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材料一:

世间万物皆有声音,整个宇宙都在低声吼叫。从宏大的宇宙到微观的粒

子,能量在不断流动,这种流动正是一切声音的根源。声音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声波,是能被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其中有自然发生的

声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音乐的声音。

雷鸣、风吼、虎啸、猿啼等声音现象,构成了复杂万端的自然声响。自

然声响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如“呦呦鹿鸣”“嘎嘎草虫”“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这些诗句都是以自然声响起兴。自然声响和谐而有韵味,

唤起了人的诗情,激发了审美感受,入诗后寄托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在

这里,审美对象与人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

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由此,我们可

以体会到,自然界的声音之美离不开它天然的和谐节奏,而这正与人展

现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应。

音乐的声音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以人声和乐器声作为材料,不直

接塑造形象,无确切含义。但音乐的声音却能表现人的感情,并激发人

的感情,在表达情感的功能上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它甚至是最有优越

性的。

声音有情绪意义。《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又由于心对物之所感的心境不同,也就

产生了带有不同情绪意义的乐音。

声音有色彩感。朱光潜先生在《近代实验美学》中介绍,美国学者请一

班学图画的学生听两曲乐调不同的乐曲,并要他们随时把音乐所引起的

意象画在纸上,结果发现,各人所画的图画情景虽有差异,而情调和空

气却十分相近:乐调喜悦时各图画的情调都很生动,乐调凄惨时各图画

的空气都很黯淡。人们常说的“着色的听觉”,从上述事例中大体可见。

在实验人对声音的色彩感觉时,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听高音产生白色感觉,

中音产生灰色感觉,低音产生黑色感觉。

声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个阴雨寒冷的秋夜,一个人在屋内,瑟瑟的西

风吹动着窗前的梧桐树叶作响,过了一会儿,风声渐渐停了,但雨声响

起来了,雨滴梧桐,“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

子》)。就是这雨滴梧桐的声音,带着它的综合存在条件,成了一种听

觉意象。这种意象的生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其中有主体的想

象和移情。想象和移情善于借体而生,它能在自然声音中借体,更能在

音乐声音中借体,有时竟使欣赏主体的东西代替了创作主体的东西。

(摘编自王向峰《青年审美手册》)

材料二:

声音如何表现,怎样对声音事件进行逼真的摹写,这是让故事讲述者挠

头的大问题。听觉信号旋生即灭,看不见摸不着,对视觉信号我们可以

勾勒其整体轮廓,描绘其局部细节,这些在听觉信号那里通常都难以实

现。更何况对于人类日益迟钝的听觉来说,声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

确定性:刘姥姥没见过自鸣钟,在她听来它的响声就像是农村常有的“打

萝柜筛面”,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

因此,表现声音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用象声词模拟。象声词在世界各民

族语言中都有不同存在,其功能主要为表音,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喈

喈‘逐黄鸟之声,'嘎嘎’学草虫之韵”。汉语中有些象声词还有表意

作用,如古人常把杜鹃、鹉鸽的啼鸣听成“不如归去”“行不得也哥哥”。

英语中也有许多诗歌因鸟鸣而发,如雪莱《致云雀》以四短一长的诗行

模仿四短一长的云雀啼鸣,这已属于上升到艺术层面的模仿。

用语言表现声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实”反映转瞬即逝的声音事件,

运用模仿性的声音“听声类声”也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方法,如李白《听

蜀僧潘弹琴》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韩愈《听颖师弹琴》的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等。

然而,仔细琢磨这些听琴诗,其中可供驱驭的听觉意象实在不多。一旦

改变思路将“类声”调整为“类形”,挥笔的自由度骤然间增大,这时

叙述对象已由无形的声音事件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更有利于故事讲述

人“施之藻绘,扩其波澜”。如《老残游记》第二回“白妞说书”:

几哦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声,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

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

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

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作者明明写的是声音的盘旋缠绕与低昂起伏,展示在读者眼前的却是登

山者不断向峰顶攀登的情景,让人惊叹作者的“听声类形”与白妞说书

一样神奇莫测。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对钟声的摹写:

你突然会看见——有时耳朵似乎也有视觉,你会看见各个钟楼仿佛同时

升起了一股声音的圆柱,一团和声的烟雾……你可以看见每组音符从钟

楼飘出,独立地在和声的海洋里蜿蜒游动……你可以看见八度音符从一

个钟楼跳到另一个钟楼,银钟的声音像是长了翅膀,轻灵,尖利,直冲

云霄;木钟的声音微弱,蹒跚,像断了腿似的往下坠落。

文学世界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它的丰富性体现着作者对世界的感知和

创作的功力,也考验着读者的感知力与想象力。从听的角度关注文学叙

事中的声音可以唤醒人们遗忘或忽略的感知,并激发人们对感知新的理

解。

(摘编自傅修延《听觉叙事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整个宇宙中,物体振动所产生的声波不止包括自然声音,也有人为创

造的声音。

B.“呦呦”“喈喈”等象声词音韵和谐,富有韵味,能激发人们的审美

感受。

C.音乐的声音不直接塑造形象,但表达情感的功能较其他艺术类型都具

有相对的优越性。

D.声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描摹声音时容易犯经验主义的

错误。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了马克思的话语,是为了证明审美对象与人的生活是

相互作用的。

B.材料一举美国学者请学生听音乐画意象的事例,充分论证了声音

是具有色彩感的。

C.材料二使用“然而“‘‘一旦”'‘更”等词语,表述准确,使行文流畅,

富有逻辑。

D.关于听觉的文学叙事研究,材料二不仅关注了作者的角度,更关

注了读者的角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声响之美具有天然的和谐节奏,这与人展现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适

应。

B.因为声音具有色彩感,所以生活中人们会用灰暗、明亮等词语形容声

音。

C.听觉意象的生成是对声音综合创造的结果,其中主体的想象和移

情使欣赏主体的东西代替了创作主体的东西。

D.心境不同,诗人会对声响有不同感受。“深水荡漾清猿啼”“两

岸猿声啼不住”同写猿啼,但情绪意义不同。

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分)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文学创作如何表现声音。(6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远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

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

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

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

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

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

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

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

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

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

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

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

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

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

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

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

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

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

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

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

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

说,不是,陵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

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

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

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

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

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

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

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

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

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

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

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

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

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

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

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

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

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

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

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从这

起,去一越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

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嗓”

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嗓”一声。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

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

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C.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

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

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7.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6分)

(1)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2)青树喊:爹,我转弯了。

8.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T3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

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

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

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

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日:“我缘主师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

复全工二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

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

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

意恢复,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

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

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

溪峭蛮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

“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

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

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

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

强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

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

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杨得

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

声。防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9.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A马全福等径趋金B营C安国方与金

D将酣饮E即众中缚之F以归G金将H追之不及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文中“幼安”和本名“弃疾”的

意思相同。

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地方不定。亦指皇帝巡行

所到之处。

C.雅,即平素、向来,与《出师表》中“察纳雅言”的“雅”词义相同。

D.始,意思是“才”,与《琵琶行并序》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始”

词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将领耿京归顺南宋朝

廷;在和皇帝进行问答时,没有丝毫逢迎,言论刚劲正直。

B.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

舌L,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c.辛弃疾忠心国事。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枪匹马捉住两个叛徒,

并将他们献出斩杀;后来还把飞虎军打造成很厉害的队伍。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耀歌》;

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众谋曰:“我缘主师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13.请概括辛弃疾为平定湖湘不时兴起的盗乱向朝廷陈述了哪些中肯的

建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14-15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才啬护,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

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辇路:

楼阁间的通道。

14.下列对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起笔用“空”字,写出石头城周围的环境十分空旷,昔日的繁

华消逝得无影无踪,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

B.上片后几句连用几个意象,想象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激烈战争场

面,鲜活地再现了英雄豪杰征战南北的英姿,表达崇敬之情。

C.“歌舞尊前”三句,感慨曾在这里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梳妆

的人,不觉间流逝了青春,充满了对时光和年华逝去的无奈。

D.下片中的“芳草”和“明月”一个年年勃发,一个永照秦淮,生动

地反映出六朝宫殿已残破不堪,字里行间,浸透着“黍离”之感。

15.此词次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都是咏史怀古,请

从景物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方面,比较两首词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

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果。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

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3)古代诗歌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

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乡土本色》一文中乡土性首先体现在人们对土地的依附和眷恋。中国

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土地成了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对他们而言,

守住足下的三分地,心里才有踏实感。乡下人对土地感情之深,是难以

言喻的。在我们闽南农村,田里的土,农民并不随便称为“土”,而是

后缀了一个字,叫作“土肉”。我喜欢这个美妙的词语,它流淌着人们

对大地的深情。刚被犁头掀开的肥厚的沃土,新鲜的土层蒸发着泥的气

息和黑亮的光。每当看到这些,我内心常常充满感动,体会到“半身插

入了土里”的农人为什么要把卑贱的士说成“土肉”。几年前,我途经

家乡县城近郊的某村庄,看到推土机正把建筑废料填埋进一大片翠绿的

田里。田里还长着各种蔬菜,一丛丛,孩子似的排着队。蔬菜底下透出

灰黑的土地,一看就知道是些好田。我虽早已脱离土地,这片田地也不

属于我家,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我对身边念高中的女儿说:“这些

田,千百年来祖先流下多少汗水,今天才变得这样肥……”她没什么反

应。她哪里懂得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乡下人”?

17.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土肉”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同志的报告看着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

裹脚,又长又臭”。

B.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

C.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

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

过去。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把修改后的句子填写在横

线上,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二)语言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