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_第1页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_第2页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_第3页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_第4页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篇论文以《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为题,探讨了女主人公林道静经历了三段爱情后所体现出的爱情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们所认为的爱情观与作品中林道静的爱情观有何异同。而作为新时代女性的我们,在深度分析作品之后能否可以得到爱情的启迪。在第一章绪论中,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写出了关于主人公林道静的三段爱情,也就是她爱情观的形成因素,具体分析她的三段爱情后得出林道静的爱情观。第三章写了当今背景下的爱情观解读以及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最后一章写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爱情观与当今爱情观的对比以及时代意义和启迪。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女性形象;爱情观AbstractBasedontheenlightenmentofLinDaojing'sviewoflovetotoday'sviewofloveintheSongofYouth,thispaperdiscussestheviewoflovereflectedinthethreeloveexperiencesoftheheroineLinDaojing.SocietyisdevelopingandTheTimesareprogressing.Aswomeninthenewera,what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betweentheirviewofloveandLinDaojing'sviewofloveinthework?Aswomeninthenewera,wecangetenlightenmentofloveviewafterin-depthanalysisoftheworks.Intheintroduction,theresearchstatusandinnovationofthisworkathomeandabroad.Thefirstchapterdescribestheresearchbackground,purpose,significanceandresearchmethodsofthisthesis.ThesecondchapterdescribesthethreelovestoriesofLinDaojing,theprotagonistoftheSongofYouth,whichistheformationfactorsofherloveview.ConcreteanalysisofherthreeloveafterLinDaoJingviewoflove.Thethirdchapterdescribestheinterpretationofloveviewandmodernyoungpeople'sloveviewunderthecurrentbackground.ThelastchapterdescribesthecomparisonbetweenLinDaojing'sloveviewintheSongofYouthandtoday'sloveviewaswellasthesignificanceandenlightenmentofTheTimes.Keywords:TheSongofYouth;LinDaojing;Femaleimage;Viewoflove目录TOC\o"1-3"\h\u23841绪论 绪论通过对《青春之歌》这部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是以林道静个人分析或以《青春之歌》整体叙述模式研究为主,缺乏对爱情观的深入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将从林道静爱情观入手,分析出林道静的爱情观对当今爱情观的启迪,证实林道静爱情观对我们当代爱情观的塑造有正面意义。希望本论文对林道静爱情观后续研究提供一定依据。1.1研究的背景《青春之歌》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流传至今。自1958年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同时也取得了国内外较多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青春之歌》这部作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林道静形象塑造研究以及对整部作品的叙事模式研究,研究方向较为集中。作品出版后因大批量的印刷以及同名电影的广泛传播,因而具有较大的世界影响力。自1958年至今,《青春之歌》被译为多种国家语言,外国学者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形态、《青春之歌》的历史分析和文学这四个角度。从外国文献的参考研究可以得出,外国学者对于《青春之歌》这部作品的评价是肯定的、积极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进入辉煌时代。在这个时期,作家们凭着满腔热忱,以质朴和现实手法创作出大量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中不乏至今仍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便是其中的一部。《青春之歌》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段时期作为写作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批具有先进意识的学生运动以及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觉醒的长篇小说。作家杨沫,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她曾当过老师和书店店员。在接触马列主义思想后,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她后来创作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林道静,虽然不是她的真实经历,但也能看到她的影子。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文献材料的归纳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学界把对《青春之歌》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讨论:叙事策略类、形象评论类、话语研究类。学者们普遍写出关于杨沫《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与爱情叙事的写作方向以及主人公林道静的爱情选择背后所体现出的政治表现。他们认为《青春之歌》这部作品的构思以及贯穿的主线都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叙事策略。还有一些学者针对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女性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课题将从《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的爱情观这个角度入手,写出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人们的爱情观。因对《青春之歌》爱情观的角度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以研究爱情观为题以补足在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从而为《青春之歌》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1.3研究的内容方法本论文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确立了本论文研究内容后,通过线上网站资料、线下图书馆等渠道查阅与《青春之歌》有关内容,搜集相关信息;大量阅读期刊、论文,围绕本论文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论点,为本研究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现实的案例研究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得出更为具体的结论,并从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相关结论与启示。归纳总结法:收集现有的文献,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分析出要研究的方向与角度,确定研究内容大纲,使之系统化、理论化。1.4国内外研究现状《青春之歌》在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便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仅仅在七八个月之内,便已经售出九十四万册了。对于《青春之歌》这部作品的内涵备受国际和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青春之歌》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国内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于《青春之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大体分为:对《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以林道静为例;爱情叙事研究;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研究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理论研究还是主要局限于以《青春之歌》整体的叙事模式和以林道静的爱情抉择等方面,对林道静爱情观方面研究较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青春之歌》是思想价值与艺术风格较为平衡的一部作品,再加上同名电影的广泛传播,因此具有较大的世界影响力。在国外研究方面:自1958年至今,《青春之歌》被译为20多种语言,最早的日文译本由至诚堂于1960年出版,到1965年印刷了12次,累计发行数量达20万册。到迄今为止仍然在世界图书馆系统流通的译本仅有10种,除英语、日语外,还有阿尔巴尼亚语、德语、韩语、泰语和西班牙语等。虽国外参考文献中可参考的评价虽然不多,但可以看出来在海外读者的眼中,《青春之歌》的传播效果是积极的、正面的和向上的。《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是读者了解中国革命进程的一扇窗口。2林道静的爱情之路2.1三段爱情经历2.1.1幻想与爱情的相互碰撞——与余永泽的爱情林道静爱情之路出现的第一位男性便是余永泽,他对林道静而言,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机缘巧合。余永泽一出现就自带骑士兼诗人的美好形象,因为此时的林道静正处在人生的低谷,正是余永泽这双手挽救了一个即将投入大海的生命,与此同时,双方也收获了爱情。与余永泽的相遇,还是要从林道静的出生家庭进行分析。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从小便接受贵族教育。她的生母是一个惨遭迫害而死的佃农,被她父亲林伯唐霸占成姨太太,后来惨遭遗弃。林道静又改由林伯唐的大太太徐凤英抚养。徐凤英对待林道静十分地苛刻,在她百般虐待下度过的。自年幼时,林道静便受尽苦吃,经常混在捡煤渣的野孩子之间,这迫使她从小就养成了倔强反抗、同情弱者的性格,她像一个小狗似地成长。中学毕业后,林道静的继母想要把她变成自己的摇钱树,逼迫她嫁给达官贵人,使她后半生享尽荣华富贵。林道静不满于继母的安排,决定逃离这个家庭,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然而当她来到一所小学任教时,却偶然发现好心收留她的校长其实对她图谋不轨,于是她再次逃走,走投无路的她最终决定投海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而正当她决心投海时,曾多次注意到她的余永泽出手挽救了她。于是,林道静与余永泽开始有了生活上的接触,顺理成章地坠入情网,过起了同居生活。然而,与余永泽结婚后的林道静并未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只能投身于日常繁忙的家务,内心的落差极大,十分苦闷。而革命党人卢嘉川的出现,好似为林道静心中黑暗的生活透出一片光亮。在卢嘉川的指引下,林道静开始接触有关于革命方面的书籍,进而价值观也悄然发生改交。余永泽很快知道卢嘉川的存在,认为卢嘉川干涉了他与林道静的婚姻生活;同时他也非常不满于林道静在和卢嘉川的接触后她的思想发生的转变。于是,两个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思想上两个人都走不到一起去,最后两人决定分手。如果我们试着去分析林道静和余永泽的结婚与分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都有所缘由。回想起来,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相知、相识、相恋的过程,美好的就像泡沫一样,看似浪漫无暇,实则无任何的情感基础,华美的外表下一触就破。林道静在原生的家庭中虽然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自己像是个小狗一般,但她也算是在高门大户中成长起来的,自己也曾享受过那些大户人家里应有的待遇,同时她还接受过五四新教育。而这与北大才子余永泽接受的新式教育十分相似。所以,当林道静遇上余永泽,并打算将自己的爱情放在余永泽的身上,是我们意料之中的。笔者认为,林道静对余永泽的爱最开始是源于对余永泽的感激之情,在自己走投无路打算了结自己生命之时,给予了生的希望,有了重新活下去的念头。在接触过后,对余永泽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发现了余永泽的志趣和自己十分相吻合,从感激之情慢慢发展成为志趣相投的灵魂伴侣。由于身份、学识、志趣的相投让两人迅速点燃爱情的火花。在当时的社会,两人若想成婚,必须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在当时打破世俗的陈规,自由恋爱,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大胆的。而这都是与他们接受的思想和作为知识分子所秉持的人生信条有关。自五四以来,一代代青年知识分子倡导“思想解放”,追求独立自主,而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爱情正好与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一代所倡导的相契合。两人的结合还夹杂着一丝侥幸的成分,因为在当时那个风起云涌、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事情所建立的联系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切的自作主张的事情当面对现实问题时,往往会被现实所打败,烟消云散。确认关系后,两人迅速生活在一起,林道静在婚后生活中,她几乎和自己先前的朋友都断了联系,再加上工作没有落实,每天只能忙于在婚后生活所谓的鸡零狗碎之中。作为林道静来说,无论以现代的视角或当时的视角来看,对于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女性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安于现状、循规蹈矩的生活俨然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当时的林道静看来,自己当初不满足现状便离家出走、面对被强迫安排婚姻时选择逃婚、当遇见一见钟情的余永泽时选择自由恋爱,她以为做到这些就是契合了五四精神。然而,在现实的婚后生活中,林道静越来越发现自己好像和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逐渐“偏离”,她的人生信条没有机会得以施展开来。正当这是,卢嘉川的出现为她的人生信条注入了新的活力:关注时事政治,用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来唤醒群众,这同时也唤醒了处在迷茫之中的林道静。对比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余永泽,一身长衫、抱着书籍,一味地扎进旧纸堆之中,不问时事、不问政治。这些无异于加剧了林道静与余永泽爱情的决裂,当他们之间的爱情出现“裂痕”时,余永泽站在自己的角度开始阻止林道静的一起活动,林道静便抛下了停留在小资产阶级响了的余永泽。两人爱情故事的开始,都是同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曾倡导“五四”式的人生信条:反对旧思想、追求自由恋爱、重视个人的价值等等,正是因为这些才促使两人迅速结合。然而,当两人面对革命时,双方的价值观却发生分歧。笔者认为,双方价值观的不再契合是导致二人最终决裂的重要因素。在此时的林道静是一个会把精神生活看得比家庭生活更重要的人,在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中,所谓的情爱在她面前不值一提。2.1.2生命与爱情的双重吸引——与卢嘉川的爱情告别婚姻生活、告别余永泽后,林道静因对共产主义事业产生浓厚兴趣,思想开始觉悟。爽朗潇洒的革命战士卢嘉川带给林道静新的精神风貌和革命前途,被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无畏所感动,便义无反顾地走上康庄大道——共产主义。而此时此刻的林道静刚刚放下与余永泽的感情包袱,对未来的革命道路充满期待,对于面前的共产党员卢嘉川更是怀有尊敬和敬佩之情。作为林道静思想上的“引领者”的卢嘉川总是很耐心地指出林道静在思想上的误区。他问她:“你之前东奔西跑,看不上这个,瞧不上那个,自己却悲痛苦闷,自己没去想想这么做到底为了谁?是为了劳苦大众,还是为了你自己呢?你现在又想走上革命道路,想要当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你的动机是为了拯救贫苦百姓?是为了满足你的英雄式幻想?还是为了逃避眼下的生活?”我们不难看出,在此时的卢嘉川已经看穿了林道静的心里所想。林道静同大多数的小资产阶级分子一样,此时的他们对于共产主义只有模糊的认识,在他们身上还能看到作为小资产阶级的天真与轻狂。对于走上革命道路,只存在渴望与激情。然而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个人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事业相结合,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得以实现。在这部作品中,林道静对卢嘉川产生的仰慕之情来表现她对革命的情感。但他俩的这段感情生活却是以悲剧结尾,卢嘉川的不幸牺牲,导致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感情被迫终结。林道静既失去一位心仪的对象,同时也失去了她人生中第一位“思想导师”。从林道静和卢嘉川这段感情来看,世界上真的难得有这样如此契合的灵魂,可以说是因为卢嘉川,林道静的人生信条才会“重生”,思想才会得以进步,可以说是林道静生命中的一道光,把她从浑浑噩噩迷失自我的生活沼泽中拉出。林道静与卢嘉川这段感情与余永泽不同的是,在这段感情中林道静认识到了人生观契合对于伴侣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两人感情在这部作品中却没能拥有一个好的结局。2.1.3理想与爱情的彼此成就——与江华的爱情卢嘉川牺牲后,江华在林道静的生活中越来越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她在不知所措时指引方向的人。林道静紧紧跟随江华的脚步,通过江华她更加感受到了革命浪潮的轰轰烈烈。对于革命活动,她从原来的只是发传单和参加示威游行到深入到工农民众的生活、参加工农兵的斗争活动。江华作为一名革命实践者,带领林道静深入农村,接触贫苦百姓,进行革命实践。随着林道静革命意识的不断加深,小说的最后,江华也成为了林道静的最终归宿。作品中在描写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感情时,是不惜笔墨的。小说中有大篇幅的描写林道静对卢嘉川的从外表到内在的欣赏,写出了林道静对卢嘉川的深深思念之情。而相对于江华,林道静的感情是非常节制并隐晦的。但在小说的最后,江华却可以替代卢嘉川,成为林道静的最终选择。这个问题的内在因素笔者认为:江华相比较卢嘉川,他有优于卢嘉川的出身与政治阅历,林道静认为江华是能够代替并取代卢嘉川带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并在可以在革命事业中使自己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卢嘉川和江华同样都是作为北大的学生,但不同的是,江华有过当工人的经历。在革命活动中,江华不仅能够有发动学生的优势,并且他还能够领导工人、农民参加革命斗争,这些都是卢嘉川无法做到的。江华会教导林道静:“道静,我认为你还是把革命想的太美好、太高超了,倒是像一个浪漫派的诗人。所以我希望你日后能够多和劳动人民接触,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茶米油盐、带孩子过日子的很多事情,具有实际意义,现在的你很需要这种实际精神。”在江华的带领下,林道静已经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在每一次的革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说的最后用圆满的结局来诠释革命引领人对林道静的重要作用。2.2从作品中看林道静的爱情观——革命路上的幸福诠释中国小说的写作模式大多都是“才子佳人”。书中的开篇对于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的描写便是:“这个女学生身穿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都是白色……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通过对林道静的外貌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她是一个年轻活力的十七岁青春少女形象,对于男性和爱情,恐怕只停留在王子和公主这个层面的童话爱情模式,她对自己未来想要的另一半可以说是并不清楚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当她走投无路想要结束生命时,遇见她的救命恩人,再加上余永泽本身是北大的学生,在她的心里这就是“爱情骑士,有才华的有志青年”,两个人相爱就再正常不过了。在这个阶段的林道静认为,对于爱情中的另一半只要是出身、学识和自己相配就好。卢嘉川对于林道静来说是革命路上的引领人。卢嘉川的身份、经历无一不深深的吸引着她。越和卢嘉川接触林道静就越发现余永泽的格局的“小”反衬出革命者卢嘉川格局的“大”,两人相对比,林道静悲哀地发现自己曾经喜欢过的爱人原来如此的自私。笔者认为在这个阶段的林道静追求地不仅仅是学识上的相契合,开始在思想、灵魂上的契合,而恰好卢嘉川便是一个不二人选。卢嘉川与江华相比,却缺乏实践精神,对于革命还是停留在理论的表面,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江华鼓励林道静参加革命活动,并不是介绍几本书籍或者参加学生的游行活动来认识革命,而是让林道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现实生活,抛弃一切作为“诗人”的浪漫想象,切身投入到革命实践中去。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江华是林道静革命道路上的“实践导师”,而卢嘉川只能算作是她的“理论导师”。由此看来,最后林道静选择江华作为最终的归宿是符合逻辑的。林道静的爱情路上所接触的三个男人,也是她爱情观形成的三个影响因素。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人生观、世界观相合,决定了两个人是否能走到一起,但价值观决定了关系是否能走得长久。3当今背景下的爱情观3.1爱情观的解读爱情观指人们在对爱情方面问题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其中包括什么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本质是什么,以及爱情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对择偶有何标准,如何面对失恋等问题。爱情观也折射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思想爱情的特点和爱情观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REF_Ref17516\r\h【12】。3.2当代年轻人对爱情观的看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基本不用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更多的是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恋爱的代价也随之更上一层楼。我们都知道恋爱的目的就是为了结婚。父母这一代人的恋爱和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斤大米就能娶到自己的心爱之人,而现代社会结婚的条件令人望而却步,现在结婚不仅要承担高额的彩礼钱,还要有房子和车子。只有有了物质基础,未来的生活才会有保障。试想我们从大学即将毕业,已经达到了适婚的年龄,可谁又愿意跟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结婚呢?爱情观本来就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过去认为,爱情和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认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好像结婚就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应该完成的事情,即使婚后日子不如意也不能离婚,家庭一般由男性来主导。近些年,离婚率居高不下。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里认为高离婚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婚姻不幸福,那还结婚干嘛?很多年轻人因此对婚姻充满恐惧,总是担心自己未来婚姻不幸福,与其在不幸福的婚姻里挣扎,还不如不结婚,可能这样更幸福。他们认为,没有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而是到了适合结婚的时机。一辈子很长,面对婚姻,面对择偶,一定要不将就。李宗盛在《晚婚》中曾唱到:“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这句歌词也是唱出了很多当代年轻人对待爱情的心声。婚姻是每个人的人生中不能说是一件最重要的事,但也是其中之一。为使本课题更加深入分析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笔者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几位年轻人对待爱情观的看法:看法一:在我看来,恋爱就是在自己懵懂的时候遇到一个人,然后产生好感,最后产生联结,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恋爱的痕迹,让另一个人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充满美好的青春回忆。不过,大概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受网络影响较大,我一直觉得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结婚之后,相处久了就会发现彼此“也就那样”。所以对婚恋没有特别的冲动。如今年轻人生活压力过大,生活不易,如果能有个人一起分担一下,彼此聊聊还是很好的。但是,男生在婚姻里要承担更多的物质责任,所以对男性来说能够对婚姻做好充足准备还是比较困难的。看法二:婚姻应该是让双方变得更好,更不是成为双发的负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婚姻不再是必需品了。现在,只有年轻人才能感同身受,认为二十几岁就是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可是现在社会,对于婚姻的思考多了,恐惧感也就变得更多了。最怕的是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的责任和压力。对比身边结婚后的年轻人,不但所有事情得从家庭的角度考虑安排,而且自身也变得拘束、不再自由了。看法三:现代很多人把婚姻看成爱情修成的正果。但在我的观念里,婚姻不仅不能为爱情提供保障,还会让爱情变得物质、不再单纯,还可能加重爱情的负担。所以,我宁愿给爱情减负,也不想结婚。我不是排除结婚,只是不看重一纸婚书,更加重视爱情的质量和感受。对亲密关系的期待是彼此在爱情里不断学习,分享新的东西,让爱情不断生长、保持活力。在笔者看来,当代年轻人爱情观的改变:希望为爱情减负,不看重一纸婚书,重视爱情的质量和感受。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因素。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缺乏恋爱时间,近几年离婚率较高,对婚姻产生恐慌;如今媒体时代到来,受到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对婚姻缺少冲动。二是结婚成本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恋爱成本提高,物质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三是现代女性都追求独立自主,对待婚姻和工作,很难平衡之间的关系。女性的家庭地位上升,女性经济独立,自己能够满足生活所需,能够给自己幸福,无需依赖家庭或者依赖另一半。当代社会年轻人爱情观追求男女平等,思想观念转变极快,思想更加开放。在重视自我需求的大环境下,当代年轻人认为如果婚姻生活不如单身生活更幸福,那么,宁愿享受单身生活。爱情观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随之改变,在不同人群的眼中,其内涵和意义也都有所不同。当代年轻人不被形式所绑架,也更加愿意追随自己的内心,重视自我感受。中年人有中年人的生活,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选择。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每一种爱情观和生活方式都值得被尊重。4林道静爱情观的当代价值4.1林道静爱情观与当今爱情观之对比爱情是在那段鼎盛时期不可缺少的题材,也从侧面能够得出知识分子对爱情的一种期望。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评论家们大多责难小说中的儿女情长,政治立场和阶级地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从更深层次情感需求出发,去探寻爱情模式与结果命运的不同。《青春之歌》这部作品中的林道静在经历三段感情生活过后,最终选择江华成为自己的最终归宿。但林道静最后与江华在一起时,并没有选择和江华结婚,江华向她表述爱意时,说的是:“我想让我们的关系比同志更进一步”。她与江华的关系也倾向于一种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这也是对于传统婚姻关系的一种新视角。林道静的爱情观追求的是心灵上、政治观念上的相互契合。对林道静来说,爱情是她所向往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她的精神寄托REF_Ref3111\r\h【11】。对我们当代年轻人而言,应该树立健康科学的爱情观,这对我们的心灵成长和价值取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它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世界观代表着当代社会青年们的思想。二是当代年轻人应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三是建立正确的爱情消费观,掌控好“恋爱成本”。四是爱情的长久经营方式。爱情是两个人的性格相投,在恋爱的过程中,情侣之间的信任和宽容REF_Ref17516\r\h【12】。4.2作品中爱情观的时代意义与启迪在林道静的感情世界中,先后有三个男性,即余永泽、卢嘉川、江华。这三次感情促使了林道静的不断成长。放弃余永泽选择卢嘉川代表了当时的林道静把自己的追求看得比爱情重要。在卢嘉川之后选择江华,那是林道静认为江华可以成为卢嘉川精神的延续。卢嘉川与林道静之间没有提及过任何的喜欢和爱,可这段感情的浓厚与深度,却远远超过了这世间任何的亲密关系。“爱情”这个词在他们的面前显得那么空虚无聊。这也正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爱情阶段分析,初恋可能是冲动下的结果但感情却是真挚的、纯洁的,而最终选择却是自己最适合的,能够相互促进成长的。林道静的爱情虽经历了三段感情才修成“正果”,但她对待爱情敢于突破旧思想的束缚、追求自我内心、不安于现状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学习的地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能够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勇于去追求的那种魄力最能够体现出来“五四”青年与旧时代决裂的精神,而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也因此被称作是最有光彩的“五四”青年形象。我们也许都曾和林道静一样:天真、迷茫,陶醉于爱情或无止境的幻想,遭受过挫折与无奈,被残酷的竞争打击到失去希望。但在林道静身上难能可贵的是,她在面对失去自我时,能够及时止损。在林道静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放在现代社会中,仍可适用。作为新时代女性的我们仍要保持追求爱情、对待爱情要遵从内心,不要为外界的任何“诱惑”所干扰。爱情虽然是人生的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对待爱情,我们要有迎接爱的能力,也要有拒绝爱的勇气。当自己的内心有了爱,我们就要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当别人对你进行示爱,我们便要及时做出选择。当林道静的爱情观照进现实社会,志同道合对于现代社会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去追求在爱情关系中要门当户对,认为物质利益高于一切,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缺乏恋爱基础。我们深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恋爱关系中同样也是适用的。两个再相爱的人若缺乏一定的恋爱基础那结果一定是悲剧的。所谓的恋爱基础,不一定指的就是丰腴的物质,也可以指两人思想上的志同道合。只有在思想上志同道合,两个人才会走得更长远。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因为志同道合才相爱的前辈们。他们彼此信赖、彼此依靠,在思想上、灵魂上能够相契合。案例一:钱钟书和杨绛——真正的爱情,初见乍欢,久处不厌杨绛和钱钟书相守一生,钱钟书曾评价杨绛时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而杨绛一直心甘情愿陪在钱钟书的身边,即使在自己的写作领域小有成就之时,也能够放下一起,甘当绿叶,相伴相守六十载,始终如一。案例二:孙中山与宋庆龄——爱你所爱,奔赴山河从国外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她敬仰已久的孙中山。后来在与孙中山一起共事中,她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当有记者采访她,问她是怎样爱上孙中山时,她回答:“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对英雄的敬仰。”案例三:周文雍与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1928年,周文雍与陈铁军两位共产党员假扮夫妻回到广州开展革命工作,不料身份暴露被抓进狱中。两人在狱中受尽酷刑,仍然不屈不挠。在判处死刑时,两人表情从容不迫,决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举行婚礼。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与陈铁军喊出了这声誓言:“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礼炮吧!”REF_Ref24692\r\h【16】案例四:汶川地震中19岁战士与12岁小女孩的约定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年仅19岁的小战士在震后废墟中发现了12岁小女孩,当小女孩看见救援战士时,她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曙光,她看不见自己的家人,只记得救她的解放军战士。被救出后,小女孩便对小战士说:“我长大后要嫁给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