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课件_第1页
《积极稳妥》课件_第2页
《积极稳妥》课件_第3页
《积极稳妥》课件_第4页
《积极稳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稳妥务实求真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丁尧清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内容简介一、模块一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二、模块一内容标准简介三、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1继承与创新:课程改革之路激进或渐进高中地理教学大纲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4月公布12月审定课本2004年9月实验〔三省一区〕2005年9月实验〔江苏〕2006年9月实验〔福建、浙江、安徽、辽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方案表时间 实验省区数起始年级学生所占比例2004年秋季413%2005年秋季8~10(6)25%~30%2006年秋季15~1850%~60%2007年秋季原则上起始年级全部进入1.2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学生终身开展最重要的根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开展最重要的根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表达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最喜欢的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政治、物理、数学、外语压力很大的数学、物理、外语、化学实用性最差的政治、历史、美术、数学内容偏多的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内容太难的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对高中课程内容容量的看法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对高中课程内容难度的看法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老师讲授为主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响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开展状况。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1.3高中课程改革国际比较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个性开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国际视野(1)谋求课程的根底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韩国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开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根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第七次根底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德国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开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开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开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印度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法国个体化帮助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信息科综合学习(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英国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方案的步骤: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方案;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案;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方案。(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方案。德国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根底课程和特长课程。(6)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课程说明选课指导手册专职咨询员辅导员制度同学合作方案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7)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1.4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1.5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开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开展,构建重根底、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群众的根底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开展奠定根底。1.6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开展需要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根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往的能力。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1.7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

文学人文与

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

健康综合实践

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关于学习领域设置学习领域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表达对高中学生全面开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防止并学科目过多,确保学生打好根底;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假设干模块组成;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开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开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并能够及时调整,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模块的设置普通高中课程的学分结构选修I——各个学科的选修模块选修II——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I学分选修II学分语言与文学语文10国家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外语10数学数学10人文与社会政治8历史6地理6科学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效劳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到达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1.8高中课程实施与评价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使其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通常每个模块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在保证开设所有必修模块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设局部选修模块;学校要制订规划,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4〕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校内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估与督导制度;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高中生获得的学分由学校认定,同时建立国家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5〕改革评价制度1.9新课程的实验与推进策略教育部方案于2004年在局部省市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由于高中课程改革与高校招生关系密切,现行的高校招生名额是以省为单位统筹协调的。根据局部省市教育厅局长的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本省高中新课程的实验推进方案,报教育部核准后组织实施。2003年年初将公布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将组织编写高中教材;2003年—2004年暑期,在首批实验区域省级教育部门共同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筹备实验工作;2004年9月正式开始实验。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2.1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必修共6学分选修各2学分地理1地理2地理3海洋地理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宇宙与地球?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背景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育与地理背景课程性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标准、活动建议、说明五项根本理念

区域地理

系统地理

应用地理(初中)(高中)2.2高初中地理课程的分工与衔接初中地理课程是根底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局部。初中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那么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根底上,逐步学会运用根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2.3地理课程设计思路●内容范围的框定●必修课结构的设计●模块主题确实定及思路●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内容范围的框定必修课结构的设计►避开争论〔圈层或环境的结构〕►相对归类和综合〔从目标到内容选择再到结构,而非先结构后内容〕►各模块相对独立且有完整的结构►三个必修模块内容的内在联系地理1地理2地理3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模块主题确实定及思路►必修课表达联系和综合,没有给出模块主题名称►选修课从对公民有用、表达地理学特点和价值、提高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分别提出模块主题〔以学科分支为背景,但不局限于学科体系〕►提高地理的选择概率和地位内容选择关注的重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开展为指导思想,重点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开展等问题►重视根本的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探究式学习〕►联系实际,案例式学习〔不允许也不可能从学科系统性设计课程〕►内容新颖、充实〔根据地理学的开展而对高中地理课程在继承中开展〕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简介四个版本樊杰主编人教版王建主编鲁教版王民主编中图版朱翔主编湘教版〔一〕编写队伍的根本情况►“三结合〞的编写队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大学教授、地理教研员和特级教师、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专业人员。►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6位核心成员参与本套教材编写。►各册教材主编一览册次主编基本情况总主编樊杰(经济地理)中科院研究员、博导、课标组长韦志榕(地理课程教材)课程所研究员、人教社编审地理1(必修)袁孝亭(地理教育)东北师大教授、博导、课标组核心成员地理2(必修)袁书琪(旅游地理、地理教育)福建师大教授、硕导、课标组核心成员地理3(必修)高俊昌(地理课程教材)课程所副研究员、人教社副编审、课标组核心成员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刘南(天文、GIS)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袁孝亭(地理教育)东北师大教授、博导、课标组核心成员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袁书琪(旅游地理、地理教育)福建师大教授、硕导、课标组核心成员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李小健(人文地理)河南大学教授、博导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王静爱(中国地理、灾害地理)北师大教授、硕导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黄润华(环境科学)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地理(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黄杏元(GIS)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二〕教材的结构设计►对高中地理课标的内容重新组合►反映地理学科的根本思想、根本结构和开展方向►建立有利于教学的逻辑结构和体例结构根本思想——根据课程的模块设计,教材编写使每一模块都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具有●共同的学科背景●共同的学习方法●共同的价值追求模块结构学科背景

内容结构价值追求自然地理地理1以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运动为核心,揭示根本的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尊地之规,建设美好家园人文地理地理2以人类活动为核心,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地为生,协调人地关系区域地理地理3以区域开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会区域可持续开展的思想。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开展地理1的体系结构章节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开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开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地理2的体系结构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从区域内到区域间从自然到经济地理3的体系结构根本思想——将课标规定的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认知逻辑整合成某章或某节内容,以便于建立学习的认知结构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超标,铺垫与搭桥尽可能不增加教学负担或不给教学带来障碍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例1?地球上的大气?逻辑结构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大气的运动根本过程热力环流〔案例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

环流的形成过程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常见的天气系统〔局地尺度〕锋和锋面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

全球气候变化例2?城市与城市化?逻辑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个体城市群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不同等级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中心地理论的应用)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逻辑结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荒漠化的防治案例:我国西北地区背景:干旱的环境成因:侧重人为原因分析基本过程对策与措施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案例:亚马孙热带雨林背景:雨林的环境效益;雨林生态的脆弱成因:侧重人为原因分析保护与开发必修内容提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思考或读图思考案例活动问题研究阅读选修学习目标关键词点击思考案例活动阅读相关链接重功能、理,轻形式;兼顾素质教育与高考教材的体例结构〔三〕教材的特点●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表达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因循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突出自主学习●为教学改革留下广阔的空间●把握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利于教学平稳过渡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1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2探究教学: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3教学设计:学生、课标、课本、教法4考核与评价4.1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地理观测〔立杆测影、星空、太阳〕、地理调查〔交通流量、主要农作物〕、地理试验〔热力环流〕、地理考察讨论教学法:设计讨论的主题〔开放性、关注度〕、准备讨论资料〔学生、教师〕、课堂实施〔调控、突发事件〕案例教学法:提供和呈现案例、分析和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发现教学法:提出要求、作出假设、创设情境、搜集资料、得出结论、用于实际〔等高线、影响气候主要因素、公转的形态〕启发式教学:设疑启发〔海陆分布自古如此吗?〕、读图启发〔等温线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假设启发〔地球没有自转有昼夜吗?有昼夜交替吗?〕联想启发、情景启发等。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4.2什么是探究式学习?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对美国的震动1959年9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引导-发现〞模式:?教育过程?创设问题情景:美国东北最大城市;观看学习资料,围绕假设推理:给出美国地图,有自然要素、资源、铁路线;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芝加哥;总结提高: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1961年提出:像科学家作研究一样来学习-不把知识当作绝对真理交给学生,应当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教授知识,学生在学习概念原理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提出科学解释;探究式学习的根本步骤

1.教师的学习方式效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2.探究式学习的根本步骤路径一提出科学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或猜测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路径二明确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考虑社会活动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构成、目标设立、个人职责、成功时机均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辩论问卷游戏漫画-采访竞赛图片分析案例研究调查小品音乐诗歌-卡通新闻媒体两难选择联想预测流行文化〔歌曲、服饰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比较目的:重应试,结果--重素质,过程方法:传授--探究形式:封闭式--开放式学生:被动、负担、缺乏创造--主动、轻松、乐于创造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学习主动,有兴趣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重视证据在探究中的作用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的结合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1转变教学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及与学生的关系

2提高自己,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提高

活动一:如何拯救海洋?角色扮演政府部门自己的事活动一:如何拯救海洋?分成六个小组:90分钟1.联合国官员:3人2.政府官员:4人3.渔民:13人4.旅游人士:12人5.石油公司总裁:2人6.市民/你自己:10人对应六个小组的目的讨论的议题:你的利益如何保护?其他人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对其他人有什么要求?你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是什么?需要什么人来配合?哪几个政府部门负责保护海洋环境?该〔几个部门〕部门做了什么?怎样做以确保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活动二:“生物圈2号〞的启示科学的取向科技进步,模拟和开发空间资源人文的取向?如果将巨额的科研经费用于当前的扶贫等人类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尚不完善人类应对自然心存敬畏注意:注意在放松的状况下,进行讨论;注意留出比较充足的时间;角色确定后,自己可以调换;在每个组表述后,应该有一个相互辩论;请教师对各组的意见归纳一下,集中讨论;为了让讨论充分,可以提前布置;对各组的讨论稿整理或复印,给教师作为资料;设计探究式课堂的六个步骤:注意在放松的状况下,清楚确定教学的目标区分学生在研究议题/问题时需要答复的重点问题列明需要学习的概念及技能以及需要培养的价值观及态度-4.准备与编辑学习资料5.决定教师在课堂内的角色6.落实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从何而来?1.防止拿来就用2.适合进行探究3.根据学生进行设计教师的角色1.作为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递者2.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3.创设情境4.精心设计学生活动5.6.学生的学习1.以较简单的习作开始2.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3.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4.安排学生分组工作,有利于加强学生探究的信心5.6.对开展探究教学的几点建议营造有利于探究教学的环境--硬环境,探究教学需要的物质条件,如仪器设备、教学工具、经费、探究理念教材、活动空间--软环境,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更重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兴趣--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改造--引导学生排除干扰,使探究沿一定方向进行--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探究教学总体安排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逐步加大探究力度。初中低年级:观察、测量初中中年级:收集、解释数据,提出假设,作出结论初中高年级:开发性探究--数量逐渐增多-探究教学设计从我国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吸收教改经验--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水平强调探究教学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美国的实践说明,全面使用探究教学行不通--多种教学方法共用案例分析: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中图版课本〕1、感知经验:城市的分布和地形之间是有关系的,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先验命题:平原地区是世界城市分布中地形因素的首选。2、假设命题成立的条件:城市的分布只和自然环境有关系,与社会经济因素无关;在自然环境中,以地形为主要因素。3、定义、分类、度量:地形的分类城市规模的定义4、实施方案:中国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①视觉感知②提供数据地势三级阶梯的面积、人口和城市数目比例的比照海拔与人口的比照人口地理分界线〔黑龙江爱辉县—云南腾冲县〕两侧人口和面积比照空间表达: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多。美国城市和人口分布5、验证1巴西地形和城市分布验证4.3课例:华南师大附中冯丹

探究季节的成因51分钟1.问题:影响获得热量的因素?00:462.实验:教师演示可控实验18分钟3.探究活动:26分钟4.总结7分钟

状态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a竖24252626.527.5b平242728.53031.5c斜25262728.530广东佛山一中李志伟:

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孰优孰劣?1、当前世界性的两种并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发现式学习〔发现法〕、接受式学习〔讲授法〕。2、探究式学习的优劣。优: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劣:耗时长效率低。且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双基。3、从国情实际出发,课改不应排斥接受式学习〔讲授法〕讲授法适于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学习,尤其对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效率高。

实施途径:在课后开展探究式学习主题活动

相关教材内容完成时间家族人口增长与迁移调查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4周读地图和照片研究佛山城市变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5-8周调查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第四章工业地域第9-15周身边的环境问题调查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6-19周说明:1.主题活动共计20分,计入地理2模块总评成绩。2.每人单独或以小组为单位,至少参加两项主题活动,并提交活动报告。每项报告总分值为10分。3.假设参加了三项以上主题活动,那么以得分最高的两项活动计入模块总评成绩。为表达选择性原那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四个主题活动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两个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而且与教学进度同步,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家族人口调查〞活动效果良好--地理性、科学性、思想性。调查报告图文并茂,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人口增长和迁移现象。〔高一9班黄嫦月〕“通过这次人口调查,使我懂得了父辈们生活的艰辛和我们今天富裕生活的不易。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将来光宗耀祖〔报效父母报效社会报效祖国〕。〞学生作品1学生作品24、在课后开展探究式学习。4.4教学设计:如何编写学案1深入分析和钻研教学内容:课标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根底目标过程与方法: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终极目标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4.树立宇宙是运动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分析课本与教材的对应关系深入研究,兼收并蓄,创造性地使用好课本深入了解不同版本的课本端正认识: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深入了解:有效融合各版本的课本内容1、结合课标,钻研教材。课标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到达的根本要求。四种教材的编写都是以课标为依据。2、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和地图册,慎用教辅。人教版教师用书采用的是“课文--建议〞双系列模式〔眉批模式〕,方便同步阅读、思考、备课。4善于利用教材、教参、地图册备课课文提示与建议“课文-建议〞双系列模式〔眉批模式〕合理运用:丰富教材的内容,实现教材内容的外乡化4.5教学活动设计山东省实验中学翟媛媛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教学设计:1.信息资源的设计:

①关于寒潮、地震、台风的视频②网站“自然灾害〞③互联网资源2.情境创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3.自主学习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地震〞“台风〞中的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局域网内的网站和视频以及使用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资源。②通过自主学习,最终形成相关自然灾害的知识框架,即:某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防治措施,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表达知识网络。每位学生可将自己的知识网络上传到论坛的相关板块,以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和相互评价。4.协作学习教学设计:初始问题:①你所能想到的地震〔台风〕的成因是什么?②你所能想到的地震〔台风〕对人类生产或生活有什么影响?③你能想到通过什么措施来防治地震〔台风〕?后继问题:④寒潮、地震、台风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想一下这些“自然灾害〞有没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⑤假设地球上没有人类,地球上还会有地震、台风、寒潮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吗?还能不能将它们称为自然灾害呢?为什么?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课主讲人备注19.1-9.3序言

29.4-9.101.1宇宙中的地球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于小莉

39.11-9.171.3地球的运动龚爱英

49.18-9.241.3地球的运动梁志刚

59.25-9.301.4地球圈层结构蔡清辉完成主题活动1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分工合作,建立资源库,减少重复劳动广东佛山一中地理组4.6参与校际教研活动广州市中学地理教学网许少星山东济南程菊地理物语—地理教学网广东佛山姚雁地理教与学://://4.7设计表达新课程的考试试题1、考试观念的变化传统观念--“以考定教、以考施教、教考合一〞课改理念--“依标不依本〞2、新课标强调学生动手活动,在考试中如何表达?地理新课程的根本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3、高考题的启示。〔2005年广东题〕3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论。(共8分)〔2006年广东题〕35.根据以下资料答复以下问题。〔共8分〕某科技馆〔29°36′N,106°100′E〕拟建造一座赤道日晷。请完成以下问题。〔资料略〕〔1〕此科技馆位于。〔填写正确项的字母〕A.兰州市B.重庆市C.贵阳市D.武汉市〔2〕在安装日晷时,首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安放日晷底座。晷盘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应为。〔3〕当晷针影恰好在晷针正下方时,当地时间为时。〔4〕冬至日,当晷针影恰好与晷针正下方的刻度线重合时,此地的太阳高度角是。4、我们的尝试〔广东佛山一中地理组〕在模块1学习中,开展了“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等活动,在考试中设计了如下活动试题:〔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计简易测量佛山市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案〔包括过程、步骤、使用的工具等,必要时可画图说明〕。〔2〕根据你们小组“模拟大气温室效应〞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①盖塑料薄膜的纸箱内的气温比另一纸箱内的气温高出至少℃。②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5、高中课改并不回避将来的高考,在考试试题设计中,应尝试研究新的试题,增加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1、“注重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是新课标的根本理念。2、成长档案袋模式并不适于大范围和长时间使用和各学科同时使用。3、“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学习态度、语言表述能力的差异,建立学生阶段性开展档案,明确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缺乏,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不断开展和进步。〞--是否可行和符合实际?4、学业评价应考虑学科实际和教学实际,评价方案应力求公平公正又简便易操作。

评价项目比值

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10%学习记录表10%主题活动20%形成性评价平时考查、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50%总体评价(合计)100%佛山一中地理必修模块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方案〔局部〕该评价方案重视反映学生开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学习记录表、主题活动〕,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自评〔学习记录表〕与他评相结合、质性评价〔学习记录表和主题活动报告评语〕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而且简易可操作性强。过程性评价不是管理和束缚学生,而应是促进学生开展;评价指标可清晰也可适当模糊但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必须考虑学科实际、教学实际和师生负担。教学评学业成长教学过程将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评价作为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手段:学生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方式的研究期末测评试卷五、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5.1试验进程►2004年四个省区►2005年一个省►2006年五个省市►2007年估计有十余省试验进程曾经有放缓的迹象,后似乎又觉得太缓了而加快进程。根本认识——课改会坚决不移地进行下去,但会慎重解决问题短学期没有得到全面执行开课形式五花八门,其中以每学期每周2课时教学一个必修模块为主。第一批实验区这种开课形式有其特殊原因。由于跟进实验区没有及时给出高考方案,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选修课的开设与课程设计有距离►绝大多数根据高考方案开设►很少的学校在教师能力根底上,每学期提出开设的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几乎没有理想的选学现象出现►问题:排课,教师,学生►目前选修课的开设情况教师教学顾虑重重►对课标的深、广度把握不住►教材不是依据,怎样把握教学►普遍存在对各套教材做加法的现象,课时严重缺乏,学生负担很重►新、旧教材做加法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试验进程►2004年四个省区►2005年一个省►2006年五个省市►2007年估计有十余省试验进程曾经有放缓的迹象,后似乎又觉得太缓了而加快进程。根本认识——课改会坚决不移地进行下去,但会慎重解决问题短学期没有得到全面执行开课形式五花八门,其中以每学期每周2课时教学一个必修模块为主。第一批实验区这种开课形式有其特殊原因。由于跟进实验区没有及时给出高考方案,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选修课的开设与课程设计有距离►绝大多数根据高考方案开设►很少的学校在教师能力根底上,每学期提出开设的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几乎没有理想的选学现象出现►问题:排课,教师,学生►目前选修课的开设情况教师教学顾虑重重►对课标的深、广度把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