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蒹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2课《蒹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2课《蒹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2课《蒹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兼葭》教学设计

教材的分析:

本单元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

好境界。《兼葭》是八年级下学期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诗歌,是一首

抒情诗,要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回环往复之美,研读主人公的形象和

诗歌意境美。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诵读诗歌,了解诗歌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其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之美。

2,分析诗歌具体的意象,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在反复吟诵中,引领学生拓宽思维,探究"伊人"丰富内涵,感受诗歌主人公不畏艰险、执

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了解诗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体会其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

结合相关的语句,研读主人公的形象和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探究"伊人"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法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重章叠句这种表现手法所带来的一唱三叹,回

环往复之美。结合相关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来赏析伊人和追寻者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

其他相关的意象,学生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多重叠合,创造出一种秋水情思的境界,此意

境正是《兼葭》之美的灵魂所在。伊人朦胧、神秘,引导学生多元化的解读"伊人",探究诗

歌主旨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

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它太久远了,久远的如果没有注释,我们将寸

步难行。其实,它只是民歌,是我们普通人的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几

千年来,它就如同盛开在彼岸的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

一首朦胧含蓄、风情摇曳的古老歌谣一一

《兼葭》

学生聆听,激发兴趣

二.初读知音韵美。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自己试着读一遍,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读准字音。

教师点评:

在初次读诗中,部分学生有读错的字,下面我们给易错的字注音。

PPt出示易错字读音

兼葭(ji3njia)溯涧(suhuι)

晞(Xi)湄(mei)跻(jT)J⅛(chi)

扯(Zhi)唉(Si)

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预设教师点评:这一次读得很好,大家读准了字音,咬字清楚,更好地传情达意。

2、再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

引导学生回顾《关雎》,它是一首四言诗,朗读节奏为二二断开。而本诗以四言为主,兼有

五言,因此节奏和《关雎》的一样。

学生看着大屏幕幻灯片上的节奏朗读,要求读出节奏感。

Ppt出示《兼葭》朗读节奏

预设教师点评:

大家都得很准确,节奏也把握的很好,读出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感。

3、这首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大屏幕幻灯片上《兼葭》,思考它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预设:1、重章叠句(上下章或上下句基本相同或相似,只是改变了极个别的字)

2、双声字:兼葭

3、叠字:苍苍、凄凄、采采

4、押韵

教师追问:

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预设: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教师追问:

能否举一个例子?

预设:第一章:韵脚是:苍、霜、方、长、央,押韵ang

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美。

教师点评:

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将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我们感受了诗歌的韵律美,接着我们一同去品

味诗的意境美。

三、再读品意境美

1、诗中出现了两个人物,请快速地找出。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在课本中找相关的语句。

预设答案:伊人

追寻者(主人公)

(这一个人物学生回答起来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在"溯涧从之""溯游从

之",学生应该能回答出是追寻伊人的追寻者。)

2、找出有关伊人的诗句,分析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在课本中找相关的语句。

预设答案: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宛在水中诋)

所谓伊人,在水之滨。(宛在水中扯)

教师追问: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和情感。

预设答案:

追寻者确定伊人就在"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滨",应该读出喜悦、憧憬、坚定的语气

和情感。

在读"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城"、"宛在水中让"应该读出失望、惆怅、痛苦等情感。

学生根据以上同学的讲解,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教师追问:文中的伊人有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

漂浮不定,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滨。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斑,宛在水中让"。伊人位置的不确定,使得伊人变得朦胧、神秘。)

教师引导:

水天茫茫,雾霭迷蒙,使得伊人的形象变得模糊不清。

引导学生想象伊人:

预设答案:

伊人性别、容貌、身形等不清楚,也许伊人沉鱼落雁,美若天仙;也许伊人柔情似水,婀娜

多姿;也许伊人是铁骨铮铮、胸怀天下的汉子等等。这也给伊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

得变得朦胧、神秘。

3、找出有关追寻者的诗句,分析追寻者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在课本中找相关的语句。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溯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教师追问: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和情感?

预设答案:

"溯池I""溯游,,"长""跻,,"右"要读出伊人遥不可及,但追寻者仍然在追求,求而不得的痛苦、惆

怅、思念、焦急等情感。

教师追问:文中的追寻者是一个怎样人?

预设答案:

执着、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人。

4、诗中除了写人外,还写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存在有何作用?

预设答案:

水:水阻隔了追寻者追寻伊人的脚步,水在这寓意着"困难"、"阻隔"、"磨砺"、"考验"等。

兼葭:茂盛的芦苇随风飘荡,也含蓄的写出了伊人漂浮不定,若隐若现。无论芦苇如何随风

飘荡,但芦苇的根是坚固的,也写出了追寻者的执着。

白露:一滴滴露珠晶莹剔透,写出了伊人的高洁、可爱。同时也写出了时间的流逝(白露为

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表明追寻者追寻时间之长,之久。

霜:点明了是深秋季节,营造了一种凄清、冷清、萧瑟的氛围。

教师总结:

意象即指构成诗歌的人、事、物。诗人借助兼葭、白露、秋霜、水、伊人、追寻者等意象,

多重叠合,创造出一种秋水情思的境界,此意境正是《兼葭》之美的灵魂所在。

课堂练习:

1、任选《兼葭》中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中的意境美。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使用修辞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中的

意境美。

2、学生完成小练笔后,组内成员互相交换,互相欣赏。推出本组内优秀组员的文章。

学生点评大屏幕所展示的小片段

(教师挑选三篇文章展示,有针对性的点评学生的作品)

四、品读悟多元美

《诗经》中,对想追寻的女子肯定有正面的描写。

《诗经•卫风・硕人》中有这样的描写:"手如柔黄,肤如凝脂,领如蝴蟒,齿如瓠犀,蟒首蛾

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文章中的女子非常美,可《兼葭》有对伊人的直接描写吗?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知伊人的形象是朦胧的,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是男是女,不知道他的

体形、容貌,因为文中只出现了一个词"伊人"。诗无达诂,伊人我们还可以解读成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的揣测和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预设答案:

追求的爱人(伊人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

对美好事物(高洁品质)或自由生活的向往

理想、志向、抱负等

君主对贤士的渴求

贤士或有志之士对明君的追求

教师总结:

整首诗伊人是含蓄、朦胧的,可以看出它用了象征的手法,它不仅仅是爱情诗,也有可能是

作者对理想、志向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贤士的渴望等等。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诗中的音韵美、意境美,也感受到了诗歌的多元美。我相信大家的收获是

满满的。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齐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

五.寄语

我们都在追寻着一种美好,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

无所事事,更不是玩手机、打游戏通宵达旦;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

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板书设计

《兼葭》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灵活多样,听、说、读、写贯穿整节课。设计的问题环环相

扣,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整堂课以诵读贯穿始终,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

韵律美,及诗歌采用重章叠句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

句,感知人物的情感和形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在朗诵中结束本课,再次通过诵读重现诗

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在品意境美时层层追问,有深度地挖掘诗中意象它背后深层次的含义。

诗无达诂,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深层次的挖掘文章的主旨,拓展学生的思维,适应当下的中

考。

不足之处在分析诗歌中"白露""兼葭""水""霜"等意象时,给予学生的时间有点少,学生有回

答不完整的地方,如给予足够的时间,相信学生会有更好的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