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气候预测2_第1页
第七章气候预测2_第2页
第七章气候预测2_第3页
第七章气候预测2_第4页
第七章气候预测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汛期降水预测

1.为什么重视汛期降水预测问题2.怎样做汛期降水预测3.目前预测水平怎么样?

统计方法动力方法汛期降水预测方法环流相似边界条件相似外源相似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年太阳黑子数3年滑动平均5月(7月)中国夏季三类雨型(1)1类雨型-北方类(2)2类雨型-中间类(3)3类雨型-南方类预测的核心:对雨带位置作出判断第1类雨型年535859606164666773767778818588929495

第2类雨型年5657626365717275798284899091

第3类雨型年51525455686970748083868793969798中国夏季第一类雨型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合成

主要雨带中国夏季第二类雨型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合成主要雨带中国夏季第三类雨型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合成主要雨带为什么出现雨带位置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异常

6个多雨年850hPa风场的合成分析.单位m/s,参考时期为1961~90年(1969,1980,1991,1996,1998,1999)中国夏季第一类雨型年500hPa高度距平合成中国夏季第二类雨型年500hPa高度距平合成

夏季长江流域多雨年500hPa高度距平合成中国夏季三类雨型环流配置雨型夏季东亚遥相关距平型亚洲中纬度西风西太平洋副高第1类

-+-强强

盛行纬向环流明显偏北

-+-正常稍强弱位相偏南纬向环流略占优势正常稍北第2类第3类+-+弱强经向环流异常发展异常偏南影响因子: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东:海洋温度西:高原积雪南:亚洲季风北:东亚阻高中:西太平洋副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度影响因子1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夏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降水相关正相关高原积雪影响因子2冬季青藏高原积雪日数与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冬季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正相关季风影响因子3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与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正相关南亚夏季风指数与夏季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南亚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反相关阻塞高压影响因子48月鄂海阻高指数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7月贝湖阻高指数与中国降水相关正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因子5中国夏季三类雨型环流配置雨型夏季东亚遥相关距平型亚洲中纬度西风西太平洋副高第1类

-+-强强

盛行纬向环流明显偏北

-+-正常稍强弱位相偏南纬向环流略占优势正常稍北第2类第3类+-+弱强经向环流异常发展异常偏南中国夏季三类雨型年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

第1类雨型年535859606164666773767778818588929495平均夏季副高脊线26222426272725242526232525272225272425.0盛夏副高脊线29252728302929272928272627302328312827.8

第2类雨型年5657626365717275798284899091夏季副高脊线252526252327242824222422252424.6盛夏副高脊线272929272429263126242722262526.6

第3类雨型年51525455686970748083868793969798夏季副高脊线2525242522232522222022232224252323.3盛夏副高脊线2927272625262822232223262525272525.3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夏季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与中国降水相关反相关夏季副高异常偏东(68、74、72、84、86)成功与失败的例子1998vs

1999预测的1998年夏季降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Nino-C区)海温距平逐月变化曲线1998年厄尔尼诺1998年4月北半球积雪月平均距平分布图1998年青藏高原冬春多雪

南海季风爆发日期:1998年偏晚1999年偏早1998年1-8月和1999年1-8月南海季风指数与南亚季风指数1999年季风偏强1998年季风偏弱预测的1998年夏季降水A长江流域强降水中心东北西部、内蒙东部的强降水中心华北少雨区观测的1998年夏季降水1999年:预测失败的一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Nino-C区)海温距平逐月变化曲线1999年拉尼娜1999年4月北半球积雪月距平分布图1999年青藏高原冬春少雪南海季风爆发日期:1998年偏晚1999年偏早1998年1-8月和1999年1-8月南海季风指数与南亚季风指数1999年季风偏强1998年季风偏弱失败的可能原因1999年6-8月500hPa高度场沿55

N经度-时间剖面图1999年6月下旬-7月上中旬东亚阻塞高压明显发展1998年6-8月500hPa高度场沿55

N经度-时间剖面图1998年6、7、8月东亚阻塞高压持续发展7月阻高指数历史曲线

1998年1999年

统计方法动力方法汛期降水预测方法整个长江流域均为多雨区东北的多雨及强降水中心华北少雨区IAPPSSCA预测的1998夏季旱涝形势分布多雨区主要位于黄淮之间、西南、新疆以及东南沿海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观测的2000夏季旱涝形势分布多雨区主要位于黄淮之间、西南以及东南沿海北方大部地区为少雨区IAPPSSCA预测的2000夏季旱涝形势分布新疆的多雨区全球变暖?年代际变化?其他的可能因素1a:东部涝中心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1b:长江中下游涝华北及华南旱2:江南涝长江以北旱3:型与1b型相反4:与2型相反5:东部旱中世纪暖期取其中最暖的250年小冰期中最冷的180年气候频率统计时段:AD950-1999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距平?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评分IAPPSSCA流程框图IAPOGCM的海候资料几个初始场的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