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高考常考16道考题散文阅读六类题型_第1页
2024年中高考常考16道考题散文阅读六类题型_第2页
2024年中高考常考16道考题散文阅读六类题型_第3页
2024年中高考常考16道考题散文阅读六类题型_第4页
2024年中高考常考16道考题散文阅读六类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高考常考16道考题散文阅读六类题

散文阅读六类题型

要点概括题【事件、角度、阶段、特点】

结构思路题【开头、中间(过渡、插叙、引用)、结尾、详略安

排】

词句分析题【词语含义分析、句子含义分析、语言特色赏析】

形象分析题【概括特点、分析描写方法和作用、设置目的】

艺术技巧题【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

主旨分析题【议论句、抒情句、总结句】

例文呈现

水银花开的夜晚

迟子建

猫冬让北方人筋骨疲弱,所以当积雪消融,埋藏在雪下的枯草出

狱似的,瑟瑟缩缩地出现在阳光下时,人们以为摸到春天的触角

了,奔向户外的漫步者不在少数。寒风虽是强弩之末,但威力尚

存,我不幸被击中,有一日傍晚从江畔回来,咳嗽流涕,身上阵

阵发冷。我便取放在玄关托盘上的体温计,想看看自己是否发烧。

我取体温计的时候,不慎将外壳的护帽朝下,这一竖不要紧,由

于对接处咬合不严,护帽叛徒似的落地而逃,将体温计彻底出卖

了,它随之坠落,摔成两截。

它这一跌,我家的黑夜亮了。

从玻璃管内径流溢而出的水银,魔术般地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珍珠

状颗粒,像一带雪山巍峨地屹立在我面前。我先是拿来一块抹布

擦拭,以为它们会像水滴一样,迅速被吸附,①岂料它们欢欣鼓

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泻地水银非但未少,

反而如满天繁星,在白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它们近在咫尺,

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征服。

我少时数理化不灵光,对水银的了解,竟来自当时广为流传的一

本小人书《一块银元》,主要情节围绕一块银元展开,写了穷人

的苦,地主的恶,其中最让人惊悚的情节,是一个地主婆死了,

她的儿子竟让一对童男童女为他老娘殉葬。他们给童男童女灌注

了水银。故事浓墨重彩的是那个身世凄惨的童女,在出殡的行列

中,她端坐在莲花上,手持一盏纱灯,双目圆睁,虽死犹生。她

的亲人在路旁声声唤她,可她无法应答了。那个画面给我幼小的

心灵,带来了浓重的阴影,恨地主,也恨水银。水银是毒蛇,它

要了如花似玉的姑娘的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水银制品,除非是在镇卫生所。我那

时感冒了,发烧了,抗拒去卫生所,骨子里是恐惧水银体温计。

总觉得我的腋窝藏着火苗,会将爆竹似的它引爆。它灿烂了,我

就黑暗了。体温计是恶魔,这在看过《一块银元》小人书的同学

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憎恨一位班主任老师时,私下议论

要是小人书中被灌注了水银的是她,而不是那个女孩,该有多好。

好像我们真的掌握了水银,都会沦为施恶的地主婆的儿子。

这位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中等个,微胖,圆脸上生满雀

斑,厚眼皮,眼睛不大,但很犀利。她不是本地人,住在学校的

板夹泥宿舍里。因为没有食堂,她得自己弄吃的,所以我常在清

晨去生产队的豆腐房买豆腐时遇见她。因为怕她,又因为豆腐房

总是哈气缭绕,人在其中如在雾里,面目模糊,我假装没看见她,

溜之乎也。

我们为什么怕这位老师呢?她严厉起来不可理喻。她有一杆长长

的教鞭,别的老师的教鞭只在黑板上跳舞,她的教鞭常打在学生

手上。期中期末考试总成绩不及格者,是她惯常教训的对象。她

会让他们伸出手来,这时她的教鞭就是皮鞭了,抽向落后生。痛

和屈辱,让被打的同学哇哇大哭。这种示众的效果,倒是让所有

的学生不甘落后,刻苦学习了。但大家心底对她还是恨的,她头

发浓密,梳着两条粗短的辫子,我们背地就说她带着两把锅刷;

她脸上的雀斑,被我们说成耗子屎;她擦黑板上红红白白的字时,

粉笔擦不慎碰着脸,成了大花脸,我们在底下偷着乐,没一个提

示她的。

她离开我们小镇,似乎没有任何预兆。突然有一天,她要调到黑

龙江东部的一个小城去,说是她恋人在那儿,是去结婚。这时我

们才意识到她是一个女人,是个有人惦念的人。

她要离开了,按理说我们是奴隶得解放了,该同声庆祝的,可大

家突然都很沮丧,因为她一点狠劲都没了。她带着偿还之意,将

自己所用之物,分给常遭她鞭打的人,那多是家庭困难的同学,

我听说的就有书本、衣物、脸盆。在她走前,有天我在小卖店碰

见她,她还买了一双雨靴送我。从此后她离开的风雨时刻,穿着

雨靴走在泥水纵横的小路上,总会想起她。而她带我们拍的合影,

成了同学们最美的珍藏。

四十多年了,我没有她的任何消息,也极少想起她来。但水银泄

地的这个夜晚,也过了半百之岁的我,却很热切地思念起她来。

不知她是否还在她当年嫁过去的小城。按她的年龄,应是儿孙满

堂,颐养天年了。

我不知当年的这位班主任老师的长辈,是否有出自旧学堂的,她

的一些教育方式,私塾痕迹明显,教育为主,体罚为辅,在今天

可能会遭到众口一词的谴责。但试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荒僻

的山镇,一个有抱负的教师,面对着一群天性顽劣的野孩子,她

最直接有效的教书育人方式,也许就是恩威并施。她用教鞭打了

那么多孩子,可没一个因之受伤,可见她心里是有轻重和尺度的;

当她把石专头抛向你,让你蹭掉手上的皴时,尽管你满心不快,但

至少让你从此后注意个人卫生,时常用温水泡手,让它们散发出

我们那个年龄的手,本该有的鲜润光泽。

再回到体温计碎裂的那个夜晚吧。我关了厅里的灯,打算回卧室

休息一下。借着卧室的微光,我突然发现刚清理过的地板上,仍

有水银珠一闪一闪的。我不相信,取了手电筒照向那里。呵呀,

这分明是一个微观花园么,我发现了无数颗更加细小的水银珠粒,

在白桦木地板的表面和缝隙,花儿一样绽放着。

这不死的花朵,实难相送,那就索性不送,我不相信就凭它们,

会让我性命堪忧-----②将其当花来赏又如何!权当它们是腊梅

的心,是芍药的眼,是丁香的小袄,是莲花的罗裙!

因为在黑夜面前,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选自《文汇报》有

删改)

考题设置

要点概括题

1.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对于水银的认知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作者

写对水银认知的变化有何用意?

2.纵观全文,作者对老师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

概括分析。

结构思路题

3.本文以“水银花开的夜晚”为标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4.散文以“水银”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说明。

5.从全文看,作者在文中第三段插入《一块银元》这本小人书的

故事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6.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话的作用。“因为在黑夜面前,

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

7.文章在记叙水银花开的夜晚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来写回忆?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本文题目是“水银花开的夜晚”,但班主任着墨很多,这是否

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词句赏析题

9.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在黑夜面前,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这

句话的含义?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10.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

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泻地水银非但未少,反而如满天繁星,在白

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

征服。

11.结合上下文,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②将其当花来赏又如何!

权当它们是腊梅的心,是芍药的眼,是丁香的小袄,是莲花的罗

裙!

形象分析题

12.文章在刻画班主任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

析。

艺术特色题

13.散文中“我”与“她”两种叙述人称交织穿插,这样叙述方式

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想象大胆奇特而又自然贴切是迟子建散文的一大特色,本文是

如何体现这一特色?

15.有人说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充满温情而富有诗意”,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

主旨分析题

16.“水银花”是本文构思的关键。作者为何从“水银花”想到儿

时的班主任,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何种情感与

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要点概括题

1.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对于水银的认知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作者

写对水银认知的变化有何用意?

认识阶段:从恐惧水银的毒性,到坦然接受它,最后到欣赏它的

独特的美。

用意:

①内容上,作者对水银认知的变化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于这位班主

任老师的感情的变化的。从一开始怕这个老师,甚至想给她灌水

银,再到老师离开时对她的不舍,四十年后重新反思她的教育方

式,变得“热切地思念她”。

①结构上,对水银的认知的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使得文章的结构

脉络清晰。文章虽然在时空上跳跃很多,跨越了40年的时间,但

由于有了这个线索,文章的脉络就清晰了,过渡也显得自然了。

2.纵观全文,作者对老师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

概括分析。

①憎恶与喜爱:与老师相处,严厉时学生憎恶她;温和时老师的

业务能力、敬业、善良,受到学生喜爱。

②沮丧与不舍:老师离开时,不严厉了,还带有偿还之意,让学

生感到沮丧,不舍。

③感激与思念:四十多年后,热切地思念老师,对她心怀感激,

认为她虽严厉,但惩戒有尺度,在困苦的环境中,出于真诚和善

意来爱护和教育学生。

结构思路题

3.本文以“水银花开的夜晚”为标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①内容:叙述的主要事件是发生在水银温度计摔断的夜晚,为故

事发生提供背景。

②手法:采用双关的手法,表层指水银在夜晚的美丽,深层指班

主任严厉管教中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赞美。

③结构:点明了作为文章线索的水银。同时,水银温度计与老师

的故事相照应增加了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得文章情节曲折,增强

作品的感染力;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④读者:诗意化表述,引发读者的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散文以“水银”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

要说明。

①结构方面:水银是本文线索,由“水银”引发对老师的回忆,

贯穿文章始终,使结构清晰,行文富于变化。

②内容方面:“水银”在文中有象征作用,表达了“我”的爱憎

之情:“水银”有毒,老师的严格,都是“我”童年不理解和惧

怕的。“水银像花一样绽放,我要把它当花来赏”表明“我”体

会到美好和善意的教育初衷。

③揭示主题:黑夜里的水银花是无辜的。表明作者对乡村教师的

教育现状是理解、同情的,对乡村教师的敬业和善心是赞扬的。

5.从全文看,作者在文中第三段插入《一块银元》这本小人书的

故事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①结构上:这一故事与上文水银温度计摔碎相照应,也为下文引出

少年时憎恨的一位像水银一样恶魔般的班主任做铺垫;

②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补充、交代了“我”少年时憎恨水银

的原因,充实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③表达上: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表达了“我”对黑夜中孤

独而美丽地绽放的水银花的赞美;增加了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得

文章情节曲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6.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话的作用。“因为在黑夜面前,

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

①结构:照应文章开头,水银散落在地,如银珠如星星,美丽纯

净又活泼可爱,我家的黑夜亮了。这使得文章更加严谨、连贯。

扣题,点明了文章标题“水银花开的夜晚”,使文章结构严谨的

同时突出文章主旨。

②内容:一是表达了对水银花的赞美。二是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

和怀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荒僻的山镇里的一个教师会有那

样严厉的教育方式也情有可原。

③主旨:突出文章主题,达到了卒章显志的效果。在黑暗的环境

和时代里,一切美好都是无罪的。

7.文章在记叙水银花开的夜晚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来写回忆?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这些回忆都和水银有关,是作者对水银看法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儿时的回忆、老师的回忆都与水银有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扩大了叙述的空间。

③过去有关水银的回忆,延伸了作品的叙述时间,使读者了解到

作者对水银态度的前因后果。

④这些回忆穿插在现实中,调整了叙述的节奏,使文章张弛有度,

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⑤有关老师的回忆,是一个从憎恨到想念的过程,为下文写“我”

对水银态度的转变作了铺垫。

8.本文题目是“水银花开的夜晚”,但班主任着墨很多,这是否

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并不矛盾。

①内容:作者借水银来写一位恩威并施的乡村班主任。作者对她

由恨转爱的情感,正是“水银花开”的写照。

②结构:作者以“水银花开的夜晚”为题,提示水银花开是全文

的线索,贯穿全文,引起作者的回忆。

③艺术效果:“水银花开的夜晚”让人从语言上体会到文章富有

诗情画意之美,哲理美的韵味。

词句赏析题

9.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在黑夜面前,所有的花朵都是无辜的”这

句话的含义?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脉络

句意理解题中考查的句子,都是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这类句子,

往往是以下情况:

①在位置和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如起始句、收束句、过

渡句、中心句等。

②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如比喻、联想、矛盾句等。

③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语句,如议论句、抒情句、哲理句等。

④带有关键词的语句,如带有主题思想、作者态度、语气等关键

词的语句。

⑤结构复杂的语句,如互文、对偶、骈散句,或附加成分较长的

单句等。

答案

①“黑夜”一语双关,既是指时间上的黑夜,也是象征比喻认识

或观念上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某些蒙蔽,影响了对真实的判断。

②“花朵”既指真实的花朵,又指水银花和比喻为班主任老师。

③“无辜”是指花朵、水银花、班主任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

和美好,只是被“黑夜”掩藏了。若从新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

他们的优点。

④作者在黑夜的微光中感受了水银花生命的顽强与姿态的绚烂,

而触发了对少时班主任老师的思念与理解,以小见大,表现了生

活中的哲理。

10.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

三分四地遍撒银珠,泻地水银非但未少,反而如满天繁星,在白

桦木地板上,朝我眨眼。它们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边,不可

征服。

①长短句交错使用:“岂料它们欢欣鼓舞地一分二、二分三、三

分四地遍撒银珠”是长句,“反而如满天繁星,朝我眨眼”是短

句,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得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

起伏跳跃、生动灵活;

②拟人修辞的使用:它们“欢欣鼓舞”“朝我眨眼”等句,用了

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水银以“人”的俏皮,写出了撒在地上的水

银滚动得灵巧活泼;

③比喻修辞的使用:“它们遍撒银珠”“反而如满天繁星”等句,

将水银比作“银珠”“繁星”,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泻地水银之多、之繁、之亮。

④划线句子语言清新活泼。

11.结合上下文,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②将其当花来赏又如何!

权当它们是腊梅的心,是芍药的眼,是丁香的小袄,是莲花的罗

裙!

①作者用欣赏的眼光,把水银当作是腊梅的心、芍药的眼、丁香

的小袄、莲花的罗裙,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水银洒落在地上的美丽场景。

②营造了一种诗意的美感,与文章开头对水银的恐惧感形成鲜明

对比。

③深化文章主题,看似夺人性命的东西也有它的美丽可爱的一面;

让我们憎恶的惩戒教育也有它温情的可敬的一面。

形象分析题

12.文章在刻画班主任形象时,突出了她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

析。

(1)原则性强,柔中有刚。坚持让学生洗手,讲究卫生;管理班

级值日制度严格;傍晚讲课时也有语气温柔,目光平和的一面。

(2)爱岗敬业,有报负。鞭策学生不甘落后,刻苦学习;块放学

时加一小节课,讲那些经典的励志故事;班级管理和教学业务很

好。

(3)心地善良,有爱心。家访贫困学生时会带上她买的作业本;

她还帮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交费,并带我们进城,去照相馆拍合

影。

表达技巧题

13.散文中“我”与“她”两种叙述人称交织穿插,这样叙述方式

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我”属于第一人称叙述,让所叙述的都像是亲身经历或者是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

觉。同时,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②“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比较灵活、

自由和客观地反映现实。

③第一第三人称交替使用,打破时空界限,既真实可信,又扩展

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主题。

艺术特色题

14.想象大胆奇特而又自然贴切是迟子建散文的一大特色,本文是

如何体现这一特色?

①由自然景观引起想象。如看到积雪消融后瘦弱的枯草把它们想

象成“出狱似的,瑟瑟缩缩地出现在阳光下”;

②由生活中的事物引起想象。如“我”把撒了满地的水银想象成

“珍珠颗粒”“满天繁星”,水银也让“我”联想到了童年看过

的民间故事《一块银元》,表达了儿时的“我”对水银的畏惧;

③由神话故事引起想象。正因为“我”看过民间故事《一块银元》,

“我”想象体温计是恶魔,当“我”感冒发烧时很恐惧水银体温

计,“我”想象“我”的腋窝藏着火苗,“会将爆竹似的它引爆”。

15.有人说迟子建的这篇散文“充满温情而富有诗意”,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

①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作者以日常生活的体验为切入点,叙述了

“我”幼小时对水银的恐惧和憎恨,和现在的平常心,乃至欣赏,

是一次心灵上的和解,充满了温情。

②从作者的情感角度来看,“我”通过水银对童年生活以及班主

任的追忆,既有此时此夜的独自一个的孤独,也有对人间亲情的

眷恋,哀而不伤。

③从作品的形象来看,作者将水银艺术化,将“水银溢出”艺术

化为“水银花开”,富有想象力,作者笔下的水银充满诗意。

④从作品的语言来看,作者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运用“微

观花园”、“花儿一样绽放着”等词语,将日常生活的体验形象

化、文学化,充满诗意。

主旨分析题

16.“水银花”是本文构思的关键。作者为何从“水银花”想到儿

时的班主任,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其中蕴含的作者的何种情感与

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①从结构上说,“水银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水银花”隐含喻意,水银有毒但能做成有大用的体温计,班

主任“恩威并施”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正面作用。

③从情感表达上说,“水银花开”引起作者对儿时班主任的回忆,

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班主任的眷念。

④深化主题。“水银花”象征班主任的教育方式。作者对班主任

“教育为主,体罚为辅”的教育方式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认同,

与现代人对此教育方式“众口一词的谴责”形成强烈的对比,从

而引起人们对现代人教育方式的反思。“在黑夜面前,所有的花

朵都是无辜的”,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改变,但不变的是积极投

身教育事业,为学生健康成长付出的真心。任何教育方式只要是

基于学生健康成长考虑的都具有借鉴意义。

2024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线下沟通,而是可以借助

互联网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观点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就像泛滥

的洪水,刺激着我们的情感,冲击着我们的观念,我们经常被不由自

主地裹挟在其中,变成观点洪水中的一部分,又成为裹挟别人的力量。

如何才能在这些泛滥的意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成为了当代青

年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

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针对当下难辨真伪的海量信息和难判对错的各种观点,提出了当

代青年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青年成长中的关键问题,如何

才能在泛滥的意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即面对泛滥的网络信息

应该如何取舍,如何在如洪水般涌动的观点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的

能力。

具体看来,我们青年首先要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不能人云亦云,

不能做“墙头草”,也不能是“骑墙派”;其次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敢于发问,有质疑的勇气,发现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还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标准,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不被洪

水般的观点所裹挟。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观点,时代青年要具备独立的思辨能力,不断提

升自身素养,然后从当下信息浪潮中的诸多观点说起,提出如何保持

清醒的头脑和思辨能力的问题,运用总分的形式展开论证,设置分论

点,从态度立场、思维辨析、价值观和道德观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可

采用典型例证、引证,进行辩证说理,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又要敢于

质疑,还要有批判的眼光,不断提高素质修养,做一个有独立思辨能

力的时代新青年。

立意:

1.保持独立思考,方能察而不乱。

2.学会独立思考,不做盲从者。

3.独立思考才能有正确的认知。

4.莫做东施一味效颦。

5.我思故我在,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6.学会用批判性眼光看待信息。

例文:

秋水洗双眼,纵月量风物

古人云:“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待人处世,我们常向古人学习,

向传统问道。而在当下观点洪水泛滥的潮流中,我们对事物的自主判

断难免受到影响,甚至有时步入误区,走向歧途。在如洪水般涌动的

观点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的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判断。

怎样正确处理他人认知与个人判断的关系?答曰:秋水洗双眼,纵月

量风物。擦亮双眼,对待纷纷扰扰的观点,理性辨析判断,不受古人、

专家、书本的约束、误导,却又能从中吸取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疫情三年,考验人性也考验常识,各类专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抛出诸

如“双黄莲可治新冠”“槟榔可抵御新冠病毒”的奇谈怪论。但吊诡的是,

药店货架一夜之间被一扫而空,长队排至下一个路口。然而随后“专

家言论”接连被“打假”,跟风群众徒劳一场。止匕外,还有些人打着传统

旗号,行泥古复古之实,也有些人的思维闲在书本中,“尽信书不如

无书”而群体被误导的现象,则更是层出不穷,“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

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在时代的信息洪流中,只有把握住理

智的罗盘,掌控好自我的思想之舵。稍微不慎,一个浪头打来,就被

淹没了。

质疑是保持自身清醒判断力的不二法门。“学者要先学会疑”,质疑精

神帮助人们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伽利略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论

提出质疑,于比萨斜塔抛出两个铁球,得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结

果,保证自身判断的科学性,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同样,

质疑不止干科学领域。鲁迅先生“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反问于今仍

振聋发耳贵。新文化运动掀起的疑古思潮,让国人反思旧文化,在近代

化进程中持有自己的判断力。通过质疑,加强判断、认识的准确性。

当然,不可否认他人意见有其可取之处。古人经验是历史发展的结晶,

专家意见代表该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书本中有无穷知识,多数人想

法反映社会潮流趋势。致敬传统,求教方家,海游书本,贴近大众,

也同样是对自我认知的补益。

或许,真正重要的,并不在于是否受观点洪水等的影响,而在于我们

自身理性判断、辨别能力的高低。秋水洗双眼,纵月量风物,于信息

纷扰中保持清醒,做一个智慧的卓然独立者。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试卷文言文材料二中写道:“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

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其实,何止是人主,一般人也

是这样;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人们要想成功,只靠自己是不

行的,必须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一、审题

材料一共三句话,第一句是引用文言文材料的内容,意在说明“人主

要借天下之力来治理天下。”

第二句是过渡句,从人主到众生,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善借外

力。

第三句是审题关键句,想要成功,除了靠自己,还必须(必要条件)

借外力,外力分为他人之力和众人(集体)的力量。

一级关键词:借外力

二级关键词:他人之力,众人之力。

三级关键词:借之有道,借之有度。

全部满足一类作文,少一点为二类,少两点为三类。

参考成文:

是什么:外力是“他山之石”,外力是“海运之风”,可助自己扶摇九天。

如何做:借他人之力,补己之不足,见贤思齐。

借众人之力,成向上之势,海晏河清。

思辨:借之有道(向贤人借力),借之有度(借力亦要自立)

【参考立意】

①合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才能使事业成功;

②善假于物,成功之途;

③欲致远,须众行。

【题目示例】

集众智而为,聚众力而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凝智聚力,共谋发展

借力•聚力・发力

拥借力智慧,谋长远发展

聚众人之力,成众人之事

合众人之智,兴中国之梦

聚力凝智同心行互促共赢双提升

【名句素材】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范文参考】

借力飞翔,成功在于合作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这

句话,道出了成功的真谛。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推动个人事业发展,都需要善

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同样,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合作与协

作,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达成目标。

借助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借助他人可以弥补自身不足。每个人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借助他人之力

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才得以实现三国鼎立的局

面。

借助他人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借助他人的力

量则可以放大自己的影响力。比如,马云凭借着强大的社交媒体力量,使得他的

公司阿里巴巴成为了全球知名企业。

借助他人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社会变化快速,借助他人之力可以更好地适

应社会变化。比如,新兴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借助新的技术和方法来适

应市场变化。

如何借助他人之力

真诚合作。合作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方共同的努力。只有真诚合作,才能

取得互信和共赢的结果。比如,华为公司与多个企业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和技术

创新,实现了全球领先地位。

善于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合作成功的关键。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

求,进而找到更好的合作方式。比如,跨部门协作中,需要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

共同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问题。

勇于求助。不要害怕向他人求助,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只有勇于

求助,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职场新人遇到自己解决不

了的问题时,可以向前辈请教,借助他们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乐于分享。在借助他人之力的同时,也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这不仅可

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双方共同成长。比如,创业者之间可以互相分

享经验和教训,从而在互相帮助中实现共同发展。

借助他人之力与成功的关系

借助他人之力可以更快地取得成功。通过借助他人的力量和资源,可以在更短的

时间内实现目标,提高效率。比如,一个初创公司要想快速发展,需要借助风投

公司的资金和投资人的智慧来加速发展进程。

借助他人之力可以提高成功的质量。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可以互相启发和

借鉴,从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久。比如,一家企业通过与供应商、

销售商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方案。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告诉我们,借助他人之力是成功的关

键所在。只有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众人之力,才能弥补自身不足、扩大自身影响

力、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快地取得成功、提高成功的质量。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

和工作中,勇敢地迈出合作的步伐,共同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听景”获取的是间接经验,“看景”获取的是直接经验,对待“听景”与“看

景”的态度关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

意:①“看景”是一种可贵的实践精神,“听景”纵然美好未必真实,“纸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听景”是间接经验的获取,藉此

形成的审美或认知体验,有助于更好地领略“景”的美妙,因而自有其

价值。③既听“景”又看“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可以获取更

全面、更真实、更深刻的审美体验或实践认知。

【解题思路】

所给材料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看景”

与“听景”,“有人”暗示这是部分人的认知。第一层想告诉我们的是在

这样的认知中,“看景”不如“听景”。

第二层次,“但更多的人还是希望到实地看景”,这一层同样在谈“看景”

与“听景”这两个概念,一个“但”字明确了这一层与上一层是转折的逻

辑关系,而“更多的人”明确的是拥有这样认知的人群范围更大。第二

层交代的是在更多数人的认知中,与其“听景”,不如“看景”。两个层

次展示了对“看景”“听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考生可以赞成其中一种观点,也可以对“看景”“听景”哪一个更重要作

辩证论述。论述时注意审读两层内容中的“有人说”“但”“更多的人”这些

隐性的限定要素。

难点在于“看景”“听景”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解读,理解的深度决定了

立意的深度,解读的角度决定了论述的方向。首先,是对“景”的理解,

“景”可以是实指的自然风景,也可以是虚指的个人人生的风景、国家

建设的风景、民族发展的风景、人类文明的风景等等。在这一理解的

基础上,“看”和“听”也同样具有实指与虚指两层解读空间,“看”可以指

亲临实地的观赏、调查、参与、实践等,是直接的一种行为;而“听”

可以指未能亲临实地的听闻、感受等,是一种间接经验的获取。

【范文参考】:

实地看景,真谛在望

“江山如画,望断南飞雁”,一句诗道出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声。我们向往那景,

却常常困于眼前之境,于是“听景”成了我们的寄托。然而,“听景"真能满足我

们对美的向往吗?我认为,实地看景,才能真正领略生活的美好。

听景,往往如隔靴搔痒,无法触及真实之美。古人云:"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这种对美的想象无法替代实地看景的感受。曾经有人告诉我,西藏的雪山是何等

的壮丽,青海的湖是多么的宁静。然而,只有当我亲自站在雪山之巅,俯瞰那青

海的湖面,才真正体验到那种震撼人心的美。站在那纯净无垠的雪域高原之上,

才能亲身体验到自然的广阔与神秘。这种体验,是任何语言和图片所无法替代的。

实地看景,可以引发对生活深层次的思考。古有苏轼夜游赤壁,以“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视角,引发对宇宙之大的思考;今有徐霞客遍访名山

大川,以脚步丈量国土,以心灵感悟自然。他们通过实地看景,不仅看到了眼前

的美景,更领略了生活的真谛。正如《游褒禅山记》中所言:“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实地看景,

亦如此。

实地看景,让我们有机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体验生命之美。孔子曰:"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只有亲身走进自然,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曾经的我,对大

自然总是心存敬畏,然而一次走进黄山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心态。在亲眼看到那

一片片云海、一棵棵松树和一株株小草后,我发现它们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

与它们和谐共处。正如《论语》中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实地看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更可以提升自我修养。

也许有人会说,听景也是一种美的享受。然而我认为,听景只是间接体验美的一

种方式。只有实地看景,才能直接感受到美的魅力。这就像阅读一本书一样,只

有真正翻开书页,才能深入了解书中的内容。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书籍是人类

进步的阶梯。”实地看景也是如此,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和社

会现象,也可以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综上所述,实地看景比听景更能让人直接感受到美的真谛。看景不仅是观察自然

现象的过程,更是思考生活、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听

景”这种间接的体验方式,而应该勇于走进自然、实地看景,以更深入地感受生

活的美好和宇宙的奥秘。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地看景

才是我们真正领略美的途径。

四、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

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

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

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在审题立意上其实并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其核心概念是

“屏蔽力”,围绕屏蔽力展开分析是关键,屏蔽力缺失的危害,拥有屏

蔽力的意义,这是两个论述的重要方面。

【范文参考】:

屏蔽力一一现代生活的必备能力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各种信息、评论和观点所打扰。这

种现象,犹如孔子所言“众口银金,积毁销骨”,久而久之,我们原本宽广的人

生道路,可能会被这些外来的干扰所挤压,最后变成一条狭窄的隧道。然而,拥

有屏蔽力,即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成为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屏蔽力的有无,决定了我们在面对世界时的态度。那些沉迷于他人看法、外界评

论和冗杂信息的人,往往会迷失自我,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如同明清小说《聊

斋志异》中的讽刺故事“崂山道士”,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诱惑时,最终走向

了自我迷失的境地。而拥有屏蔽力的人,则如同那道士之妻,对世事保持着清醒

的认知,知道“一切皆空,唯业随身”。

屏蔽力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古人云:“宁静

致远。”只有心境宁静,才能不为外物所动,不被环境所诱,坚守自我,明确前

行的方向。屏蔽力的另一方面作用,还在于帮助我们筛选信息,过滤掉冗杂无用

的信息,留住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信息。如同《庄子•逍遥游》中的鲍鹏,“水击三

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信息的海洋中,我们应有选择地吸收,以利于

我们的飞翔。

屏蔽力的养成,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只有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需求,

明白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抵抗外界的干扰。这恰如古人所言:“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正确的位置,避免被外界的

声音所淹没。

屏蔽力的价值,还在于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我们能够抵抗外界干扰,

保持内心的宁静时,就能更清晰地听到他人的声音,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在人

际交往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理解,避免误会与冲突。如《论语•公冶长》所言:

“听其言而观其行。”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倾听他人的言语,观察他们的

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

屏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减少对社交媒体的依赖,

避免参与无意义的争论,或是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关闭手机等。这既可以帮助

我们提高生活质量,又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如《大

学》中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逐步

实现屏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屏蔽力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抵抗外界

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筛选有用的信息,提高自我认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让我们努力培养屏蔽力,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吧!

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所选的古今中外文学文化经典,包含着名人名家对

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能给我们诸多启发。学习这些课文时,

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

班级计划举行“课文中的'理小学习分享会,请从下面选择一个主题,结

合下列若干人物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主题:想象、良知、使命、忍与争、科技与人文、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物:孔子、司马迁、王安石、林觉民、鲁迅、梁思成、屠呦呦、马

克思、卡夫卡、烛之武、刘邦、林冲、薛宝钗、祥林嫂、鲁侍萍、哈

姆菜特、别里科夫

要求:选好主题,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目要求从不同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围绕“课文中的‘理"',结合课本

人物中的若干人物写一篇演讲稿。

先把人物与主题进行简单的分类对应,比如:在“想象’这一主题下,

可以结合卡夫卡、别里科夫,卡夫卡的作品描写的事情是离奇的、匪

夷所思的,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是充满怪诞、诡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