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_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_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_第3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_第4页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A卷-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

第一次月考

地理(A)

■注意事项:

s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赭s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K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氐-

-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其中某一天报名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出行,

-

堞跟随一旅行团前往三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

用回到出发地。下图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H

w

©

——

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

1.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A.武汉(30°N,114°E)B.上海(31°N,121°E)

C.成都(30.5°N,103°E)D.乌鲁木齐(43°N,87°E)

2.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的风景,小明

应挑选的座位是()

A.酒店至观光点1,左侧靠窗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

3.该日小明在出游时,发现某一段道路两侧的隔离绿化带树木整齐划一,

但左边为落叶树种法国梧桐,右边是常绿树种香樟树。造成绿化隔离带景

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差异B.气候差异C.居民爱好差异D.规划差异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

地,即5:40日出,19:10日落,正午时间为北京时间为12:25,经度

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最可能位于武汉(30°N,114°E),A正确,排

除B、C、Do故选Ao

2.酒店至观光点1,起初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左侧靠窗会受到太阳照射,

A错误;观光点1至观光点2,太阳位于偏东方向,右侧靠窗会受到太阳

照射,B错误;观光点2至观光点3,位于偏南和偏西方向,右侧靠窗不

会受到太阳照射,C正确;观光点3至酒店,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左侧靠

窗会受到太阳照射,D错误;故选C。

3.道路两侧土壤、气候差异较小,A、B错误;绿化带由政府建设,主要

是规划差异造成的,居民没有决定权,C错误,D正确;故选D。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

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读

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

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D.火山口积水而成

5.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

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

C.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

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

【答案】

4.C

5.B

【解析】

4.读图可知,运城盐池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

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故C

项正确。

5.由所学知识可知,河东盐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风盛行为夏季,

气温高,蒸发量大,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

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故B项正确。

研究发现,近年来南亚棕色云团季节性爆发加剧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棕

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

会使冰雪变脏。下图为1月份棕色云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主要原因有()

①大气反射增强②大气逆辐射减弱③地面反射减弱④地面辐射增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B.冬季风强

C.对流旺盛D.工业发达

【答案】

6.C

7.A

【解析】

6.棕色云团使得大气反射增强,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地表获得

的太阳辐射可能减少,气温可能降低,不会加剧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消融,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

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不会减弱,②不符

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棕色云团由高浓度的颗粒物(主要成分有黑碳、

棕碳、矿物粉尘等)组成,沉降后会使冰雪变脏,地表冰雪颜色加深,使

得地面反射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气温升高,使得

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加剧,③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

除A、B、Do故选Co

7.南亚地区1月份,盛行东北季风,盛行大陆气团,天气晴朗,大气稳

定,降水稀少,空气中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颗粒物不易沉降,容易聚

集,从而使得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A符合题意;如果当地冬季风强劲,

空气中的颗粒物容易扩散,不易聚集形成棕色云团,B不符合题意;如果

当地对流旺盛,容易形成对流雨,空气中颗粒物容易沉降,不易聚集形成

棕色云团,C不符合题意;工业发达,排放的颗粒物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季

节变化,这不是南亚地区1月份棕色云团爆发最显著的主要原因,D不符

合题意。故选Ao

江淮气旋通常是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锋面气旋,其形成与我国

锋面雨带的移动密切相关。当其进入黄海和东海后会影响渤海海域,使渤海海域

产生风暴潮。图2为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江淮气旋多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

9.随着江淮气旋的移动,东海海域的主要风向变化为()

A.西北风―西风―西南风B.东南风―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一>东风—>东南风D.西北风一>北风—>东北风

10.江淮气旋使渤海海域产生风暴潮,与其相关性最小的是()

A.海湾的形状B.气旋移动方向

C.风力的大小D.海水温度变化

【答案】

8.C

9.B

10.D

【解析】

8.本题以江淮气旋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江淮气旋的活动季节。根据我

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可知,1-2月锋面雨带还没有登陆我国陆地,加上

江淮地区气温较低,因此锋面气旋活动少;3-4月锋面雨带尚在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锋面气旋活动较少;6-7月随着锋面雨带向北移动,江淮地区多

锋面气旋活动;HJ2月江淮地区开始受冷高压控制,气温降低,锋面气

旋活动较少。故选C。

9.本题以江准气旋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气旋移动与风向变化的知识。

由图可知,最初气旋中心位于东海海域西北侧,东海海域吹东南风;随着

锋面气旋向东逐渐移动到东海海域北侧,东海海域开始吹南风;锋面气旋

继续向东移动,移动至东海海域东北侧,东海海域的风向将转变为西南风。

故选Bo

10.本题以江准气旋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影响风暴潮的因素。江淮气旋

的移动方向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向,从而影响风暴潮的势力;江淮气旋

的势力强弱直接影响渤海海域的风力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的势力;渤海

湾的半封闭形态有利于江淮气旋带来海水的能量聚集,从而加大风暴潮的

势力;江淮气旋主要通过风力、风向以及渤海特殊的海域形态影响风暴潮,

与海水温度变化关系最小。故选D。

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其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

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左图)、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

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20

补10

(

X

O

3

S

-10

9io1112'12345678(J1)

11.苏木吉林湖()

A.位于青藏高原B.湖盆呈漏斗状

C.处于湿润地区D.湖面海拔1180m

12.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A.地下水B.大气降水

C.高山冰雪融水D.邻湖湖水

13.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水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

是()

①淡水湖泊,含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

②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沿湖地区植被茂盛

③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

④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

11.B

12.A

13.D

【解析】

11.等水位线数值是海拔高度,noo多米不可能在青藏高原,故A选项错

误。四周高,中间低,湖盆呈漏斗状说法正确,故B选项正确。周边沙山

环绕,应处于干旱地区,故C选项错误。图示等值线是水位线,湖面海拔

不是固定值,图示低于H80米,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2.苏木吉林湖周围是沙山,应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周围被明显

的沙山分水岭圈闭,没有邻湖湖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水源主要来

自地下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湖盆呈漏斗状,没有外泄河道,应是咸水湖泊,故①错误。西北地区

离冬季风发源地近,沿湖地区沙山分布,植被少,②错误。周围地势高,

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蒸发慢,③正确。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

图中湖泊冬季水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

④正确。③④正确,A、B、C错误。故选D。

内蒙古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处于我国半干旱区南缘的生态交错带,具

有较丰富的植被类型且垂直分异明显,南北两坡森林植被分布有较大差异。下图

为大青山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IIO,E

内霞古高JK

大青山

八邛

宙、…出飞山>8

4PN

2338

阿叁平原A山峰及奔施/米

fdiwa

IIO,E

14.大青山南坡自山麓至山顶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最有可能为()

A.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高山灌丛-积雪冰川

B.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

C.山地草原-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D.山地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

15.推测大青山森林植被分布较多的坡向及其主要原因有(〉

A.北坡,降水较多B.南坡,光照较好

C.北坡,蒸发较弱D.南坡,热量较好

【答案】

14.D

15.C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调用知识的能力。

14.由材料可知,内蒙古大青山位于带地区,海拔2338米,海拔较低,

不可能分布常绿阔叶林带和积雪川带,A项和C项错误。大青山处于我国

半干旱区南缘,降水量较少,基带应该为草原,B项错误。内蒙古大青山

南坡为夏季迎风坡,随着海拔增加,降水量增多出现林带;再随着海拔增

加,热量条件变差,依次分布针混交林、针叶林和草甸,故D项正确。

15.大青山处于半干旱区南缘,土壤水分条件是影响其森林植分布的主要

因素。北坡为阴坡,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分布更多,A项错

误,C项正确。南坡为阳坡,热量好,降水较多,但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

较差,林植被分布较少,故B项和D项错误。所以选C。

第n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5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

人。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

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

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

摧毁。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近

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下图示意

沙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67°5(r

67°44'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4

分)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

因。(6分)

【答案】

(1)西侧海水侵蚀为主(海浪、潮汐);(2分)东侧河水侵蚀为主西侧

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2分)东侧

离大陆近,大陆上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

作用强。(2分)(任答2点)

(2)夏季海冰融化,沙坝受海水侵蚀强;(2分)降雨多,冰雪融量

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强;(2分)冻土融化,土层松软,

易被侵蚀。(2分)(任答2点)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2分)海水结冰期缩

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2分)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

流量增大,流水侵蚀增强;(2分)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2

分)(任答3点)

【解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1)读材料可知,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

重要因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

大,故西侧以海水侵蚀或海浪、潮汐侵蚀为主;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多

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故东侧以河

水侵蚀为主。

(2)读材料可知,沙坝面积变化受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影响。由

于夏季降雨多,冻土融化,海冰融化及冰雪融量大,导致沙坝土层松软,

易受海冰融化的海水及流量增大的河水侵蚀。故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

的季节出现在夏季。

(3)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与全球变暖造成海平

面上升,沙坝淹没增多,及沙坝受海水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有关,且

读材料可知,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易被侵

蚀,也是导致沙坝面积不断缩小的一个主要原因。

17.阅读太平洋中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13分)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5分)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

候的影响。(2分)

【答案】

(1)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2分)

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

降水少;(2分)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

坡,降水少。(2分)

(2)热带雨林气候。(1分)

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分)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

汽充足;(2分)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2分)(任答2点)

(3)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2分)

【解析】

(1)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可知,A国为日本,该国中部多

山地,处于季风区。冬季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温增湿后,

被山地阻挡并抬升,在日本海一侧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

背风坡,降水少;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

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因此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

水东南多西北少。

(2)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可知,B国为澳大利亚,东北部沿

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部有大分水岭,地势较高;东南信风从海洋

吹来,水汽充足,遇大分水岭阻挡并抬升,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

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3)由上题分析可知,B国为澳大利亚。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北

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

海洋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此时降水较多。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

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

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

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4分)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4分)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

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4分)

【答案】

(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

致卓乃湖湖水外泄。(2分)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

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2分)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2分)加

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2分)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2

分)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中的河流湖泊。

(1)在审题时注意关键词为“说明”“湖泊贯通”“自然条件”。思考顺序

应为降水导致湖水增加乃至外泄,地形导致水由高处流向低处,最终贯通

各湖泊。结合具体内容,答案表述如下: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

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

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

丁诺尔和盐湖。

(2)本题关键词为“指出”“对下游河湖”“影响”。“指出”即不用分析解

释,只需要指出。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又包括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为:

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不利影响为:加剧地

表冲刷;最终:还能形成新的河道。

(3)“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盐湖与清水河贯通的话,就与楚玛

尔河相连通了,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

变成外流河后,湖水流出,会导致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2020年4月30日,自然资源部在珠峰大本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

布2020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攀登珠峰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任务。为珠峰

“量身高”为什么一定要人登顶测量?是否可以用无人机或机器人代替?相关

测绘专家表示,人,尤其是专业测绘队员登顶,可使测量数据更可靠、更具说服

力。而目前的技术手段尚无法确保测量型无人机或机器人在峰顶作业。为了更好

的测量珠峰,登山队员兵分两路,一路南坡,一路北坡。

材料二下图为珠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高度(米)珠穆朗玛峰(8844.43)

8000-

7000-积雪冰川带

枳雪冰川带

6000-

高山寒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