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西藏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西藏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西藏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西藏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2023-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西藏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7分)

1.(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之一,每一个汉字都沉(di

an)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汉字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口一是诗意之

美,汉字本源上便带着自然意蕴,连缀成文,成为诗化的意象,散发

着诗意的清香;二是形态之美,甲骨文神秘之美,钟鼎大小篆古朴之

美,隶体端庄之美,草书龙飞凤舞之美,行书飘逸之美,楷体俊秀之

美;三是音韵之美,汉字四声,加以平仄押韵轻声重读,,表

情达意,朗朗上口,极具韵律,仿若跳动的音符,和(xie)

悦耳。

(1)文中加点字“缀”“逸”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chudyI

B.zhuiy1

C.zhuiyi

D.chudyi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A.绽谐

B.淀谐

C.淀偕

D.绽偕

(3)在文中口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B.;

C.?

D.!

(4)在文中横线处境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声嘶力竭

B.震耳欲聋

C.轻声细语

D.抑扬顿挫

2.(2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

障区域。

B.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

要保障。

D.通过艺术塑造,劳动者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劳动者精神更加

丰富深刻。

3.(2分)对联往往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你游览某一

历史名楼,最可能看到的一副对联是()

A.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B.四海稻花香入梦一枚种子重如山

C.好山好水辞旧岁杏花春雨迎新年

D.诗文馨香漫乡里桃李天下吐芬芳

4.(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大学》《中庸》《论语》《庄子》是儒家经典,合称为“四书"。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

的市井风情。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

为一种文体。

5.(2分)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代代相传。下面不能体现中

华传统美德的一项是()

A.升旗仪式时,甲同学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

B.在母亲节那一天,乙同学送给妈妈一束康乃馨。

C.丙同学把从图书馆借阅的《简爱》按时归还。

D.丁同学把学校发的牛奶、面包、水果随意丢弃。

6.(7分)默写古诗文。

中华诗词,已深深融进民族文化的血脉,激荡的是深沉而惊艳的

文化自信,镌刻的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与美丽。

归园田,陶渊明流露“①,悠然见南山”[《饮

酒(其五)》]的恬淡心境;望泰山,杜甫抒发“②,

③"(《望岳》)的豪情壮志;临清潭,柳宗元描绘“潭中鱼可

百许头,④”(《小石潭记》)的纯净画面;折杨柳,李白诉说“此

夜曲中闻折柳,⑤"(《春夜洛城闻笛》)的游子乡思;至大漠,

王维感受“⑥,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的绝

美意境;遇风雪,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⑦"(《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的奇思妙喻;逢中秋,苏轼用“⑧,

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美好祝愿……

7.(4分)圈点批注法是读书常用的方法。请从所给的批注角度

对文段进行批注。

《骆驼祥子》节选批注角度

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坂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

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①

徽章。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

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

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②他

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

志愿成为事实。(1)批注加点词语“徽章”。(从修辞的角度)(2)

批注祥子这一人物形象。

二、阅读(43分)

8.(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

和旅游收入表

时间项目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

接待游客(万人次)183.19255.74

旅游收入(亿元)14.220.3

(《西藏旅游强劲复苏》,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近年来“西藏游”热

度逐年升温便是实证,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区旅游景点仍存在着硬

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协调,急于追求“一流设施环境",淡化乃至忽

略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软件服务的必要需求等问题。要让旅游业保

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加大对“软件”的深入挖掘,不断扩大旅游文

化内涵,打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风景只是一个窗口,由城市文化、旅游软实力共同打造的口碑才

是核心竞争力。只要注重旅游业软硬件协调发展,打响城市‘‘名号",

吸引八方游客自然会水到渠成。期待我区各地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

擦亮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

(《旅游软硬件“琴瑟和鸣”方能长久》,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三

第四十六条

在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应当符合资源和生态保护要求,尊重和

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开

发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相关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4月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在

陕西馆,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戴上

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自主挑选颜色,修

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验。

现代科技展现了历史文化魅力。诗词元宇宙展区宛如一幅传统书

画长卷,展区内设置AR(增强现实)游览区、VR体验区、诗词互动

游戏区,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

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走进中国电信展馆,

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张家界旅游景区的各项数据,入园人数等情况一

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开发的全域旅游平台借助大数据、物联

网等技术,帮助景区更好开展指挥调度、分析决策,目前已为百余家

5A级景区提供服务。

(《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摘编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

(2)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3)请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4)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为西藏旅游业的良好发

展提出几点建议。

9.(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

①端午节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几件事印象深刻。一是抹雄黄(雄

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珅,橘黄色,有光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

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

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

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心愿。但我

父亲喜欢折腾我,经常用雄黄给我抹个胡子、额头上写个“王”、画

个眼镜……印象中小时候的端午节,我脸上画的全是雄黄。自己当时

还在想,《白蛇传》中法海让许仙给白娘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掺有

雄黄的烧酒,民间在端午节时饮用),让她现出原形,父亲给我们抹

雄黄,该不会也是想让我们现出原形吧。

②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子。我家包的

“彩色粽子”,先用硬纸壳做成一个粽子形状,然后用彩色的绳子把

它缠起来,有大的有小的,弄一串,挂在家门口,挂在我们身上。有

时也会用线织的小网兜,装红鸡蛋或者鸭蛋挂在我们身上。

③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饼"。老舍先生在《四世

同堂》里面写到过,小顺跟妞子他们闹着要吃五毒饼。那个饼有点像

绿豆糕,用模子里的蛇、蝎子、娱蚣、壁虎、蛤蟆五种图案,压到饼

上面。民间传说小孩子吃过后,就不会被蛇咬、被娱蚣叮。同时,我

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

±o习俗讲,小孩子绑上这个绳子,从端午一直绑到阴历的六月六,

等绳子自己断掉后,把它扔进河水里,就可以将毒害都带走。

④这些传统习俗都渐渐消失了,但如今人们开始有意地重寻、重

温这样的节日记忆。端午节,最重要的还是粽子。南方与北方的粽子

内容不同。北方的粽子通常是甜的,内容比较简单,比如东北就是糯

米加红枣。南方的粽子就比较复杂了,嘉兴有肉粽、火腿粽、香菇粽

等等;高邮有咸鸭蛋蛋黄的粽子;还有些地方包“水晶粽”,所谓水

晶,就是肥肉丁,因为腌过的肥肉蒸出来以后是透明的。

⑤白粽子,也叫碱粽子,非常好吃。用碱水泡糯米,泡完之后,

糯米泛出偏黄的颜色,煮出来的粽子会变成金黄色,有浓郁的碱香。

这种碱粽子讲究吃冷的,煮熟晾凉之后放进冰箱,它会稍微有点反生。

再取出来时热一下,晾凉,蘸白糖吃。

⑥中国人就是这样,在不同的节日,用美食做情感的交流和传递,

这也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延续。儿时有一年端午节,我的父亲母

亲去演出不在家,我的外公专门从湖南跑来家里,带我和姐姐。那时

候物资比较匮乏,外公找不到粽叶包粽子,只好去买粽子,但无奈没

有排上队。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

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

⑦所以,每当吃粽子的时候,我就想到我的外公,也会想到自己

那个时候在哭。现在我四十多岁了,我父亲八十岁了,每到端午节父

亲依然还会打电话对我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

(选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1)请概括“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

(2)下面语段放在文中哪两个语段之间合适?请作出判断并结

合文意简要分析。

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形

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

成锥状。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

粽子,就我没吃到。”

(4)请写出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

作用。

(5)请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谈谈你是否认同“传统节日有了

新的‘打开方式这一观点,并举例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

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

感。

10.(5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①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兵败自刎,乌

江亭由此闻名。

(1)两首诗都写于乌江这个地方,都对(历史人物)做了

评价。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峨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

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

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

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d):缝

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

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i):斜靠。

(1)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疾趋度石罅瀑见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从山门右折

④虚空皆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4)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

三、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2.(50分)按要求写作。

生养你的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帮助你的人,他们使你渡过难

关;关怀你的人,他们让你感受温暖;鼓励你的人,他们给你前进的

力量;教育你的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

请以“离我最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②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③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

符号;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字数不少于600

字。

13.写作。

四季轮转,万象更新。我们茁壮成长、家乡日新月异、祖国蓬勃

发展……一切都朝着更好的自己阔步前进,一切都朝着更好的未来扬

帆起航。

请以“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②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③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

符号;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字数不少于600

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7分)

1•【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根据字词积累,“连缀”中的

“缀”读作“zhui",“飘逸”中的“逸”读作"y1"o

故选:Bo

(2)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沉di4n"写作"沉

淀”,“和xi6"写作“和谐”。

故选:Bo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仔细阅读文段可知,“一是诗

意之美,汉字本源上便带着自然意蕴,连缀成文,成为诗化的意象,

散发着诗意的清香;二是形态之美,甲骨文神秘之美,钟鼎大小篆古

朴之美,隶体端庄之美,草书龙飞凤舞之美,行书飘逸之美,楷体俊

秀之美;三是音韵之美,汉字四声,加以平仄押韵轻声重读,,

表情达意,朗朗上口,极具韵律,仿若跳动的音符,和(xie)

悦耳"是对"汉字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具体阐述,故文中口处

应填入冒号。

故选:Ao

(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声嘶力竭:声音嘶哑,力气用尽。形

容拼命喊叫。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轻声

细语:说话时声音很小很细,一般用来形容女子说话。抑扬顿挫:指

音调高低曲折,节奏感强。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形容汉字的“音韵之

美",填“抑扬顿挫”更合适。

故选:Do

【解答】答案:

(1)B

(2)B

(3)A

(4)D

【点评】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

合乎习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2.【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

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

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D.正确;

C.有误,两面对一面,可以把“能否"去掉。

故选:Co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

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3•【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理解分析。

【解答】A.写黄鹤楼的对联。

B.是赞美袁隆平的对联。

C.是迎新年的对联。

D.是歌颂老师的对联。

根据“当你游览某一历史名楼”可知,“黄鹤偶乘沧海月白

云常带楚江秋”这幅对联符合要求。

故选:Ao

【点评】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

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4.【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解答时认真阅读题干,

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庄子”不属于“四书",应该是《孟子》。

故选:Bo

【点评】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

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

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分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把握。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说的是浪费,浪费不是中华传统美德。

故选:Do

【点评】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中华传

统美德的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诚信做人。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

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①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

②会当凌绝顶(注意“凌”的书写)

③一览众山小

④皆若空游无所依(注意“依”的书写)

⑤何人不起故园情

⑥大漠孤烟直(注意“直”的书写)

⑦千树万树梨花开

⑧但愿人长久

⑨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

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分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一一老舍(舒庆春)所著

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北平

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

经历。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

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

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

【解答】(1)本题考查做批注。要求针对“徽章”一词,从修辞

的角度进行批注。“徽章”就是证章,佩戴身上用以旌别的标志。“那

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

颗徽章"中将“祥子的洋车”比作“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很

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那

辆车是祥子所有努力与辛苦的结晶,如同战功累累的武士戴在胸前的

勋章,彰显着他的奋斗和成就。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语段内容进行分析。根据

“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他老想

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

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可见祥子是一个吃苦耐劳,很勤快,为了理想

努力奋斗,独立、积极、上进的好青年。

答案:

(1)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那辆车是祥子所

有努力与辛苦的结晶,如同战功累累的武士戴在胸前的勋章,彰显着

他的奋斗和成就。

(2)示例:祥子是一个吃苦耐劳,很勤快,为了理想努力奋斗,

独立、积极、上进的好青年。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

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

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

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阅读(43分)

8.【分析】材料一说明西藏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

度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西藏旅游业存

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材料三说明在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应当符合

资源和生态保护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护和合理

利用旅游资源;材料四说明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通过

科技赋能,丰富了文旅消费体验。第一题考查说明方法;第二题考查

对内容的概括;第三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第四题考查提出合理建议。

【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可知,列举“183.1解“255.74”

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2022年一季度"与"2023年

一季度”进行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2023年一季度比2022年一季度

的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明显增加,由此可知西藏自治区旅游业正在迅

速复苏,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3)结合“4月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圆

满落幕"可知,首先介绍了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圆满落

幕;结合“在陕西馆,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

南馆,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自主

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

验。……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

可知,然后列举了多个展区展示现代科技为文旅消费体验带来的丰富

和便捷;结合“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目

前已为百余家5A级景区提供服务"可知,最后介绍了现代科技也为提

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

(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可知,促进西藏旅游业的良

好发展建议注重旅游文化的挖掘、软硬件协调发展、科学开发旅游产

品并设计旅游路线等,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文旅消费体验和提升景

区旅游管理能力。

答案:

(1)列数字和作比较。

(2)西藏自治区旅游业正在迅速复苏,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3)首先介绍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圆满落幕,

然后列举多个展区展示现代科技为文旅消费体验带来的丰富和便捷,

最后介绍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

(4)①应该注重旅游文化的挖掘,扩大旅游文化内涵,打造良

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②应该注重旅游业软硬件协调发展,打响城市“名号”,吸引八

方游客;

③应该科学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④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

力。

【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

析。

9.【分析】这篇散文回忆了“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

小事和如今人们有意重寻、重温节日记忆的做法,表达了“我”对端

午节日习俗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一是抹雄黄(雄黄,矿物,成分是硫化碑,橘黄色,有光

泽。用来制农药、染料等,可入药。也叫鸡冠石)。一到端午节我父

亲就去药店买雄黄,回来把雄黄用白酒调了之后,在我和姐姐的额头

上抹一道,这样就可以让小孩子远离毒虫叮咬,驱邪避害",可概括

为:抹雄黄;根据“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

子”可概括为:包粽子;根据“第三件事是,端午都很喜欢吃'五毒

饼'"可概括为:吃“五毒饼”;根据“同时,我妈妈会用五色的线编

成绳子,系在我们的手腕上,或者绑在我们脚腕上"可概括为:系五

色线。

(2)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第②段先指出“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我们家端午一定会包粽

子”,然后介绍“我"家包的“彩色粽子”;第③段写的是第三件事吃

“五毒饼"和第四件事系五色线。“各地在粽子包法上也有不同,有些

地方会包扁粽子、方粽子,形状各不相同。我妈妈包的是白粽子,形

状简单,就只用一片粽叶,包成锥状”一句介绍的是粽子的包法。据

此可知,该句,应该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之间。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本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那天晚上我哭了,哭得非常伤心,

对外公说:'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就我没吃到'"一句运用神态描写

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没能吃到粽子的伤心的样子,突出了“我

"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这篇散文回忆了“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几件小事和如今

人们有意重寻、重温节日记忆的做法,表达了“我"对端午节日习俗

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末“今天

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篇末点

题;与上文“我”小时候因端午节吃不到而伤心的情节相照应,表现

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疼爱之情,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以及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本题考查谈认识、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认同与否皆可,但需结合文

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作答。回忆了“我”童年记忆中有关端午节的

几件小事和如今人们有意重寻、重温节日记忆的做法,表达了“我"

对端午节日习俗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根据“新的过节

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可知,链接材料突出了新的过节

方式的优点。

答案:

(1)抹雄黄,包粽子,吃“五毒饼",系五色线。

(2)第②③段之间。理由:第②段先指出“我”印象最深的第

二件事是包粽子,再介绍“我”家包的“彩色粽子”;第③段写的是第

三件事吃“五毒饼"和第四件事系五色线。该句介绍的是各地粽子的

不同包法,因此,应该放在第②③段之间。

(3)示例: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我”没能吃到

粽子的伤心的样子,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4)示例:总结全文,篇末点题;与上文“我”小时候因端午

节吃不到而伤心的情节相照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疼爱之

情,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示例一:认同。因为新的过节方式更适应现在的生活方式,

更能激发年轻人的过节热情,可以提高参与度,增强体验感和时尚感,

与时俱进。

示例二:不认同,因为传统的过节方式是对于传统习俗的传承和

延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守传统,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

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

给题目分析完成。

10.【分析】《题乌江亭》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

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

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

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

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夏日绝句》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

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麟的作用。但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

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

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

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

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

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

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了解项

羽乌江自刎的事件。再结合古诗对古诗内容加以了解,并体会诗人的

情感。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对此杜牧发表议论''包

羞忍耻是男儿“,意思是能够面对失败并能重整旗鼓才是真正的男儿

本色,结合”卷土重来未可知"可知此诗中作者的态度是遗憾和惋惜;

而同样是这件事,李清照却有截然相反的看法:”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即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对项羽

自刎之事给予了赞扬和肯定。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两个作者的

感情态度,在此基础上体会他们的观点。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失败了不能气馁,要勇于面对,以求东山再起;李清照认为要作人中

的豪杰,不能苟且偷生,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

答案:

(1)项羽

(2)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

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译文:

题乌江亭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

是真正的大丈夫。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

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夏日绝句

活着的时候应当作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

回江东。

【点评】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1•【分析】参考译文:

甲: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

不见太阳和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

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

风,也不如船快。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

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

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

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

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

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

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

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

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

的气势更加雄壮,这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

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

恋不想离开。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

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该

句句意为: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据此可以

断句为:疾趋/度石罅/瀑见。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

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中断。

②句意为: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很,甚。

③句意为:从五泄寺大门往右拐。右,向右。

④句意为: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皆,都。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

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

月,日月。句意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重点词语有:闻,听。悸,害怕。句意为:走几步听到很响的

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

常雄壮的特点,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案:

(1)疾趋/度石罅/瀑见。

(2)①同“缺”,中断

②很,甚

③向右

④都

(3)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4)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

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常雄壮的特点。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

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

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

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

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

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

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

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三、写作(50分)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2.【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离我最近的那个人”。“离

我最近"强调了空间距离近,可以是同桌、老师等,情感近可以是朋

友、父母等,思想近可以是历史、名人等;“那个人”强调了写作对

象必须是一个人,不能写多人。本文的重点是要具体写出为什么“那

个人"“离我最近”,注意使用写人方法和技巧,比如,描写手法、环

境渲染铺垫等,准确把握题目中的“最”字。所选事例要富有感染力、

表现力,力求引起读者共鸣。在叙事过程中,细节描写很关键,细节

刻画决定文章的成败,所以要着力刻画感人细节。要想让文章打动读

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

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

【解答】

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在成长的岁月里,我早已习惯了父亲常常不在身边。他们因为家

庭的重负而外出打工,而我独自面对了许多的清晨与黄昏。但我知道,

当我人生路上经逢黑暗时,父亲会是思想上离我最近的那个人,好比

我头顶之上的星辰,给我黑夜前行的勇气,给我最温暖的陪伴,伴我

成长。

父亲在外地工作,因为路途遥远,他一般每隔几周回家看我一次。

我看到他回家也兴奋不已,经常很多有趣的事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

分享,但每每看见他回家都神色疲惫,似乎无心听我说这些小故事。

而我便不敢多打扰他,只我会默默安慰自己,下次再说嘛,下次他会

听得很开心的。

父亲在家的时间总是很短,很快又要回去工作了。我很舍不得他。

躲起来偷偷哭过之后,我又满面笑容地送他离开。我会反复地宽慰同

样难过的父亲,我向他保证我会照顾好自己,会好好吃饭,会早点睡

觉。

去年在我钢琴比赛前一段时间,因为不断生病以及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