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雷雨》教学研究(最终稿)_第1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雷雨》教学研究(最终稿)_第2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雷雨》教学研究(最终稿)_第3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雷雨》教学研究(最终稿)_第4页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雷雨》教学研究(最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方向,也是课程改革的指导理念。戏剧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如何顺应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戏剧教学当中,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以曹禺的《雷雨》为例,运用文献研读、文本细读、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雷雨》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雷雨》教学遵循黑格尔冲突论等原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实用价值。深入了解高中《雷雨》的现状,进行问题归因,明确《雷雨》教学困境:学生学习经验不足与自主性缺乏,教师教学观念与戏剧素养不到位,戏剧作品存在文化隔阂。提出策略: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线,围绕戏剧冲突,从《雷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解读三方面落实核心素养,采用思维导图、情境体验、比较阅读教学法,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关键字:核心素养;《雷雨》;教学策略

Abstract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language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direc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it

is

also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urriculum

reform.

Drama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should

be

given

attention

by

teachers.

How

to

adapt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mplement

core

competencies

into

drama

teaching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This

article

takes

Cao

Yu's

Thunderstorm

as

an

example

and

uses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text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core

competencies

in

Thunderstorm

teaching.

The

teaching

of

Thunderstorm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follows

Hegelian

conflict

theory

and

has

practical

valu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understorm

in

high

school,

attribute

the

problems,

and

clarify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of

Thunderstorm:

insuffici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autonomy

of

students,

inadequate

teaching

concepts

and

theatric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cultural

barriers

in

theatrical

works.

Propose

solu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as

the

main

thread,

focusing

on

dramatic

conflicts,

implement

core

competencies

from

three

aspects:

storyline,

character

image,

and

theme

interpretation

of

Thunderstorm.

Use

mind

mapping,

situational

experience,

and

comparative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arry

out

specific

teaching

designs.Keywords:coreliteracy;Thunderstorm;teachingstrategies

目录TOC\o"1-4"\h\u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5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雷雨》的教学依据与价值分析 8(一)语文核心素养与戏剧教学相关涵义 8(二)《雷雨》的教学依据 10(三)《雷雨》的教学价值分析 111.提高语言解读与运用能力 11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113.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作能力 124.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12二、戏剧《雷雨》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归因 13(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 131.学生学习兴趣高但不了解作品 142.学生自主阅读性低 15(二)教师访谈结果与教学现状 151.学生情感切入点偏离 162.戏剧教学地位边缘化 163.《雷雨》教学难度高 17(三)原因分析 171.学习经验与自主性不足 172.戏剧作品存在文化隔阂 183.教师教学观念与戏剧素养不到位 18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雷雨》的教学策略 19(一)“问题导向式”教学 191.爱情专题:把握矛盾冲突 192.主题专题:思考创作意图 20(二)聚焦矛盾冲突,解读剧作 201.明晰故事情节,找出矛盾关系 202.依据冲突,品析人物形象 213.冲突溯源,探寻剧作主题 244.三一律结构,感受节奏美 25四、《雷雨》教学设计 26(一)绘制思维导图,把握故事情节 26(二)戏剧知识,知人论世 26(三)三一律结构,找出戏剧冲突 26(四)专题解读,聚焦戏剧冲突 27结语 29参考文献 30附录 32致谢 34绪论(一)研究缘起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要以核心素养为本,戏剧教学着力从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能够落实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此外,高中戏剧教学现状仍有不足:戏剧的教学特色十分突出,但高中课本戏剧选文所占比重不如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戏剧教学,在有限的时空里很难还原它本质的“表演性”“矛盾的集中”,更多注重知识性讲解,导致戏剧教学的“不完整”,难以实现完全贯彻语文核心素养。最后,《雷雨》是我国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讲述了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各个人物之间的纠葛全部集中在了十多个小时内展开,矛盾冲突的高度集中能够很好反映戏剧的特点,是实施戏剧教学的范本。(二)文献综述1.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通过查阅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词条的文献可发现,目前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探究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潘明珠(2016年)指出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促进学生发展,跟上社会发展脚步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表现在自我发展方面,还有个人素养、爱国情怀、创新与合作能力等方面”。潘明珠.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课外语文,2017,(31):28.林春曹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林春曹.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三部曲与四元素[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21-24.。可以看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育人功能的实现。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二是关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研究。在学生能力与思维培养方面,学者崔成志(2016年)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实践路径》中邀请三位一线名师谈如何在课堂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三位名师分别指出“培养学生自己能提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权威的质疑精神”。崔成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J].中学语文,2016,(34):86-88.这更多从学生主体出发,“课堂放权”给予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各类思维能力。落实到具体的文体上,诸如梁琅梁琅.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之“体验”层次[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12):79.潘明珠.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课外语文,2017,(31):28.林春曹.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三部曲与四元素[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21-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崔成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J].中学语文,2016,(34):86-88.梁琅.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之“体验”层次[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12):79.黄碧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01):54-55.2.关于语文核心素养下《雷雨》的研究查阅知网关于“高中戏剧教学”“《雷雨》教学”的相关文献,经整理发现,这些论文大致从文本解读、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几个角度去研究《雷雨》。文本解读上,话剧《雷雨》教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张晶(2014年)明确了《雷雨》的发展阶段:教学解读落后于文学解读,到教学解读逐渐与文学解读同步。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张莉莉指出戏剧选文解读经历了从政治化、工具化到人文化、审美化,再到多元化、开放化的变化过程。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张莉莉.近四十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中戏剧选文解读思路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在教学策略的探究上,钱晓棠提出要基于“整体阅读”和“问题探讨式教学”,“教师从冲突入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把文本的学习化为由浅入深的问题进行展开”。钱晓棠.问题探讨式教学策略探究——以《雷雨》(节选)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14-16.刘子强指出“戏剧教学要创新赏析法、多方式体验法”。刘子强.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J].高考,2021,(30):77-78.钱晓棠.问题探讨式教学策略探究——以《雷雨》(节选)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14-16.刘子强.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教学方法研究[J].高考,2021,(30):77-78.通过搜索知网相关文献资料,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雷雨》教学研究结果较少,大多数从戏剧整体、大单元视域、整本书阅读等角度去解读。由于教材篇目限制,高妍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提出如何落实:“戏剧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潜台词分析创设了丰富度表达和运用情境;戏剧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的把握帮助学生探讨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唯美的表现手法有利于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悲剧能够激发学生良知与悲悯情怀,是戏剧作品人文性、审美性的延伸”。高妍.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21.崔玉萍从教与学方面明确了《雷雨》教学的四个步骤“安排学生课前阅读《雷雨》全剧,并复述故事。学生需要表达对《雷雨》主题的多元看法。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进行读后续写。进行《雷雨》的排演,切身体会悲剧魅力”。高妍.高中语文戏剧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21.崔玉萍.核心素养下的《雷雨》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3):43-46.(三)研究意义关于单独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和戏剧教学的资料文献较多,对高中戏剧教学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但单篇剧本《雷雨》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较少,只见于少量期刊、硕博论文的范例部分和课堂实录。基于前人时贤对高中戏剧的研究,本论文拟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理念,从话剧《雷雨》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雷雨》的教学策略,阐明戏剧教学的育人价值,加强师生对戏剧文本与教学价值的认识,期望为高中戏剧教学提供些许参考价值。同时,课程改革是未来语文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戏剧教学上落实核心素养,是本人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走向正式教师职业重要步骤,进行论文撰写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我加深对语文学科、语文教学认识的过程。(四)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通过查阅知网关于本选题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了解并归纳本选题研究现状、研究背景,归纳已有成果,获取思路。文本细读法,细读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收录的剧本《雷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根据选题制定调查问卷,对部分学生发放问卷,分析问卷,了解高中《雷雨》学习现状;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雷雨》教学现状。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雷雨》的教学依据与价值分析(一)语文核心素养与戏剧教学相关涵义1.语文核心素养解读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意见》,《意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使得核心素养走进教育视野。文件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以此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细看课程改革历程,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变化,正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三维目标”弥补了“双基”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从素质教育角度提出知识、方法、价值观三者的统一,而“核心素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科学习对学生内在的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落实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2020年修订版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这四个维度彼此依存,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四个维度回答了“语文学科教什么?学什么?培养什么?”的问题。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只有熟练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系,才能在未来具体情境在运用自如。这个维度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与核心属性,后三个维度都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语言文字是文学的载体,思维的发展、审美价值的实现、文化传承都离不开这个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刘飞,吴迪.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6,(05):28-31.2.高中戏剧教学内涵与特点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以此达到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文学性和舞台性是其本质要素,文学性体现在其戏剧创作上,即剧本,通过台词对白、篇章结构、叙述手法、情节内容、情境修辞等等表现出来葛锦.简论戏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J].戏剧之家,2019,(15):21.葛锦.简论戏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J].戏剧之家,2019,(15):21.戏剧文学作为一种单独的文学体裁可以归纳到文学阅读与鉴赏的范畴内。剧本通过人物台词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在故事发展中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高中戏剧教学则是高中教师以戏剧文本为载体,通过阅读与鉴赏乃至于戏剧排演的方式,传授戏剧知识,鉴赏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主题情感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传承意识的全方面培养,有意识的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从文体特质上看,戏剧文本具备强烈的戏剧性,具体表现为:矛盾冲突、人物台词、舞台说明三要素。(1)把握戏剧冲突“无冲突不戏剧”,戏剧冲突是表现人物与情节矛盾的一种艺术手段。蒋雅玲将戏剧矛盾分为三类: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和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蒋雅玲.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第9页.蒋雅玲.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第9页.(2)解读戏剧语言戏剧教学还要着重解读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舞台说明与人物台词。如高中语文教材选录的《雷雨》第二幕,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时间、地点、环境,“雷雨”的压抑环境也昭示着风雨欲来的剧情发展。人物台词具备高度的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动作性三个特点。彭佳指出“剧作家不能像小说那样由作者直接出面叙述或暗喻人物的思想动机与行为活动,只能依靠戏剧人物的语言和舞台提示来塑造人物和表情达意”。彭佳.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彭佳.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3)表演性和舞台性戏剧教学也不能遗漏表演性和舞台性,戏剧文本服务于舞台表演。只有把剧本搬上舞台,带给观众视觉、听觉、感觉的三重冲击,给予观众以审美冲击,才能把戏剧文学的“戏剧性”立起来。因此,在戏剧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戏剧观赏和戏剧排演活动,设置“读者剧场”,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剧本人物内心,体会矛盾冲突。(二)《雷雨》的教学依据1.黑格尔戏剧冲突理论冲突论是黑格尔戏剧美学的基石。黑格尔认为以冲突为基础是戏剧艺术的根本规律,他提出戏剧是在舞台上以“真实可见的形式”,“用活人的口头语表现他们的动作”,动作和情节实质上就是冲突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朱立元著.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初探[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08.第20页.朱立元著.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初探[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6.08.第20页.2.情境教学理论许书明《关于情境教学》中指出“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场景进行教学”。许书明.关于情境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08):7.许书明.关于情境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08):7.3.最近发展区理论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学生的发展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两个水平层次之间还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阶梯式的,教师要立足于现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眺望学生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高一学生对于戏剧单元较为陌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因此教师要稳扎稳打,在倡导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紧紧抓住戏剧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提升戏剧鉴赏水平。4.课程改革的需要戏剧教学涉及到“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和“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如“当代文化参与”中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析、辩论演讲、诗歌朗诵、戏剧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更是将戏剧阅读与写作任务相结合,提出尝试续写或者改写文学作品,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思维。依托剧本开展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是落实课程改革,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三)《雷雨》的教学价值分析提高语言解读与运用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逻辑包括掌握语音、语义、语形,积累言语材料;疏通语理,发现语言规律;形成语感,创生言语行为。唐成军,王梓睿.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唐成军,王梓睿.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12).要注意的是,戏剧语言的解读不能“单一”。在本人进行《窦娥冤》教学时,关于“窦天章为何多年来不寻找女儿”的问题的解答,原本预设答案是“窦娥幼年被蔡婆改名后搬家,加之古代通信落后”,可学生给的答案是“窦天章科举后当了高官,此时窦娥犯下命案,如果前来寻找女儿,会被同僚抓住把柄加以抨击”,这个回答从社会腐败的大背景环境出发,是我未曾预料的答案,足以见得高中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出现预设之外的答案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表达。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小型辩论会的形式探讨人物形象,结合剧本解读典型人物。以周朴园为例,他是整部剧作的核心人物。作为父亲与丈夫:为名利抛弃侍萍,又因繁漪的不顺从而强迫她喝药,指责儿子没有作为,不允许任何人反对自己的话。作为资本家,残酷的压榨劳工。他给观众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反面形象。然而曹禺曾在序言中阐述“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曹禺著.雷雨曹禺著.雷雨[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序.3.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作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戏剧鉴赏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戏剧通过舞台表演展现可感可视的人物,在戏剧情境中获得美的享受。《雷雨》中周鲁相遇,一个心酸苦楚想要被认出,一个好似怀念又并不想真的见到,具有矛盾张力之美。周鲁在对话中一步步试探,周朴园四次询问侍萍身份,答案呼之欲出而又悄然放下,这是情节跌宕之美。侍萍和繁漪,一个于苦难中顽强生产,一个于牢笼中压抑嘶吼,这是女性悲剧之美。这些都是等待挖掘的审美资源。学生既要欣赏美,也要创造美,创设读者剧场,进行戏剧排演,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比如周萍这个人物,台词很少,却最难饰演。教材部分周萍台词很少,学生并未见识到周萍与繁漪和四凤的相恋,因此饰演周萍的同学需要去揣摩周萍,才不至于使其形象单一。4.传承祖国优秀文化语文学科不仅肩负着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职责,更要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曹禺在创作《雷雨》时汲取了西方古典主义悲剧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因素,创造出独属于《雷雨》的生存悲剧。关注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生存与挣扎,是这部话剧想要传递给读者和观众的内容。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族又受过新式教育,最后蜕变成一个老练狠辣的资本家,这种蜕变要联系社会背景环境去解读。在主题探讨环节,可将古典主义悲剧《俄狄浦斯王》同《雷雨》进行联动教学,分析作者创作意图,解读主题帮助学生从世界戏剧角度去理解生存悲剧,激发学生良知与悲悯的情怀。二、戏剧《雷雨》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归因笔者想要在戏剧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得先明确《雷雨》的教学现状。我以所实习高中高一年级的部分师生作为调查对象,从《雷雨》的学习现状和教学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本人借助实习机会在2023年3月就本论文需要进行《雷雨》学习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总计129名学生,发放问卷129份,有效问卷108份。问卷共10道题:7道单选、2道多选和1道问答题,现将调查结果绘制成表格如下。表1高中话剧《雷雨》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结果问题调查结果选项小计比例1、在学习话剧《雷雨》之前,是否对该作品有了解?了解87.41%较了解2422.2%不了解7670.4%2、在阅读话剧《雷雨》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困难?非常困难109.3%一般困难5450.0%不困难4440.7%3、是否需要查资料来辅助阅读话剧《雷雨》?需要4037.0%不需要6863.0%4、你对话剧《雷雨》的学习是否有兴趣?较为感兴趣8275.9%不太感兴趣1816,7%一点也不感兴趣87.41%5、你认为相较于其它文体,《雷雨》的学习有难度吗?难度很大1211.1%比较有难度1614.8%难度一般7458.5%没有难度65.6%6、在上戏剧课时,你的老师会采用怎样的方法教授《雷雨》?(多选题)文本内容赏析9285.2%人物性格比较8275.9%影视作品欣赏8477.8%话剧排演8074.1%自主阅读1527.78%其他00%7、教师教授《雷雨》的过程中,安排的课堂内容是什么?(多选题)情节内容10294.5%戏剧冲突10092.6%人物分析9487.0%语言风格6055.6%戏剧知识7468.5%其他21.9%8、老师针对话剧《雷雨》采用的教学方法你能接受吗?能9285.2%不能00%无所谓1614.8%9、教材只节选了话剧《雷雨》第二幕,你是否会在课后去尝试阅读整部剧作或了解曹禺的其他作品?一定会87.4可能会8679.6%一定不会1413.0%10、你认为在话剧《雷雨》教学过程中哪一环节最好?哪一环节值得改进?词频归纳:影视欣赏、实际演练、故事情节、实操、舞台剧、自主阅读注:第6、7道问题为多选题,第10题问答题有效数据只有70份,词频归纳从这70份样本中归纳得出。1.学生学习兴趣高但不了解作品根据表1第4个问题统计结果可知,高一学生对话剧《雷雨》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选择“较为感兴趣”选项的学生占样本数量的75.9%。但针对于第1个问题“在学习话剧《雷雨》之前,是否对该作品有了解?”的回答上,只有7.41%的学生是了解的,22.2%的学生较为了解,70.4%的学生是不大了解的。在第2个、第3个、第5个问题的统计中,只有9%-11%的学生认为在阅读和学习《雷雨》的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们普遍认为《雷雨》文本是白话文,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看懂人物对话,实则这种认识浮于表面,没有深究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造成了自我认知错觉。2.学生自主阅读性低表1显示,不同老师在进行《雷雨》教学时,会采用文本内容赏析、人物性格比较、影视作品欣赏、话剧排演等教学方法,此类占比约74%-85%,但是对于“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只占比27.78%。课后阅读调查情况也并不是很理想,在第9个问题“课后去尝试阅读整部剧作或了解曹禺的其他作品?”的统计中,选择“一定会”选项占比7.4%,“可能会”79.6%,“一定不会”13%。可以看出只有极少学生是有过《雷雨》的阅读经验或者会选择课后阅读《雷雨》和了解作家作品。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剧作的可能性不好估计。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工作进展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重视,课堂存粹依靠教师讲解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二)教师访谈结果与教学现状为具体了解语文教师在《雷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笔者在2023年3月对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高一年级的总计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本人从“重视程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教学困境”等角度设计了6个访谈问题。访谈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教师本人教学实际来回答,自主性较大。访谈结果整理如下。表2核心素养视域下话剧《雷雨》课堂教学现状访谈结果问题访谈结果(关键词)人数数据分析1、你认为戏剧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不受重视350.0%举足轻重116.7%蓄势待发233.3%2、针对于话剧《雷雨》的教学,你安排的主要课堂内容有哪些?戏剧文学常识233.3%戏剧语言466.7%人物冲突466.7%人物形象583.3%话剧欣赏350.0%话剧排演233.3%3、在进行话剧《雷雨》的教学时,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文本分析法466.7%情境教学法350.0%影视作品欣赏350.0%话剧表演233.3%4、你是否阅读过话剧《雷雨》的全文?读过350.0%未读过233.3%读过部分116.7%5、在进行话剧《雷雨》的教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很难把握人物内心活动233.3%难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233.3%学生只注重于爱情伦理冲突350.0%悲剧内涵解读不深入350.0%6、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话剧《雷雨》的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情节阅读鉴赏233.3%创设情景233.3%解读人物形象与悲剧主题233.3%注:访谈结果根据关键词统计数据,数据存在重叠。1.学生情感切入点偏离高中生觉得《雷雨》是一部“家庭伦理剧”,热衷于复杂离奇的故事情节,从而偏离情感切入点。在表2第五个问题“在进行话剧《雷雨》的教学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的回答中,50%的教师谈到“学生只注重爱情伦理冲突”“悲剧内涵解读不深入”两个主要困难。2.戏剧教学地位边缘化访谈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戏剧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3位老师认为戏剧教学不受重视,实际教学中诗歌、小说乃至于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更为重要。对戏剧教学何以“艰难”的回答中,不外乎这几点原因:一是高考不考察戏剧,许多老师往往只发挥了戏剧文本审美鉴赏的功能,对于核心解读并不深入,缺乏课后训练。二是教材只有戏剧节选,脱离整部剧作,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备课难度大,因此很多老师会选择不讲戏剧部分。三是戏剧教学任务重,不符合教学进度要求。深入讲解戏剧需要充足的前期准备,教学过程冗长,不符合教学进度要求。3.《雷雨》教学难度高多数教师认为《雷雨》“好教也不好教”。它作为一部现代话剧,远比《窦娥冤》的古典戏剧唱词和西方戏剧《哈姆雷特》的人物对白要好懂。但又由于其人物语言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和深刻的悲剧内涵的使得新手教师有时候无法讲解清楚。在第二、三个问题“针对于话剧《雷雨》的教学,你安排的主要课堂内容有哪些?”“在进行话剧《雷雨》的教学时,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的回答中,访谈的回答无外乎“文本分析”“情境教学”“戏剧排演”“影视欣赏”几类。60%-80%的教师关注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的解读,33%的教师会选择戏剧排演的方式。一位教师谈及《雷雨》教学要教师提前阅读整部剧作,了解曹禺创作意图,进行影视作品欣赏和话剧排演,加之文本分析,完成一篇《雷雨》大致要花5-6个课时量。且部分教师对《雷雨》文本研究不够深入,在第四个问题的回答中,50%的教师阅读过《雷雨》整部剧作,33.3%的教师没有读过,16.7%的教师读过部分或者看过影视片段。访谈的教师提及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雷雨》和基本的戏剧知识,由于日常工作量大,往往是“现备课现教学”。《雷雨》的前期准备过多,教师很少有时间去准备。(三)原因分析1.学习经验与自主性不足高中生没有系统接触过戏剧文本的学习,对相关戏剧知识缺乏了解。《雷雨》作为一部现代话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伦理关系错综复杂,容易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加之拥有其他文学形式所没有的舞台性,具有戏剧观赏与戏剧表演价值,学生对这类活动兴趣很大。但这种兴趣缺乏对剧作主题的深刻理解,缺乏对人物命运的关怀悲鸣,因而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情感切入点的偏离。学生会觉得周萍与繁漪、四凤的乱伦是一种不负责、逃避父权统治的做法,谴责周萍与繁漪发展出不正当关系后,又去引诱四凤。人物解读上,学生会认为周朴园就是一个封建大家长,一个吃人血馒头的万恶的资本家,而忽视了他尚存的温情。还会认为,周冲是一个只有热血而认不清现实的“傻小子”“愣头青”,这些都是情感切入点的偏离现象。自主阅读性低与缺乏阅读渠道和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关。高中生课业压力重,没有机会和渠道接触除教材教辅以外的读物。《雷雨》原作篇幅较长,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去完整阅读,导致学生对整部剧作缺乏了解,情节缺失,也就无法理解人物矛盾。比如周冲,节选部分这个人物台词寥寥无几,若脱离剧作,则会陷入人物解读单一的错误。2.戏剧作品存在文化隔阂戏剧知识,戏剧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与学生之间存在陌生感。《雷雨》的创作背景离学生生活时代太过遥远,脱离了上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学生很难理解阶级矛盾对人性的打压和小人物生存的困境,这就是文化隔阂。涉及到古典戏剧《窦娥冤》和外国戏剧作品《哈姆雷特》的学习上,这种隔阂由于历史久远和文化差异会更加突出。3.教师教学观念与戏剧素养不到位戏剧文本由于教学起来费时费力或者高考不考察等因素,许多教师会跳过此章节或者单纯进行审美阅读,这就没有认识到戏剧文本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使得语文教学功利化。纵观高考语文历年真题,涉及戏剧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几乎没有,这一现实就造成了语文教师对戏剧作品的不重视。此外,戏剧教学更注重过程学习,采用的影视观摩和剧本排演对学生素养提升是润物无声的。但这种形式往往被披上“游戏”的外衣,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要求教师教学效果“立杆见影”,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这是一种教学观念功利化的体现,即“有用论”。大环境下的压力造成许多教师无可奈何,以至于忽视或放弃戏剧教学。由于轻视戏剧教学,教师自身缺乏对《雷雨》的阅读与了解,教师对剧作把握不足会使其忽视教学重点,造成教学思路混乱或者解读不全面的问题。因而要重视戏剧文本的教学,认真备课,针对教学难度大的问题,进行“问题式”教学,逐步解构文本和思想,这不光有助于学生逐步学习《雷雨》,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形成。基于此,本人提出: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线,围绕戏剧冲突,从《雷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解读三方面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雷雨》的教学策略(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教材节选了《雷雨》故事发展高潮,但由于高一学生以前较少接触话剧,对曹禺剧作不了解。剧作篇幅较长,且以人物对话为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设置一二个主问题引领剧本,主问题下可采用设置副问题,将复杂繁琐的剧本教学进行区块划分,帮助学生理解。陈长青提出“问题导向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陈长青.用问题导向落实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09):14-15+2.如何进行问题导向的教学,即有效的问题设计。陈长青.用问题导向落实语文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09):14-15+2.在《雷雨》教学中,设置两个大专题,一是爱情专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情?此问题下设置矛盾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三个环节。二是主题专题:《雷雨》究竟是一出什么悲剧?第一个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语言、思维、情感的角度分析文本,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把握悲剧主题和创作意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物性格与行为动机,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观念。“问题导向式”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剧本,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戏剧冲突,因此教师要先将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个环节需要充足的资料和时间,必要可辅助影视资源。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够培养独立思考、主动表达意见的能力。1.爱情专题:把握矛盾冲突爱情专题中,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在节选剧本中找出周朴园“有情”或“无情”的证据。第一种观点“有情论”:多次向无锡的人打听侍萍的下落;想给侍萍修墓;留着以前的家具,保留开窗的习惯,记得侍萍的生日;给侍萍开支票。第二种“无情论”:知晓眼前人身份后翻脸无情指责“谁指使你来的”;“过去的事不必再提”,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这些是学生能够从原文中找寻出来的,接着引导学生就周朴园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采用小型辩论组的形式,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分组,进行“质疑式提问”。如周朴园给侍萍支票这一行为,可以进行多种解读:周朴园究竟是出于怎样的心理给侍萍支票?是出于三十年来的愧疚,还是急于打发侍萍?为何他会采用这种方式?这就是行为动机的分析。深度的情节分析能够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继而鼓励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质疑、提问、解答。在主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人物动机分析,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学生不仅以看客的视角去看待周鲁之间的爱情,又要设身处地去思考周朴园的行为用意,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2.主题专题:思考创作意图戏剧鉴赏要尊重创作者的意图,围绕主题专题,本人设计了三个环节:情节构思、人物命运、创作意图。在情节构思环节从戏剧性特点出发,让学生找出剧作最具有戏剧性的地方。最具有戏剧性的地方是周鲁两家三十年逃不过的纠缠,四凤、鲁大海、鲁贵偏偏又来到周家,侍萍为寻女儿又与周朴园相遇。也就是巧合。一部剧作如果太多巧合就会陷入雷同,这时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巧合来构思这个戏?不用行不行?”,继而再分析不使用巧合会出现什么情况——矛盾无法集中。《雷雨》的突出特色就是其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如何将矛盾冲突引导到同一时刻爆发,这就必须在情节上进行巧妙安排。人物命运环节,可设置问题是“曹禺借周朴园、鲁侍萍、繁漪、周萍、四凤、鲁大海等几个人呈现了上世纪30年代现代人的生存境况,演绎着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文化与个人本能、意志理想与现实的内在冲突。使我们随之一起思索追问,探求个体生命的困境”。此环节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人物进行发言,进行人物解读,需要进行资料辅助,教师要提前发放曹禺《雷雨(序)》阅读资料,序言中曹禺谈到《雷雨》的创作初衷。从作者对剧中这四个悲剧人物不幸结局的分析中,曹禺所强调的显然是命运的残忍。如周朴园这个人物,是古板守旧的封建家长,是残酷冷血的资本家,亦是剧作序幕和尾声中承受着天地间残忍的风烛残年的老人。爱情专题和主题专题抓住学生兴趣,从几个副问题中充分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多元解读人物有助于正确的情感认知的形成,避免情感切入点偏离的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资料和文本的阅读性。聚焦矛盾冲突,解读剧作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创作的永恒法则。戏剧自诞生伊始,剧作家就会创作各类矛盾来展现人所面临的的矛盾,读者和观众能够从戏剧冲突中感知人物形象、探析时代背景、理解创作意图。《雷雨》戏剧冲突激烈,借助冲突刻画了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剧情发展跌宕起伏,流露出浓厚的悲剧色彩。明晰故事情节,找出矛盾关系(1)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直观的教学方式。《雷雨》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篇幅较长,在阅读时容易思维紊乱。那么采用直观、清晰的思维导图法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把握矛盾冲突。学生在预习环节要绘制人物关系图,并明确几组人物关系,找寻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雷雨》的核心人物是周朴园,周朴园和其他人物有什么关系,存在哪些矛盾?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通过绘制关系图可分离出夫妻关系,四组兄妹、兄弟关系,主仆关系,劳资关系等。人物关系的巧妙设置可以让故事冲突更为激烈和吸引人。理清关系,可找出四对矛盾关系: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有矛盾;周萍与鲁侍萍、鲁大海也有矛盾,主要矛盾集中于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而节选部分正是根据矛盾划分剧情和场次,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了解剧情:第一场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第二场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争执,矛盾冲突直接将整部剧作的重头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思维导图——情节讲述,迅速把握《雷雨》的人物关系与剧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优化课堂教学。(2)婚姻线索,了解故事情节《雷雨》展现了三十年来两个家庭八口人在一天之内爆发的冲突,故事发展迅速,人物关系复杂。教师教授要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才能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情节。教学要围绕周朴园这个矛盾焦点理清故事线索。在预习环节抛出任务:周朴园有过几次婚姻经历?通过婚姻线索了解故事情节。学生需要做好预习准备工作,通过梳理周朴园的婚姻线索,可理清三段婚姻中涉及的人物和关系,第一段与侍萍的婚姻非正式的,由此产生了抛弃侍萍、留下周萍的矛盾源头,第二段婚姻短暂而荒谬,第三段与繁漪的婚姻是名存实亡的,由此产生了周萍与繁漪、四凤发生不伦之恋的矛盾源头。以至于繁漪出于嫉妒请鲁侍萍来到周家,错综复杂的矛盾随着侍萍这个当事人的到来而一触即发。三段婚姻牵扯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和矛盾源头,通过对矛盾的不断抓取,学生就能快速进入文本,把握故事情节。依托思维导图的方式,探寻周朴园的三段婚姻,从人物关系中找寻矛盾冲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依据冲突,品析人物形象话剧情节与人物都是在冲突中展现的,戏剧语言是表达冲突的载体,任何台词都不能脱离剧本独立存在,而是暗指着冲突。(1)探寻情境语言,品读潜台词戏剧有特定时代背景,人物台词有特定情境,是把握人物形象的关键依据。首先,要回归情境品味语言。在爱情专题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存在旧情、主仆关系,包含爱情矛盾与阶级矛盾。以周朴园的台词作例,通过品读一个字、一句话、一段话来解读周朴园。先通过品读一个字来了解周朴园的怀念。侍萍与周朴园见面后的一段对话中,“哦”这个单音节词频繁出现,一共十次,其中六次是周朴园说的。接着让学生尝试读一读这六个“哦”,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辨别语气要回归对话情境,比如“哦,30年前你在无锡?”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这是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符合人物“老爷”的身份。第四处“哦?你说说看。”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这是周朴园一位打听到侍萍下落的惊喜,声调上扬要重读。第五处”(苦痛)哦!”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还表现在周朴园认出侍萍的过程。教师可设置问题“周朴园是如何认出鲁侍萍的?”,引导学生找出周朴园三次将要识破侍萍身份时的询问“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哦,你。你是——”,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分析三次周朴园不同的询问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和形象。比如第一次询问,面对一个下人,周家老爷为何用尊称?从对问题的思考中解读出周朴园伪善的性格特点,时刻保持“谦谦君子”和“儒雅”的作风。第三次询问是周朴园听闻侍萍和小儿子还活着时的发问,这句询问和前两次有何区别?,通过对比发现,第三次询问没有尊称、不问姓氏,语气直截了当,还有“忽然立起”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此处仅以周朴园语言为例,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解读周朴园台词,课后鼓励学生对其他人物台词进行解读,如很少台词的周萍,在周朴园与鲁大海争执过程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他的台词有没有什么特点?能否看出周萍的性格特征?其次,注重对丰富的潜台词的解读。潜台词是指“隐藏在台词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潜藏在台词背后的人物的思想、愿望、目的,是台词的真实含义”。王琳.心灵暗语:赏析台词与潜台词[J].语文教学通讯,2021,(Z1):105-106.王琳.心灵暗语:赏析台词与潜台词[J].语文教学通讯,2021,(Z1):105-106.在周朴园认出侍萍后有这样一句台词“——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人物语言除了有言外之意还有未尽之意。在鲁大海被周萍殴打后,侍萍面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2)情境体验,话剧鉴赏与创演戏剧文本具有舞台性,话剧演出的直观性能让学生创设一个感受人物冲突的好环境,能够将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语气直接呈现。《雷雨》节选第一部分以人物对话为主,第二部分以舞台动作为主。如周萍率领仆人打鲁大海,表现的是周萍与鲁大海的冲突,鲁侍萍看见兄弟相争,脱口而出的“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这两句台词是含有丰富动作的,“你是萍”的时候侍萍要靠近周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又要挽着鲁大海的胳膊,一句台词中侍萍要进要退,要有震惊有质问,表现鲁侍萍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和她个人内心无法言明真相的矛盾冲突,矛盾借助舞台动作表现出来。第一场戏虽然对话居多,但是也有动作值得琢磨,课本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雷雨》节选部分人物对话精彩,性格鲜明,是不错的演出素材,可以采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剧本演出模式上,彭佳指出可以采用同剧异构模式,呈现多样化的戏剧表现效果。彭佳.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彭佳.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戏剧教学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冲突溯源,探寻剧作主题剧本借助矛盾,塑造典型形象,最终目的还是要反映现实。《雷雨》反映的矛盾是社会性的,即阶级矛盾。曹禺立足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背景下创作此剧,因而故事中一切温情的、软弱的、跨阶级跨伦理的爱是不被时代所接受的,这也就引发了矛盾,造就了悲剧。学生要认识到戏剧冲突根源在于社会现实的不可调和。(1)溯本求源,认识时代背景“剧本往往承载着创作时代的文化理念,是当时文化的重要体现”。全一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剧本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剧本背景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背景知识的获得”全一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剧本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全一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剧本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2)比较阅读,理解生存悲剧《雷雨》创作融合了一些西方戏剧的元素,周鲁两家的离散与重逢,周萍的伦理道德错误都可以窥见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影子。《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的典范,主人公努力想要逃脱命运却离悲剧的结局越来越近,在《雷雨》中,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和侍萍都认为可以逃脱,但命运推手却使众人重逢,揭开血淋淋的往事。两部悲剧中都展现了人类对抗不可违抗的命运的失败。郭沫若说“作者所强调的悲剧,是希腊式的悲剧”,无论从悲剧主题还是人物安排上看,《雷雨》多少受到《俄狄浦斯王》的影响。但西方悲剧往往展现“英雄末路”式悲剧,在这一层面,《雷雨》要更为复杂,融入了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大环境对人性的压抑,这就不仅是命运悲剧,是“中国式”的生存悲剧。4.三一律结构,感受节奏美《雷雨》严格遵守“三一律”创作原则。审美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三一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析《雷雨》的结构之美。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保持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一致性,教师可设置问题“《雷雨》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学生会发现情节十分集中,节选部分故事只发生在午后几个小时之内,但却给读者呈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的矛盾冲突。另外,矛盾是集中于几个小时,但是故事却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基于此教师可安排问题“作者是如何将三十年前的往事呈现出来的”,学生找寻人物对话后会发现,是通过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比如第一场周鲁相遇:鲁侍萍为找女儿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遇,这是现在。鲁侍萍关窗的动作和无锡口音使周感到奇怪,引出了他的追问,于是就有了侍萍对30年前无锡的讲述和回忆,这是过去生活。这个时候我们已经通过侍萍的叙述了解了30年前周公馆发生的事。第二场斗争中鲁大海说“矿上警察打死了——”,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曹禺著.雷雨[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10.巨大的矛盾于几个小时内爆发,巧妙的安排使得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深深吸引读者和观众。在探索剧本结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能够感受到作品的节奏之美。辅助影视观赏,在人物表演的魅力下,在深厚的悲剧氛围中感受冲突之美。产生对不幸人物的同情与怜悯,对丑恶社会的憎恶与反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四、《雷雨》教学设计【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课文与相关资料,知人论世,了解《雷雨》主要情节。思维发展与提升:深读文本,理解“潜台词”,梳理课文结构和戏剧冲突。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鉴赏复杂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戏剧知识、“三一律”,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教学重点】解读戏剧语言,认识立体人物,把握戏剧冲突。【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式阅读法、讲授法、品读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绘制思维导图,把握故事情节教师下发《雷雨》剧本与曹禺《雷雨(序)》,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并预习。问题1:《雷雨》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总共出场了哪些人物?各人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绘制出人物关系网图,学生展示,教师指导:邀请学生上台绘制人物关系图,就关系图讲述故事情节。由于《雷雨》篇幅长,关系复杂,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理清人物关系,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讲述故事情节能够锻炼学生语言概括与口语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二)戏剧知识,知人论世对曹禺及其作品、戏剧概念、戏剧三要素、戏剧情节与结构、戏剧种类、创作原则进行介绍。此环节可检查学生预习效果,邀请学生进行戏剧知识的补充。高一学生没有系统接触过戏剧,戏剧知识是学习《雷雨》前的基础功课,也是了解我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环节。(三)三一律结构,找出戏剧冲突问题2: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保持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一致性,即一出戏故事发生在一昼夜之间,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雷雨》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问题3: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分析这一幕中有哪些人物出场,分为几场戏?“三一律”是戏剧制造冲突所遵循的原则,《雷雨》矛盾激烈而尖锐,离不开时间、地点的巧妙安排,因而学生要知晓三一律在文本中的使用。预习环节是基于整部剧作的阅读,围绕教材节选要明确此幕戏中的矛盾重点是什么?依据矛盾划分层次,使学生初步找出两个主要矛盾。(四)专题解读,聚焦戏剧冲突1、爱情专题: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情?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握主人公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评析人物形象一要把握矛盾冲突、二揣摩戏剧语言。问题4:结合人物关系图来分析课文主要围绕哪一个主要人物展开矛盾冲突的?是周朴园。周朴园和哪些具体的人物之间有矛盾冲突呢?主要的矛盾冲突又是什么?问题5:那么,作者是如何将现在的生活与30年前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安排有何作用?明确:通过人物对话,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尽可能找出剧本存在的几组矛盾。第(2)个问题实际上要求学生思考过去矛盾与现在矛盾是如何统一的。《雷雨》是过往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方面感受到《雷雨》的节奏之美,在找寻冲突依据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问题6:从哪里获取对人物更真切全面的感受呢?此环节抓住戏剧语言的三个特点:高度个性化、丰富潜台词、动作性,从戏剧语言中感受冲突,认识立体人物。引导学生品读一个字“哦”、关注周朴园对侍萍的追问方式、找寻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探究周朴园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解读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从语言角度分析周朴园的形象。教师教学可围绕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继而思维迁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鲁侍萍的形象。教学实践:学生演绎角色读台词;戏剧观赏与演绎,直观感受冲突的激烈、语言的艺术和人物特色。2、主题专题:《雷雨》是一出什么性质的悲剧?主题是什么?评论一部作品要考虑到它的实际阅读感受,还要尊重原作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因此,教学时要从作品出发,抓住情节构思、人物命运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情节构思:巧合问题7:用曹禺自己的话说,一部雷雨全都是巧合。如何看待众多的的巧合?明确:巧合的运用,不仅是艺术处理问题,更是创作意图问题。众多巧合是作家的有意安排。《雷雨》序言中讲到“人类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自己来主宰着。”“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这两句话说明,人无法摆脱命运捉弄,这种捉弄就表现为巧合。假如没了这种巧合,那么命运对人的捉弄也就表现不出来,《雷雨》也就无法成为经典。这种巧合正是命运悲剧的重要标志。人物命运:文化与个人本能、意志理想与现实的内在冲突问题8:作家塑造人物,安排冲突使《雷雨》走向悲剧,从人物命运中我们能否认识到作家的创作目的?明确:曹禺以一种悲悯的眼光,远距离地审视着剧中人物。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刻画出他们无论怎么挣扎和煎熬,都免不了失败的生存状态。表明了对于宇宙间压抑人的本性,而人又不可能把握的某种不可知力量的无名恐惧。从而激发了读者内心的良知和悲悯。虽然作者主观想表现这些人命运悲剧,但客观上也揭示了生存环境及特殊时代,对这些人物命运的影响。此问题探讨可联系中外进行比较阅读,试分析《俄狄浦斯王》与《雷雨》的异同点。主题专题中,由于学生生活年代离上世纪30年代久远,学生无法产生共情,教师要通过对巧合与人物命运的分析,借助《雷雨(序)》资料和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比较阅读,帮助理解《雷雨》的创作初衷,明确西方“英雄末路式”悲剧与中国小人物的生存悲剧,心怀悲悯的看待《雷雨》中小人物的生存困境,感知《雷雨》悲天悯人的悲剧氛围。课堂小结:经典戏剧作品的魅力在于其具有广阔的意义阐释空间。学习时要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情节、冲突、语言去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避免概念化、脸谱化解读,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此方能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欣赏作品艺术价值。结语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剧本《雷雨》教学策略,在了解高中《雷雨》的学习现状与教学现状基础下,结合冲突论和情境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出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主线,围绕戏剧冲突,从《雷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解读三方面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归纳核心素养理念下《雷雨》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