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案-高二历史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知识梳理】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角度秦朝两汉中央民族事务机构设“”“典属国”设管理民族事务民族关系北方逐匈奴,修筑长城⑴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政策;⑵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⑶东汉初,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内迁,逐渐汉化。89年,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南方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桂林郡、象郡等—西方生活着羌、氐等民族⑴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武威、、酒泉、敦煌四郡,合称“”,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⑵西汉设,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生活着夫余、乌桓等民族西汉设护乌桓校尉此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角度隋朝唐朝宋朝民族交往⑴北方: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⑵岭南: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进入广州,被册封为谯国夫人;⑶台湾:隋朝加强了与流球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球⑴西北: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⑵西藏:、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⑶云南: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⑴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⑵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中央民族事务机构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的礼部及鸿胪寺:⑴礼部的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⑵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边疆管理主要推行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⑴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都督府、羁縻州;⑵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角度元朝明朝清朝民族政策“行汉法”;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羁縻政策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政策民族管理中央民族机构总制院改名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事务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设立管理边疆民族事务地方管辖⑴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⑵东北、云南等地:设,征发赋役;⑶台湾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和琉球⑴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⑵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⑶西南:设土司;⑷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⑸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⑴北方和西北蒙疆地区:①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②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③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⑵青藏地区:①通过扶持黄教,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②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⑶西南地区:沿袭土官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民族交往⑴元朝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⑵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回回⑴北方蒙古: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明朝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⑵西藏: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一)汉朝的对外交往1.打通陆、海两个通道⑴陆路经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⑵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南部。2.与日本的交往: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角度隋朝唐朝宋朝背景(条件)⑴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繁荣);⑵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⑶江南经济区已经形成,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⑷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态度(政策)⑴北方陆路交通阻隔;⑵经济重心南移,造船、航海技术进步,海路转趋发达;⑶统治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态度和政策对外陆路交往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⑴唐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⑵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对外海路交往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宋朝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三)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元朝对外交往:⑴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与西北藩国和亚欧各国的交往密切);⑵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后来留下了著名的《》2.明清对外交往(1)目标: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典型史实:明朝郑和下西洋);(2)政策:海禁→政策(典型史实: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3)侵略与反侵略:①从元朝末年起,倭寇猖獗,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平倭;②16世纪中期,葡萄牙取得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南部和北部;③1689年,中俄订立《》;(4)转型: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问题探究】一、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形式1.民族迁徙:如魏晋时期“五胡”的内迁、三次大规模的北民南迁。2.民族战争:(表现为反对外族侵略、平定分裂叛乱),如秦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宋朝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的战争。3.友好交往:如唐朝与回纥之间互派使节,北宋时期榷场的设置,明朝后期蒙汉之间的互市。4.政治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等。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7.进行册封:如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尔干都司管理东北。二、民族交融——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现象和最高形式(1)民族交融的含义:民族交融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民族间自然的交融,是历史上进步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2)民族交融的基本途径: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民族迁徙;通婚;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民族之间的战争;国家统一实行的有关民族政策等。(3)民族交融的作用: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开发了边疆地区,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三、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选择题1.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3.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 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 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4.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5.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6.唐朝规定,蕃商可以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理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A.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C.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D.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7.“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A.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B.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8.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A.有利于扩大中华民族的统治区域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9.下面是某电视剧的台词节选。这段台词描绘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我们以教化服之,以文明导之,不以你日本粗鄙落后、愚昧无知而将其视为可欺可压任我宰割的犬羊,而是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10.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 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11.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地方自治性质的土司制。明代出现废除土司,改派流官的做法。到清雍正、乾隆年间,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这一变化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使官僚政治开始形成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D.加剧了西南地区的落后1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民族之间文化互动增多C.汉代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异域文化占据社会主流13.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 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14.清统治者继承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以来祭祀先代圣帝明王的传统,入关之初即在京城建造历代帝王庙,并多次对人祀的历代帝王和配飨名臣进行调整和增补,最终建构了一个包括少数民族王朝在内的历代帝王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完整统绪。清廷此举反映了A.清朝政权的合法统治得到其他民族认可B.对中华统绪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的归属C.清朝主动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制度文化D.清朝消弭了满汉之间的民族差异和矛盾15.公元166年,汉朝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丝绸的转手贸易,大秦派使者出访东汉;汉朝还与朝鲜、日本、越南有密切的交往,1784年,日本出土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日本北九州一带)使者的金印“汉委(倭)奴国王”印。这些史实证明汉代对外交往的特征是A.对外交往以亚洲国家为主要对象 B.使者往来为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C.对外交往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D.对外交往的目的以经济利益为主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依据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材料二:假使世界上有一种一本万利的交易,那就莫过于向中国进贡了。这并不是中国呆如木瓜,而是一种荣誉心和类似父母或长兄、长姊那种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即永不愿使依靠中国的友邦失望。——柏杨《中国人史纲》(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朝贡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统治者采取“朝贡贸易”的思想和经济原因。(4分)参考答案BDADDDACBCCBABC(1)特点:①政府垄断、控制(或以中国为中心);②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③“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④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任答3点6分)影响:①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②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4分)(2)思想上,①“天下共主责任感的综合反应”(世界“中心大国”的政治定位);②受儒家传统礼仪(“以礼待人、以礼服人”)的影响。(任答1点2分)经济上,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2分)1.B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2.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外交,唐代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外来文化只能说是丰富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改变了,A项不能选;材料表明在唐代有外国的丝织品传入中国,并不能说明我国手工业衰落,技术落后,应该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所以,B、C不正确,A项材料未有体现;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标外)3.A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行使了中央政府的管理权,这反映了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得到加强,故选择A;根据对来归者等的表彰和封赏可知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B项;蒙古族原有的政治传统并未消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对比,无法体现特殊地位,排除D项。4.D通过材料中屯田、官署遗址群等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政府已经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故D项正确;材料显示在新疆地区发现西汉屯田及官署遗址群,结合所学可知,屯田是汉朝加强边疆管理的重要举措,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汉朝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故C项错误。5.D少数民族在其封建化过程中会积极吸取中原先进文化。题干材料“菊”和“重阳”是核心。无论是诗中的“菊花”,还是自注里的“重阳”,都表明了女真族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在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如材料中的登高、祭天、赏菊、饮酒等)。A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史实且材料也未提及。重阳节起源于战国,逐渐由汉族传入少数民族,所以C也不正确。6.D根据材料“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故D正确;AB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市坊制度的瓦解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C错误。7.A““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说明明朝对外关系是依靠朝贡贸易进行,故A项正确;朝贡贸易是以政治目的为主,不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故B项错误;C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项“双方地位的平等”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8.C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赐爵、经济扶助、联亲等手段使其归附的政治手段,根据“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可知,羁縻政策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故C正确,D错误;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政策,和扩大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央对地方的关系,排除B。9.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日关系史上,不欺压落后的日本,教化、引导日本社会进步,允许日本学习我国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制度,反映了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唐朝政府开放的对日政策,B项正确;汉朝时期,中日交流有限,没有“敞开国门,大张教化”,A项错误;元朝时期,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与“敞开国门,大张教化”不符,排除C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敞开国门,大张教化,我之先进,我之优秀,任尔学之”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0.C乾隆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意思是乾隆已经认识到西藏地区与中土风俗不同,应当根据本民族习惯因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