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

卷(解析版)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5.本试题卷共9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着眼于“稳根基、固根本、增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14亿多

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

得好”的逐步转变,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需要多措并举。要提升粮食

产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为我国转型农业强国夯实粮食根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

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

自己手里。要建立健全各项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

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粮食安全保障考核机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面对人数众多的乡村人口,如何在农业农

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实践中不以割裂农村和农民为代价,实现乡村振

兴、共同富裕,就成为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重维度施策。从全国发展的整体性来

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同步推进,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发展

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从拓宽

农民增收渠道来说,坚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农业

农村特色资源,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

际问题,补足乡村振兴短板,做好“土特产”文章。从“建设宜居宜

业和美乡村”来说,要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

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

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是调整生产关

系的有效手段,建设农业强国的技术路线就是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同时让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全球农业强国发展路径来

看,科技支撑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尤为重要,农业科技含量体现着农业

强国的“硬实力”。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力,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深化

农村改革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软实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需要

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要协调城市和农村、农

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问题。中国共产

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

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供给,实现我国粮食产量高位攀

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

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积极补足农业短板,大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摘编自《把握“几个方向”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增动力、添活

力》)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向既定,接下来就

是落实,真刀真枪干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是亿万农民的真切期盼,等不得,也慢不得。面对任务繁琐、线头庞

杂的工作局面,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厘清主线,从农民群众反映最

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把既定部署一项一项往前推进,确保

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一方面,

保障粮食安全,要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工作目标,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

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防

止规模性返贫,要用好监测机制,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增强脱贫地区

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

建设农业强国等任务要求,全方位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前景,高质量推

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

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结合实际创新手段。在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同时,

也要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科学分析研判形

势,结合乡村实际,因时因地制宜,着力增强系统把握三农工作、有

效破解两难多难问题、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改进

提升工作方法,以工作本领的强化提升不断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摘编自《农民日报社论:农强国强重在落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给出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策略,坚持产业振兴成为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点。

B.材料二要求我们在面对工作局面时,要抓重点,明主线,稳步

推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C.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分别采用层进式和并列式,从多角度来详

细阐述观点,科学严谨。

D.两则材料在论证观点上,思路清晰,采用引用、道理、比喻等

论证手法,语言通俗易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设农业强国,要解决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

品稳定安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根本性的

大问题。

B.建设农业强国,既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硬实力,也要深化农村

改革,提升软实力,这才能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

C.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农民群众反映最

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推进既定部署,就能确保乡村振兴不

断进步。

D.建设农业强国,要善抓重点,厘清主线,守底线促发展,结合

实际创新手段,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

坚实基础。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即抓监测帮扶落实、抓发展动力

培育和抓帮扶政策完善。

B.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

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

C.重庆高新区西永街道劳动村村民陈安贵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

花草,屋内的厨房干净整洁,院落的一角摆放着垃圾分类存放桶。

D.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5900

余起,其中非法占用黑土耕地案件1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95人,

涉案耕地4571公顷。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话题相同,但二者论述的出发点和侧重

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业强国”,依据上述材料,

请你为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屋的贝大爷

史铁生

我坐着轮椅来到这两间破旧的老屋,后来,旁边又用碎砖垒成了

几间新房。

贝大爷正蹲在屋顶上,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

贝大爷七十多岁了。砌砖和泥、立柱架梁、攀墙上房,他都还做

得。贝大爷当过兵打过仗,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竟奇迹般没留下一点

儿伤残。

“那会儿不懂不是?”贝大爷说,“心想当兵吃粮呗,给谁当还

不一样?我看枪子儿找不找你的麻烦。饥荒来了,就出去当两天兵,

还能帮助家里几个钱。年岁好了就溜回来,种地,家里还有老娘在呢。”

有人问:“您当兵,抢过老百姓么?”

⑥“苍天在上,可不敢。冲锋陷阵,闹着玩的?缺德一点儿枪子

儿也找你。都说枪子儿不长眼,瞎说。枪子儿可是长眼。当官儿的后

头督着,让你冲,你他妈还能想什么?你就得想咱一点儿昧良心的事

儿没有,冲吧您哪。不亏心,没事儿,也甭躲,枪子儿知道朝哪儿走。

电影里那都是瞎说。要是心虚,躲枪子儿,哪能躲得过来?吃当,挺

壮实的一条汉子转眼就完了。我四周躺下过多少呀!当了几回兵,哪

回我娘也没料着我能囱囤着回来。我说,娘,你就信吧,人把心眼儿

搁正了,枪子儿绕着你走。”

“贝先生,枪子儿会拐弯儿吗?”

“会,会拐弯儿。”

你惊讶地看着贝大爷,想笑。贝大爷平静地看着你,让你无由可

笑。“这辈子我就信这个,许人家对不起你,不许你对不起人家。”

在基建队,贝大爷随时护着三子,不让他受人欺侮。冬天的末尾,

冻土融化,变得温润松软时,贝大爷在门前那块空场上画好一条条白

线,砖瓦木料也都预备齐全,老屋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阵阵笑声

不单是因为新屋就要破土动工,还因为贝大爷带来的“基建队”中有

个傻子。

“嘿,三子,什么风把你刮来了?”

“你们这儿不是要盖房吗?”

“崎,几天不见长出息了怎的,你能盖得了房?”

三子愧作地笑笑:“这不有贝大爷吗?”

三子?这名儿好耳熟。我正这么想着,他已经站到我跟前,并且

叫着我的名字了。“喂,还认得我吗?”他的目光迟滞又迷离。

“噢.....”我想起来了,这是我的小学同学,可怎么这样老了

呢?驼背,而且满脸皱纹。

“你是王.....”

“王.....王......王海龙。”他一脸严肃,甚至是紧张。

又有人笑他了:“就说‘三子‘多省事儿!方圆十里八里的谁不

知道三子?未必有人能懂得“王海龙'是什么东西。”

三子的脸红到耳根,有些喘,想争辩,但终于还是笑,一脸严肃

又变成一脸愧作,笑声只在喉咙里“哼哼”地闷响。

我连忙打岔:“多少年了呀,你还记得我?”

“那我还能不记得?你是咱班功课最棒的。”

众人又插嘴说:“那最寿的是谁呢?”“小学上了十一年也没毕业

的,是谁呢?”“俩腿穿到一条裤腿里满教室跳,把新来的女老师吓

得不敢进门,是谁?”

“我一!妈了个巴子的,行了吧?!”三子猛喊一声,但怒容只

一闪,便又在脸上化作歉疚的笑,随即举臂护头。

果然有巴掌打来,虚虚实实落在三子头上。

“三子!”贝大爷喊,“还不快跟我干活儿去?这群老“半边天,

一个顶一个精,你惹得起谁?”

贝大爷领着三子挖地基去了,甩下老屋里的一片笑骂。三子一边

挖土一边念念叨叨地

为我叹息:“谁曾想他会瘫了呢?唉,这下他不是也完了?这辈

子我跟他都算完了.....”

三子的话刺痛了我。这个二十三岁、两腿残废的男人,正在恋爱。

他爱上了一个健康、漂亮又善良的姑娘。属于那个年轻的恋爱者的,

只有一个词:折磨。

三子的话,又在我心里灌满了惶恐和绝望。一个傻人的话最可能

是真的。

晚上,三子独自东转西转,无聊了,就还是去贝大爷那儿坐坐。

生产组的新车间盖好了,贝大爷搬去那两间老屋里住,兼做守卫。

木床一张,铺盖一卷,几件换洗的衣裳,最简单的炊具和餐具,一只

不离身的小收音机。三子到贝大爷那儿去,有时醉醺醺的。贝大爷说:

“再喝那玩意儿,什么好东西?”三子说:“您不也喝?”贝大爷说:

“我什么时候死都不蚀本儿啦!喝敌敌畏都行。”三子说:“我也想喝

敌敌畏。”贝大爷喊他:“瞎说,什么日子你也得把它活下来,死也甭

愁活也甭怕才叫有种!”三子便愣着,撕手上的老茧,目光望向老屋

北边的护城河。

夏天的傍晚,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河水疲乏得几乎不动,没有浪,

浪都像是死了。若是大雨过后,河水涨大几倍,浪也活了,浪涌浪落,

那才更像一条地地道道的河。长久地看那一浪推一浪的河水,你会感

到一种必然的启示。似乎是这样一个问题:浪与水,它们的区别是什

么呢?浪是水,浪消失了水却还在,浪是什么呢?浪是水的形式,是

水的信息,是水的欲望和表达。浪活着,是水,浪死了,还是水。水

是什么?水是浪的根据,是浪的归宿,是浪的无穷与永恒吧。

我听见,贝大爷的收音机里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着这样一句

歌词: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情节安排上颇具特色,主要通过设置“贝大爷与人聊天”

“贝大爷呵护三子”两个场景来刻画人物,凸显主题。

B.文中三子因为智力因素受到众人嘲笑,但他对此习以为常,麻

木不觉;贝大爷对他的默默守护和其他人对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C.本文结尾写夏天护城河的浪,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浪具备了

生死的生命状态,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凸显了文章主旨。

D.本文主体情节由对话构成,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使人

物形象更加鲜明,叙述情节更加集中。

7.对本文标⑥这一段贝大爷的回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大爷反复说“枪子儿可是长眼”“枪子儿知道朝哪儿走”“枪

子儿绕着你走”等话语,作者这样安排意在表现农村出身的贝大爷有

着浓厚的迷信思想。

B.贝大爷回答的语言主要由短句组成,极具口语化色彩,富有生

活气息,符合贝大爷的身份特征,也生动地再现了他在战场上自我安

慰的心理。

C.这段话中“当官儿的后头督着”“我四周躺下过多少呀”等看

似平静的叙述,表现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辛苦难。

D.本文结尾有关“浪”与“水”的关系的哲思,与贝大爷的人生

经历形成呼应,其实贝大爷的从军经历就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浪。

8.本文集中体现了史铁生对生命本质和最具人性光辉深入思考

的主题,本文是如何用贝大爷的形象来表现这个主题内涵的?请简要

概括。(6分)

9.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均出现了叙事人称的转换,请分别说明并

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

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

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

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

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

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

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

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

“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

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①

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歌、彭②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

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

示宾客。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

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

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先是,权遣使为子索

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

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

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

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注】①孟起:马超字孟起。②鲸、彭:汉初名将英布、彭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

题卡这句话相应的位置画上“/”。(3分)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羽望见良麾盖”的“麾盖”指将帅的旌旗与车盖,也泛称仪

仗,文中用的是前一个意思。

B.“拜书告辞”中的“书”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拜送书于

庭”的“书”都是指书信。

C.刘备授予关羽“节”代表亲临,《苏武传》“杖汉节牧羊”中“节”

也是类似的意思。

D.古时男子20岁举行“成人礼”时束发加冠,因体犹未壮,还

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羽、张飞尽心辅佐刘备。汉末,刘备起兵乡里,私下关、张

二人与刘备寝则同床,情如兄弟;公众场合则对刘备礼敬有加。

B.关羽颇受曹操欣赏。曹操擒获关羽后,极为钦佩关羽的英雄气

概,对关羽的决意离去深感惋惜,阻止部下追击关羽。

c.孙权恼恨关羽。关羽威震华夏后,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

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对此愤怒。

D.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其后代深受朝廷器重,两个儿子关

兴、关统先后继承壮缪侯的爵位,后来关统还娶了公主为妻。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4分)

(2)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4分)

14.中国历史长河中关羽被奉为“武圣”,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哪些

传统品德同我们的时代精神有某种契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15〜16题。

《畲田词》其一

(王禹仁)

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箕禾穗满青山。

《畲田词》其四

(王禹仁)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刀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注】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

徐铉辩冤而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当时商州还很荒僻,其属县丰阳、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

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组诗围绕描写商州丰阳、上津一带畲田耕作的风俗,生动地记

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但又各有侧重。

B.第一首描绘了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烟云火

影笼罩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的劳动图景。

C.第二首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畲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

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

D.诗人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用劳动者的口吻唱出他们

的心声,使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

16.王禹傅推崇白居易和杜甫,力求在朴素浅近的语言中表达深

刻幽远的哲理。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

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杜甫《客

至》中“________

(2)子曰:“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

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创作缘由是“”,在

《屈原列传》中也写到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色彩新潮流”,而色彩的运用,

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既能写景,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1月21日,是华侨城建设者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小平同

志到这里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和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游览。

中国民俗文化村,是中国民俗艺术的荟萃之地,是集民间艺术、

民族风情、民居于一园的大型游览区。“锦绣中华”,是集中国名胜古

迹于一体的世界最大的微缩景区。

上午9时50分,小平同志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乘车来到中

国民俗文化村东大门广场。民俗文化村顿时沸腾起来了。在欢声雷动

鼓乐喧天的广场上,身穿鲜艳民族服装的各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迎接

小平同志的到来。

在广场西侧,小平同志登上电瓶车,由徽州街西行,缓缓驶经各

个民族村寨。所到之处,各少数民族的演员都在尽情地跳舞欢歌,敲

鼓击乐,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小平同志一行在这里领略了①的民族

风情,欣赏了古朴纯美的民间歌舞。而那②的徽州石牌坊群,富有民

族特色的贵州鼓楼、风雨桥,云南藤桥,金碧辉煌的西藏喇嘛寺等,

又把小平同志一行带进了中华民族③的传统文化长河中。

正在这里游览的群众、港澳同胞和外国朋友,纷纷驻足道旁,鼓

掌向小平同志致意。小平同志亦频频向他们招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更好地

体现情境。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人民生活的水平普遍提高,居

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一日三餐大鱼大肉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

生活质量的提高给我们带来了科学饮食的问题,过度餐饮给人的健康

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特别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据统计显示,

全国因病致残、因病死亡的调查中,因心脑血管病致死成为我国城乡

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

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并且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

必须要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①,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而这些

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管的老化、硬化,为了使心脑血管病不在自己

身上发生,就应该使血液流通不受阻碍而保持血管的年轻。②,就会

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在的人们没有合理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

的运动,在饮食中又摄入过多的脂类、醇类;③,人体内自由基水平

也随之升高,时间一长,毛细血管也会由于血管壁被血脂之中的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沉积的物质堵塞、血栓也会因为人体内游离的

矿物质离子与脂类醇类物质结合而成。因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20.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简述上述两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

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史记•管晏列传》:“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现代文阅读I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发展”

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4.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5.本试题卷共9页。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需要着眼于“稳根基、固根本、增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

“悠悠万事,吃代为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14亿多

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

得好”的逐步转变,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需要多措并举。要提升粮食

产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为我国转型农业强国夯实粮食根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

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

自己手里。要建立健全各项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

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粮食安全保障考核机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面对人数众多的乡村人口,如何在农业农

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实践中不以割裂农村和农民为代价,实现乡村振

兴、共同富裕,就成为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重维度施策。从全国发展的整体性来

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同步推进,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发展

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从拓宽

农民增收渠道来说,坚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农业

农村特色资源,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

际问题,补足乡村振兴短板,做好“土特产”文章。从“建设宜居宜

业和美乡村”来说,要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

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

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是调整生产关

系的有效手段,建设农业强国的技术路线就是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同时让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全球农业强国发展路径来

看,科技支撑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尤为重要,农业科技含量体现着农业

强国的“硬实力”。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力,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深化

农村改革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软实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需要

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要协调城市和农村、农

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问题。中国共产

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

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供给,实现我国粮食产量高位攀

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

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积极补足农业短板,大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摘编自《把握“几个方向”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增动力、添活

力》)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向既定,接下来就

是落实,真刀真枪干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是亿万农民的真切期盼,等不得,也慢不得。面对任务繁琐、线头庞

杂的工作局面,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厘清主线,从农民群众反映最

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把既定部署一项一项往前推进,确保

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一方面,

保障粮食安全,要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工作目标,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

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L3万亿斤以上;防

止规模性返贫,要用好监测机制,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增强脱贫地区

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

建设农业强国等任务要求,全方位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前景,高质量推

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

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结合实际创新手段。在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同时,

也要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科学分析研判形

势,结合乡村实际,因时因地制宜,着力增强系统把握三农工作、有

效破解两难多难问题、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改进

提升工作方法,以工作本领的强化提升不断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摘编自《农民日报社论:农强国强重在落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给出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策略,坚持产业振兴成为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点。

B.材料二要求我们在面对工作局面时,要抓重点,明主线,稳步

推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C.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分别采用层进式和并列式,从多角度来详

细阐述观点,科学严谨。

D.两则材料在论证观点上,思路清晰,采用引用、道理、比喻等

论证手法,语言通俗易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设农业强国,要解决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

品稳定安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根本性的

大问题。

B.建设农业强国,既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硬实力,也要深化农村

改革,提升软实力,这才能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

C.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农民群众反映最

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推进既定部署,就能确保乡村振兴不

断进步。

D.建设农业强国,要善抓重点,厘清主线,守底线促发展,结合

实际创新手段,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

坚实基础。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即抓监测帮扶落实、抓发展动力

培育和抓帮扶政策完善。

B.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

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

C.重庆高新区西永街道劳动村村民陈安贵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

花草,屋内的厨房干净整洁,院落的一角摆放着垃圾分类存放桶。

D.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5900

余起,其中非法占用黑土耕地案件1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95人,

涉案耕地4571公顷。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话题相同,但二者论述的出发点和侧重

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业强国”,依据上述材料,

请你为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

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

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

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

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

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

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和对多个信息

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需要先泛读,了解文章大意,

圈出关键词句;然后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最后按照

题目整合信息。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

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

自己发挥。

【解答】(1)A.“坚持产业振兴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点”

错误,材料一原文为“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来说,坚持产业振兴是乡

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C.“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分别采用层进式和并列式”错误,材料

一第一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着眼于‘稳根基、固根本、增

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主体部分论述这四个重要方向;材

料二第一段“方向既定,接下来就是落实,真刀真枪干起来”,然后

具体论述如何“干”。可见两则材料从整体上看是总分式,具体论证

上是并列式。

D.材料二并没有采用“引用、比喻论证手法”。只是从“做好三

农工作,要坚持'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结合实际创新手

段”两个角度进行道理论证。

故选:Bo

(2)A.“要解决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

安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根本性的大问题”

错误,材料一原文为“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混

淆概念。

B.“既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硬实力,也要深化农村改革,提升软

实力”和“这能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两者之间不构成条件

和目的的关系,材料一原文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技术路线就是要不断

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让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就能确保乡村振兴不断进步”强加因果,材料二原文为“我

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厘清主线,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

的地方入手,把既定部署一项一项往前推进,确保乡村振兴不断取得

新进展新成效,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是并列关系。

故选:Do

(3)A.支撑材料二“守底线”中的防止规模性返贫。

B.对应材料一“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

为农民增收”。

C.对应材料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D.对应材料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

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需要

故选:Ao

(5)材料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着眼于‘稳根基、固

根本、增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可见材料一出发点是,从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打下坚实基础”出发,论述着重于“稳根基、固根本、增动能、强核

心,,四个重要方向,其侧重于方向。

材料二“方向既定,接下来就是落实,真刀真枪干起来”,接着

分别论述“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厘清主线,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

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把既定部署一项一项往前推进,确保乡村振

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做好

三农工作,要坚持‘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结合实际创新

手段”,可见材料二出发点是,从关于“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如何

落实的具体工作出发,论述着重在三个方面“真刀真枪干起来”,其

侧重于落实。

(5)根据材料一“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

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14亿多人口对

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

的逐步转变,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可提出:保障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基础

性问题。

根据材料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重维度施策。从全国发

展的整体性来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同步推进,要实现城乡融合发

展,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

结构”“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来说,要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可提出:从多重维度施策,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业振兴,一体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

根据材料一“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

是调整生产关系的有效手段……科技支撑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尤为重

要,农业科技含量体现着农业强国的‘硬实力'……深化农村改革为

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软实力可提出:科技兴农,农业科技进步

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

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补足农业短

板,大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可提出:农业农村振兴,

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为建设农业强国保驾护航。

答案:

(1)B

(2)D

(3)A

(4)①材料一出发点是,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出发,论述着重于

“稳根基、固根本、增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其侧重于方向。

②材料二出发点是,从关于“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如何落实的

具体工作出发,论述着重在三个方面“真刀真枪干起来”,其侧重于

落实。

(5)①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是建设农业强

国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②从多重维度施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产

业振兴,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科技兴农,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以科技创

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④农业农村振兴,关键在党,加强党的领导,为建设农业强国保

驾护航。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

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屋的贝大爷

史铁生

我坐着轮椅来到这两间破旧的老屋,后来,旁边又用碎砖垒成了

几间新房。

贝大爷正蹲在屋顶上,给漏雨的屋顶铺沥青。

贝大爷七十多岁了。砌砖和泥、立柱架梁、攀墙上房,他都还做

得。贝大爷当过兵打过仗,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竟奇迹般没留下一点

儿伤残。

“那会儿不懂不是?”贝大爷说,“心想当兵吃粮呗,给谁当还

不一样?我看枪子儿找不找你的麻烦。饥荒来了,就出去当两天兵,

还能帮助家里几个钱。年岁好了就溜回来,种地,家里还有老娘在呢。”

有人问:“您当兵,抢过老百姓么?”

⑥“苍天在上,可不敢。冲锋陷阵,闹着玩的?缺德一点儿枪子

儿也找你。都说枪子儿不长眼,瞎说。枪子儿可是长眼。当官儿的后

头督着,让你冲,你他妈还能想什么?你就得想咱一点儿昧良心的事

儿没有,冲吧您哪。不亏心,没事儿,也甭躲,枪子儿知道朝哪儿走。

电影里那都是瞎说。要是心虚,躲枪子儿,哪能躲得过来?吭当,挺

壮实的一条汉子转眼就完了。我四周躺下过多少呀!当了几回兵,哪

回我娘也没料着我能囱围着回来。我说,娘,你就信吧,人把心眼儿

搁正了,枪子儿绕着你走。”

“贝先生,枪子儿会拐弯儿吗?”

“会,会拐弯儿。”

你惊讶地看着贝大爷,想笑。贝大爷平静地看着你,让你无由可

笑。“这辈子我就信这个,许人家对不起你,不许你对不起人家。”

在基建队,贝大爷随时护着三子,不让他受人欺侮。冬天的末尾,

冻土融化,变得温润松软时,贝大爷在门前那块空场上画好一条条白

线,砖瓦木料也都预备齐全,老屋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阵阵笑声

不单是因为新屋就要破土动工,还因为贝大爷带来的“基建队”中有

个傻子。

“嘿,三子,什么风把你刮来了?”

“你们这儿不是要盖房吗?”

“畸,几天不见长出息了怎的,你能盖得了房?”

三子愧作地笑笑:“这不有贝大爷吗?”

三子?这名儿好耳熟。我正这么想着,他已经站到我跟前,并且

叫着我的名字了。“喂,还认得我吗?”他的目光迟滞又迷离。

“噢.....”我想起来了,这是我的小学同学,可怎么这样老了

呢?驼背,而且满脸皱纹。

“你是王.....”

“王.....王......王海龙。”他一脸严肃,甚至是紧张。

又有人笑他了:“就说'三子‘多省事儿!方圆十里八里的谁不

知道三子?未必有人能懂得“王海龙'是什么东西。”

三子的脸红到耳根,有些喘,想争辩,但终于还是笑,一脸严肃

又变成一脸愧作,笑声只在喉咙里“哼哼”地闷响。

我连忙打岔:“多少年了呀,你还记得我?”

“那我还能不记得?你是咱班功课最棒的。”

众人又插嘴说:“那最弄的是谁呢?”“小学上了十一年也没毕业

的,是谁呢?俩腿穿到一条裤腿里满教室跳,把新来的女老师吓

得不敢进门,是谁?”

“我一!妈了个巴子的,行了吧?!”三子猛喊一声,但怒容只

一闪,便又在脸上化作歉疚的笑,随即举臂护头。

果然有巴掌打来,虚虚实实落在三子头上。

“三子!”贝大爷喊,“还不快跟我干活儿去?这群老“半边天,

一个顶一个精,你惹得起谁?”

贝大爷领着三子挖地基去了,甩下老屋里的一片笑骂。三子一边

挖土一边念念叨叨地

为我叹息:“谁曾想他会瘫了呢?唉,这下他不是也完了?这辈

子我跟他都算完了.....”

三子的话刺痛了我。这个二十三岁、两腿残废的男人,正在恋爱。

他爱上了一个健康、漂亮又善良的姑娘。属于那个年轻的恋爱者的,

只有一个词:折磨。

三子的话,又在我心里灌满了惶恐和绝望。一个傻人的话最可能

是真的。

晚上,三子独自东转西转,无聊了,就还是去贝大爷那儿坐坐。

生产组的新车间盖好了,贝大爷搬去那两间老屋里住,兼做守卫。

木床一张,铺盖一卷,几件换洗的衣裳,最简单的炊具和餐具,一只

不离身的小收音机。三子到贝大爷那儿去,有时醉醺醺的。贝大爷说:

“再喝那玩意儿,什么好东西?”三子说:“您不也喝?”贝大爷说:

“我什么时候死都不蚀本儿啦!喝敌敌畏都行。”三子说:“我也想喝

敌敌畏。”贝大爷喊他:“瞎说,什么日子你也得把它活下来,死也甭

愁活也甭怕才叫有种!”三子便愣着,撕手上的老茧,目光望向老屋

北边的护城河。

夏天的傍晚,烈日晒了一整天的河水疲乏得几乎不动,没有浪,

浪都像是死了。若是大雨过后,河水涨大几倍,浪也活了,浪涌浪落,

那才更像一条地地道道的河。长久地看那一浪推一浪的河水,你会感

到一种必然的启示。似乎是这样一个问题:浪与水,它们的区别是什

么呢?浪是水,浪消失了水却还在,浪是什么呢?浪是水的形式,是

水的信息,是水的欲望和表达。浪活着,是水,浪死了,还是水。水

是什么?水是浪的根据,是浪的归宿,是浪的无穷与永恒吧。

我听见,贝大爷的收音机里不紧不慢,反反复复地唱着这样一句

歌词:不管浪活着,还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情节安排上颇具特色,主要通过设置“贝大爷与人聊天”

“贝大爷呵护三子”两个场景来刻画人物,凸显主题。

B.文中三子因为智力因素受到众人嘲笑,但他对此习以为常,麻

木不觉;贝大爷对他的默默守护和其他人对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

C.本文结尾写夏天护城河的浪,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浪具备了

生死的生命状态,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思考,凸显了文章主旨。

D.本文主体情节由对话构成,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使人

物形象更加鲜明,叙述情节更加集中。

7.对本文标⑥这一段贝大爷的回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大爷反复说“枪子儿可是长眼”“枪子儿知道朝哪儿走”“枪

子儿绕着你走”等话语,作者这样安排意在表现农村出身的贝大爷有

着浓厚的迷信思想。

B.贝大爷回答的语言主要由短句组成,极具口语化色彩,富有生

活气息,符合贝大爷的身份特征,也生动地再现了他在战场上自我安

慰的心理。

c.这段话中“当官儿的后头督着”“我四周躺下过多少呀”等看

似平静的叙述,表现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辛苦难。

D.本文结尾有关“浪”与“水”的关系的哲思,与贝大爷的人生

经历形成呼应,其实贝大爷的从军经历就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浪。

8.本文集中体现了史铁生对生命本质和最具人性光辉深入思考

的主题,本文是如何用贝大爷的形象来表现这个主题内涵的?请简要

概括。(6分)

9.文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均出现了叙事人称的转换,请分别说明并

分析其效果。(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

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题具

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

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能力。解答时

需回到原文找到相关描写人物的句子,进而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人称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

相关要点分析,准确把握即可。

【解答】(1)B.三子并没有“麻木不觉”,当人们一而再,再而

三地嘲笑他时,他闪出了怒容,猛喊一声“妈了个巴子的,行了吧?!”

这表明,他能感受到人们的嘲笑带给他的刺激和伤害,并试图对众人

的嘲笑做出抵抗和反击。

故选:Bo

(2)A.作者给贝大爷安排的这些台词意在表现贝大爷面对人生

苦难时的乐观心态和无可奈何的处境中自我安慰的心理,这是贝大爷

的乐观坚强的表现,不是“浓厚的迷信思想”。

故选:Ao

(3)本文的主旨相对集中,通过截取贝大爷人生中的两个片段,

以及贝大爷与三子的关系,来展示他的生命状态和面对苦难的态度,

着力表现了他的正直善良、坚强乐观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思

考:生命是永恒的存在,它有多种具体的存在形式,我们应该热烈地

感受和追求生命的各种形式。

①贝大爷“平静释怀”的形象,贝大爷居住在“两间破旧的老屋”;

文中写“贝大爷七十多岁了。砌砖和泥、立柱架梁、攀墙上房,他都

还做得。贝大爷当过兵打过仗,枪林弹雨里走过来,竟奇迹般没留下

一点儿伤残”,贝大爷七十多岁仍然在自食其力,平静地过着日子;

他经历过战争,却安然无恙地回来了,“饥荒来了,就出去当两天兵,

还能帮助家里几个钱。年岁好了就溜回来,种地,家里还有老娘在呢

贝大爷经历丰富坎坷,如今却很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常的日子,心态平

和,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生命是永恒的存在,它有多

种具体的存在形式,我们应该热烈地感受和追求生命的各种形式。

②贝大爷“坚强乐观”的形象,贝大爷当兵是为了帮家里挣钱,

“饥荒来了,就出去当两天兵,还能帮助家里几个钱。年岁好了就溜

回来,种地,家里还有老娘在呢”,他始终相信自己心眼正,枪子儿

也绕着走,“当了几回兵,哪回我娘也没料着我能囱围着回来。我说,

娘,你就信吧,人把心眼儿搁正了,枪子儿绕着你走”,他因饥荒而

当兵时始终相信自己能活着回来;表现出作者在面对苦难时的乐观积

极态度。

③贝大爷“热爱生活”的形象,三子说自己也想喝敌敌畏时,贝

大爷说他,“瞎说,什么日子你也得把它活下来,死也甭愁活也甭怕

才叫有种!”,结尾写贝大爷的收音机里传出的歌曲“不管浪活着,还

是浪死了,都是水的梦想……”,他劝告三子要坚强活下去和结尾收

音机里传出的歌词,表现出作者对生命和未来怀有希望,坚强地活下

去的思考。

④贝大爷“正直善良”的形象,三子傻,人们都嘲笑他,欺负他,

贝大爷却护着他,"‘三子!'贝大爷喊,'还不快跟我干活儿去?这群

老“半边天”一个顶一个精,你惹得起谁?'贝大爷领着三子挖地基

去了”,着力表现出作者对人性光辉的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与关怀是永恒不灭的。

(4)①第一处是在叙述贝大爷和大家谈论自己参军的故事,故

事末了是“大家”(即听众)听完看着贝大爷想笑,作者这时把第三

人称“大家”变换成第二人称“你”,把读者拉到了贝大爷面前,成

为了现场听众之一,缩小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使读者更为直接

真切地感知贝大爷正直善良、乐观坚强的品质,增强感染力。

②第二处是“我”在叙述自己的恋爱经历,把第一人称“我”变

换成第三人称“他”,“我”立即从故事中抽身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

具备了客观叙述的视角,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使得其中

悲伤痛苦的情感变得克制冷静起来。

答案:

(1)B

(2)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