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说苑》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饥,勾践惧。四水进谏曰:“夫饥,越之福也,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

富而财有余,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辞重币以请汆于吴,吴必与我。

与我,则吴可取也。“越王从之。吴将与之,子胥谏曰:“不可!夫吴、越接

地邻境,仇触敌战之国也。非吴有越,越必有吴矣。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

王阖庐之所以霸也。且夫饥,何哉?亦犹渊也。败伐之事,谁国无有?君若

不攻而输之氽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吴王曰:“吾闻义兵不攻

服,仁人不以饥饿而攻之。今服而攻之,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汆。三

年,吴亦饥,请余于越,越王不与而攻之,遂承吴。

白圭之中山,牛山三欲留之,固辞而去。又之齐,齐王亦欲留之,又辞

而去。人问其辞,白圭日:“二国将亡矣!所学者国有五尽:故莫之必忠,则

言尽矣;莫之必誉,则名尽矣;莫之必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则无食,

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

中山与齐皆学此。若使中山之与齐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

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入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晋文公与荆人战于城濮,君问于咎犯。咎犯对曰:“服义之君,不足于信;

服战之君,不足于诈。君其诈之而已矣。“君问于雍季。雍李对日:“焚林而

甲,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于是不听雍季

之计,而用咎犯之谋,遂与荆君战,大败之。及赏,先雍季而后咎犯。侍者

日:“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君日:“雍李之言,

百世之谋也;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寡人既行之矣。”

(节选自《说苑•权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君若不攻而输之汆/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B.君若不攻而输之/汆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C.君若不攻而输之/汆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第1页共96页

D.君若不攻而输之汆/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破吴”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

B.中山王,古代封爵之一。中国的中山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文中指的

是中山国的君主。

C.“中山与齐皆当此”与“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当”字

含义相同。

D.田,打猎,后作“畋”,是我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也是

休闲娱乐活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遭遇饥荒,勾践感到恐慌,四水进谏时表示,饥荒是越国的福气、

吴国的祸患,吴国国君喜欢虚名而不考虑后患,向勾践提出借粮的策略。

B.越国向吴国借粮,吴国准备借给越国,子胥认为吴越两国是敌对关系

的邻国,两国是不能并存的,不仅不能借粮,还应该趁此机会攻打越国。

C.白圭先后去过中山国和齐国,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他留下帮助自己

治理国家,可白圭都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两国都有五尽问题,会很快灭亡。

D.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曾先后向咎犯和雍季问计,二人意见不同,

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于是与楚军交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我卑辞重币以请汆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

(2)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5.文中的晋文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第2页共96页

文本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

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

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干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

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

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干干,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

志,承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

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文本二: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学已暮矣。"师旷日:“何

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

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注】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旦A旦B而C学D之E久F而G不H怠I焉J迄K乎L成M而N亦。不

P知Q其R昏S与T庸U也V

第3页共96页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于鲁也传之”与“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卒”字含

义相同。

B.明年,文中是第二年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今年的下一年,二者的意

思不同。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与“顾野有麦场”(《狼》)两句中的“顾”字含义相同。

D.“恐己暮矣”与“恐托付不效”(《出师表》两句中的“恐”字含义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和尚认为,穷和尚仅凭一个水瓶和饭钵不能到达南海,结果穷和尚

成功到了南海,这说明运气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B.蜀国距离南海有几千里路,富和尚没有到达而穷和尚到达了。作者采

用对比手法,目的是告诉我们“为学”的道理。

C.文本一先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

成败的关系立论,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

D.文本二告诉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时间永远不晚,正

如《劝学》中所说,“学不可以己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0.彭端淑的《为学》告诉我们什么学习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孔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

有鲍叔,郑有子皮,贤者也。”子贡日:“然则齐无管仲,郑无子产乎?”

第4页共96页

子曰:“赐,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闻进贤为贤耶,用力为贤耶?”子

贡日:“进贤为贤。"子曰:“然。吾闻鲍叔之进管仲也,闻子皮之进子产

也,未闻管仲、子产有所进也。”

(二)

子贡问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所以为人下之道也。"孔子曰:“为

人下者,其犹土乎!种之则五谷生焉,掘之则甘泉出焉,草木植焉,禽兽育

焉;生人立焉,死人入焉。多其功而不言。为人下者,其犹土乎!”

(三)

齐侯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何若?”对日:“有难不死,出亡不

送。”君日:“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言•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

型"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亡,臣

何送焉?若言不见用,有难而死之,是生死也;谋而不见从,出亡而送,是

诈为也。故忠臣者,能纳善于君,而不能与君陷难者也。”

(四)

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君何为止简主日:"董安于在

后。”吏日:“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日:“诺。”

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单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

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日:“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宝璧,

吾忘令人载之。”对日:“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行人烛过年长

矣,言未尝不为晋国法也,吾行忘令人辞且聘焉。”对日:“此安于之所为

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野/木木周昌日:“人主

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节选自《说苑•臣术》)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赵简主从A晋阳B之邯郸C中路D而止E引车F吏进G问H君何为J止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指使显贵,《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贵”表示地位高,显贵,

第5页共96页

两者用法不同。

B.妄,指胡乱,与现在所说的“胆大妄为”中的“妄”意思相同。

C.适,指到,至,与《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意思

一样。

D.御史大夫,秦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

家重要图册、典籍,起草诏命文书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与子贡“今之人臣孰为贤''的对话中,孔子用鲍叔牙引荐管仲,

子皮引荐了子产的例子表明引荐贤人的人才为贤的观点。

B.孔子认为甘愿为人之下的人,就像泥土一样,像泥土一样可以生长出

五谷,奔涌出甘泉,让草木在其上生长,禽兽在其上繁育。

C.晏子认为,忠臣是能够给君主献出善计良谋,不让君主陷入灾难的人。

如果臣下能够给君主献出良谋,君主就会终身无难。

D.董安于落在赵简主队伍后面的原因是他为赵简主堵塞秦、晋相连的道

路,带上官府的宝玉,向行人烛过辞行并致意。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2)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

15.通过《说苑•臣术》节选的对话,我们对古代“贤臣”的“贤”字可以有哪些

方面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夫烯蝉者,务在乎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何益?

明火不独在乎火,在于暗。当今之时,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

之士,其归之也,若蝉之走明火也。凡国不徒安,名不徒显,必得贤士。

第6页共96页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斡之,其仆日:“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

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

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日:“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

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

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

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日:“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

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期贤》,有删节)

材料二:

宗卫相齐,遇逐,罢归舍,曰:“士大夫谁能与我赴诸侯者乎?”田饶

等皆伏而不对。宗卫曰:“何士大夫之易得而难用也!”饶对日:“非上大

夫之难用也,是君不能用也。"宗卫曰:“不能用士大夫何若?”田饶对日:

“厨中有臭肉年不足于士:而君雁鹫有余粟;纨素绮绣靡丽,而士曾不得以

缘衣;果园梨粟,而上曾不得一尝。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君不能用所轻

之财,而欲使士致所重之死,岂不难乎哉?于是宗卫面有惭色,学哼避席而

谢日:“此卫之过也。”

魏文侯从中山奔命安邑,田子方从,太子击遇之空,子方坐乘如故,告

太子曰:“为我请君待我朝歌。”太子不说,因谓子方曰:“不识贫穷者骄

人乎?富贵者骄人乎?”子方曰:“贫穷者骄人,吾未见以国待亡者也;大

夫骄人而亡其家;贫穷者若不得意,纳履而去,富贵者安敢骄人!”太子及

文侯,道田子方之语。文侯叹日:“微吾子之故吾安得闻贤人之言吾下子方

以行得而友之。”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册节)

16.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微吾子A之故B吾安得C闻D贤人之言E吾下子方F以行G得而H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7页共96页

A.”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与《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中的“轼”

意思不同。

B.稷,指谷神,与指土神的“社”合称社稷。古君主都祭祀社稷。

C.逡巡,文中指退行,恭敬的样子。与《过秦论》“逡巡而不敢进”中的

“逡巡”意思不同。

D.趋,小步快走。文中“下车而趋”与“趋之若鹫”的“趋”均为此意。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明火照蝉为喻,指出君主德行明盛,贤士会像蝉投奔明火那

样来归附。

B.魏文侯认为段干木操行高尚,即使用自己的土地财产和地位与他交换,

他也不会赞同。

C.田饶说厨房中有放臭了的肉,那门下就没有敢死的勇士,宗卫听后表

示赞同。

D.田子方认为国君、大夫傲慢待人就要亡国、丧失封地,贫穷的人傲慢

待人就不得志。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无乃不可加兵乎?

②君不能用所轻之财,而欲使士致所重之死,岂不难乎哉?

20.从材料二中“宗卫面有惭色”以及“文侯叹”,可以看出他们对待贤士怎样

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

者,亦难矣。

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日:“今时韩、魏与秦孰强?”对曰:“不

如秦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孟尝、

第8页共96页

芒卯之贤。“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

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佟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

左右皆曰:“然”。申旗伏瑟而对日:“王之料天下过矣!当六晋之时,智氏最

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

城,不满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韩康子为季枣。智伯日:“吾始不知

水可以亡人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

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

笑。今秦虽强,不过智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

足之时,愿王之必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

忽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嫂大之行甚。

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

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逢丑父。于是慢然大恐,赖丑父之欺,

奔逃得归。吊死问奉,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

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

晋文公出亡,修道不休,得至于飨国。文公于是悯申国之微,任咎犯、

先轸、阳处父,畜爱百姓,厉养戎士。四年,政治内定,则举兵而伐卫,执

曹伯,还败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诸侯,而朝天子,莫敢不听,天下

旷然平定,周室尊显。文公于是霸功立,期至意得,汤、武之心作而忘其众,

一年三用师,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自此

而怠政事为狄泉之盟不亲至信衰义缺如罗不补威武讪折不信,则诸侯不朝,

郑遂叛,夷狄内侵,卫迁于帝丘。

(节选自《说苑•敬慎》)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

自此而怠政A事B为狄泉之盟C不亲D至E信衰F义缺G如罗H不补。

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以伐秦”的“伐”指讨伐,与《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的“伐”不同。

B.修乘,指古代乘车居右陪乘的人,又叫“车右”。古人乘车以左为尊,

第9页共96页

故尊者在左。

C.“吊死问疾”中的“疾”指疾苦,与《劝学》中“声非加疾”的“疾”不同。

D.中国,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区域,此处代东周王室;与《齐桓晋文之

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相同。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认为当时的韩、魏两国国力比不上秦国,辅佐者也无能,觉得

两国即使有贤人辅佐,国力强大,也无法战胜秦国。申旗却并不赞同秦

王对天下形势的预料。

B.晋国六卿中智伯最强,他灭掉范氏、中行氏,又率领韩、魏两氏围困

赵襄子,决开晋水淹没了晋阳城。韩、魏联合起来反叛智伯,后来智伯

被灭,领地被瓜分。

C.齐顷公被俘,依靠逢丑父侥幸从敌军中逃脱。回国后,他远离享受,

关切民生,励精图治,仁义在国内得以推行;在外参与会盟,放下身段

结交诸侯,声威震动诸侯,

D.晋文公执国政,任用贤臣,养护百姓,精心训练战士。待国内政治稳

定,他出兵讨卫伐曹败楚,彰明王法,率诸侯朝拜天子,使地位衰微的

周王室尊崇显荣。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方其用肘足之时,愿王之必勿易也!

(2)且弗休息,遂进而围许,兵亟弊,不能服,罢诸侯而归。

25.齐顷公和晋文公在“重诫敬慎所忽”上都有不足,请简要概括他们的共同

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矣,而孝为本;

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

居国有礼矣,而嗣为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

第10页共96页

也。“

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

良友,勿使见恶,少淅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

不悖乎耳;啰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

积德。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

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

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

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釐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蹩为亲负米之时,不可

复得也。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木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

故曰: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也。

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日时才目观于善之日磨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子思日:“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覆;

吾尝跋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

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枣于风,草木乘于时。”

虞君问盆成子曰:“今工者久而巧,色者老而衰。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

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色者必尽乎老之前,知谋无以异乎幼之时,可好

之色,彬彬①乎且尽,洋洋②乎安托无能之躯哉?故有技者不累身而未尝灭,

而色不得以常茂。”

【注】①彬彬:美盛之貌。②洋洋:忧思。

(节选自《说苑•建本》)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B.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日/磨时过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C,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日时/相观于善之曰磨/时过

第11页共96页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D.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大学之教也/因其可之日/时相观于善之日/磨时过

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2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渐之以善”与“渐车帷裳”(《诗经.氓》)两句中的“渐”字含义不同。

B.“趣走进退”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趣”字含义不同。

C.“不若学之速”中的“速”与成语“不速之客”中的“速”含义不同。

D.“鸟乘于风”与“道千乘之国”(《论语》)两句中的“乘”字含义相同。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提出在立身处世上有六件根本的事情,包含孝亲、勇敢、努力等,

能够回到根本来做好近在身边的事,是成为君子的原则和方法。

B.贤良之人会在日常中注意言行举止合乎父母心意,尽力满足父母安居

所需的一切,这符合孔子提出的尽孝是做人首要大事的主张。

C.子路对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南游感到愧疚,因为昔日家贫时,尚能为父

母背米百里之外,南游后家境优渥却只能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D.子思认为善于借助外力去学习可以增益才干;虞君则提醒盆成子学习

要抓住青春时光,否则会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忧思。

2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人不及壮之时,益积心技之术,以备将衰之色。

(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日:“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

大圣之操也。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陕席,不可卷也。“言不失

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楚伐陈,陈西门

第12页共96页

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

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

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

故不为轼也。”曾子衣野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

壬?''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左儒友于杜伯,皆臣

周宣王,宣王将杀杜伯而非其罪也,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弗许也,王

曰:“别君而号友,斯汝也。''左儒对曰:“臣闻之,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

友道君逆,则率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而言则死。”左儒对

日:“臣闻古之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故臣能明君之过,以死杜伯

之无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莒穆公有臣日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

出林食杼果夏处土洲泽食菱藕稷公必难死迷历附将隹及之其友曰:“子事君而

不见识焉,今君难吾子死之,意者其不可乎!”朱厉附日:“始我以为君不吾

知也,今君死而我不死,?果不知我也;吾将死之,以激天下不知其臣者。”

遂往死之。

(节选自《说苑•立节》)

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

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B.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

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C.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

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D.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事穆公/不见识焉/冬处于山林食杼栗/夏处于洲泽

食菱藕/穆公以难死朱厉附/将往死之/

3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心匪石”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匪”字含义相同。

第13页共96页

B.“曾子衣弊衣以耕”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两句中的“弊”字含义

不同。

C.“别君而异友”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异”

字含义相同。

D.“是果不知我也”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句中的“是”字含

义不同。

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过陈西门而“不轼”修城的“降民”,面对学生子路的质疑,孔子以

他们“不智”“不忠”“不廉”解释自己“不为轼”的原因。

B.曾参无求于鲁君,鲁君却赐给他土地,曾参最终没有接受,此举得到

孔子的肯定,因为在孔子看来,曾子能够坚守气节与人格。

C.面对周宣王发出的“不易而言则死”的死亡威胁,左儒不卑不亢,据理

力争,最后死去,固然是为“明君之过”,更是看重友情。

D.朱厉附的朋友大为不解,认为朱厉附的举动没有必要。对此,朱厉附

直言自己的举动是为了唤醒天下那些不了解大臣的国君。

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4.圣人具备哪些操守,君子为什么够超越普通人?请你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见天不见妖,而地不出孽,则祷于山川日:“天其忘予欤?“此能

求过于天,必不逆谏矣。安不忘危,故能终而成霸功焉。

或谓赵简子曰:“君何不?乎?'’简子曰:“诺。”左右日:“君未有过,何

更?”君日:“吾谓是诺,未必有过也,吾将求以来谏者也;今我却之,是却

谏者,谏者必止,我过无日矣。”

第14页共96页

韩武子田,兽已聚矣,田车合矣,传来告曰:"晋公裁。''武子谓栾怀子①

曰:“子亦知吾好田猎也,兽已聚矣,田车合矣,吾可以卒猎而后吊乎?’'怀

子对日:“范氏之亡也,多辅而少拂,今臣于君,辅也;品②于君,拂也,君

胡不问于品也?''武子曰:“盈,而欲拂我乎?而拂我矣,何必思哉?''遂辍田。

齐人弑其君,鲁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杀其君乎?“师惧③曰:“夫

齐君治之不能,任之不肖,纵一人之欲,以虐万夫之性,非所以立君也。其

身死,自取之也。今君不爱万夫之命而伤一人之死,奚其过也。其臣已无道

矣,其君亦不足惜也。”

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

则贤人效罚得则好人士赏罚丕当则贤人丕劝好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必

费募禄丕可丕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

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日:“善,子主其恶,容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

笑矣。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寺在子罕也,大

臣亲之,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专其政。故曰:“无弱君无强大夫。”

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①栾怀子:即栾盈,晋平公时为下卿。②晶:人名,未详姓字。③师

惧:人名,鲁国乐官。

3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划斜线进行标注。

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

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

3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何不更乎”与“良庖岁更刀”(《庖丁解牛》)两句中的“更''字含义相

同。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

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等。

C.寡人,寡德之人,即“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

王对自己的谦称。

第15页共96页

D.“专在子罕”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两句中的“专”字

含义相同。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风调雨顺,楚庄王却极为忐忑,觉得上天忘记了他;赵简子没有

过错却接受劝谏,他认为这是为了寻求进谏的人。

B.韩武子去打猎,晋公去世的消息传来,但他不想停止,栾怀子以范氏

的灭亡为例,劝谏他要停止打猎,否则会因为沉溺娱乐而亡国。

C.鲁襄公听到齐君被杀,援戈而起,师惧进谏,他认为齐国的国君没有

能力治国,也没有任用有才华的人,伤害了很多人,他的死是咎由自取。

D.子罕建议宋国国君去赏赐好人,自己去惩罚那些坏人,最终大臣亲近

他、百姓依附他,子罕驱逐了宋国国君而掌握了政事。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亦知吾好田猎也,兽已聚矣,田车合矣,吾可以卒猎而后吊乎?

(2)老子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借人。”此之谓也。

39.君道,即为君之道。请简要概括材料中有哪些“为君之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

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丕亦座乎夫耀蝉者,务

在阴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为其德者,

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

对日:“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

第16页共96页

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可不信,害霸;

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日:

“中行氏3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

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

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注】中行氏:春秋时晋国掌权的六大家族之一。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马周,博州荏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军。时太

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

其能,问何,何对日:“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

未至间,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苗太剪,诏直门下省。明年,拜

监察御史,奉命称职,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

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

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摄

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日:“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

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4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

字母。

口行A相反B而欲贤C者D之至E不肖者F之退G也H不亦I难乎

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而不信”的“而”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含义

相同。

B.“务在明其火,中的“明”与《大学之道》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的第一个"明''含义不同。

第17页共96页

C.“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的“家”与《兼爱》中的“虽至大夫之相乱家”的“家

含义不同。

D.“帝大说”的“说”和《五石之瓠》中的“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含义

不同。

4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使用“耀蝉”打比方,形象地阐明了“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

归之'’的道理。

B.针对桓公的疑问,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这样做不好,但并不妨

害君主成就霸业

C.孔子认为假如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

中行氏就不会灭亡。

D.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得失,常何上奏了马周给他讲述的二十多件事情,

都合太宗心意

4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

(2)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

44.材料二中,管仲对重视贤人有明确的态度。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

法体现了管仲的哪些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日:“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

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搏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

直接案甚登及择可观。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

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

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第18页共96页

成王与唐叔虞舂唇,剪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

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日:“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

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意,有辅

王室之用。

(节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

材料二: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

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知

亨,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

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

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

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

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

不可信。

幸日:封唐叔,史佚成之。

(柳宗元《桐叶封弟辩》,有删改)

45.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谏者勿振A以威B毋格C其言D博E采F其辞G乃择H可观。

4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居,意思是退朝而居,闲居;有时也指闲居之所。文中指周成王在

退朝之后和唐叔虞在一起玩耍。

第19页共96页

B.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与《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

固其根本”中的“固”用法不同。

C.妇寺,指皇宫中的妇人和宦官,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乃妇寺干政

之所致”中的“妇寺”含义相同。

D.或,泛指人和物,与苏洵《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

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的“或”含义基本相同。

4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成王分封伯禽做鲁国国君的时候,告诫伯禽一定要虚心纳谏,文治

和武功并用;伯禽不同意他的观点,拜了两拜后拒绝了。

B.柳宗元批评了“天子无戏言”这一谬论,认为臣子应该判断君王的话是

否得当,不能不顾君王言论的正误,一味地严格遵从。

C.两则材料都叙述了桐叶封弟的经过,但是材料二比材料一叙述得更为

简洁,包含的主观态度也更明显,这是由其写作目的决定的。

D.与材料一中对周公旦劝谏成王的行为持赞同态度不同,材料二主张臣

子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君王,使君王符合“中庸”之道。

4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2)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

49.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赞扬周公“可谓善说矣”,柳宗元却不这样认为,

他用辩证的方法进行了论证,请找出辩证的两个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骊姬诺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垂言子之志于公

乎?"世子日:“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

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

第20页共96页

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

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穆苜,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

其父日:“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日:“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

何也?”其父日:“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日:

“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

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

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号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胜

谓石乞日:“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日:“中

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日:

“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

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

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掾椁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

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

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

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5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有禄A于国B立义C于庭D汝乐E吾F无忧矣G吾欲H汝之相也。

5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通“盍”,指何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盖亦反其本矣”的“盖”

意思不同。

B.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常为臣子

第21页共96页

拜见君父时所用。

C.辞,文中指辞别,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中的“辞”

意思不同。

D.援,文中指执持、拿着,与李白《蜀道难》中“猿猱欲渡愁攀援”的“援”

意思不同。

5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骊姬诽谤,晋献公要杀了申生,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

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

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

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

C.申鸣被任命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

备去杀死他,他的父亲却想阻止他。

D.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