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师大附中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审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命题时间:2024.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世间一切的生命都在有序地变化着。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着生命有序变化?当新生命诞生,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他在某些方面像父亲,而某些方面则更像母亲,或是外表,或是性格。在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给出了基因决定性状的经典遗传学定律,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当某种性状在父母中有差异时,父母的基因又会如何继承和博弈?研究发现,后代中有的只表达父源的基因,而有的只表达母源的基因,这种只表达父源或母源的基因被称为印记基因,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基因组印记。基因组印记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概念,它并没有改变DNA序列,但可通过特异性沉默不同亲本来源基因改变后代表型,拓宽了基因决定性状这一基本认识。当印记基因表达被抑制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哺乳活动虚弱或缺失进而影响发育,也可能会出现体温调控失常,对婴儿的生命造成威胁。父母的基因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表观遗传像一只无形的手,平衡父母双方基因,保护新生命茁壮成长。不止幼年,在人的一生中,表观遗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有研究发现,作为非编码序列的微小RNA似乎能够留住时光。研究者发现微小RNA的不同调控可以让幼年线虫的柔嫩皮肤变得又老又皱,而老年线虫的皮肤又会变得又嫩又软。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微小RNA在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着双重身份:在细胞质时,它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当位于细胞核时,它又会激活基因的表达。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影响着人们的衰老乃至更多生命现象。这正是表观遗传带给我们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影响自己的基因表达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使它早已被刻在DNA上。步入老年,癌症终究是一个人人都不想面对却又逃不开的话题。在我们体内有两类癌症相关的基因: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癌症发生的时候,经常看到,促癌基因高表达,或是抑癌基因低表达,究其根本还是两者表达出现了失衡,而表观遗传则是影响这两种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如果表观遗传方面出了问题,促癌基因的表达很可能由此大大增加,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从始至终,表观遗传就如同空气,不被察觉,却又不可或缺,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言行举止,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摘自于文强:《表观遗传学:生命变化之“序”》,有删改)材料二:所谓表观遗传学研究就是对DNA序列以外的、影响基因表达方式的蛋白质和其他因素的研究。在新千年初,随着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越积越多,我们意识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其他元素的变化可能提供了一种别样遗传机制:一个人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例如有毒化学物质、创伤,或是包含大量黑松露的饮食,可能令其某些性状(健康和行为方面)发生代际甚至隔代遗传。表观遗传学的种种发现与一个古老且早为主流所弃的观点相呼应。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苏联农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等人都曾坚持这样一种主张:一个人后天获得的特征是可能被遗传的。到了21世纪10年代中期,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奥利弗·兰多于《科学家》杂志发表观点称,我们发现拉马克等人那个原本不受欢迎的理论“可能并非完全不合时宜”。眼下,表观遗传学的各家理论呈现非常多样而复杂的面貌,而它们所基于的假设往往饱受争议。批评者指出,虽说似乎确有证据表明动植物(不包括人类)存在某些表观遗传情况,但学界尚不确定环境对人类表观基因组的影响有多大,也不清楚它的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基因表达。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表观基因组的影响大部分在两次重组过程中被清除了,一次是在卵子受精过程中,另一次是在卵子/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这挑战了“表观遗传改变可以产生代际甚至隔代影响”的观点。部分研究人员提出质疑:在考虑基因、文化和其他现有因素后,演化生物学是否还需要额外的遗传机制来解释某些特征为什么能跨越多代持续存在?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生物医学数据科学家巴斯·海曼斯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基于我们所拥有的这些看起来相对合理的数据,我认为表观遗传并不存在。”持有类似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这门曾备受关注和赞誉的“异类”遗传学似乎是一项“注定失败的努力”,一种失去了证据支持的现象。不过尽管遭遇种种批评,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放弃“上一代人的环境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下一代人”的可能性。虽然并无强有力证据显示这种影响会在人类群体内大规模发生,但根据部分学者的说法,如果掌握更多流行病学和有关机制的数据,我们可能会收获一些好消息。(摘自凯瑟琳·奥福德《人类表观遗传学是否值得仔细研究》,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新生命诞生之初的遗传现象,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得出了基因决定性状这一基本认识,基因组印记则拓宽了这一认识。B.表观遗传是影响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重要因素,表观遗传出了问题,促癌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大大增加。C.表观遗传学的种种发现与法国博物学家和苏联农学家的主张相一致,美国研究员兰多对此持谨慎肯定的态度。D.荷兰科学家海曼斯认为表观遗传并不存在,因为他认为表观遗传学是“异类”遗传学,是一项“注定失败的努力”。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某些性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种遗传机制。B.人的一生都受表观遗传的调控和影响,不被察觉,却又不可或缺,表观遗传的进程往往无法掌控,是不可逆的。C.表观遗传被很多科学家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哺乳动物表观基因组的影响大部分在两次重组过程中被清除了。D.如果能掌握更多流行病学和有关机制的数据,我们也许能证明环境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下一代的可能性。3.结合材料,下列谚语最适合作为可能的论据来支撑表观遗传学观点的一项是()A.老鼠儿子会打洞。 B.龙生九子,各有不同。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4.两则材料都围绕“表观遗传”展开论述,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倘若“表观遗传”能够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效果,请根据材料谈谈人类如何利用“表观遗传”来促进健康。【答案】1.D2.B3.C4.(1)侧重于说明实际生活中表观遗传对人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2)材料二列举了对于表观遗传学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侧重于强调理论研究上表观遗传作用还缺少有力的证据支持。5.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医学、科学等各方面手段)来控制基因表达,促进健康。通过改善外在环境(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环境)来改变基因表达,促进健康。【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D.“因为他认为表观遗传学是‘异类’遗传学,是一项‘注定失败的努力’”错误,因果关系不当。由“持有类似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这门曾备受关注和赞誉的‘异类’遗传学似乎是一项‘注定失败的努力’,一种失去了证据支持的现象”可知,原因是缺少证据,选项因果关系不当。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表观遗传的进程往往无法掌控,是不可逆的”错误,曲解文意。由“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影响自己的基因表达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使它早已被刻在DNA上”可知,表观遗传是可掌控可逆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C.体现了后天环境对人的性状的影响,能对表观遗传学的观点进行可能性支撑。ABD三项都属于基因遗传或变异,是经典遗传学的范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分析文本侧重点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先提出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着生命有序变化”,然后根据新生命诞生的现象,引出基因组印记的概念,接着开始侧重论证“表观遗传就如同空气,不被察觉,却又不可或缺,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言行举止,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因此,材料一侧重说明实际生活中表观遗传对人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材料二先阐述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概念,然后2-5段论述一些人支持该观点;6-7段则侧重论述部分研究人员的质疑,认为该观点是“一种失去了证据支持的现象”。因此材料二列举了对于表观遗传学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侧重于强调理论研究上表观遗传作用还缺少有力的证据支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由“当印记基因表达被抑制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哺乳活动虚弱或缺失进而影响发育,也可能会出现体温调控失常,对婴儿的生命造成威胁”“父母的基因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表观遗传像一只无形的手,平衡父母双方基因,保护新生命茁壮成长”可知,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概念,对人体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来控制基因表达,促进健康。由“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放弃‘上一代人的环境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下一代人’的可能性”可知,人们可以通过改善上一代人的的外在环境,改变基因表达,促进健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熟,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便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汪曾祺晚年写《鸡毛》,所写是他早年就读西南联大的见闻,小说有对青年及其成长的历史性反思,又有其深刻的现实性。B.文嫂尊学生为先生,先生们不知悉文嫂的身世,金昌焕还偷吃她的鸡,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西南联大有冷酷而另类的学生。C.《鸡毛》通过再现两个人生轨迹并不相同的人物偶有的生活交集,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并以此探触了真实的人性。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鸡毛》以笔记散文的格调讲述故事,作者信手拈来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了人物最真实的性情及心理,一如行云流水,全无滞碍。B.小说在叙事上多用短句,简洁灵动,在某些地方却又不避繁复,如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条领带”。C.《鸡毛》用透亮笔调写文嫂的善;用暗讽手法写金昌焕的恶,厌憎他的抠门、损人利己,但肯定他的从不花钱买纸,并无揶揄的成分。D.《鸡毛》看似并无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名为《鸡毛》仅在结尾处写三堆不同色的鸡毛,刚提及便收场,却是刻画人物最重要的一笔。8.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9.契诃夫曾说:“态度越是冷静客观,所产生的印象越有力。”汪曾祺作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D7.C8.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通告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9.①(情节上)通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客观的态度,叙述生活琐事。②(人物塑造上)冷静平和地客观叙述了金昌焕、文嫂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如:金昌焕吃肉,剪纸,不还鼎罐,“走后空空如也”等细节,指斥了金昌焕斯文外表下隐蔽的自私、鄙俗。③(语言上)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人生悲欢的思考。④(主旨上)汪曾祺将自己对人物的褒贬,寓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之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唯一途径”错误,结合“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可知,“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也是她维持生活的途径。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小学生文章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但肯定他的从不花钱买纸,并无揶揄的成分”错误。从文中来看,小说花不少笔墨写金昌焕每晚为剪纸而“伤神”,就需要吃肉“补一补”,故事环环相扣,极具讽刺意味。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一是运用讽刺手法。如“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作者搜罗他的三点怪癖,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同时“同屋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一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生动。二是对比衬托。文中写到另一形象文嫂,“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这些内容表现出文嫂的勤劳善良、洁身自好;而金昌焕“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以及偷文嫂的鸡炖着吃等,这些内容展现出金的自私卑鄙,作者把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的性格特点。三是细节描写。文章对金的“怪异”进行了细细的刻画,如“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这一细节突出其吝啬;如“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这一细节突出其无聊;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通告的空白处剪下,所有这些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态度越是冷静客观”内涵。所谓“冷静客观”就是说极少或者没有作者的直接议论和说教,而是通过语言、场面、形象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后结合情节、形象、语言以及主旨等进行分析。从情节来看,文中所写都为生活琐事,如文嫂勤苦持家,替学生清洗缝补,如金昌焕裁剪通告、偷吃文嫂三只鸡等,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作者置身故事之外冷静叙述。从形象塑造来看,文中重点塑造了金昌焕和文嫂的形象。金昌焕自私、卑鄙、丑恶、无耻,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述,而是借助人物的行为表现进行揭示,如描写金昌焕吃肉,“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无聊之丑态跃然纸上,如写金昌焕剪纸,“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其抠门之姿令人作呕,如写金昌焕“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其斯文外表之下的卑琐、自私、丑恶让人生厌。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清淡朴实,如写文嫂嫁女后生活有了起色,仅以“文嫂胖了”一语点出;如写到文嫂失去女婿又发现金昌焕床下的三堆鸡毛时,以“啊呀天哪,我寡妇无业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我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这些平实的语句展现了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文嫂的种种苦难。通读全文,我们可以从作者这些朴素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无穷的韵味。从主旨来看,文章通过文嫂和金昌焕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对比,展现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以及处于社会底层的文嫂如何消解苦难,和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通过鸡毛蒜皮的小事折射出生活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作者在行文之中并没有直接跳出表明自己对人物的爱恨褒贬,而是在平实的叙述之中暗寓自己的态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①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帑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威德与天下,天下息矣。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中)》注:①离:经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B.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隳,语意上是被毁灭,与《苏武传》的“见犯乃死,重负国”的“见”表被动,两者用法相同。B.利,指有利,与《兼爱》中“故攻异国以利其国”的“利”词义相同。C.万乘,万辆兵车,指军事力量强大。根据周礼,有时也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D.三王,指禹、商汤、周文王,常和五帝并称“五帝三王”,借指古代圣贤君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曾奋发有为,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但不施行仁义,身死人手,被天下人耻笑。B.选文(一)善用对比,以对比凸显差异;又善用设问,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又能顺势把议论引向深处。C.假如秦二世能够顺着商、周的道路,制定御敌之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D.贾谊的史论雄骏宏肆,气势充沛,铺陈渲染,带有赋的色彩,也增强了说服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14.贾谊善于从“攻”“守”形势变化来分析问题,请据此简要说明秦灭亡的原因。【答案】10.C11.B12.A13.(1)如果让崤山以东的各个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较长短,较量一下权势,衡量一下军力,那么两者是无法相提并论的。(2)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14.①秦统一天下之后,由原来的“攻天下”变为了“守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②秦的策略还是使用武力,依靠暴政,没有实行仁义之政。形势变了,政策没变,因此灭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王怀着贪婪褊狭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力,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贪鄙之心”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心”,做“怀”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不信”的宾语是“功臣”,中间不可断开,且“不信功臣”和“不亲士民”结构一致,各自独立,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意思以及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一个普通百姓带头起义,却使秦朝宗庙被毁坏。/等到被(匈奴)侮辱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B.错误。“利”,意动用法,以……为利。/使动用法,使……获利。句意: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C.正确。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秦始皇……身死人手”错误,“身死人手”的是秦王子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山东”,古今异义,古义为“崤山以东”;“絜”,衡量;“比”“量”,比较,衡量;“同年而语”,相提并论。(2)“发”,打开;“以”,目的连词,来;“振”通“赈”,赈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知,秦统一天下之后,由原来的“攻天下”变为了“守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②由原文“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可知,秦得到天下之后的策略没有改变,还是使用武力,依靠暴政,没有实行仁义之政。形势变了,政策没变,因此灭亡。参考译文:(一)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不比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宋国、卫国、中山的国君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二)秦王怀着贪婪褊狭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力,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威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守天下要用不同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守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比较商、周兴亡的往事,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仍然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政才能的表现。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服丧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犯人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①何处寻?锦官城②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书愤陆游(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①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现在成都。②锦官城:成都的别名。15.不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首联的“何处寻”,以问引起,以锦官城外松柏处作答,一问一答,流露出钦慕之感。B.《蜀相》尾联,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C.《书愤》颔联采用意象组合的方式,简洁却巧妙地回忆了作者亲历的瓜洲渡、大散关的抗金经历,洋溢着爱国热情。D.《书愤》围绕“愤”字,抒发年华老去、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颓废。16.《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说说两首诗在主要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相同点:都运用典故。《蜀相》“三顾频烦”“出师未捷身”用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出师一表真名士”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或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塞上长城空自许”,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不同点:《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或情景交融、反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乐景写哀情,衬托荒凉之境,写诗人的寂寞之心。《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写自己抗敌的抱负;后两联写现在,年迈衰颓,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指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错误。这里的“英雄”指的是惋惜崇敬诸葛亮的后辈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既需要回答“同”,也要回答“异”。由“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可知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手法上都使用诸葛亮的典故,情感上既追怀古人,又感慨自己。首先分析相同点。两首诗歌都运用典故:《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用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和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典故,用典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济世雄才和远大抱负,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以实际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表现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士”,通过诸葛亮的典故,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并以此自勉。“塞上长城空自许”运用檀道济的典故,借用刘宋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又以“空”字抒发诗人年老力衰、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悲愤。然后分析不同点。《蜀相》的前两联写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借乐景写哀情,使用反衬手法,衬托了荒凉之境,写出了诗人的寂寞之心。而《书愤》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歌前两联回忆过去,早年气壮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何等豪迈,何等意气高昂;后两联写现在,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陆游以记叙为主,先回忆自己的过去,然后写自己的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抒发情感,今昔对比,理想和现实对比,表达诗人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具体解释“其文约,其辞微”,含义博大,意思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贾谊在《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通感,以声写声、以形绘声的手法,表现音乐的起伏多变,使音乐具有感染力。(4)在古诗中“扁舟”这一经典意象,承载着古代文人或羁旅漂泊或淡泊悠然或自由洒脱的情感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振长策而御宇内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⑤.昆山玉碎凤凰叫⑥.芙蓉泣露香兰笑⑦.驾一叶之扁舟⑧.举匏樽以相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考生需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指”“迩”“振”“御”“鞭笞”“匏樽”等。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会馆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扮演了①的角色。据研究表明,北京大多数会馆性质上属同乡会馆,是为同乡的官僚、士绅和进京赶考的举子提供聚会议事、寄宿居住。作为同乡关系的纽带,会馆在近代中国②的政局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呢?推开斑驳大门,回忆动荡不定的近代史。维新变法在安徽会馆启航,辛亥义士在安庆会馆结盟,呼吁同仁勇敢承担开通民智的重任。北京南城的同乡会馆不仅是抚慰游子乡愁的港湾,也是激发革命意志的热土。正是他们,用③的文字,开启近代中国变革图强的历史进程。18.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答案】18.①举足轻重②风云变幻③振聋发聩19.D20.据研究,北京大多数会馆性质上属同乡会馆,是同乡的官僚、士绅和进京赶考的举子聚会议事、寄宿居住的场所。【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此处是说会馆在中国近代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后文“提供聚会议事、寄宿居住”“激发革命意志的热土”可知,会馆这一角色之重要,可填“举足轻重”。“举足轻重”,形容有实力,一举一动都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第二处,此处是形容近代中国政局的复杂多变,可填“风云变幻”。“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动向难以预料。第三处,此处用来修饰“文字”,突出革命志士的文字对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影响,可填“振聋发聩”。“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将“会馆”比作“港湾”“热土”。A.比喻,以“风雨”来喻敌人的来势,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B.比喻,把“超脱世俗之外”比作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C.比喻,把秦始皇心中以为坚固的函谷关比作铜墙铁壁。D.借代,“钟鼓”和“馔玉”并不是指具体的钟和玉,而是借指富贵人家宴会中的乐器和精美食物,从而代指富贵的生活。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据研究表明”句式杂糅,“据研究”和“研究表明”二者留一;第二处,“……会馆……是为……提供聚会议事、寄宿居住”句式杂糅,应改为“……会馆……是……进京赶考的举子聚会议事、寄宿居住的场所”或“……会馆……为……提供……的场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同的传媒方式对于说理的作用是不同的。譬如微博说理就很有限。①,这就像说水壶不适用于煮饭不是要贬低水壶一样。有人说,“微博可以加图片、视频、长微博,实在不行还能用文章链接”。但这正说明,微博所起的毕竟只是引介与索引的作用,②。整体被拆散时很容易犯这种逻辑错误:5是2和3,因此5既是奇数,又是偶数。微博只是许多媒介的其中一种,不能因为③,它就变成了一种无所不能、什么都是的媒介。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2.材料使用数学中的逻辑错误来论证观点,下面哪一种论证方法与此相同()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十二章》)C.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D.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答案】21.①说微博不适用于说理不是要贬低微博②它本身并不是在说理③它与别的媒介可以结合使用22.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譬如”可知,这是以“微博说理就很有限”为例说明“不同传媒方式对于说理的作用是不同的”,横线处内容应是解说“微博不适用于说理”;由“这就像”可知,补写内容的句式结构应与“说水壶不适用于煮饭不是要贬低水壶”一致,据此可填“说微博不适用于说理不是要贬低微博”。②根据前文“说微博不适用于说理不是要贬低微博”,可见微博是不适用于说理的,根据“但这正说明,微博所起的毕竟只是引介与索引的作用”,可见微博起的是引介与索引的作用,而不是说理,可填“它本身并不是在说理”。③根据前文“微博所起的毕竟只是引介与索引的作用”“整体被拆散时很容易犯这种逻辑错误:5是2和3,因此5既是奇数,又是偶数”,微博只是许多媒介的一种,是“部分”,是和其他媒介一起使用,并非无所不能,可填“它与别的媒介可以结合使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使用数学中的逻辑错误来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