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课件_第1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课件_第2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课件_第3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课件_第4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

卫生保健知识

目录

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主要内容

二、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院前急救

三、儿童常见传染疾病防治第一部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主要内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法律法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方针,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一、一日生活安排

(一)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季节变化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生活制度。(二)合理安排儿童作息时间和睡眠、进餐、大小便、活动、游戏等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三)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全日制儿童每日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3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四)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卫生保健人员应当每日巡视,观察班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以保证儿童在托幼机构内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五)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托幼机构服务形式合理安排每日进餐和睡眠时间。制订餐、点数,儿童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分钟。3~6岁儿童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以2~2.5小时/日为宜,3岁以下儿童日间睡眠时间可适当延长。二、儿童膳食

(一)膳食管理。1.托幼机构食堂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2.托幼机构应当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保证儿童按需饮水。每日上、下午各1~2次集中饮水,1~3岁儿童饮水量50~100毫升/次,3~6岁儿童饮水量100~150毫升/次,并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饮水量。3.儿童食堂应当每日清扫、消毒,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食品加工用具必须生熟标识明确、分开使用、定位存放。餐饮具、熟食盛器应在食堂或清洗消毒间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保洁存放。库存食品应当分类、注有标识、注明保质日期、定位储藏。4.禁止加工变质、有毒、不洁、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得制作和提供冷荤凉菜。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样品种不少于100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作好记录。(二)膳食营养。1.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生理需求,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和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制订儿童膳食计划。2.根据膳食计划制订带量食谱,1~2周更换1次。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3.在主副食的选料、洗涤、切配、烹调的过程中,方法应当科学合理,减少营养素的损失,符合儿童清淡口味,达到营养膳食的要求。烹调食物注意色、香、味、形,提高儿童的进食兴趣。4.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可为贫血、营养不良、食物过敏等儿童提供特殊膳食。不提供正餐的托幼机构,每日至少提供1次点心。5.托幼机构至少每季度进行1次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估。儿童热量和蛋白质平均摄入量全日制托幼机构应当达到“DRIs”的80%以上,寄宿制托幼机构应当达到“DRIs”的90%以上。维生素A、B1、B2、C及矿物质钙、铁、锌等应当达到“DRIs”的80%以上。三大营养素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是蛋白质12~15%,脂肪30~35%,碳水化合物50~60%。每日早餐、午餐、晚餐热量分配比例为30%、40%和30%。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三、体格锻炼

(一)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二)保证儿童室内外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清洁、卫生、安全,做好场地布置和运动器械的准备。定期进行室内外安全隐患排查。(三)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格锻炼。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运动中注意观察儿童面色、精神状态、呼吸、出汗量和儿童对锻炼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锻炼;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运动后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状况。(四)全面了解儿童健康状况,患病儿童停止锻炼;病愈恢复期的儿童运动量要根据身体状况予以调整;体弱儿童的体格锻炼进程应当较健康儿童缓慢,时间缩短,并要对儿童运动反应进行仔细的观察。四、健康检查

1.入园(所)健康检查(1)儿童入托幼机构前应当经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园(所)。(2)承担儿童入园(所)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并接受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应当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项目开展健康检查,规范填写“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不得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健康检查项目。(3)儿童入园(所)体检中发现疑似传染病者应当“暂缓入园(所)”,及时确诊治疗。(4)儿童入园(所)时,托幼机构应当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0~6岁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种证”。发现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在30日内向托幼机构所在地的接种单位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督促监护人带儿童到当地规定的接种单位补证或补种。托幼机构应当在儿童补证或补种后复验预防接种证。2.定期健康检查(1)承担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儿童定期健康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长(身高)、体重,检查口腔、皮肤、心肺、肝脾、脊柱、四肢等,测查视力、听力,检测血红蛋白或血常规。(2)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3岁儿童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体检后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3)儿童离开园(所)3个月以上需重新按照入园(所)检查项目进行健康检查。(4)转园(所)儿童持原托幼机构提供的“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0~6岁儿童保健手册”可直接转园(所)。“儿童转园(所)健康证明”有效期3个月。3.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1)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所)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应当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作好观察及处理记录。五、卫生与消毒

(一)环境卫生。1.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1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2.室内应当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设备,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所)后进行。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4.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当晾晒或控干后存放。5.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1~2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1~2次。6.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1次玩具清洗,每2周图书翻晒1次。(二)个人卫生。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日1巾1杯专用,每人1床位1被。2.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3.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在园(所)内吸烟。(三)预防性消毒。1.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10~15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2次。2.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1次。3.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4.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当符合要求。附:六步洗手法洗手的方法:

湿手;取液;揉搓;冲洗;干燥;护肤。六步洗手法口诀:

内、外、夹、弓、大、立。第一步(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弓)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大)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六步洗手法六、常见病预防管理

(一)托幼机构应当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平衡膳食;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二)定期开展儿童眼、耳、口腔保健,发现视力低常、听力异常、龋齿等问题进行登记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及矫治。(三)对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儿童进行登记管理,对中重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儿童进行专案管理,督促家长及时带患病儿童进行治疗和复诊。(四)对先心病、哮喘、癫痫等疾病儿童,及对有药物过敏史或食物过敏史的儿童进行登记,加强日常健康观察和保育护理工作。(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开展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及时告知家长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疗。第二部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院前急救

儿童意外伤害是指有害的、突然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件对儿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的损害。国际疾病分类(ICD-10)已将其单独列为一类,其中包括交通事故、溺水、窒息、中毒、烧(烫)伤、跌落、动物咬伤等等。儿童意外伤害概述

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和生命的影响日益突出,成为14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死因,是儿童、青少年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最新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因此,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刻不容缓!儿童意外伤害概述

一、根据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对照ICD-10伤害分类,进行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时常见分类有:交通伤害。中毒。跌落伤。

叮咬伤或动物致伤。烧烫伤。溺水。窒息。其他(触电、割伤/刺伤等)

二、根据意外伤害对儿童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小及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分为I、II、III类。儿童意外伤害分类

I类:迅速危及生命,如窒息、车祸伤、大出血等,现场必须抢救以避免不必要的死亡。II类:不会顷刻致命,但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或残疾,如烧烫伤、骨折、宠物咬伤等。III类:轻微意外伤害,简单处理即可,必要时需到医院治疗。儿童意外伤害分类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有效的预防和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第一:抢救生命第一时间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至关重要!在短时间内满足患儿最基本生命活动的需要,为进一步抢救争取时间,能最大限度挽救患儿生命,减少后遗症。儿童意外伤害救治原则

第二:减少痛苦疼痛可导致休克;各种处理和搬运需动作轻柔,及时安慰患儿;必要时可镇痛。第三:防止二次损伤如骨折端可致血管、神经损伤;脊柱骨折搬动不当可致截瘫;烧烫伤时强行剥离衣物可使大片皮肤剥脱。儿童意外伤害救治原则(一)窒息

常见原因:1、异物吸入气管;2、松软枕头或床上衣物等捂住口鼻;3、脖子上链子或绳子绞勒。

常见年龄:3岁以下机制:婴儿特别是4个月以下婴儿运动能力差,一旦被松软枕头等物体捂住后很难动弹,家长很难发现。幼儿虽可自如地咀嚼、吞咽食物,但反射弱,出现异物呛入时无法通过强的咳嗽反应咳出异物儿童意外窒息的主要预防措施:1、提高父母安全意识,改变不良育儿行为2、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时不要嬉闹、逗笑;不可以把小玩具、玩具零件等放入耳、鼻、口中;嘴里含着东西不要嘻笑、打闹;吃果冻要特别注意;3、不要将拉窗帘的绳索等绕在脖子上玩;4、不把保鲜膜、塑料袋盖在脸上或套在脖子上;

儿童意外窒息的院前急救:

意外窒息时,孩子会出现呼吸困难,常伴有异样咳嗽。施救人员切不可惊慌,保持镇静。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受害者站着或坐着,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肚脐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病人应作配合,头部略低,嘴要张开,以便异物的吐出。海姆立克急救法——患者清醒取仰卧位,救护人两腿分开跪在病人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海姆立克急救法——患者昏迷(二)跌落伤

发生原因:不同年龄造成跌落伤的原因不尽相同。主要有:1、婴幼儿平衡能力差,易从床上、楼梯上跌落。2、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在学校喜欢追逐、打闹、爬高,但自我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差,易发生跌落伤。

常见年龄:2-7岁以下。

危险因素:1、儿童的冲动性、注意力分散、多动等。2、男童。3、地面类型。英国的一项安全性调查表明,混凝土地面儿童受伤率显著高于塑革和橡胶地面。4、家庭环境,如:阳台栏杆的高度、窗户的防护措施、楼梯的坡度等。儿童跌落伤的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对家长、老师、儿童自身安全意识的教育。

2、改变照顾者的行为。如:婴幼儿要有专人守护。3、建立安全的活动环境。如:婴幼儿床应有护栏,幼儿园、学校等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安全标准。4、识别具有事故倾向性的儿童。5、加强对儿童安全行为的培养。儿童跌落伤的院前急救:

儿童跌落伤最严重、较常见的是头部外伤。最危险的就是颅内出血了。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差错,家长要留意头部受伤孩子的状况,并作一些简单的检查和观察。一、凡孩子头部着地跌倒或被硬物碰撞头颅,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应让他安静休息,并注意观察。观察最少需要24小时,若达48小时则更为安全。

儿童跌落伤的院前急救:二、用手详细地检查孩子的头颅,头皮隆起的包一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手摸清是否有局部的骨板凹陷。若有则意味着颅骨受外力冲撞而破裂或下陷,有可能损伤脑膜或脑实质,要及时送医院作进一步观察。三、注意观察孩子外伤后的精神状态和活动,当出现与平时不同的变化,例如出奇地静、呆滞、不愿动、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或冷漠等,则可能有脑实质性损伤。

儿童跌落伤的院前急救:

四、外伤以后出现呕吐,是一个危险信号,可能是颅内出血引起颅内高压所致,须立即送急诊检查,切莫拖延。否则,病孩可在几十分钟内发生昏迷,并有生命危险。五、注意观察孩子的四肢活动是否对称,若发现孩子的某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不能活动,有可能仅仅是肢体损伤,也有可能是头颅外伤的严重表现,而且往往是后期出现的症状。为保险起见,应将孩子及时送医院检查。(三)中毒

儿童意外中毒是指一次性大量摄入一种或多种毒物,短时间内即出现中毒临床表现。

常见原因:①为家中存放药物颜色鲜艳的糖衣吸引后误服;②家长等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错了药;③毒物保管不当;④饮食不卫生;⑤误服有毒野果;⑥在农村主要为农药中毒,城市多为CO中毒。意外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加强对家长知识的普及。

保管好有毒物品:不要用饮料瓶装有毒物品,如农药、洗涤剂、洁厕剂等;

保管好药品:做好家庭用药的管理,放在患儿拿不到的地方;

注意煤气的使用,要装烟囱,注意通风。

二、加强儿童安全监督及教育。学龄前儿童应有专人看护,学校应开设安全教育课。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有效监护。意外中毒的院前急救

催吐:在孩子神志清醒且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先作初步处理。即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若孩子已神志不清或不愿配合,则立即到医院,不要忘记带上药物外包装或说明书,并大致估算服药量,以便医生对孩子的病情有准确的估计并有针对地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误服了强酸、强碱(盐酸、氢氧化钠等)不可催吐。如果孩子误喝的是碘酒,应立即给孩子喝米汤、面糊等面粉类流食,以防止人体对碘的吸收。

对于发生煤气中毒的小儿,及时抢救是至关要的,应争分夺秒。

1、首先应立即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应将神志恍惚的小儿迅速转移至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松解其领口和裤带,使其呼吸不受任何限制。

意外中毒的院前急救2、对呼吸表浅、缓慢或已停止呼吸的患儿,在清除口腔的呕吐物后,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维持其有效的氧的吸入,以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3、同时应立即联系医院急救。煤气中毒的抢救,关键在于争分夺秒,这对于抢救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意外中毒的院前急救

(四)溺水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也可见于家庭浴缸等。

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儿童意外溺水预防

1.游泳必须量力而行,不要随便跑深水区游泳,家长也要看好孩子。2.游泳注意事项:准备活动需充分,不可骤然入水;空腹和饭后30min内不要游泳;注意保暖与紧急应变措施。3.除非受过很好的救生训练,绝不可下水救人。4.不要让儿童单独到池塘、沟渠玩耍、游泳。5.下大雨时不要让幼儿独自外出,注意下水道井盖。

儿童溺水的院前急救

首先应做的事:1、大声叫人、叫名字以确认是否有意识;2、检查鼻子测气息,确认是否有呼吸;

3、观察是否有心跳;4、采取急救措施:

迅速倒出积水;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心肺复苏;

急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防止心、脑、肺并发症。

儿童溺水的院前急救

倒出积水:

立即将溺水者从水中抢救上岸,清理口鼻污物,并使其背部向上,腹部置于急救者屈曲的膝上,进行按压,使胃部和呼吸道的水流出,为人工呼吸做好准备。必要时,可不经这一步骤而直接进行人工呼吸。

儿童溺水的院前急救

若患儿已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搏者同时进行心脏按压。患者苏醒之后,注意保暖,暂禁饮食;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交通伤害

随着机动车辆拥有量的迅猛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日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车祸已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5-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机动车辆增多与道路建设速度比例失调、交通管理水平滞后、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淡漠、父母或监护人对儿童照顾不周等,均是造成儿童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

儿童交通伤害的院前急救

外出血和骨折是交通伤害时最常见的受伤形式。

一、控制外出血1、直接压迫法:儿童外出血多选用直接压迫止血法,用敷料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如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可在上面再加敷料继续施压,切勿更换原有敷料。2、间接压迫法:如伤口有异物或采用直接压迫法无效时,应采用间接压迫法,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近侧端附近的动脉止血。

儿童交通伤害的院前急救

3、止血带法:在肢体大出血情况下可采用此法。使用止血带要注意:①止血带不能直接和皮肤接触使用,压迫处应用柔软物如衣服、毛巾作垫。②绕紧止血带之前必须将患肢抬高。③记录上止血带的准确时间,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

儿童交通伤害的院前急救

二、骨折固定骨折的现场处置最关键是制动,利用支撑物达到制止身体某部分活动的医疗目的,支撑物包括夹板、石膏、牵引、绷带、支具等。必要时健侧肢体或躯干也可作为支撑物。肢体骨折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如现场固定器材不足,可将患侧上肢固定于胸壁上,患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绑扎在一起。(六)烧烫伤

预防1.洗澡时要先放凉水,后放热水。2.大人炒菜时不能靠近,不要独自进出厨房。3.电源插座要加盖,电器要有漏电保护装置。4.盛有热液的容器不能随便放。5.不能玩火柴、打火机,不要玩烟花、爆竹等。

烧烫伤是儿童经常遇到的伤害,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婴幼儿占半数以上。儿童皮肤薄嫩,同等热力在其身上造成的损伤比成人重。烫伤可分三度:I度表现为皮肤红、肿、痛,但无水疱出现;II度表现为局部红、肿、痛明显,有明显水疱;III度表现为皮肤发焦或苍白干燥,可无痛感,深度可达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I度烫伤可在局部涂一些烧伤膏,无需包扎,一般2一3天后皮肤干燥,颜色自然消退II度、III度烫伤用干毛巾或床单将小儿伤处盖好,尽快送往医院诊治。发生热水烫伤时的紧急处理(1)冲:

迅违将受伤部位浸泡于冷水内,或用大量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冲水时间长短视烫伤情况而定,烫伤轻微冲的时间短,烫伤重则冲的时间要长。(2)脱:

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新生儿身上衣物,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衣服,但有粘连处不可免强除去,且注意千万不可弄破水泡。(3)泡:于冷水中浸泡约30秒。(4)盖:

用清洁干净的纱布、布单或大布条覆盖受伤部位,切记勿自行涂抹任何东西。(5)送:

受到较严重烫伤的小儿必须立即送往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儿童烧烫伤的院前急救

现场急救:迅速脱离热源,烫伤后愈早用干净的冷水浸泡、冲洗,效果愈佳;水温越低效果越好,时间>30min。创面:需保护好创面,尽可能暴露,保持干燥;不要自行涂抹药膏,也不要弄破水泡。衣物着火:用棉被等扑灭,切不可抱着孩子奔跑、也不要用双手扑打,以免加重烧伤。特别应注意的是如果衣裤贴在幼儿身上,切不可强行剥去衣物,否则会把皮肤也剥掉。附:热水袋的正确使用方法

(1)水壶中盛一半凉水再对一半热水,水温调至50一60℃(以成人手背不烫的感觉为宜),一手握住热水袋顶部,将水灌入热水袋,用量1/2一2/3,将热水袋斜放在桌子上将气排出来,再拧紧塞子,用布擦干热水袋表面的水。(2)将热水袋倒提起来抖动,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袋中或用布包裹好,放在小儿所需要的部位。

(3)给孩子使用热水袋后,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发现有潮红时,要停止使用,以防烫伤。

(4)热水袋使用后将水倒净,倒挂晾干,往袋中吹气后拧紧塞子,存放阴凉处,防止两层橡胶粘在一起。

(七)动物伤害

预防措施:1.不要饲养宠物,不要逗弄宠物;2.不要饲养来历不明的小动物;3.学会识别小动物是否健康;4.不要食用来历不明小动物的肉。

儿童意外伤害之动物伤害

急救处理:1、首先确保宠物已被控制住,不会再伤人,然后及时清洗伤口:处理越早效果越好,大量肥皂水反复冲洗,如果伤口较深,可用注射器冲洗伤口深部;消毒后尽量暴露伤口不要包扎。2、及时入院就诊:初步处理伤口后立即去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八)暑热症

症状1: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通风不好,机体散热功能可能发生障碍。表现为头疼、眩晕、疲乏、高热、呼吸加快。急救措施:用冰袋敷额头或温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注意不能使体温骤降至38度以下,以免出现抽搐。同时,每10分钟监测一次,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儿童暑热症的急救处理

症状2: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较多,通过体表蒸发的体内液体丢失量大。患儿容易出现大汗淋漓、虚脱、四肢冰凉、体温低于正常值、血压偏低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昏迷。急救措施: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平卧或将头部放低,可以饮用微凉的淡盐水,边做上述急救,边准备送医院治疗。

儿童暑热症的急救处理

症状3:夏季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头部,没有任何遮阳措施在太阳底下玩耍的孩子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和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和嗜睡。急救措施:立即将孩子转移至荫凉处,用凉毛巾或凉水袋进行头部降温,一般可很快恢复正常。

第三部分儿童常见传染疾病防治

一、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表现

普通病例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水疱特点1.水疱扁平,散在不融合,周边有红晕/斑丘疹;2.疱壁薄、易破溃、内有少许淡黄色渗液;3.不痛不痒。手、足、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

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做好救治工作。(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高血糖4.隔离和预防:⑴隔离患儿二周。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治疗

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清热解毒。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3.抗病毒治疗4.防止继发感染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2)功能康复治疗(3)中西医结合治疗。二、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3.临床表现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5.隔离和预防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6.治疗⑴对症处理。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