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得分全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小论文得分全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小论文得分全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小论文得分全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小论文得分全解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kreport/plan/reportingonactivitiesNewYear高考复习——小论文得分全解

中国风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小论文题结构和解题思路:材料1.从材料提取信息,得出观点观点史实2.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小论文题命题特征:注重考查史料的运用、解读能力(解读材料基础上进行历史解释)小论文的基本模板提出观点/结论2-3句话论证12-3段论证2、3总结/升华2-3句话总——分——总事实判断(是什么)+理由判读(为什么)+价值判断一、观点

1.2/3分2.2-3句话3.明确、扣题!4.尽量折中、明确、辩证!历史小论文题得分全解(以“伏尔泰眼中的中国“为例)

伏尔泰高度评价和赞赏中国文化,但他的解读有美化成分,有失偏颇,其目的在于借解读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二、论证1.6/8分2.2-3个史实(平行论证-并列式、纵深论证-递进式)3.每个史实最多三句话:史实+论述(影响/意义/评价),1+1黄金句式历史小论文题得分全解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41)提取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从建筑和政治关系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2分)。太和殿高大雄伟(史),象征皇权至上(论)。白金汉宫工整威严(史),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论);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史),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总结结论)二、论证1.6/8分2.2-3个史实(平行论证-并列式、纵深论证-递进式)3.每个史实最多三句话:史实+论述(影响/意义/评价),1+1黄金句式伏尔泰高度评价和赞赏中国文化。在《风俗论》中他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在伏尔泰眼中,中国有开明的政治,“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有完备的体制,“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有完善的法律,“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有良好的道德,“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中国有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但伏尔泰对中国的解读有美化的成分,有失偏颇。“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但考试内容只是狭隘的儒家经典,考试方式是僵化的八股取士。“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但为了维护伦理纲常已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程度,严重损害个人正当权益。“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但皇权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仍然是人治而非法治。他认为中国并非是专制制度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历史小论文题得分全解(以“伏尔泰眼中的中国“为例)二、论证1.6/8分2.2-3个史实(平行论证-并列式、纵深论证-递进式)3.每个史实最多三句话:史实+论述(影响/意义/评价),1+1黄金句式4.史实符合时空要求,贴切5.有逻辑,逻辑严密6.能否用序号?(不用!)

分段(每个观点分一段)

多用顺序副词(每段前加上“首先“其次”“然而”这样的顺序副词,暗示给分!)历史小论文题得分全解三、总结升华1.0-3分2.低阶:重申观点3.高阶:借鉴启发,今天应该怎么做;上升到哲学层面或史观,尤其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历史小论文题得分全解综上,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寄托的是他顺应资本主义时代渴望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与国家的理想与追求。细节决定你比别人多几分:1.不是字多,而是点多,角度多2.表述切忌口水话,要专业表述,善用历史概念3.切忌长句,拆成短句4.切忌被动句,换成主动句5.去掉不必要的形容词、副词,名词+动词,1+1黄金句子四、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29分)22学年崇明二模卷19.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变化?(15分)参考观点:(要强调中国近代以来外交与世界互动的关系)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从追求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国的进步与强大。

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入侵冲击,晚清外交在在固守传统宗藩体制与受国际法影响的矛盾中逐步走向了外交的现代化;民国政府修约外交,也尝试在风起云涌的国际社会中维护国家主权,一定程度提升国际地位,但终究难自主;新中国成立后,在冷战的背景下,提出了成为国际外交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积极引领国际社会的发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外交理念的提出不但象征着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展现出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千丝万缕,从古代的海纳百川、世界融入中国到近代的落后挨打、被动接受再到当今中国的主动参与、积极融入世界,中国外交千年沉浮,国人的世界观也随之有了质的飞跃:开放与参与让中国屹立于世界。

平静接受世界,盛世下的隐忧。汉代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丝绸之路达到全盛。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日本遣唐使多次来华,中国文化辐射东亚,形成东亚文化圈。宋元时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各国使节商人纷至沓来,不仅给宋元政府带来巨额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宋元的泉州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港,与欧洲直通贸易。中国三大发明西传,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正是这种兼收并蓄让封建社会走向繁荣。但明清以后,中国的对外政策从开放走向封闭,朝贡贸易、闭关锁国使国人对外面的世界茫然无知,“天朝上国”的心态使国人缺乏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这是封建体制、自然经济使然,也为近代落后挨打的悲剧埋下伏笔。

被迫卷入世界,血泪之中终惊醒。清朝闭关锁国使中国落后于世界,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令中国外交不再自主;1861年专门筹办洋务的总理衙门设立,清政府打着“对等外交”的“遮羞布”向列强们俯首称臣;《辛丑条约》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各国驻兵,华人不得入内。这一次次的屈辱外交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在这民族的血泪中,终于有人呐喊“师夷长技”,终于有人走出国门,从“中体西用”到引入“进化论”再到主张共和革命,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思想变革引领着政治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接踵而至,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次递进。这种近代化是痛苦的,因为中国是被迫接受西方的先进;这种近代化也是壮烈的,因为中国人终于开始警醒:中国属于世界,应以平等好学的态度自处于世。

积极参与世界,和平地崛起。经由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漫漫长路,中国终于找回了失落的自主与自尊,又经过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和曲折,中国终于认清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国人意识到不仅要接受世界,更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的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70年代中国外交舞台得到拓展: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中日邦交走向正常化。进入新时期,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力求作为世界的一员和平地崛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外交的变迁折射出国人世界观的发展进步:化被动为主动,从开放到参与——国人的目光终于凌驾于时间与空间之上,放眼世界,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浦东2021学年第一学期一模卷

(四)制度的互鉴(33分)4.依据材料,你如何看待伏尔泰和徐继畬对他国制度的赞誉?(15分)水平1:能基于唯物史观(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识与诠释历史:个人的态度、主观动机与时代的关系;人类文明因国情不同创造出独特的政治制度;不同文明间是互相影响的。(13—15分)如:东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形成了多样的国家治理形式。由两人对他国制度的赞誉中,可以透视出文明间的互鉴和交融,往往受制于主观动机和时代条件。水平2:能够从时代背景和动机,辩证认识二人赞誉他国的共性与本质不同。(10—13分)如:一方面,两人对他国制度的赞誉,都是面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弊端或严峻形势进行的反思。另一方面,由于时空、国情与所属阶级等不同,伏尔泰意图宣扬启蒙思想以反封建;徐继畬希望通过了解、学习西方国家治理经验,以维护清朝统治,本质是不同的。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伏尔泰《风俗论(下)》⑴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说明判断理由(4分)⑵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6分)明清时期。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23.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2012上海高考卷水平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有完善的法律,良好的道德;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狂热。⑶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15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I: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他者的结果。水平2:能跳出文本,将文本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23.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3.你如何看待伏尔泰眼中的中国(15分)

伏尔泰高度评价和赞赏中国文化,但他的解读有美化成分,有失偏颇,其目的在于借解读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伏尔泰高度评价和赞赏中国文化。在《风俗论》中他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在伏尔泰眼中,中国有开明的政治,“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有完备的体制,“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有完善的法律,“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有良好的道德,“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中国有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但伏尔泰对中国的解读有美化的成分,有失偏颇。“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但考试内容只是狭隘的儒家经典,考试方式是僵化的八股取士。“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但为了维护伦理纲常已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程度,严重损害个人正当权益。“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