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16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16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16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16年4月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法律思想史年月真题

0026420164

1、【单选题】《尚书》中说“有夏服天命”,其思想本质属于

君主专制思想

天下统一思想

A:

神权法思想

B:

君主立宪思想

C:

答D:案:C

解析:相传夏朝奴隶主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对奴隶进行欺骗,给

夏王的统治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如《尚书》中说:“有夏服(受)天命”。故本题选

C。

2、【单选题】先秦时期“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

孟子

周武王

A:

孔子

B:

周公

C:

答D:案:D

解析: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感到一味“重刑辟”反而会加剧人民的

反抗,危及自己的生存,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说。故本题选

D。

3、【单选题】西周时期的“非终”犯罪相当于今天刑法中的

惯犯

故意犯

A:

过失犯

B:

偶犯

C:

答D:案:D

解析:周公从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他要

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于过失犯罪和偶犯(非终)要从轻处理,虽然有大

罪也可减刑。故本题选D。

4、【单选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人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是

天性

物质利益

A:

天志

B:

权力

C:

答D:案:B

解析:管仲认为,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性所求,而且是人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他提出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论断,视经济利益为言行表现的基础。故本题

选B。

5、【单选题】子产变法改革中提出“市不豫价”,即从政策上主张

价格自由

价格平衡

A:

价格管制

B:

价格限定

C:

答D:案:A

解析:子产坚持“择能而使”的用人原则,并且对商人采取了自由经商和“市不豫价”即

价格自由的政策。故本题选A。

6、【单选题】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学的时代背影可以概括为

礼乐繁兴

礼乐征伐自天出

A:

礼坏乐崩

B:

天下一统

C:

答D:案:C

解析: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正是奴隶制分崩离析、封建制逐渐兴起的时期。当时“礼坏

乐崩”,但孔子仍然主张礼治。故本题选C。

7、【单选题】“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这一说法出自

《孔子家语》

《韩非子》

A:

《孟子》

B:

《荀子》

C:

答D:案:A

解析:孔子重道德教化、轻刑罚是相对的,当教化不起作用时便要诉诸暴力。他的主张的

实质是:宽猛相济,德主刑辅。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认为“化之弗变,导之弗从,

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故本题选A。

8、【单选题】先秦时期,“明分使群”的著名思想出自

孔子

孟子

A:

荀子

B:

子思

C:

答D:案:C

解析:荀子为了替封建制度的确立进行辩护,提出了一种新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即“明

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故本题选C。

9、【单选题】“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所描述的先秦学派是

法家

兵家

A:

道家

B:

墨家

C:

答D:案:D

解析:墨者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决维护墨家的宗旨,并富有牺牲精神。《淮南子》说:

“墨者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故本题选D。

10、【单选题】庄子主张毁弃一切法度,下列与之相合的说法是

刑乱国用重典,刑新国用轻典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A: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C:

答D:案:B

解析:《庄子》里说“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培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

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由此看来,庄子不仅主张毁弃一切法度,而且主张毁灭

一切规章制度等文明成果,让人类返回到蒙昧无知的“至德之世”中去。故本题选B。

11、【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带有鲜明法家思想特征的是

兼相爱,交相利

A:

礼之用,和为贵

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B:

左右皆曰可杀,然后杀之

C:

答D:案:C

解析:法家强调以法作为治国的惟一工具和判断是非功过的惟一标准,齐法家和韩非则明

确提出以法治国的口号:“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A选项是墨家的思想,B、D选项皆

为儒家思想,故本题选C。

12、【单选题】商鞅言“法者,国家之权衡也”,体现了法律的

任意性

规范性

A:

自然性

B:

自由性

C:

答D:案:B

解析:法家对于法的性质和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之一就是法的规范性,法家指

出“法者,国家之权衡也”,法是人们行为的规则和规范,它是一种标准,全体臣民必须

严格遵守,故本题选B。

13、【单选题】汉文帝主张只惩罚罪犯本人,下列直接反映该项主张的法律措施是

废除肉刑

族株连坐

A:

除收孥诸相坐律令

B:

除挟书律

C:

答D:案:C

解析:自殷周以来,就有夷三族法,一人犯法,父母、妻子、兄弟一同治罪。文帝即位后

几个月就废除此法。他说:“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孥,朕甚

不取。”他坚持“除收孥诸相坐律令”,两千多年前的汉文帝,能有只惩罚罪犯本人,不

株连亲属的见解,很是可贵,故本题选C。

14、【单选题】西晋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张斐同杜预一样,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他主张以礼率律,张斐的这一解释弘

扬和推进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所坚持的礼法合一、纳礼入律的立法原则,故本题选C。

15、【单选题】魏晋时期,曾两次上表,力主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

刘颂

张斐

A:

杜预

B:

鲍敬言

C:

答D:案:A

解析:刘颂为挽救“叔世”而向晋王朝提出的法律主张的根本要旨在于实行重法,以改变

汉魏以来政刑“渐颓”及“法宽”的弊病,实现“法正威断,日迁就肃”。为此,刘颂曾

两次上表力主恢复肉刑,强调法律统一。故本题选A。

16、【单选题】“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著名说法出自

《北齐律》

《大业律》

A:

《开皇律》

B:

《唐律疏议序》

C:

答D:案:D

解析:唐初统治者李世民及其辅佐者在法律方面强调“惟须简约”,慎狱恤刑,明正赏

罚,在《唐律疏议》中还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这标志着封

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礼法(律)结合基本定局,故本题选D。

17、【单选题】为了反对韩愈的“天刑”说,柳宗元特别撰写了

《天刑说》

《天说》

A:

《天刑论》

B:

《答刘禹锡天论书》

C:

答D:案:B

解析:韩愈坚持唯心主义观点,向柳宗元宣扬他的天有意志,对人能“赏功而罚祸”的思

想,柳宗元针锋相对,做《天说》和韩愈辩论,故本题选B。

18、【单选题】白居易在《策林》中谈了自己关于肉刑的看法,主张

肉刑可废

肉刑可复

A:

存废皆可

B:

广泛采用

C:

答D:案:A

解析:白居易在《策林》中,就肉刑的废复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心意思是肉刑可废

不可复。他认为根据考察事实、斟酌人情的原则,绝对不应恢复肉刑,故本题选A。

19、【单选题】朱熹作为继孔孟之后儒家又一重要代表人物,同时吸收了

道家、佛家思想

道家、兵家思想

A:

兵家、法家思想

B:

道家、法家思想

C:

答D:案:A

解析:朱熹是继孔子、孟子、董仲舒之后,儒家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他集中了宋代理学的

成就,又吸收了佛家、道家的一些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故

本题选A。

20、【单选题】明代指出“民之所以为盗,不在朝廷则在官吏”的著名思想家是

张居正

范仲淹

A:

丘濬

B:

戚继光

C:

答D:案:C

解析:明代丘濬出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整体及长远利益的动机,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

绝,他指出“民之所以为盗,不在朝廷则在官吏”,认为统治者自己知法犯法、肆行无

忌,是造成社会动乱的重要原因,故本题选C。

21、【单选题】王安石曾言“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可以概括为

法治、人治相悖论

法治、人治统一论

A:

法治、德治统一论

B:

法治、德治相悖论

C:

答D:案:B

解析:经历了变法实践的王安石,深切地认识到,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办法,一

是大明法度,二是众建贤才。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法治、人治统一说,在《材论》中

他说“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故本题选B。

22、【单选题】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

司法统一

司法独立

A:

民主司法

B:

司法专断

C:

答D:案:A

解析: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在他看来,国家的统一和司法的统一

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故本题选A。

23、【单选题】王夫之将“三代久安长治”的主要法度归结为封建、井田和

肉刑

分封

A:

郡县

B:

公田

C:

答D:案:A

解析:王夫之说:“封建、井田、肉刑”,是夏、商、周“三代久安长治”的主要法度,

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制度在当时是顺“势”合“理”的,故本题选A。

24、【单选题】《海国图志》的编者是

黄宗羲

袁枚

A:

龚自珍

B:

魏源

C:

答D:案:D

解析:魏源的著作很多,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圣武记》等

多种,尤其是《海国图志》的编成,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故本题选D。

25、【单选题】在禁烟问题上,龚自珍主张严刑重罚,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

刑乱邦用重典

明德慎罚

A:

B:

刑平邦用中典

刑新邦用轻典

C:

答D:案:A

解析:龚自珍接受中国传统的“刑乱邦用重典”的思想,主张运用法律手段,使用重典,

以禁绝种植、贩运和吸食鸦片,故本题选A。

26、【单选题】张之洞的“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主张,集中体现于

《讨粤匪檄》

《江楚会奏变法三摺》

A:

《变法通议》

B:

《上清帝第六书》

C:

答D:案:B

解析:张之洞认为在不违反纲常明教的前提下,可以“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他的这

一主张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光绪二十七年他和刘坤一联名所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摺》中,故

本题选B。

27、【单选题】谭嗣同认为“仁”的最主要标准是

有别

爱人

A:

平等

B:

宽恕

C:

答D:案:C

解析:谭嗣同的《仁学》通篇讲“仁”,所谓“仁”,就是以“平等”为第一或最主要的

标准,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是平等的,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中国与他国,人与

人、上与下也应如此,故本题选C。

28、【单选题】清末礼法论争中,杨度《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一文属于

礼教派

洋务派

A:

改良派

B:

法理派

C:

答D:案:D

解析:清末礼法论争中,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馆中许多人都支持沈家本,如杨度撰写的

《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一文,在维护法理派的正确主张上起了积极作用,故本

题选D。

29、【单选题】清末阐发“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思想并付诸实践的著名法学家是

洪仁玕

沈家本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答D:案:B

解析:沈家本深深懂得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之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他

说“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他还列举唐朝司法官吏执法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故

本题选B。

30、【单选题】在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治权”的是

选举权

创制权

A:

司法权

B:

复决权

C:

答D:案:C

解析: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

施“治权”,“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故称“权能分治”。人民的“政权”包括

选举权、罢免权(人民管理官吏的权)、创制权、复决权(人民管理法律的权)等四权。

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立体制,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

独立,相互制约。故本题选C。

31、【多选题】按照西周礼治原则,下列行为中应处刑罚的是

放弑其君

父慈子孝

A:

贼杀其亲

B:

兄友弟恭

C:

不孝不友

D:

答E:案:ACE

解析:周公倡导礼治,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

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如犯上作乱、“放弑其

君”、“不孝不友”、“贼杀其亲”的,也要处以刑罚,故本题选ACE。

32、【多选题】孟子主张“性善”,在于他认为人们天生即具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A:

恭敬之心

B:

是非之心

C:

盗贼之心

D:

答E:案:ABCD

解析: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即生来就具

有善心。在他看来,人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故本题选ABCD。

33、【多选题】下列能够反映北魏孝文帝“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举措有

加重不孝罪的刑罚

创制“存留养亲”制度

A:

严格区分斩、绞死刑

B:

废除“裸刑”处斩

C:

实行班禄制

D:

答E:案:ABCD

解析:北魏孝文帝以礼的原则来审视立法、司法,决定法的兴废弃取。首先,主张加重对

不孝罪的刑罚;其次,创制“存留养亲”制度(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

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再次,严格区分斩、绞两种死刑

等级,废除“裸刑”处斩的行刑方式。故本题选ABCD。

34、【多选题】下列内容,与张居正整饬吏治思想比较符合的是

严格考核

用人必考其终

A:

授任必求其当

B:

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

C:

不务虚名,不拘资格

D:

答E:案:ABCDE

解析:整饬吏治是张居正推行改革的有力措施之一。他主张严格考核之法,“用人必考其

终,授任必求其当,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

笑之微,敝裤之贱,亦勿轻予”。在选拔人才上,他要求不务虚名,不拘资格,全面审

核,以政绩为标准,“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毋徒眩于声名,毋尽拘于资格,毋摇之

以毁誉,毋杂之以爱憎,毋以一事概其平生,毋以一眚掩其大节”。可见张居正在任用人

才的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故本题选ABCDE。

35、【多选题】下列对于太平天国法律思想概括正确的有

农民阶级的平等、平均观念

反封建、反侵略思想

A:

皇权主义色彩

B:

宗教迷信色彩

C: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D:

答E:案:ABCDE

解析:洪秀全和洪仁玕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特别在领导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实践中所提

出的法律思想,其内容相当丰富且颇具特色。一方面它具有农民阶级的平等、平均观念和

比较鲜明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又夹杂着浓厚的皇权主义、宗教迷信的色彩;另一方

面,又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和向西方学习的倾向。这是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既有

旧式农民运动的成分,又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因素等复杂情况所决定的。故本题选

ABCDE。

36、【问答题】道法自然

答案:《老子》认为天地万物以及人类都受自然支配,应当效法自然。自然法比人定法优

越,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而且是永恒的行为规范。这种思想成为先秦道家

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37、【问答题】燔《诗》《书》而明法令

答案:商鞅主张对儒家经典采取激烈的行动,“燔《诗》《书》而明法令”。他从有利于

农战的观点出发,打击不利于农战的思想言论和不事耕战的人,主张文化专制主义。商鞅

的这种主张对后世法家(尤其韩非)影响较大,成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先导。

38、【问答题】名教出于自然

答案:这是魏晋时著名玄学家王弼的法律主张。王弼认为“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明教,完全出于的自然之“道”。从而为曹魏政权恢复名教权威,肯

定礼法制度提供了新的根据。

39、【问答题】《新学伪经考》

答案:康有为的著作,把西汉末年刘歆的著作及《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伪经”,湮没

了孔子的“改制之圣法”。旨在破除士大夫对传统经学教条的迷信为变法维新扫除思想障

碍。

40、【问答题】置四法

答案:章太炎为了“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提出“置四法”,这四法是:均配土地;官

办工厂;限制继承;公散议员。

41、【问答题】简述韩非的法、术结合论。

答案:韩非自称是“法术之士”,主张用法行术,使法和术结合起来,主要包括:(1)

综核名实之术,即人君公开任免、考核赏罚官吏的方法;(2)无为而为与禁奸之术,即

君主暗地里驾驭臣下,防止臣下作奸的权术;韩飞还吸取道家的无为思想,变成积极进取

的人君“南面之术”,以达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目的。

解析:考点:韩非的法、术结合论。

42、【问答题】简述东汉仲长统的变法改制理论。

答案:仲长统认为,从战国到秦汉,社会、政治和法律发生过许多变革,应该根据社会效

果进行取舍,有些应该继续,有些则应恢复旧制,提出了他的变法改制论,主要内容有:

(1)废分封,行郡县。(2)恢复井田制。(3)恢复肉刑。

解析:考点:东汉仲长统的变法改制理论。

43、【问答题】简述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性观点。

答案: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反思明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对封建君主及法律进行了激

烈抨击。他将专制君主称为“天下之大害的”,将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称之为“一家之

法”,对其进行了深刻批判,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猛烈抨击专制君主对人民的

剥夺和残害;集中批判君主的独断与专横,认为君主专制颠倒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

主从关系;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提出要以“天下之法”代替

“一家之法”。在对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