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测试6_第1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测试6_第2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测试6_第3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测试6_第4页
部编版初中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同步测试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助学练测集优方案☆课文导读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杀戮(lù)悼念(dào)屹立(yì)蜿蜒(wānyán)荒谬(miù)练习簿(bù)憧憬(chōnɡjǐnɡ)聂华苓(línɡ)呵护(hē)纳粹(cuì)片纸只字(zhī)缭绕(rào)二、词语释义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肃穆:严肃安静。憧憬:向往。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健忘:容易忘事。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呵护:爱护、保护。灭绝人性: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人味。灭绝,完全没有。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屹立: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缭绕不绝:这里指声音回环旋转不停。片纸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或简短的书信。三、语句解读1.在正文前面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说说萨特这样说的理由。“沉重”,面对大屠杀,记忆是沉重的,历史是沉重的;“美丽”,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记忆因此而美丽。萨特的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读后又可以知道是点睛之笔,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超越了国界。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连用四个句号,有什么表达效果?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是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使每个词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一读一停顿,想象一个画面,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3.“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强调了什么感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为什么?残酷的历史让人感到悲哀;人们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却又何等荒谬!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队。但是,不能忘记。内涵是什么?作者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实践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四、作家作品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

五、背景探视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小城,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六、文体浅谈参观访问记是记事记叙文的一种形式。参观,是指观看;访问,是指问和听。参观和访问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有的虽有侧重,或以参观为主,或以访问为主,但都是有目的地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基本面貌或一件事物的前因后果。对所见(参观)、所闻(访问)及所感(对所见、所闻产生的想法和心情)进行描述和抒发,就是参观访问记。☆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纳粹(suì)悼念(dào)朝圣(cháo)蜿蜒(wǎn)B.屹立(yì)肃穆(mù)恍惚(hū)执著(zhuó)C.盟誓(mén)憧憬(chōnɡ)韵律(yùn)反驳(bó)D.屠杀(tú)遇难(nán)沉寂(jì)模糊(mó)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⑴杀害(多指大量地)。()⑵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⑶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⑷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⑴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⑵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的,很对。但是不能忘记。()⑶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⑷纯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4.在括号内填写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B.特殊含义;C.强调作用;D.特定称谓。⑴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⑵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⑶“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二、整体感知1.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___年______月,我遇难同胞达___________人。2.文章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目的目的是()A.这是孩子们临死前的呼唤,呼唤爸爸妈妈来保护他们。以此为题目,再现了孩子们临死前的恐惧。B.“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孩子们被屠杀前最后的呼唤,以此为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心灵上的震撼。C.“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一题目为全文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D.文章以此为题目,意在通过再现孩子们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力,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世界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3.文章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A.引述死难者遗言,表现了这些人赤裸裸的爱、赤裸裸的心愿。B.引述死者遗言,这是生者对死难者悼念的一种方式,以此寄托生者的哀思。C.通过再现被残杀者的遗言,表现了他们死前的爱和心愿,反衬法西斯的残酷,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D.面对屠杀,死难者的遗言中毫无恐惧,证明塞尔维亚人民的英勇无畏,坚强不屈。4.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5.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历史,现实,在雨中()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他们坐在书桌前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艰难的问题: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许许多多这类问题。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很久,很久直到任务了结时。……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和对自由的()——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1.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2.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阅读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都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相约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向杀150人的目标努力。”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1.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2.这篇记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记叙的?3.用简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事件。4.第2自然段中“津津乐道”一词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这样用?5.文中对两个杀人狂的描述,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最令人厌恶的是什么?6.怎样理解“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这句话?☆新题探密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⑴第句有语病,病处修改:______⑵第句有语病,病处修改: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