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中考考前必刷题-选择题(二) 初中历史中考考前必刷题(精练 详细解答)_第1页
中国近代史中考考前必刷题-选择题(二) 初中历史中考考前必刷题(精练 详细解答)_第2页
中国近代史中考考前必刷题-选择题(二) 初中历史中考考前必刷题(精练 详细解答)_第3页
中国近代史中考考前必刷题-选择题(二) 初中历史中考考前必刷题(精练 详细解答)_第4页
中国近代史中考考前必刷题-选择题(二) 初中历史中考考前必刷题(精练 详细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中考考前必刷题——选择题(二)一、单选题1.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里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篇文章应该创作于()A.1921年 B.1924年 C.1928年 D.1940年2.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B.长征的胜利结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3.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隆重举行。近代青岛曾经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下图卡片中的口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作有关()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4.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5.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6.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资产阶级政党的成立C.国民大革命的开始 D.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1945年的)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这次会议()A.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B.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D.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筑梦中国》解说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D.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与振兴的根本保障10.“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11.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无辜同胞遇难?()A.20万 B.30万 C.40万 D.50万1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共歼敌1万余人。这是()A.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B.抗战以来中国敌后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C.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D.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13.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这样写到“自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这一现象结束于()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16.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是响应()A.金田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17.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说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选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C.侵略者都以武力击败了清政府的抵抗D.都有利于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1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B.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C.1895年,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1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每一步的“新旧之争”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加深了民族危机 B.改变了社会性质C.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D.促进了经济发展20.蔡元培在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图2所示的委任状时间为()A.1912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21.“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歌词中“南湖的红船”代表的事件是()A.中共成立 B.井冈会师 C.遵义会议 D.延安抗日2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部法律文件就是()A.《辛丑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3.有学者说,从乾隆到辛亥,中国从自大走到麻木,又从麻木走到惊慌。因为惊慌而要在军备上有所更新,然后再想到"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最后才准备全盘革新。该材料中的"军备上的更新"始于()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4.近代史上国土沦丧,人民困苦,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有同学简单归纳为“林则徐﹣我销;李鸿章﹣我学;康有为﹣我变;孙中山﹣我革”,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孙中山的“我革”应该是指他领导了()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5.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26.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派的活动不包括()A.创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 B.兴办新式学堂,派遭留学生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27.1870年代后期,在临近四川偏僻地区的云南昭通,一位外来游客看到商店里陈列着不少洋货,有洋布、钟表、纽扣、玻璃、洋铁器等。由此可见()A.洋务运动取得重大进展 B.西方殖民势力深入中国内地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当地居民具有较强购买能力28.“有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C.“亚罗号事件” D.“马神甫事件”29.下图所示著作内容可以印证()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士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A.《十二铜表法》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1.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的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32.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急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33.南京大屠杀是震惊中外的惨案,但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这一事实。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B.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历史著作的记述34.《都嘟》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35.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刻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标志着()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6.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A.摆脱了被动局面 B.实现战略大转移C.从挫折走向坦途 D.开辟出一条新路37.如图所示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岛上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裕。强行割占中国这个岛的国家是()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英国38.下图可以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A.农民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 B.大量民众不断涌入解放区C.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D.抗日根据地力量快速发展39.《天朝的崩溃》一书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部书中提到的“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40.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的爆发,加深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国际关系的质变。大清国陈旧的体制被撼动,战争加速了大清国的没落。该学者旨在说明甲午战争()A.因列强矛盾而爆发 B.产生的影响巨大C.以中国战败而结束 D.导致了清朝灭亡41.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干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专题是()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C.抗美援朝战争 D.解放战争42.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报纸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百万大军横渡长江②日本投降矣③北平宣告解放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43.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A.总理衙门的设立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4.“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A.孙中山 B.洪秀全 C.梁启超 D.毛泽东45.下列战役中,使整个华北地区全境解放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46.“条约签订了,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这一切使英方大为满意。”“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 B.中国的国门被列强打开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内地47.中国共产党具有丰富的革命精神,其中一种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大革命之间中国革命精神史的空白,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时间序列上实现了一致。这一精神是()A.红船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延安精神 D.西柏坡精神48.“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兵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农民战争()A.陈胜、吴广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C.李自成起义 D.黄巾起义49.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50.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各项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②《凡尔赛条约》原件③《二战史》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1928年,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里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的召开。1935年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集中权利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中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无视中国主权,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都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项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C项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口号是除军阀;

D项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运动。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的时间地点、运动中心、运动主力、性质和意义。知道什么是五四精神。4.【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条约就是中俄《北京条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解答此题,就是要准确记忆。解答时,要准确记忆这几个条约及内容。注意,这几个条约,比较相似,一定要加强记忆,防止混淆。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37年12月”“日军杀人盈万”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A项割占香港岛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C项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不符合题意;

D项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史实。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并在受到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后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因此A正确;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B错误;

国民大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它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在广州的国民党一大召开,C错误;

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D错误;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7.【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的沦陷。《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英国逼迫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条约》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掌握《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45年的)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可知,这的反映的是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故D符合题意;

1928年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故A不符合题意;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B不符合题意;

1936年长征的胜利结束,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世纪及应用知识的能力。1945年初,在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夜,中共七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中共在毛泽东旗帜下,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9.【答案】B【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

AC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影响,知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0.【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主要信息“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的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它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极大缓解了陕北和山东的军事压力,形成品字形军事态势,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战略要地武汉,这一战略举措迫使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全国的战局。11.【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随后一个多月内展开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ACD项数目与史实不符。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难度低,需要学生记忆。1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台儿庄战役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1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现象结束于《南京条约》签订之后。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1842年8月,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14.【答案】C【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选项C正确;

选项A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是康梁维新派,与题意不符,排除;

选项B辛亥革命的领导人物是孙中山,排除;

选项D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工人阶级和学生,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1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上俄国趁火打劫知识的掌握,也是家国情怀的考查。16.【答案】C【解析】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选项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多年君主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相同的,本质上相似之处是都有利于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过程、结果、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对鸦片战争的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故A符合题意。

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技术的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民主和科学”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转变,这些转变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探索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中信息“民国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1912年元月成立,民国元年是1912年,因此民国5年是1916年。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历史时间的计算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21.【答案】A【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暴露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继续举行。所以“南湖的红船”是中共一大的会址之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中国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22.【答案】D【解析】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国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史实的准确把握。2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因为惊慌而要在军备上有所更新”和“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军备上的更新”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2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故A不符合题意;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鲁迅等,与孙中山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2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巨额的赔款……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辛丑条约》,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属于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排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宜用排除法。2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位外来游客看到商店里陈列着不少洋货,有洋布、钟表、纽扣、玻璃、洋铁器等”,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外国资本主义随着西方殖民势力一起开始进入中国,所以才会看到商店里陈列着不少洋货,有洋布、钟表、纽扣、玻璃、洋铁器,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2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夏宫“指的是圆明园,夏宫被两个叫英、法的强盗焚烧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项符合题意;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圆明园早已被烧毁过,排除B;CD是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29.【答案】A【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福州船政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所示著作内容可以印证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远东第一大船厂。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由洋务派官僚实行的,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而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福州船政局是左宗棠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远东第一大船厂,属于近代军事工业。30.【答案】B【解析】据“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士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文件”指《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准确的识记能力。学生要灵活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31.【答案】D【解析】A.京师同文馆,不符合题意;

B.福州船政学堂,不符合题意;

C.京师大学堂,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埔军校,它成立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人物,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3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B项符合题意。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故C不符合题意;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发生在四渡赤水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

血战湘江使红军损失过半,并没有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故A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红军长征的主要历史事件,长征的起止时间,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33.【答案】A【解析】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第一手资料,而第一手资料应当就是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所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进行研究等,而电影照场景、文学作品的描写都含有文学色彩、回忆录,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而日本作为这场屠杀的执行者,其官方言论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故选A。【点评】本题以南京大屠杀是震惊中外的惨案,但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这一事实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3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指的是1894——1895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范围,故A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指的是1900——1901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由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因此,题干的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五四运动时期。故C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时期指的是1924——1927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范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时间“1918年”和“1920年”,根据此时间段判断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35.【答案】D【解析】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不符合题意;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不符合题意;

D.由材料“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刻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可知,这反映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判断回答,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符合题意的选项。36.【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条新道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史实,关键信息是“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观察图片并结合信息“该岛的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比两个台湾岛还要大”可知,这个岛指的是库叶岛,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共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答案为:B。【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史实。38.【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1940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共产党员”、“人民军队”、“根据地”、“根据地人口”等信息可知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力量的快速发展,故答案选D;

工农革命军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B;

材料仅能体现根据地抗日力量的发展,不能说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以及意义。39.【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42年,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1901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于1937-1945年,根据题干材料“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通过这次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项鸦片战争是《天朝的崩溃》一书中提到的“这场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及学生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40.【答案】B【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A项,甲午战争因日本的侵略野心而爆发。故A项错误。

B项,甲午战争的爆发,加深了列强间的矛盾,清朝体制也被撼动,这体现出甲午战争产生的影响巨大。故B项正确。

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

D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导致清朝灭亡。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41.【答案】D【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千里跃进大别山”“北平和平解放”“占领南京”并结合所学,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组织了与国民党主力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42.【答案】D【解析】①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在1949年4月21日,②日本投降矣是在1945年8月15日,③北平宣告解放是在1949年1月31日,④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是在1936年12月12日。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④②③①。D项④②③①排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识记能力。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43.【答案】D【解析】A.总理衙门的设立,不符合题意;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不符合题意;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02年,依据题干“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即其他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44.【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消灭帝制、缔造共和”,结合课本所学,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后又攻占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取得胜利。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故把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