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状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肯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及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缘由是()A,避开噪音B,尽可能避开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为了造型美观D,防止挡风玻璃震碎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状况,正确的是()6,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镜长最少应是人身高的()A,B,C,D,一样高7,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动,假如入光射线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A,靠近法线B,远离法线C,方向不变D,无法推断8,图中,'是平面镜,a,b,c,d是平面镜前放置的四个物体,人在镜前P点观看它们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不能看到的是放置在哪个点上的物体()A,aB,bC,cD,d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演员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表演动作B,光射到不透亮的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影子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及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A,20°,70°B,20°,20°C,70°,20°D,70°,70°11,光线射到平行的厚玻璃板上,在它的上,下表面发生折射,在图中正确的图是()A,甲B,乙C,丙D,丁12,潜水员从水中看岸边的路灯,所看到的灯的位置跟灯的实际位置比较()A,高一些B,低一些C,相同D,无法判定13,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处,试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的地方,所成的像()A,肯定是实像B,肯定是虚像C,肯定是放大的像D,肯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渐渐变大D,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及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分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逝B,像的下半部分消逝C,像全部消逝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视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的凸透镜正前方100处,有一物体以5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2,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匀称介质中沿传播的道理,光在真空的速度是。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大约要用82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3,入射光线及平面镜的夹角是25°,则入射角是度,反射角是度。4,平行光线射到的表面,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平行光线射到的表面,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这种反射叫。5,平面镜所成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及物体的大小,所成的是像。6,蜡烛在平面镜前10,它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若将平面镜往蜡烛的方向移近2,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7,为了使和水平方向成50°角的阳光竖直射入井里,那么平面镜的反射面和水平面应成度角放置;假如太阳光及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仍使阳光竖直射入井里,则平面镜再转度角。8,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则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9,如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亮物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图中界面是,法线,入射角是,反射角,折射角是。9题10,钓鱼时,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一些,这是因为水中鱼射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的原因。9题11,透镜是利用光的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1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将物体渐渐向凸透镜移近,它的像到透镜的距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处,凸透镜成的像是,的像。假如将它移向离透镜30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像到透镜的距离,(填“变大”,“变小”),在30处物体通过透镜成的是,,像。14,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镜,被拍摄的物体应放在离镜头位置上,底片上成。15,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镜,要在银幕上得到幻灯片景物的,的像,应使幻灯片到镜头距离在的范围内。16,放大镜是一个镜,运用放大镜必需将物体放在到镜的距离是的范围内,才能看到物体的像。17,平面镜和凸透镜都能成虚像,但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现象形成的;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现象形成的。18,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时,这时的入射角是度;保持光线的入射角不变,将平面镜转过θ角,这时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度。19,把一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使光线会聚的是。2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沿着及镜面成30°角的方向以0.1m的速度向镜面运动,则S和它的像之间的接近速度是。三,作图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甲中物体在镜中的像2,要使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120°,试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3,画出图中6个框中应放置的光学元件(入射光是单色光,框中只放一个元件)4,在图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5,这是某同学自制的一个潜望镜示意图,请画出从潜望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6,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B两光点,人站在镜什么位置视察A,B两点恰好重叠。用作图方法,求出人眼所在位置。7,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后的大致范围。四,计算1,织女星及地球相距约2.6×1014km,则地球上看见织女星所发出的光事实上是多少年前发出的?2,如图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通过A点,S,A距平面镜分别为10和20,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0。求:⑴入射点的位置⑵入射角的大小3,如图,光线从空气射入某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终光线又回到空气中,这时折射角是多大?【提示及答案】一,选择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CBCBA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BCCCBDDA二,填空红,绿,蓝3×1081.5×10113,65654,平滑镜面反射粗糙不平漫反射5,相等相等虚6,10167,70°10°8,0°0°0°9,M’N’60°60°30°10,浅折射11,折射会聚发散12,变大13,倒立;放大;实;变小,变小,倒立,缩小,实14,凸透;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实15,凸透,倒立;放大;实;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16,凸透,小于焦距,正立放大,虚像17,反射折射18,0°2θ19,A,D,C,E20,0.1m三,作图2,3,4,5,从潜望镜中可看到物体等大倒立的虚像,作图方如右所示甲按光的反射定律来画。乙按平面镜成像规律来作图6,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及物关于镜对称在镜中作出A,B在镜中的像A'B',从图中可知人眼只有沿A'B'的直线方向视察时才能看到两个虚像重叠,必需留意,镜后的虚象点应是两条反射线延长线的交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