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专题四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地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线索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过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儒家思想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这一思想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线索梳理内容索引0201考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考点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考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民族复兴文化之基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学,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西汉时期(改造和正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隋唐时期(挑战与危机):佛、道、儒三教并存,玄学盛行,儒学受到挑战,儒家学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主干整合夯实基础传统文化优秀内涵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见贤思齐”;墨家主张“尚贤”;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中的内容及孟子与屈原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主张和而不同:西周太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孔子提出“仁”,主张“仁者爱人”。民本思想: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仁政”。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人的思想都有家国情怀的体现。主干整合夯实基础考向1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2022·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考向突破提升能力典例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把握并协调好各民族的利益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调节天人关系的行为准则。面对当今世界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污水横流、雾霾肆虐等恶果,必须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处理天人关系方面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之源,对今天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建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突出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市场主体的道德修养,培养良性的市场经济契约精神。认知深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针对练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韩非说:“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则可谓伤民矣!”这表明两者A.重视民众的治理 B.轻罪重刑的策略C.外儒内法的思想
D.以刑辅德的理念√考向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3·广东卷)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典例2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1)对汉代政治使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2)对民族精神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3)对学术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对主流思想认知深化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深远影响儒学佛道化主要表现在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借鉴佛、道的传教谱系,创立“道统”;吸收佛、道的禁欲主义。儒学哲学化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经由宋代理学家的改造,发展成哲学理论体系。儒学世俗化认知深化
宋明理学的特点针对练有学者分析指出,汉世循吏兼负“吏”“师”之责,秉承儒家传统,讲求教化,施行德治,而在“灾异祥瑞说”的语境内,“猛虎渡河”与“飞蝗出境”被视为循吏推行德政的产物。据此可知,汉代A.承袭秦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儒学意识形态影响官吏评价C.黄老无为思想成就汉世德政D.天人感应促使生态环境改善√主题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民族复兴文化之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价值引领厚植情怀材料:北宋范仲淹于苏州“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明初,由于朱元璋对江南大族的打压,江南地区没有新的义庄出现,而且宋元时期原有的义庄也陷入停滞。弘治年间内阁首辅徐溥创设宜兴徐氏义庄,明王朝开始明确支持宗族义庄的发展。江南宗族义庄章程的制定大多直接以范氏义庄为模板,但具有自身特色。曾被最高统治者树为典型的宜兴徐氏义庄初设时有义田800亩,其中明确“内祭田五十亩,学田二百亩,役田三百亩”;立“彰善、纪过簿二本”,记载族人的言行,对善行予以彰奖,恶行予以责究,鼓励族中子弟“敦行孝悌、勉修行义”,冀能做到“处为良士,出为忠臣”。——摘编自潘伟峰、王卫平《宜兴徐氏义庄与明代江南宗族义庄发展》材料:晚清时期,社会巨变,义庄需要救济的成员增加,救助资金也不断上涨并超出了义庄的承受能力。众多小农家庭流离失所,导致了进行义田生产的佃农无处可寻,义庄通过收租而获得的收入亦变得十分不稳定。民国时期,义田大多不受政府的保护,亦使得一些宗族成员不顾其庄规族约竞相变卖义田。许多开明之士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转行商业或其他实业生产,义庄的发展举步维艰,逐渐步入衰弱时期。民国之前建立的义庄大多已衰落破败。——摘编自柯江林《中国古代义庄的道德价值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顽强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文化。它包括从远古到鸦片战争以前形成的古代优秀文化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近代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有两点理由:从文化积淀来说,“积淀”是一个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持续过程;相对于“现代”来说,“近代”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也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发展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断吸收新的血液(包括外来文化)。——摘编自程潮《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价值引领厚植情怀名家论史问题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示例)标题:中国近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阐述: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西方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形成近代优秀传统文化。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等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试图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来维护封建制度和儒学,掀起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宣传变法,推动了“百日维新”;《辛丑条约》签订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把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先进知识分子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加之对一战的反思,中国思想界开始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价值,许多被忽略的传统文化优秀成分得以重见天日。总之,中国近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西兼济,内容不断丰富,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主题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中国地域辽阔,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黄河文化是众多地域文化中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课题。中共二十大擘画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加强国际传播,是黄河文化传播开新篇、谋新局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围绕推动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以及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要以优质内容推介翻译为重点,做强黄河文化全球知名度。价值引领厚植情怀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交流考点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和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增强文化自信,科技自立自强先秦至秦汉:①科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九章算术》、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③史书:《史记》《汉书》。④文学:春秋末年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两汉时期的汉赋、乐府诗。魏晋南北朝至隋唐:①科技: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唐朝雕版印刷《金刚经》、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朝僧一行“地球子午线长度”、孙思邈的《千金方》、唐政府的《唐本草》。②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文学、田园诗、民歌、唐诗。③艺术:东汉末年,书法成为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文人画兴起;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艺术。主干整合夯实基础一、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辽宋夏金元①科技: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和简仪、元朝王祯的《农书》。②文学艺术:宋词、元曲、话本;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山水画突出,注重意境。文学艺术走向平民化、世俗化③少数民族文化:契丹文字、女真文字、西夏文字、畏兀体蒙古文、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明清 ①科技:传统科技继续发展;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②文学艺术: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文学艺术进一步走向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主干整合夯实基础一、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学校教育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私学:春秋时期产生,孔子“有教无类”。唐朝以后,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印刷书籍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简策和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图书馆官府藏书: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如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主干整合夯实基础二、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三、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播文字与思想:(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儒学: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儒学成为朝鲜、日本等国的官学。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社会制度:(1)朝鲜、越南等国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四大发明:(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2)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传入周边:(1)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传入欧洲:(1)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2)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主干整合夯实基础三、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播考向1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2022·浙江卷)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A.西汉B.唐代C.北宋D.元代√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命题立意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角度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核心价值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增强考生科技自信、文化自信,感悟家国情怀,热爱传统文化备考策略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运用新史料,创设新情境进行分析和理解考向突破提升能力典例1认知深化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治上:君主专制、重文轻武等制度严重阻碍科技进步。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对外关系上:推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科技上:自然科学自身的结构缺陷。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认知深化
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针对练明代中叶以后,产生了一批具有纯粹求知态度的科技学者,如徐弘祖蔑视科举功名,“以生命游”“直抉鸿蒙来未凿之窍”;宋应星专门从事技术科学的研究和自然哲学的探讨,宣称“既犯泄漏天心之戒,又罹背违儒说之讥,亦不遑恤也”。这反映了A.科技呈现出独立发展之势B.宋明理学开始走向了衰落C.自然科学理论得到了创新D.启蒙思想激发了科学精神√考向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2023·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典例2认知深化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变革,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的繁荣。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针对练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一致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考向3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
(2022·广东卷)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典例3认知深化
古代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针对练隋代敦煌壁画《天宫伎乐飞天》中的伎乐飞天在形象上一改前期粗犷的西域式风格,具有“秀骨清像”的文化特征,其造型衣饰具有多样化,有的束双髻,有的披袈裟,有的着中原大袍。伎乐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了A.亚欧民族的迁徙历程 B.三教合一的时代特征C.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D.佛教本土化程度加深√主题一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不竭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增强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既要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要与时俱进,源源不断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价值引领厚植情怀材料:北宋范仲淹于苏州“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明初,由于朱元璋对江南大族的打压,江南地区没有新的义庄出现,而且宋元时期原有的义庄也陷入停滞。弘治年间内阁首辅徐溥创设宜兴徐氏义庄,明王朝开始明确支持宗族义庄的发展。江南宗族义庄章程的制定大多直接以范氏义庄为模板,但具有自身特色。曾被最高统治者树为典型的宜兴徐氏义庄初设时有义田800亩,其中明确“内祭田五十亩,学田二百亩,役田三百亩”;立“彰善、纪过簿二本”,记载族人的言行,对善行予以彰奖,恶行予以责究,鼓励族中子弟“敦行孝悌、勉修行义”,冀能做到“处为良士,出为忠臣”。——摘编自潘伟峰、王卫平《宜兴徐氏义庄与明代江南宗族义庄发展》材料:晚清时期,社会巨变,义庄需要救济的成员增加,救助资金也不断上涨并超出了义庄的承受能力。众多小农家庭流离失所,导致了进行义田生产的佃农无处可寻,义庄通过收租而获得的收入亦变得十分不稳定。民国时期,义田大多不受政府的保护,亦使得一些宗族成员不顾其庄规族约竞相变卖义田。许多开明之士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转行商业或其他实业生产,义庄的发展举步维艰,逐渐步入衰弱时期。民国之前建立的义庄大多已衰落破败。——摘编自柯江林《中国古代义庄的道德价值研究》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文化问题,近年来,已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烈讨论之问题,亦且为全世界关心人类文化前途者所注意。然此问题,实为一极当深究之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中西文化各有体系,举大端而言,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荦荦大者,屈指可数。然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一部门变异,其他部门必变异。——摘编自木南《钱穆以民族文化史观应对中西碰撞:读〈中国文化史导论〉》价值引领厚植情怀名家论史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谈谈我们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缝纫机用针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烟草加工机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亚麻籽油膳食补充剂产品供应链分析
- 给水加热器工业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硅外延片产品供应链分析
- 图书出租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家政人员招聘辅助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个人用磨脚石产品供应链分析
- 眼镜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休养所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GB/T 2977-2024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中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冠词和数词+导学案
- 吉林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 (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维护 课件 2.8 车载应答器天线维护检修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数学期中复习试卷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叶圣陶鲤鱼的遇险
- jgj276-20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程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道法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融通财务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