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HPLC和UV-vis测定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的含量_第1页
利用HPLC和UV-vis测定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的含量_第2页
利用HPLC和UV-vis测定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的含量_第3页
利用HPLC和UV-vis测定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的含量_第4页
利用HPLC和UV-vis测定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的含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7-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复合纳米药物颗粒中两种药物组分的含量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A的含量,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B的含量,并对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的方法在各项指标下均表现出合理有效的特点,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结果均符合要求,药物A和药物B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0.01%、98.9%。测定3批不同的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A和B的平均含量为171.60μmol/L和301.2μmol/L。结论:建立的方法均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复合纳米颗粒的含量测定。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复合纳米颗粒DeterminationofdrugcontentinthecompositenanoparticlesusingHPLCandUV-vismethods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amethodfordeterminingthecontentoftwodrugcomponentsincompositenanomedicineparticles,andtovalidatethemethodologyofthismethod.Method:HPLCwasusedtodeterminethecontentofdrugAincompositenanomedicineparticles,andUV-viswasusedtodeterminethecontentofdrugBintheNanomedicine.

Theestablishedmethodwasalsoinvestigatedformethodology.Result:Theestablishedmethodsareallreasonableandeffective,withlinearcorrelationcoefficientsofstandardcurvesgreaterthan0.999.Theprecision,repeatability,andstabilitymeettherequirements.TheaveragesamplerecoveryratesofdrugAanddrugBare90.01%and98.9%,respectively.TheaveragecontentofdrugAinthreedifferentbatchesofcompositenanomedicineparticleswasdeterminedtobe171.60μmol/L,theaveragecontentofdrugBis301.2μmol/L。Conclusion:Theestablishedmethodsexhibitaccuracy,precision,andreproducibility,renderingthemsuitableforthereliabledeterminationofthedrugcontent.Keywords:HPLC;UV-vis;compositenanoparticles利用HPLC和UV-vis法测定一种无载体纳米颗粒中药物的含量前言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纳米药物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纳米药物在促进癌症治疗方式进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1,2]。纳米药物具有极佳的靶向性,它们可以降低药物向非目标器官或组织的分布,从而降低药物的剂量,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对正常器官的副作用[3]。本课题组在此之前以药物A和B为原料,成功制备了一种复合纳米颗粒。为了确保药物输送系统的高效性,合适的药物输送系统必须要有很高的药物封装效,以达到其治疗目标[4]。因此,需要对该复合纳米颗粒中各组分进行含量测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对药物进行含量分析,此外,还可运用电化学分析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含量分析。每种分析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限制和适用范围,正确选择适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效率。其中,容量分析法作为一种方便、精确且具有高耐用性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该方法的专属性较差;光谱分析法则是一种常用且性价比较高的分析方法,因为其操作快速简易,灵敏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只是方法专属性略差;色谱分析法具有高分离效能、快速、高专属性与高灵敏度,准确度高的优点,只是定性能力稍差。其次,在对药物进行质量考核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且可靠的含量测定方法,因此含量测定方法必须进行适当验证,才能确保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5]。本次研究通过对该复合纳米颗粒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期望能够给该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学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希望能为纳米颗粒的药物含量的检测提供参考与思路。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并利用高压输液系统将流动相注入固定相填充的色谱柱,由于样品中化合物的不同保留时间和吸收特性,它们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也不相同,随着流动相逐渐通过固定相,物质分离并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6,7]。本次研究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H287的含量。首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TH287的最大吸收峰处的波长,通过标准曲线法,建立测定该无载体纳米药物中TH287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测定方法进行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加样回收率的验证,并判断检测方法的有效性。1.1仪器与试剂、试药仪器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株式会社)LC-2030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株式会社)试剂与试药表1.1实验药材与试剂耗材试剂与药材来源批号超纯水————药物B本课题组前期合成——药物A上海皓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6869复合纳米颗粒本课题组前期合成——甲醇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2023030602乙酸铵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18508171.2检测方法1.2.1测定条件色谱柱:HypersilODS2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10mmol/L乙酸铵(65∶35);紫外检测波长:285nm;流速:1mL·min-1;柱温:27.7℃;进样量:10μL。1.2.2溶液制备标准储备液的制备:取37.16mmol/L的药物A溶液适量,使用超纯水稀释至目标浓度为100μmol/L的药物A标准储备液,并将其储存于4℃冰箱。标准溶液的制备:取100μmol/L药物A储备液适量,并用超纯水稀释,以制备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包括5、10、20、30、40、50μmol/L药物A标准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适量复合纳米颗粒原液,用超纯水将其稀释10倍。1.3方法学考察1.3.1检测波长的确定精密量取1.2.2项下标准溶液制备的20μmol/L药物A溶液2mL,以超纯水作空白,在200~700nm处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绘制紫外吸收图谱。结果见图1.1所示,确定285nm为检测波长。图1.1药物A的紫外吸收图谱Fig.1UV-visimagesofdrugA1.3.2方法专属性取1.2.2项下制备的标准溶液、供试品溶液和药物B溶液,在1.2.1测定条件下,药物A的保留时间为6.290min,峰形良好,药物B对药物A的含量测定不存在干扰,方法专属性好,药物A、药物B、复合纳米颗粒的色谱图见图1.2所示。abc图1.2药物A(a)药物B(b)纳米药物(c)的高效液相色谱图Fig.2HPLCimagesofdrugA(a),drugB(b),nanodrug(c)1.3.3线性关系考察使用1.2.2项下制备的标准溶液,按照1.2.1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分别进样,并记录峰面积。随后,根据峰面积对药物A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详见表1.2。表1.2药物A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线性范围TH287Y=3139.7X-1508.70.99975.00~50.00μmol/L1.3.4精密度考察使用1.2.2项下制备的标准溶液低、中、高三种物质的量浓度(10,30,50μmol/L),根据1.2.1项下测定条件,连续进行6次进样,并记录每次的峰面积。计算每种浓度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详见表1.3。表1.3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实验结果浓度峰面积RSD%10μmol/L3024830382301533081731114312420.6230μmol/L9164393256940479183893751937690.4650μmol/L1559891581141589581539821563481583381.19根据表1.3所示,10μmol/L药物A溶液的精密度RSD为0.62%、30μmol/L溶液的精密度RSD为0.46%、50μmol/L溶液的精密度RSD为1.19%,结果表明实验仪器具有优异的精密度。1.3.5重复性考察取1.2.2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适量,平行制备6份样品,并分别编号1~6。根据1.2.1项下的测定条件进行进样测定,并记录峰面积。根据峰面积计算各样品的含量,并计算RSD,结果详见表1.4。表1.4高效液相色谱法重复性实验结果样品123456RSD%峰面积5185952122518805196952109514890.54含量(μmol/L)17.1817.2117.1916.9217.2017.17由表1.4所见,样品的RSD为0.67%,结果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在重复性方面对应待测成分含量的要求[8],说明方法重复性良好。1.3.6稳定性考察取1.2.2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并根据1.2.1项下测定条件,在不同时间点(0,2,4,6,8,12h)进行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RSD,详细结果见表1.5。表1.5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性实验结果测定时间/h及峰面积RSD%02468125185952122518805196952109514890.54由表1.5可知,RSD为0.54%,说明供试品溶液室温下12h稳定。1.3.7加样回收率试验按照1.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共9份,将其分为3组,分别精密加入3种标准溶液适量(80%、100%、120%),在符合1.2.1项下的测定条件,测定并记录峰面积,然后计算回收率,结果详见表1.6。回收率%=|C-A|/B×100%(eq.1.1)式中A为供试溶液中药物A浓度;B为加入的药物A标准溶液浓度;C为实测浓度表1.6高效液相色谱法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样品含量(μmol/L)加入标准品的量(μmol/L)峰面积实测含量(μmol/L)回收率平均回收率%1085285417.3191.4% 90.015211517.0888.5%5257717.2390.3%105849219.1191.1%5792418.9389.3%5620718.3883.8%126584821.4595.4%6394920.8590.4%6370820.7789.9%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A的平均回收率为:90.01%,这一结果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准确度项下的相关标准,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方法有效可行。1.3.8样品中的药物A含量测定分别精密量取3批1.2.2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分别根据1.2.1项下测定条件,进行进样测定,并记录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得到其浓度,并根据稀释倍数n(此处n为10)可以得到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A的含量,样品溶液中的药物A含量如表9所示。表9药物A含量批次峰面积含量(μmol/L)平均含量(μmol/L)P152271171.29171.60P252537172.13P352295171.37实验结果表明3批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A的平均含量为171.60μmol/L。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被测物质对单色光辐射的吸收特性而建立的可用于定性和定量的光谱分析方法[9]。它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法,因其操作简便和快速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次研究首先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并确定药物A和药物B的最大吸收峰处波长,在药物B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处,药物A无吸光度值,因此拟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钌配合物的含量。通过标准曲线法,建立测定该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B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次研究将对测定方法进行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以及加样回收率的验证,并判断检测方法的有效性。2.1仪器与试剂、试药2.1.1仪器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株式会社)2.1.2试剂与试药表2.1实验药材与试剂耗材试剂与药材来源批号超纯水————药物B本课题组前期合成——药物A上海皓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6869复合纳米颗粒本课题组前期合成——2.2检测方法2.2.1溶液制备标准储备液的制备:精密量取2mmol/L药物B溶液适量,用超纯水稀释后制成物质的量浓度为100μmol/L的药物B标准储备液,放至4℃冰箱保存。标准溶液的制备:取100μmol/L的药物B储备液,并用超纯水稀释,以制备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包括5、10、20、30、40、50μmol/L药物B溶液。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适量复合纳米颗粒原液,用超纯水将其稀释12倍,即得。2.3方法学考察2.3.1检测波长的确定分别精密量取1.2.2项下标准溶液制备的20μmol/L药物A溶液2mL,2.2.1项下标准溶液制备的20μmol/L药物B溶液2mL,用超纯水作空白,在200~700nm处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其进行扫描,并绘制紫外吸收图谱。结果见图2.1,药物B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05nm。图2.1药物A和药物B的紫外吸收图谱Fig.2.1UV-visimagesofdrugAanddrugB2.3.2线性关系考察精密量取2.2.1项下制备的标准溶液,各2mL,并以超纯水作空白,在405nm处分别测定,并记录吸光度值。然后根据吸光度值对药物B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具体结果见表2.2。表2.2药物B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线性范围钌配合物Y=0.0133X+0.00130.99975.00~50.00μmol/L2.3.3精密度考察取2.2.1项下制备的标准溶液低、中、高三种物质的量浓度(10,30,50μmol/L),分别在405nm处连续进行6次吸光度值测定,记录吸光度值并计算各浓度下吸光度的RSD,结果详见表2.3。 表2.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实验结果 浓度吸光度RSD%10μmol/L0.1350.1350.1350.1340.1360.1360.5730μmol/L0.4640.4640.4640.4640.4650.4650.1450μmol/L0.7660.7660.7660.7660.7670.7670.08由表2.3所示,10μmol/L标准溶液的精密度RSD为0.57%、30μmol/L标准溶液的精密度RSD为0.14%、50μmol/L标准溶液的精密度RSD为0.08%,结果表明实验仪器具有出色的精密度。2.3.4重复性考察取2.2.1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并制备6份,各2mL,编号为1~6,分别在405nm处进行吸光度值测定,记录测定数据,并计算其RSD。结果详见表2.4。表2.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重复性实验结果样品123456RSD%吸光度0.3290.3420.3300.3360.3370.3351.43由表2.4所见,样品的RSD为0.67%,结果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在重复性方面对应待测成分含量的要求,说明方法重复性良好。2.3.5稳定性考察精密量取2.2.1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2ml,在405nm处,在不同时间点(0,2,4,6,8,12h)进行吸光度值测定,记录测定数据,并计算RSD,结果见表2.5。表2.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稳定性实验结果测定时间/h及吸光度RSD%02468120.3680.3640.3620.3600.3590.3551.24由表2.4可知,RSD为1.24%,说明供试品溶液室温下12h稳定。2.3.6加样回收率试验根据2.2.1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为3组,每组3份,每组精确加入3种标准溶液适量(80%、100%、120%),在405nm处测定吸光度值,记录测定数据,并计算回收率。详细结果见表2.6。回收率%=|C-A|/B×100%(eq.2.1)式中A为供试溶液中药物B浓度;B为加入的药物B标准溶液浓度;C为实测浓度表2.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样品浓度(μmol/L)加入标准品的浓度(μmol/L)吸光度实测浓度(μmol/L)回收率%平均回收率%1080.24118.02100.398.90.24017.9599.30.24017.9599.3100.26319.6896.80.26820.05100.50.26719.9899.8120.29221.8698.80.28821.5696.30.29321.9399.4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B的平均回收率为:98.9%,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9101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回收率项下的相关标准,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方法有效可行。2.3.7样品中药物B的含量测定精密量取3批按照2.2.1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分别在405nm处测量吸光度,记录吸光度值,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其浓度,并根据稀释倍数n(此处n为12)得到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B的含量,样品溶液中的药物B含量见表2.7。表2.7钌配合物含量批次吸光度含量(μmol/L)平均含量(μmol/L)P10.309277.2301.2P20.340306P30.357320.4 实验结果表明3批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B的平均含量为301.2μmol/L。3结论与展望3.1结论紫外吸收光谱图显示在药物A的检测波长处,药物B有较强的吸光度值。因此,本次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合纳米颗粒中药物A进行含量测定。本次研究建立的含量检测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颗粒中的药物A与药物B的浓度在范围5-50内μmol/L分别与峰面积、吸光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并且建立的两种方法均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较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综上所述,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该药物的含量测定。其次,本次研究对该复合纳米颗粒随后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可为纳米药物的含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与思路。3.2展望目前,纳米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0-12]和紫外分光光度法[13-15]。测定部分纳米药物含量时需要涉及把封装药物与游离药物分离,根据文献报道,分离方法多采用超滤离心法、葡聚糖凝胶柱过滤法等[16-18]。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依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伴随着创新的纳米药物的出现,纳米药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也会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如何利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对纳米药物进行安全、有效性的检验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问题[19-22]。相信在未来,我们不仅能够制造出安全有效的纳米药物,并且同时能够建立出简单方便而又精确的分析方法。参考文献毛宗万.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及展望[J].药学进展,2019,43(5):321-323HuangL,ZhaoS,FangF,XuT,LanM,ZhangJ.Advancesandperspectivesincarrier-freenanodrugsforcancerchemo-monotherapyandcombinationtherapy.Biomaterials.2021Jan;268:120557.doi: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557.Epub2020Nov23.PMID:33260095.赵爽,张少芳,穆晓宇.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20,32(2):57-61QiC,ChenY,JingQZ,WangXG.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catalase-loadedsolidlipidnanoparticlesprotectingenzymeagainstproteolysis.IntJMolSci.2011;12(7):4282-93.doi:10.3390/ijms12074282.Epub2011Jul4.PMID:21845078;PMCID:PMC3155351.李超,赵海旭,周凯翔,王志霞,罗万和,谢书宇.HPLC法检测替米考星纳米内服混饮剂含量的方法学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0(15):124-127王丽峰.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草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9.陈艳蕊.黄芪多糖、皂苷、黄酮、枸杞多糖和黄精多糖的闪式提取工艺及指纹图谱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版中国药典.[M].四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80王花.博落回药材中生物碱的分离分析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1.DOI:10.27288/ki.gsxyu.2021.000373.吴硕文,李明璐,张启迪等.HPLC法测定伊曲康唑纳米乳中伊曲康唑的含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No.535(19):281-284.DOI:10.13881/ki.hljxmsy.2017.1856.毛丽燕,邬文珠,路文娟,赵刚.HPLC测定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J].食品与药品,2018,20(3):194-197付丽娜,李伟泽,赵宁,李维凤.HPLC法测定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J].西北药学杂志,2019,34(01):80-83.张慧辉,杨雪峰,胡建和,宁红梅,范素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恩诺沙星纳米乳含量方法的建立[J].广东农业科学,2013(3):92-94万坤,孙立力,胡雪原,杨梅,张景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靶向修饰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姜黄素的含量[J].激光杂志,2014,35(01):42-43.赵亚鑫,汪海洋,姚庆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眼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氟比洛芬含量[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05):375-377.赵暖暖,仵文英,张抗怀,王娜.HPLC法测定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05):939-942.DOI:10.16155/j.0254-1793.2014.05.008.张茜,SAHITOBenazir,李翎旭,彭麟,江善祥,郭大伟.UC-HPLC法测定替米考星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与载药量[J].畜牧与兽医,2019,51(03):56-61.邹东娜,张典瑞,刘向红.HPLC法测定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的包封率[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01):93-96.管庆霞,华晓丹,张喜武,李秋红,李伟男,赵宇巍.HPLC法测定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主药含量及包封率[J].中国药房,2015,26(21):2983-2986.耿志旺,何兰,张启明,杨永健.纳米药物粒度分析方法[J].药学学报,2012,47(7):856-862GioriaS,CaputoF,UrbánP,MaguireCM,Bremer-HoffmannS,Prina-MelloA,CalzolaiL,MehnD.Areexistingstandardmethodssuitablefortheevaluationofnanomedicines:somecasestudies.Nanomedicine(Lond).2018Mar1;13(5):539-554.doi:10.2217/nnm-2017-0338.Epub2018Jan30.PMID:29381129.刘银丽.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C]//《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社.第六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5:449-452.

纳米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摘要:纳米药物具有出色的靶向性,它们可以降低药物向非目标器官或组织的分布,从而降低药物的用药剂量提升治疗效率,减少对正常器官的副作用[1]。因此,在医药领域,纳米药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纳米药物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3]。纳米药物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通过纳米制备技术把原料药制备成纳米颗粒;另一类是把合适的载体材料(如脂质体、胶束和微乳等)与原料药结合,制成纳米颗粒[4]。然而,纳米药物的制备和表征方法与传统药物存在显著差异,加之其复杂的性质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挑战,因此纳米药物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以进一步完善纳米药物的表征、性质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5]。一些监管机构认为,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包封率或载药量、药物释放动力学等物理化学参数对于评估纳米药物制剂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应当加以重视[6]。因此,本文旨在对纳米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索,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方法资料进行整理,探讨了纳米药物的载药量或包封率分析方法,希望为纳米药物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关键词:纳米药物;载药量;包封率;分析方法;纳米药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目前,许多有成果的纳米药物正处于临床应用的转化阶段,全球市场趋势表明该行业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和随后的商业化需要监管机构开发新的标准或调整现有标准,以确保此类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6]。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复杂和创新的纳米药物的出现使其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标准化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虽然已经有多种标准化方法来表征纳米药物的理化性质,但通常不适用于复杂和创新纳米制剂。并且不同类型的纳米药物具有不同的性质,适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各种纳米药物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7]。本文通过整理归纳相关资料和文献,对可用于纳米药物的载药量或包封率分析方法进行如下综述。1纳米药物的分析方法纳米药物载药量是载体结合或封装的药物与载体总量的比值,包封率是封装的药物与投料量的比值[8,9]。纳米药物的负载的效率以及载体结合或封装的药物与游离药物的比例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物活性,理想情况下载体应将药物直接靶向递送至病变细胞,故血液中的游离药物是靶向不完美的标志。因此,纳米药物载药量或包封率是药物递送系统的一个关键特性,也是纳米药物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同时,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纳米药物的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纳米药物的分析需要准确、科学的方法,以提升其质量控制水平,并为其应用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由于不同类型的纳米药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需要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多种可用于纳米药物载药量或包封率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为制定纳米药物质量标准和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1.1纳米载体药物的分析方法纳米载体药物,即将药物载入一定形式的纳米载体中,如脂质体、纳米胶束、纳米粒、纳米乳等[10]。脂质体是一种常见的纳米载体药物形式,也是在临床转化方面取得最大成功的一类纳米药物。脂质体由围绕水室的层状磷脂双层组成,其成分可以改变,以控制靶向、分布、药物输送和毒性[11]。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分离是该类药物测量载药量或包封率的关键[12]。一般分离封装药物和游离药物的分离方法有:膜过滤(例如透析、超滤)、超速离心法、凝胶柱过滤法和液-液萃取离心超滤法等[13]。分离后,可采用特定的液相色谱方法并配合多种检测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气溶胶检测器、质谱)进行定量测定[14-16]。相关方法如下:葡聚糖凝胶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管庆霞等采用葡聚糖凝胶微柱对游离药物进行分离,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的含量从而计算包封率,结果表明分离效果较好且该方法方便,效率高[17]。超滤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邹东娜等[18]和张茜等[19]均采用超滤离心法来分离游离药物,并使用HPLC法测定和计算包封率,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低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王雪婷等采用低速离心法成功分离姜黄素纳米脂质体与未包载的姜黄素,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在实验前期试用薄膜透析法、凝胶柱色谱法、超速离心法都未能成功将姜黄素纳米脂质体与未包载的姜黄素分离[20]。上述方法的缺陷在于离心时,可能会因为纳米药物的破损引起药物释放以及纳米药物未能完全沉淀等因素,影响含量的测定[21]。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分析型超速离心(AUC)方法被提出,该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快速而简单的方法用于测量游离药物和包封药物的比率。分析超速离心法将分离、浓缩和检测步骤结合到一个单独的测量中,提高了总分析效率,降低了实验复杂性。DoraMehn等[22]采用分析型超速离心法用于测量人类血清中阿霉素含量脂质体的药物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创新方法将大大有助于开发改进的方法,以解决在相关生物基质中表征纳米医学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Sarah

Skoczen等[23]开发了一种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剂的新型方法。该方法将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刺入待分析的血浆中,然后该药物与结合到蛋白质和制剂组分的药物平衡。通过超滤将游离药物从血浆中分离出来,然后可以在超滤液中使用质谱法确定的标记与未标记游离药物的比例进行明确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NaokiItoh等[24]开发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二氧化硅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药物中封装药物的相对数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并可用于多种纳米药物的定量检测。一种基于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用于量化药物加载脂质体产品中的总离子、内部和外部离子的方法被提出,Jiewei

Wu等采用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使用荷电气溶胶检测(CAD)来量化铵和硫酸盐的内部和外部的离子浓度,为了量化总离子浓度,该过程使用了简单的冻干-重组的技术;为了量化外部离子浓度,使用了简单的离心过滤,该方法具有简单的制备过程,并且离子回收效率高[25]。1.2无载体纳米药物的分析方法无载体纳米药物是基于非共价键的弱作用力(如:氢键、π-π堆积、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范德华力等)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26]。传统的纳米药物通常装载能力很低、载体可能存在全身毒性和生物降解等缺点[27]。无载体纳米药物与传统的纳米药物相比,其具有无载体,高载药量、低毒副作用、成本更低,合成方法简便等特点[28]。不同的药物采用的定量检测方法不同,其方法需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决定。例如,杜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新吲哚菁绿/阿托伐醌无载体纳米药物中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测定[29]。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龙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吲哚美辛/紫杉醇无载体纳米药物中的药物含量进行定量测定[30]。Park,Joonyoung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晶体中紫杉醇的含量[31]。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它以高灵敏度、良好的专属性和便捷快速的操作而闻名。2总结纳米技术的兴起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视野[32]。因此,纳米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仍是目前的热点之一,可靠的分析方法将有利于纳米药物开发的临床前阶段,也有利于支持监管机构评估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纳米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创新性纳米药物也将随之出现,这些新型纳米药物具有更加多样化的结构和功能,需要开发相应的分析方法来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与此同时,纳米药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如何使用合理的分析方法来建立纳米药物质量标准检测是一个仍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问题[33]。参考文献赵爽,张少芳,穆晓宇.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20,32(2):57-61DavisME,ChenZG,ShinDM.Nanoparticletherapeutics:anemergingtreatmentmodalityforcancer.NatRevDrugDiscov.2008Sep;7(9):771-82.doi:10.1038/nrd2614.PMID:18758474.SteichenSD,Caldorera-MooreM,PeppasNA.Areviewofcurrentnanoparticleandtargetingmoietiesforthedeliveryofcancertherapeutics.EurJPharmSci.2013Feb14;48(3):416-27.doi:10.1016/j.ejps.2012.12.006.Epub2012Dec20.PMID:23262059;PMCID:PMC3619023.刘君,许银银,李萌,钱海.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0,28(1):51-55KaraosmanogluS,ZhouM,ShiB,ZhangX,WilliamsGR,ChenX.Carrier-freenanodrugsforsafeandeffectivecancertreatment.JControlRelease.2021Jan10;329:805-832.doi:10.1016/j.jconrel.2020.10.014.Epub2020Oct9.PMID:33045313.靳雅丽,杨德智,杨世颖,张丽,吕扬.纳米药物分析技术方法研究新进展[J].医药导报,2021,40(4):491-495耿志旺,何兰,张启明,杨永健.纳米药物粒度分析方法[J].药学学报,2012,47(7):856-862OberoiHS,NukolovaNV,KabanovAV,BronichTK.Nanocarriersfordeliveryofplatinumanticancerdrugs.AdvDrugDelivRev.2013Nov;65(13-14):1667-85.doi:10.1016/j.addr.2013.09.014.Epub2013Oct8.PMID:24113520;PMCID:PMC4197009.邹东娜,张典瑞,刘向红.HPLC法测定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的包封率[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01):93-96.高彩芳,夏加璇,朱颖,任宏伟,洪超,陆伟根,王建新.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有效成分成药性中的应用[J].中草药,2018,49(12):2754-2762KnudsenKB,NorthevedH,KumarPE,PerminA,GjettingT,AndresenTL,LarsenS,WegenerKM,LykkesfeldtJ,JantzenK,LoftS,MøllerP,RoursgaardM.Invivotoxicityofcationicmicellesandliposomes.Nanomedicine.2015Feb;11(2):467-77.doi:10.1016/j.nano.2014.08.004.Epub2014Aug25.PMID:25168934.ZununiVahedS,SalehiR,DavaranS,SharifiS.Liposome-baseddrugco-deliverysystemsincancercells.MaterSciEngCMaterBiolAppl.2017Feb1;71:1327-1341.doi:10.1016/j.msec.2016.11.073.Epub2016Nov23.Erratumin:MaterSciEngCMaterBiolAppl.2018Feb1;83:247.PMID:27987688.Ambardekar,V.,Stern,S.(2015).NBCDPharmacokineticsandBioanalyticalMethodstoMeasureDrugRelease.In:Crommelin,D.,deVlieger,J.(eds)Non-BiologicalComplexDrugs.AAPSAdvancesinthePharmaceuticalSciencesSeries,vol20.Springer,Cham./10.1007/978-3-319-16241-6_8GioriaS,CaputoF,UrbánP,MaguireCM,Bremer-HoffmannS,Prina-MelloA,CalzolaiL,MehnD.Areexistingstandardmethodssuitablefortheevaluationofnanomedicines:somecasestudies.Nanomedicine(Lond).2018Mar1;13(5):539-554.doi:10.2217/nnm-2017-0338.Epub2018Jan30.PMID:29381129.Gómez-HensA,Fernández-RomeroJM.Analyticalmethodsforthecontrolofliposomaldeliverysystems.

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TRAC.2006;25(2):167-178.doi:10.1016/j.trac.2005.07.006EdwardsKA,BaeumnerAJ.Analysisofliposomes.Talanta.2006Feb28;68(5):1432-41.doi:10.1016/j.talanta.2005.08.031.Epub2005Sep13.PMID:18970482.管庆霞,华晓丹,张喜武,李秋红,李伟男,赵宇巍.HPLC法测定马钱子碱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主药含量及包封率[J].中国药房,2015,26(21):2983-2986.邹东娜,张典瑞,刘向红.HPLC法测定苦参碱白蛋白纳米粒的包封率[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01):93-96.张茜,SAHITOBenazir,李翎旭,彭麟,江善祥,郭大伟.UC-HPLC法测定替米考星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与载药量[J].畜牧与兽医,2019,51(03):56-61.王雪婷,李宁,刘婷,蒋少鸿,邱昌露,王汀.姜黄素脂质体载药量与体外抗瘤效果的关系[J].中国药业,2018,27(8):1-5赵暖暖,仵文英,张抗怀等.HPLC法测定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J].药物分析杂志,2014,34(05):939-942.DOI:10.16155/j.0254-1793.2014.05.008.Mehn,D.,Capomaccio,R.,Gioria,S.

etal.

Analyticalultracentrifugationformeasuringdrugdistributionofdoxorubicinloadedliposomesinhumanserum.

JNanopartRes

22,158(2020)./10.1007/s11051-020-04843-5SkoczenS,McNeil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