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发展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发展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发展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发展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分析与区域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分析与区域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描述区域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差异的表现及原因。人地协调观: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根据图文材料创设试题情境的前提下,通过图文材料中呈现的隐性或显性信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角度一: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特征。角度二:根据不同区域图文材料,对比区域特征的差异。一、区域概况⑴什么是区域?⑵区域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划分指标呢?⑶区域有哪些特性?自然社会经济区域有范围、有位置、可度量的地理空间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特性组成要素含义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范围有大小;级别有高低;界线有虚实;区间有联系。区内整体性(相对),区间差异性(绝对)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类型层次性大区域包含着若干小区域;区域内部彼此关联形成的层次关系整体性区域各地理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差异性任何区域都有各自的特点,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区域开放性区域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发生联系动态性新的区域出现;既有区域随社会需要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区域认知:1.划分类型: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

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2.边界形状: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确认,

如省区轮廓、湖泊轮廓等。3.区位特征:即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4.区内整体性:即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5.区间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6.区域关联性:即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的关联,

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来实现。二、区域特征分析1、步骤及内容:①明位置②析条件③总特征④定方向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及限制性因素2、区域特征分析: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包括资源及灾害)﹢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主要环境问题)纬度位置地势高低洋流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气温特征降水特征①气候特征下垫面②地形特征⑴自然地理特征:③水文特征:从气候、地形及植被三方面分析气候地形植被降水影响径流气温影响冰期地形影响水系地势影响流向流速影响径流量的变化影响含沙量的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③河流水文特征影响凌汛④土壤、植被:

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等条件,影响土壤及植被,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等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⑵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因素分析农业自然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影响工业类型、规模等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影响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影响交通方式、通达度等三、区域特征的描述⑴自然特征:自然资源:自然灾害:xx资源丰富xx(地质、水文)灾害多发要素关键词答题思路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北(南)半球、低(中、高)纬度地区;距海较远(近);位于某大陆东部(中部、西部)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夏季高温(凉爽),冬季寒冷(低温、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光照充足(不足);易受旱涝(台风、寒潮)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四周低等);多喀斯特地貌等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长(短或无),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以常绿林(落叶林等)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⑵社会经济特征:主要环境问题:要素关键词答题思路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就业压力大(小)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城市数量多(少);规模大(小),辐射带动作用强(弱);多沿河流(沿海等)分布;城镇化水平高(低)农业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其他耕地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以某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如荒漠化、水土流失;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四、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分析及表现: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也包括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2.区域差异类题目的思维流程(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3.区域差异类题目的答题术语(1)自然要素差异比较要素要点答题术语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地形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地质地貌以××地形为主,地形××,地势××高××低;多××地貌;地质××气候气候类型,气温及其日较差、年较差,降水及其年内、季节变化,光照,灾害属于××气候,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水文内流河(湖)、外流河(湖)水文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以××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要素要点答题术语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产业、交通、科技类型、利弊、交通、科技以××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工业地域类型为××;利(弊);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科技水平高(低)(2)人文要素差异比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内部自然差异及原因:

南北差异随纬度位置而变化的气温(热量)状况存在问题:人多地少、环境问题社会经济特征:最主要的农业区(种植业)(南水北旱),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东部季风区:地形:高原、高山及盆地地貌: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绿洲农业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高荒漠草原内部自然差异及原因:

东西差异随距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水分)状况存在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寒气候: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力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寒荒漠土壤:冻土广布,土壤发育程度差内部自然差异及原因:

垂直差异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存在问题: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强,水分不足,地表崎岖青藏高寒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完成1~3题。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A.为了特定管理目标而专门划定

B.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更高C.主要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

D.影响范围有非常明确的边界线2.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①矿产、水力资源丰富

②水运、陆运交通便捷③土地、用工成本低廉

④人才、科技实力雄厚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完成1~3题。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重庆、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

)A.突出两地发展层次差异B.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C.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D.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1.A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为了特定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相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按照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划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影响范围没有明确的边界线。2.B

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有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和土地、用工成本低,①③正确;水陆交通粤港澳地区更加便捷,科技实力也更为雄厚,②④错误。3.D

《纲要》对重庆、成都的不同定位,旨在强调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即服务种类的差异性,减少竞争内耗,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共同做大做强,主要体现在引导双城区协作发展,互利互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2月4日至20日,第24届冬奥会在我国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历届冬奥会举办地都备受世界关注。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办,索契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旅游度假胜地,被称为俄罗斯的夏日之都,图1为索契位置图,图2为北京区域图。(1)简述北京与索契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指出国际奥委会在确定冬奥会举办地时,除考虑经济水平、国际地位外,从地理角度还需考虑的因素。(2)比较北京、索契两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其原因。(3)索契被称为冬奥会史上最温暖的举办地,分析其冬季温暖的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索契位置图,图2为北京区域图。(1)简述北京与索契地理位置的共同点。指出国际奥委会在确定冬奥会举办地时,除考虑经济水平、国际地位外,从地理角度还需考虑的因素。

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共同点:

中纬度;

离海洋较近。相对较低的气温;合适的风速;适宜的降雪量;适宜的地形条件因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为索契位置图,图2为北京区域图。(2)比较北京、索契两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差异:北京降水多在夏季,

索契降水多在冬季。原因:北京位于大陆东岸,属于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夏季来自海洋的水汽多,降水多;索契位于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大,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办,索契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旅游度假胜地,被称为俄罗斯的夏日之都,图1为索契位置图,图2为北京区域图。(3)索契被称为冬奥会史上最温暖的举办地,分析其冬季温暖的原因。答:①纬度较低;②海拔低;③黑海对温度的调节作用;④大高加索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可以从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进行描述,北京和索契地理位置共同点有均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离海洋较近。冬奥会的选址对温度要求较高,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度较高,不利于积雪形成,高纬度地区,极低温度满足冰雪留存的条件,但对运动员来说,影响发挥水平,也容易被冻伤;高山滑雪等冰雪运动需要相匹配的地形,因此冬奥会需要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举办;跳台滑雪等冰雪运动对风速要求极高,大雪、大风等天气出现时,往往会临时中断比赛、调整赛程;湿度适宜,利于造雪。所以冬奥会举办地还要考虑的地理因素有相对较低的气温、合适的风速、适宜的降雪量、适宜的地形条件。第(2)题,北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差异大,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丰沛的降水,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风力强劲。索契位于黑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第(3)题,冬季,索契受来自较低纬度的西南风(盛行西风)影响,气候温暖;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索契位于黑海沿岸,黑海水域广阔,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使得索契冬季相对温暖;索契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索契东北方向高大的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冬季温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1)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2)。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说明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2)说明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1)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2)。

(1)据图说明喀什所在地区和深圳所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答: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1)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2)。

(2)说明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答:喀什地区:特色农业是绿洲农业;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水源不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

限制性条件是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15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材料二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1)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2)。

(3)试比较说明深圳和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同:都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异:①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侨乡便于吸引外资且劳动力丰富。②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两地区城市多沿铁路干线分布,但喀什所在地区为新疆,城市多沿山麓绿洲分布,深圳所在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多沿河岸、沿海分布。第(2)题,喀什地区位于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因此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水源,农业多分布在山麓的绿洲地带,依赖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故而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珠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降水充足,地势较为平坦,特色农业为基塘农业,但随着该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耕地资源不足。第(3)题,两地均为我国经济特区,但优势条件不同,分析需抓住两地各自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的差异等方面。答案:(1)共同点:多沿铁路线分布。不同点:喀什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深圳所在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2)喀什地区:特色农业是绿洲农业;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水资源不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限制性条件是人均耕地少(耕地不足)。(3)都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深圳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侨乡便于吸引外资且劳动力丰富。喀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地处我国联系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位置。五、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1、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⑴不同社会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同社会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生存

提高生活水平

提高生活质量当然,在各个社会阶段,人类活动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若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出现环境问题⑵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①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耕地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②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

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2、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分析方法⑴横向即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

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图所示:⑵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⑴区域(间)关联①区域关联: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区域关联是依据区域的差异性,通过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区域间流动,产生区域联系。例如,河水从上游流向下游、野生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属于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②区域关联要求: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如资源跨区域调配、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③区域关联的影响: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例如,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

又如,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各自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要素流动,从而促进各自的进一步发展。3.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⑵、区内协同(一体化)发展①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和多赢效果。②协同发展能促进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加强区域的分工与合作;

解决独立发展中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同质化竞争严重,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的问题。如西咸一体化发指将西安咸阳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⑶因地制宜①体现:②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意义: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现象减少,整体生态效益提升。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依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是否适宜或如何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为基准主体功能区主体功能产业基础问题及发展方向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重点开发区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开发基础较弱,未来开发潜力大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提供农产品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生态产品无生态环境脆弱,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禁止开发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⑴优化开发区域要通过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产业,减轻人口、资源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和生态环境的压力⑵重点开发区域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承接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超载人口的能力⑶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要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屏障和自然文化保护区域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4、区域发展与产业结构⑴产业:①含义:人类的各种经济活动;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为第二、第三产业奠定基础;第二产业: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

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

产业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

运输等。

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②类型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⑵、产业结构:①产业结构:②影响因素是指区域内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以第二产业为主技术发达的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社会分工促使第二、三产业的形成;分工的深化,影响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③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表现⑶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阶段三次产业的变化特点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或一、二、三工业化阶段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答题方向答题术语总体描述产业结构合理(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复杂)三大产业关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高农业结构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工业结构以重工业(轻工业)为主;以高科技产业(传统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结构以旅游业(金融业)为主⑷产业结构的描述(2022·山东高考)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2题。1、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2.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获取解读信息嘉峪关市是一座因铁矿开采而发展的城市,其工业体系以冶金工业为主。该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低。思考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该市工业结构优化宜重点发展的工业门类调动运用知识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同时当地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导致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影响,第一产业比重低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其重点发展工业;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乏原料;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食品加工工业需要依托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中国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异曲同工。下图为工业1.0到工业4.0的转变图。读图,回答3~4题。3.工业从1.0时代向4.0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企业生产规模不断缩小

B.企业生产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C.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D.企业生产模式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4.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加强科技创新,着力培育人才B.控制污染排放,推进绿色制造C.全面推进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升级

D.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国际化发展3.D工业从1.0时代向4.0时代转变过程中,企业生产的规模先变大后缩小,A错。生产的方式先集中后分散,B错。企业生产过程优化,生态环境先变差后不断改善,C错。工业1.0到4.0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生产模式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D对。4.C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我国应当加强科技创新,着力培育人才,控制污染排放,推进绿色制造,A、B可行。对于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应当逐步进行升级,不能全面推进,因为我国的部分领域科技水平较低,C不可行。应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国际化发展,D可行。(2021·广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3)从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2021·广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1)简述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两个年份之间的空间变化特征。答:①产业热点空间分布变化较大;②热点区域由嘉定区向西转移至昆山,嘉定区次热点区域和过渡区域增加;③昆山市和太仓市的冷点区域减少,次热点区域增加。(2021·广东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上海市嘉定区是我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即在此诞生。昆山市、太仓市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两个县级市,有较强制造业基础。近年来,嘉定区着力引进总部经济与研发产业,昆山、太仓两市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了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区域竞争力,2018年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嘉(定)—昆(山)—太(仓)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下图示意2008年和2017年嘉—昆—太地区汽车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热点分布。(2)分析嘉—昆—太地区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