态修复模式(Ⅰ和Ⅱ):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和退耕还林(人工种植灌木和乔木)。一段时间后,统计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如下表,分析回答以下问题:生态修复模式昆虫种类昆虫个体数植被覆盖面I129050%Ⅱ88242085%(1)调查某种活动能力弱的昆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若每个样方中其数量很少,在取样时应。在生态修复中,恢复植被是关键,地上植物和根系有机碳对应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相当于植物(填“同化量”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表中生态修复模式(填“Ⅰ”或“Ⅱ”)代表退耕还林,判断依据是。(3)从生态足迹角度分析,耕地的生态足迹主要是用来、所需的农田面积(至少答两点)。植被恢复时,研究人员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选种有较高生态适应性的树种。【答案】(1)适当扩大样方面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2)Ⅱ修复后,昆虫种类、昆虫个体数和植被覆盖面高,植物为昆虫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3)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生产牲畜饲料协调【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是采用面积作为单位,是测量或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和排放的废物总量要用多少土地或海洋面积来吸纳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形象地说通过它可以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足迹。【详解】(1)若每个样方中其数量很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可以在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减少误差。同化量减去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等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地上植物和根系有机碳对应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相当于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自然演替速度慢,修复后,昆虫种类、昆虫个体数和植被覆盖面低,因此,生态修复模式I表示退耕封育,生态修复模式Ⅱ表示退耕还林,修复后,昆虫种类、昆虫个体数和植被覆盖面高,植物为昆虫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空间;(3)耕地是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实物和纤维以及生产牲畜饲料、橡胶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耕地的生态足迹主要是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和生产牲畜饲料所需的农田面积;植被恢复时,研究人员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选种有较高生态适应性的树种。18、传统针灸是中医的治疗手段之一,中国的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动物针灸实验证实:刺激足三里穴位,通过P神经元激活相关通路,可促进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进而引起抗炎反应,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刺激足三里穴位产生兴奋,兴奋在P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以形式(填“单向”或“双向”)传导,进而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驱动肾上腺释放相关激素,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达到全身抗炎效果。这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2)为了确认P神经元在诱导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中的作用,用小鼠进行实验。对照组的处理:先选择5只健康小鼠,用脂多糖处理后得到炎症模型鼠,然后用低强度电针刺激炎症模型鼠足三里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情况。实验组的处理:先选择5只与对照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然后用低强度电针刺激炎症模型鼠足三里位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情况。若,则可以确认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是通过P神经元来激活的。(3)细胞外液的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发现高血钙症患者接受针灸抗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能的原因是。【答案】(1)电信号单向神经体液免疫(2)将P神经元破坏,用脂多糖处理后得到炎症模型鼠观察到实验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弱于对照组(3)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导致相关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抗炎效果下降【分析】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钠离子内流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详解】(1)刺激足三里穴位产生兴奋,并发生反射,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依靠的都是特异性受体来接收信息分子(信号分子),因此这种调节网络是通过信息分子(信号分子)相互联系起来的,这也说明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破坏Р神经元,故实验组的操作是将P神经元破坏,用脂多糖处理后得到炎症模型鼠,然后用低强度电针刺激炎症模型鼠足三里位置,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弱于对照组,则可以确认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是通过P神经元来激活的。(3)因为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导致相关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引起抗炎效果下降,故高血钙症患者接受针灸抗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9、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易感白粉病,影响产量。迄今栽培的中国南瓜的茎均为长蔓,占地面积大,育种工作者偶然发现1株无蔓植株,并对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合F1总株数无蔓株长蔓株①无蔓×长蔓1607981②无蔓×无蔓39630492(1)与豌豆相比,以南瓜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时,操作上的主要区别是。(2)无蔓性状为性突变的结果,组合②F,性状分离比接近,F1出现长蔓性状的原因是。(3)为得到抗白粉病的南瓜植株,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这两个基因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抗病基因均能正常表达,且作用效果没有累加效应)。设计实验进行判断,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则两个抗性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答案】(1)无需人工去雄操作(2)显3:1亲本无蔓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即无蔓亲本均可形成含有控制有蔓基因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有蔓植株。(3)实验思路:将该南瓜植株进行同株异花传粉,统计子代具有抗白粉病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子代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为3:1;子代抗白粉病:非抗白粉病不为3:1【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南瓜为单性花,雌雄同株,而豌豆为两性花,若进行杂交实验,豌豆需要母本去雄,而南瓜无需母本去雄。(2)通过组合二得出,亲本全为无蔓性状,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因此无蔓为显性性状,而之前栽培的中国南瓜均为长蔓,因此决定长蔓的隐性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才得到无蔓性状。组合二亲本双杂合子自交,后代无蔓:长蔓=3:1,亲本均为杂合子,均含有隐性基因,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才得到隐形纯合子的长蔓性状。(3)判断插入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还是两条染色体上。将该插入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南瓜植株自交,观察后代性状具有抗白粉病的概率。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